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論蘇軾關中寫景記游詩的游賞心態

2023-02-27 16:52
關鍵詞:鳳翔詩作蘇軾

趙 磊

(寶雞文理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蘇軾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在其仕宦和旅行之地多以非凡的文學才華或“觸手成春”成勝景,或為景觀增魅力。在任職鳳翔府簽判時,他得以遍覽關中,并寫詩記述了關中的自然與人文風光。這些景觀雖然不由蘇軾親手修建,但因蘇軾的游賞而增添了文學與文化內涵,同時反映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價值取向。通過對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等編著的《蘇軾全集校注(第一冊)》中蘇軾簽判鳳翔時期139首詩作進行考察,其中描寫北宋鳳翔府(大致為今日關中西部地區)的詩歌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本文擬通過檢視這些詩歌,觀照蘇軾關中游賞活動,探究蘇軾關中游賞心態,發掘蘇軾詩歌創作對關中文學景觀的貢獻。

段永強在《論蘇軾鳳翔時期的寫景記游詩》一文中指出,蘇軾在關中創作的寫景記游詩,行文結構和藝術風格都較為固定。[1]藝術風格的固定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詩歌所反映的內容情感也趨于一致,但實際上藝術風格代表的僅是作者的藝術取向,而內容情感則要復雜得多,它由個體的人生經歷來決定。這也決定了游觀關中自然人文景觀時蘇軾的心態,尚需與其人生經歷結合加以考量。以下試結合蘇軾離任鳳翔府前的人生經歷來考察蘇軾關中寫景記游詩的游賞心態。

一、仰慕圣賢的崇敬心態

鳳翔任上,蘇軾27歲,甫一踏上仕途,就來到曾經禮樂文化的核心腹地,這對年輕的蘇軾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绊n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石鼓歌》)(1)本文所引蘇軾詩歌均摘錄自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第一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只隨文標明詩題。道出了蘇軾內心崇古尊古的心跡。蘇軾的崇古尊古主要受到了兩方面影響:其一,自小的家學淵源?!端问贰ぬK洵傳》載:“(蘇洵)悉焚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盵2]13093《宋史·蘇軾傳》載:“(蘇軾)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摯書?!盵2]10801蘇洵作為蘇軾的父親,其“通《六經》”必然對蘇軾的影響極大,所以蘇軾在加冠之年就已經博通經史了。再從其喜好賈誼、陸摯的書來看,深受古代文化浸染的蘇軾必然懷有對古代圣賢的崇敬。其二,歐陽修的影響。歐陽修與蘇軾關系密切,由歐陽修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就有蘇軾的參與。歐陽修自詡繼承了韓愈的衣缽,蘇軾自然也對韓愈非常提倡,所以其詩中才有了“韓公好古”的喟嘆,更有了自己好古而生更晚的嘆惜。然而上任鳳翔府,讓蘇軾有了接近古代圣賢的機會。

在蘇軾鳳翔時期的詩歌中,多次提到前往周至終南山游玩的情況。終南山在當時文化古跡眾多,大型建筑群有太平宮、崇圣觀、大秦寺和延生觀。這些觀宇多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懊氐铋_金鎖,神人控玉虯。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壬寅二月五百字》)(2)此詩題全稱為《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厔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乃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這里簡稱《壬寅二月五百字》,下文同。的太平宮一派莊嚴肅穆,殿中塑像更是威勢十足。崇圣觀就是樓觀臺,相傳為尹喜舊宅,蘇軾提筆寫道:“鳥噪猿呼晝閉門,寂寥誰識古皇尊。青牛久已辭轅軛,白鶴來時訪子孫”(《樓觀》)。尹喜留老子五千言的典故為世人所熟知,推尊此地,其敬意自可窺探。寫大秦寺則言:“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原田浩如海,滾滾盡東傾?!?《大秦寺》)說寺宇歷經滄海桑田,仍舊屹立。如果說這些還停留在古跡雄偉給人心理的震撼而產生的崇敬的話,那么在關中其他歷史遺跡面前,蘇軾則滿懷對圣賢的崇敬心態。虢縣磻溪相傳為姜太公隱居垂釣之地,蘇軾游觀太公坐釣的磻溪石寫道:“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壬寅二月五百字》),感念姜太公其人。在岐山縣北山僧舍,蘇軾遠望五丈原寫道:“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觀五丈原,郁屈如長蛇。有懷諸葛公,萬騎出漢巴。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楇”,借助斜谷與五丈原的地理形勝憑吊諸葛孔明。而在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蘇軾更是充滿敬畏。周公作為制禮作樂、影響華夏千年進程的政治家,是孔子仰慕的對象。因孔子曾經感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3]169士人皆以夢周公為極高的殊榮,但是相較于只能期盼夢見周公的世人來說,蘇軾是無比幸運的,因為周公廟就在彼時鳳翔府下轄的岐山。在游覽周公廟時,蘇軾寫下了《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廟后百許步,有泉依山,涌冽異常,國史所謂“潤德泉世亂則竭”者也》一詩:

