?

新媒體環境下師范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力提升路徑探究

2023-02-27 16:52
關鍵詞:師范生中華微信

李 莉

(西安文理學院 文學院,西安 71006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的根本問題在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需要著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要想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本源和基礎,而其主陣地則是學校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特點,確定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內容,根據教育教學實際有計劃有安排地逐步推進,引導學生在體會和感受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傳承,促進文化創新。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加強對教師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有助于提升教師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能力,以確保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元素,體現學科育人價值。作為教師隊伍的后備軍,師范生只有具備較強的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能力,才能在入職教師崗位后,有能力承擔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當下的師范生是在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數字原住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微信、微博、QQ、網絡論壇等新媒體表現形式發表觀點、展開交流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常態。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促進師范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是值得每位教師教育者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究的時代課題。

一、巧妙運用新媒體,提升師范生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淀下來的,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其內涵豐富,囊括了中華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以及中華人文精神;其形式多樣,不僅有系統的思想觀念文化,還有豐富的傳統文藝、傳統技藝、傳統風俗等;其開放包容,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不斷揚棄,吐故納新,發展傳承。師范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傳播的重要主體,提升師范生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既是師范生個體精神發展和人格完善的內在需要,也是其作為職前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要求。師范生要在不久的將來承擔起結合學科教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責任,就需要自身具備較為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能夠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不少師范生在職前成長階段,更關注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的深入度不夠,巧妙運用新媒體有助于激發師范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師范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有效提升。

(一)借助新媒體激發師范生習得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促使學習者主動學習、不斷探究的第一原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蘊豐厚、形式多樣,在師范生的職前培養階段,即便是學校開設了一定的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舉辦了相關的傳統文化類活動,也不可能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也很難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去。新媒體的多樣性、靈活性和交互性給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借助新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彌補師范生培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有限、傳統文化類活動覆蓋面不廣、師范生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充分調動師范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激發其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興趣。在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新媒體革新教學方式,提升互動性,增強趣味性。教師可以創建微信班級群、QQ班級群或者班級討論吧,在課前發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預習要點,前置學習任務,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在課中,教師在介紹或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內容時,除了語言講授和板書展示外,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新媒體平臺的相關內容作為課程資源,如在介紹傳統建筑文化時,可播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科普系列短視頻《川地建筑的“大木作”》;在介紹傳統飲食文化時,可以引入李子柒、滇西小哥鏡頭下的佳肴美食;在展示民俗文化時,選擇微信公眾號或者短視頻中對各地除夕、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中的民俗風情介紹,等等。在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在新媒體平臺展示的相關傳統文化類作業,如錄制自己配樂朗誦的古詩詞,制作Vlog展示自己感受到的校園里的傳統文化等,同學們還可以通過留言或者跟帖的方式進行點評交流。學校在舉辦傳統文化類活動時,可以采用線下與云端相結合的方式,擴大活動參與度。如舉辦古典詩詞朗誦會、傳統藝術展演會等,由于活動時間的限制,參與展示的人數有限,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更多同學的參演節目,采用網絡投票等方式推選線下展示節目,還可以通過在觀看新媒體平臺播放的參演節目時發送彈幕或在觀看后撰寫并發布短評等形式,讓沒有參加表演展示的同學也參與到活動中去,在互動交流中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提升文化自信。

(二)依托新媒體開拓師范生習得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22年8月31日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10.51億,手機網民規模10.47億,其中使用手機上網比例達99.6%。[4]通過手機終端獲取信息、交流溝通已成為師范生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可以說新媒體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的媒介優勢,能夠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拓寬師范生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5]在師范生職前成長階段,由于所學專業不同,師范生通過學校開設的課程所學習到的傳統文化知識的內容和數量也各有不同,如漢語言文學專業會開設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等課程,歷史學專業會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歷史文選等課程,較為系統地學習與專業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而物理學、數學、化學等專業,主要是通過諸如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通識類必修或選修課的學習對傳統文化進行初步掌握。但由于課時量有限,教學內容豐富度不夠,所以師范生通過課程學習所獲取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新媒體是采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進行信息傳遞和接受的信息交流平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從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媒體發展到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新媒體階段,手機已經由簡單的個人通訊工具發展為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媒體終端,可以“隨時在線,隨時互聯”[6]。依托新媒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移動傳播,既拓展延伸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媒介化生存路徑,又開拓了師范生習得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學??梢詣摻ㄐ@傳統文化數字圖書館、在學校官網開設傳統文化專欄,創建弘揚傳統文化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定期推送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文章、視頻作品等,還可以給師范生推薦有一定影響力的優秀傳統文化類新媒體賬號。教師可結合學科專業,為師范生推薦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網站、公眾號、App等,師范生能夠通過瀏覽觀看這些內容從而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元性,體會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魅力。師范生還可通過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博客等新媒體,分享自己感受和體會到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日常溝通交流中深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感悟。

(三)善用新媒體檢視師范生習得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效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是要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重點工作是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各階段,分學段循序漸進推進,使之貫穿教育各個領域,使之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走進實踐、走進生活。[7]從學校層面看,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課程體系,圍繞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的內容開設相關課程。還要注重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在校外搭建內涵豐富的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基地,結合實際有計劃地定期舉辦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同時注意加強保障,建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教師應在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結合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知識巧妙關聯、融合貫通,實現學科育人目標。那么,如何檢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效,傳統的紙筆考核主要側重考核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在師范生培養階段,考核重點應側重師范生能否具備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能否具備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否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師范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否達到了這一目標,僅僅關注紙筆考核成績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師范生在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參與、理解消化、接受認同、傳播弘揚的程度,合理使用新媒體能夠促使這一目標有效達成。[8]教師可利用新媒體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性考核,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在古典詩詞學習中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誦,把視頻或音頻文件發送到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等平臺,通過生生互評的方式推選出優秀作品,再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跟帖點評進一步賞析,這樣的考核不僅能使每位學生參與其中,還可以讓學生在對比分析、討論評價中更深入地理解詩詞的意境和內蘊。教師還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當地民俗等安排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拍攝制作短視頻,讓學生在觀察、捕捉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圍繞一個主題選材組材,以圖文聲像全方位地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并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和弘揚。有效利用新媒體搭建的網絡空間,能夠對師范生領會體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更全面的動態檢視。

二、靈活運用新媒體,提升師范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主旨是傳承與創新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思想,發掘并培育中華民族的意識與精神、塑造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文化品格。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教育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師范生是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對其而言,不僅要厚植個體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實現“育己”目標,還要提升其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能力,使其在入職以后能更好地“育人”。師范生要有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識,并能在未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將立德樹人、學科育人落到實處。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成為一種趨勢,師范生應學會恰當運用新媒體技術來提升自己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讓教育技術成為專業成長的助力。

(一)提升師范生教學設計能力,借助新媒體廣泛搜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元素

教學設計聯結著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是教師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以及教學系統組成特點的基礎上,統籌全局,精心構造,確定具體教學方案的過程。[9]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師范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在教學設計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是實現學科育人任務的基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流于簡單說教,需要水乳交融般地融合在學生知識習得和能力提升目標達成過程中,這就首先需要深入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恰當選擇教學方法,為教學實施做好準備。由于師范生處于職業生涯的虛擬關注期,沒有進入真實的教育教學一線,如何能夠幫助師范生更好地掌握學情,以便在教學設計中能結合學生實際有機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除了研讀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階段性目標,理解不同學段學生已有學習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外,師范生還可以借助新媒體,針對所選具體教學內容,在問卷星上制作問卷,通過新媒體如微信、QQ等聯系該學段的一線教師,委托任課教師發放給學生,這樣就可以跨時空獲取更為真實的學情資料。在吃透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自主研讀分析,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發掘其中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師范生可借助新媒體廣泛搜集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如查閱教育教學研究類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閱讀其中推送的相關教學設計與教學研究類論文,看看文中對學科育人的設計與分析,可以在視頻網站按照主題詞搜索的形式查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材料,如在語文課設計古詩詞教學時搜索該詩詞的吟誦視頻、朗讀視頻等,遴選優質視頻作為教學素材;在歷史課設計制度與國家、思想與文化等教學內容時,可以搜索遴選相關介紹類、解說類短視頻;在數學課教學設計中結合教學內容鏈接相關中國數學典籍簡介、古代數學思想介紹等視頻材料。新媒體技術為師范生開辟了更便捷獲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素材的渠道,為其在教學設計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