吾今那復夢周公,尚喜秋來過故宮。

翠鳳舊依山硉兀,清泉長與世窮通。

至今游客傷離黍,故國諸生詠雨蒙。

牛酒不來烏鳥散,白楊無數暮號風。

表達了其內心得以瞻望周公舊跡的欣喜與自豪。

面對關中的古人遺跡,蘇軾再次受到了文化的洗禮。關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蘇軾對以往所學有了最直接感知,而這些都通過他的詩作一一反映出來。對古圣先賢的心之所向推動蘇軾寫下了記錄關中景觀的諸多詩作,反映了蘇軾詩作仰慕圣賢的崇敬心態。

二、思治利民的濟世心態

蘇軾具有儒家傳統士大夫濟世救民的思想意識。在鳳翔他修建東湖,改善百姓居住環境,反映了對隋唐以來“城湖相伴空間格局”[4]建構發展的認識,體現了他專注民生的為官責任意識。同時《宋史·蘇軾傳》還記載:

關中自元昊叛,民貧役重,岐下歲輸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經砥柱之險,衙吏踵破家。軾訪其利害,為修衙規,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自是害減半。[3]10801

蘇軾親訪民情,并為他們重修衙規,自此后減少了災難的發生,可見其對百姓的愛護。

蘇軾任職鳳翔府期間,鳳翔轄區干旱少雨,為此蘇軾多有操勞。他在第一次出差期間便寫下了憂旱之句,《壬寅二月五百字》中云:“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對春旱的擔憂讓他關注太白山求雨靈驗的傳說,遂生發了偷取甘霖救助百姓的念頭。他日后也多次前往太白山禱雨,寫下了不少禱雨的詩文。其中《太白詞》五首就是代表,詩前小序云:“岐山頻年大旱,禱于太白山輒應,故作《迎送神辭》一篇五章”。除了在太白山禱雨外,磻溪也是蘇軾多次禱雨之地,有時為了禱雨甚至要留宿溪旁:

龕燈明滅欲三更,攲枕無人夢自驚。

深谷留風終夜響,亂山銜月半床明。

故人漸遠無消息,古寺空來看姓名。

欲向磻溪問姜叟,仆夫屢報斗杓傾。

留宿時也屢屢想的是何時降雨。本次出行求雨長達五日,在求雨前后蘇軾均有詩作表達渴望大雨傾盆以緩解旱情:“安得夢隨霹靂駕,馬上傾倒天瓢翻”(《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安得云如蓋,能令雨瀉盆”(《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希望天降大雨緩解旱情,蘇軾急于民事的心情顯露無疑。除此之外尚有《真興寺閣禱雨》一詩,詩云:

太守親從千騎禱,神翁遠借一杯清。

云陰黯黯將噓遍,雨意昏昏欲醞成。

已覺微風吹袂冷,不堪殘日傍山明。

今年秋熟君知否,應向江南飽食粳。

詩從太守禱雨寫起,滿是誠意。頷聯寫云布似將有雨,頸聯、尾聯從寫覺冷風拂袂,想見秋來豐收。蘇軾一心關懷民生,剛進行完祈雨儀式就期盼秋來豐收,其心意之真誠不言而喻。這些詩歌都表現了蘇軾濟世救民的思想意識,反映了他重視“民利”的價值取向。

當然,蘇軾心系百姓不僅體現在禱雨一事上,他在《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中寫道:“我欲走南澗,春禽始嚶呦。鞅掌久不決,爾來已徂秋。橋山日月迫,府縣煩差抽。王事誰敢愬,民勞吏宜羞”。想要去南溪讀書,卻煩于公事。其實哪里是因為公事煩擾,實則是因為“民勞吏宜羞”。百姓勞苦是為官之責,這才是蘇軾放心不下的。他關心百姓還表現在面對古跡時生發的感慨。比如他寫李氏園修建時“當時奪民田”“此亭破千家”“空使后世人,聞名頸猶縮”(《李氏園》),對搶占民宅的李茂貞進行了批判。

蘇軾初入官場就懷有為民謀福的熱忱,他盡可能地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為百姓謀利,這些寫景記游及禱雨的詩作就是對其內心最真實的反映。它們呈現了蘇軾進行文學創作時的濟世心態,體現了蘇軾在文學景觀內部傾注的一顆思治利民之心。

三、旅游賞樂的休閑心態

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休閑,放松心情,使人緊繃的心態得到緩解。蘇軾在這一點上也有著超越前人的認識。早在同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上京的途中,他就借機游覽了諸多名勝古跡,寫下眾多詩篇,并編為《南行集》。他在為《南行集》作序時寫道:“己亥之歲,侍行適楚,舟中無事,博弈飲酒,非所以為閨門之歡。而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與凡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于中,而發為詠嘆?!盵5]可見旅途所見往往成為詩人興發情感的原由。并且這些詩作之情感并不是家國情怨,而是一種怡然自得的自然情趣。正如蘇軾所說:“將以識一時之事,為他日之所尋繹,且以為得于談笑之間,而非勉強所為之文也?!盵5]證明這些詩歌都是“為情造文”,透露出游賞時所具備的休閑心態。

這樣的情感態度也反映在蘇軾簽判鳳翔時期的寫景記游詩中?!逗妥佑陕勛诱皩⑷缃K南太平宮溪堂讀書》一詩中寫道:“役名則已勤,徇身則已媮”,表達了擔任官職身不由己,透露出久為行役的苦衷。隨后寫道:“士方其未得,唯以不得憂。既得又憂失,此心浩難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塵埃雖未脫,暫憩得一漱?!比绻軙旱眯?就像遠行的人遇到甘冽的溪水。這種想法幾與當代忙于工作的職場員工無異,都認為游賞可以使人放松身心。在詩的結尾蘇軾寫道:“秋風迫吹帽,西阜可縱游。聊為一日樂,慰此百日愁”,將“縱游”看作樂事,可以“慰”“百日愁”。雖然稍顯夸張,但是認識是正確的,集中反映了旅游賞樂活動的休閑功能??梢哉f,蘇軾在游賞途中大多抱有這種心態?!读纛}仙游潭中興寺》是蘇軾游賞仙游潭中興寺時所作,蘇軾將本次出行和南行途中的情景比較:“蜀客曾游明月峽,秦人今在武陵溪”,可以看出作者此時的心境竟與當時無二,與父弟同游的歡樂再次被詩人享受,可以想見詩人此時此地愜意自適的內心情感。同樣的情感表達也見于《留題延生觀后山上小堂》一詩,本詩是蘇軾在延生觀后山的唐玉真公主堂賞玩時所作,比前一首更多了游戲人間的戲謔情態,詩中頸聯云:“不慚弄玉騎丹鳳,應逐嫦娥駕老蟾”,嬉笑之間樂意浮現,而尾聯以“澗草巖花自無主,晚來蝴蝶入疏簾”作結,以我觀物,物我皆得自然之趣旨。

賞游必然是充滿意趣的,蘇軾游覽仙游潭南北二寺,在飽覽了中興寺的風光后,看到中興寺對岸“山石益奇”便想游覽一番,結果因山溪水太急而作罷。一般情況下,游賞者難免失望,對于望而不得的失落心意諱莫如深,羞在人前談論。而蘇軾卻一反常態,大方坦露,不僅于詩中寫道:“猶有愛山心未至,不將雙腳踏飛梯”(《留題仙游潭中興寺》),并且在詩題后寫下“不敢渡”三字,著實“可愛”。蘇軾在游賞時也往往豪情大發,在自然中他徹底地放松緊繃的心情,肆意吟詠。與朋友共游南山的蘇軾心意飛揚,雖然南山他已經來過多次,但是在面對旅途中的溪魚、溪水仍是充滿激情,甚至要拉上朋友“醉中相與棄拘束,顧勸二子解帶圍。褰裳試入插兩足,飛浪激起沖人衣”(《二月十六日,與張、李二君游南溪》),并發出“人生何以易此樂,天下誰肯從我歸”(同前)的灑脫不羈之語。

蘇軾是真性情的,他的詩作也常常隨意所至,超出凡情。這也映證了他對游賞目的的認識。這種休閑的心態促使他的詩作雖然寫的不過是旅途中的平常見聞,但卻寫得真實動人,突顯出詩人內心瀟灑閑適的一面,反映其隨性任情的創作心理。