(二)提升師范生教學實施能力,運用新媒體有效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

教學實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調節教學進程、協調師生關系、達成預定教學目標所進行的系列活動。教學實施能力是師范生基本教學能力的核心,師范生要具備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和能力恰當開展教學活動,發現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效進行教學組織與管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的能力。[10]真實的課堂是鮮活而富有變化的,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結合,如何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然彰顯,使學生在多樣化學習活動中潤物無聲地傳承優秀文化,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堂實施的有效性,是師范生職前培養中應該著力提升的專業能力之一。師范生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合理使用新媒體技術,結合教學內容把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多媒體背景圖片的選用、在字體的選擇、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等,遴選富含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素材,使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時看得悅目、聽得賞心。在教學推進過程中,可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傳統文化視頻音頻資料,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還可以通過微信、QQ即時視頻連線的方式,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通過云端邀請進課堂,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在教學總結拓展階段,可布置相關課下任務,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延伸到課后作業中,并要求同學們依托新媒體進行展示交流等;還可以給同學們推薦優秀傳統文化類節目,讓學生在課外借助新媒體、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端更方便快捷地瀏覽和學習傳統文化,如推薦《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國寶檔案》《航拍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等文化類節目,讓同學們在這些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節目觀看中感受和體悟優秀傳統文化;推薦傳統文化類微信訂閱號、微博賬號或者短視頻平臺中的優秀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觀看了解傳統文化知識,通過同步發彈幕或跟帖評論、轉發傳播等方式,深入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交流討論。

(三)提升師范生教學反思能力,依托新媒體回望審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展開的一種理性思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把自身及其實踐活動本體作為認知對象,進行積極、主動的觀察、描述、分析、評價、調節、反饋、創新、實踐的能力。[11]引導師范生養成教學反思習慣,提升其實際教學反思能力,有利于促進師范生作為職前教師的專業成長。新媒體環境給師范生教學反思帶來了新的契機,有利于師范生及時便捷地回望審視其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升。通過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形式,師范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開展教學反思活動。師范生可以把自己教學設計中融入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相關內容拍照截圖留存,可以把教學模擬試講中結合學科教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視頻片段錄制留存,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電子文檔留存或者語音錄制留存,還可以按照專題做成Vlog,這些資料既可作為自己的反思資料,也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Q空間、相關論壇等展示出來,聽取大家的反饋意見。新媒體平臺提供的點贊、評論、互動等形式,拓展了教學反思的渠道,使同伴或同行之間的教學研討交流跨越了時間地域限制。在新媒體環境下,圍繞學科育人開展的教學反思研討活動就可以不局限于師范生自身,可以邀請一線學科老師、學科教學論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者一起針對不同反思主題定期開展活動,構建促進師范生專業成長的教學反思共同體,在反思中積累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拓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師范生主動省思,使用新媒體及時記錄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的活動,是按照時間線發展進行的即時動態記錄。在一段時間后,師范生還可通過對這些教學反思的整理,看到自己學科育人能力的動態發展軌跡。而這種即時動態的教學反思與交互式的同伴交流,又能提升師范生教學反思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反思融入師范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激發師范生在生活學習中更多地關注自己身邊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使教學反思喚醒師范生關注當下生活、提升文化素養、積累教學素材的意識,形成一種良性互促,使“實踐—反思—再實踐”真正螺旋上升,切實提升師范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作為一種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式媒體,新媒體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媒介化生存格局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和發展。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傳統文化的自我改造與變革。新媒體運用于教育領域,成為現代教學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賦能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內容更加個性化。在師范生職前培養階段,既要注重提升師范生個體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又要重視提升其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能力,新媒體為這雙重目標的有效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助力。有效運用新媒體,有利于激發師范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拓展多元學習渠道,及時跟進反饋學習效果,從而不斷厚植師范生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合理使用新媒體,可以為師范生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三個環節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技術支持,在師范生職前成長階段有效提升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力,實現育己與育人的融合統一,育德與育才的有機結合。

猜你喜歡
師范生中華微信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微信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微信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