四、怡情養性的養生心態

休閑的終極目的是養生,游賞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養生方式。通過游賞可以排解人的憂愁,促使人心理走向健康,甚至走向超越。蘇軾對莊子有著深入的研究,《宋史·蘇軾傳》載:“(蘇軾)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2],表明蘇軾人格應受到莊子的影響。王渭清在《論蘇軾人格境界的莊學淵源》一文中指出:“就價值論而言,蘇軾接受莊子‘無用方為大用’的思想,超越‘有用’,追求閑適、優游自在的生活?!盵6]雖然這一價值取向要在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之后才能完全形成,但是蘇軾早年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價值選擇趨向。

蘇軾剛到鳳翔就修繕自己的住處,掘池、修橋、建亭、種花、植樹,可見蘇軾是非常注重生活質量的,同時這也反映了詩人親近自然的生活態度。在21首《次韻子由岐山下詩》中,蘇軾不厭其煩地向弟弟蘇轍介紹他在鳳翔的住所,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凸顯了詩人在案牘行役的俗世生活中追求養生的一面。這樣的心跡在《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中表達得更為明顯,他在詩中寫道:“人生百年寄鬢須,富貴何啻葭中莩。惟將翰墨留染濡,絕勝醉倒蛾眉扶”,全然一種看破世事的灑脫心態。追求自然的生活,讓他“下視官爵如泥淤”。塵世的生活勞心傷身亦傷神,所以蘇軾非常向往生活于自然之中,而與鳳翔府臨近的終南山就成為蘇軾親近自然的首選之地。

關中勝地眾多,但若論自然之美,莫過于終南。蘇軾屢次在終南山溪堂留宿,甚至小住讀書,正是看重了終南山清幽的自然環境。他在《溪堂留題》詩中寫道:“溪邊野鶴沖人起,飛入南山第幾重?!遍e云野鶴溪水悠悠,偶有人至,野鶴便沖天飛起,卻不知飛往南山的哪一重。一切順其自然,不帶俗世的浸染。在這樣的環境中怎能不獲得身體與心靈的休養。蘇軾也多次將自己在南山的感受寫給弟弟蘇轍?!拔覛w自南山,山翠猶在目。心隨白云去,夢繞山之麓”(《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其一》)。南山之景歷歷在目,讓蘇軾魂牽夢繞,甚至在夢中也夢到了和弟弟出游南山。[7]而南山確實也成為蘇軾養生的場所,蘇軾也多次想要去南山休沐。這種心態往往也就表現在了詩里,“我欲走南澗,春禽始嚶呦”(《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春天已經到來,我多么想去南溪呀,向往自然的情態躍然紙上。

山水可以怡情養性,蘇軾酷愛山水的天性使得他在游賞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情志意趣,超越凡俗,最終為其后來曠達灑脫的人生境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鳳翔任上,蘇軾怡情養性的養生心態以其詩作表現出來,這是對道家價值選擇的認同。當然,對世俗生活的厭倦也揭示了他追求超越、向往自然的創作心理。

通過以上考察,仰慕圣賢與思治利民的創作心態彰顯了蘇軾作為儒家士大夫的身份特色,體現了蘇軾深厚的儒家學養;而旅游賞樂、怡情養性的創作心態則具備老莊特色,體現了蘇軾道家思想的積淀。關中是蘇軾離開家鄉、第一處長期留居的地方,他早年所學的知識、所艷羨的人生終于可以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運用、追求??梢哉f關中就是蘇軾步入大千世界的起點。透過蘇軾的關中經歷來看他的關中詩作,這些詩歌便成了他人生的注腳。詩作的內容雖千差萬別,情感雖趣舍萬殊,但也正如此才顯示出蘇軾關中寫景記游詩所記文學景觀的價值。這些文學景觀與蘇軾的創作心態相結合,生發出地理空間的詩性光輝,展現出關中大地自然、人文風貌的深厚魅力。在歷史的涵養中,蘇軾詩歌及其創作心態依賴不同觀賞者的游賞心態被多次解讀,景觀借助詩歌被反復玩味,觀賞者的觀賞心態也因為景觀而被不斷刺激,形成經久不衰的多聲部詩思。蘇軾筆下關中文學景觀的內涵也因此不斷沉淀,為中國文學地理學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也為當今弘揚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重要內容。

猜你喜歡
鳳翔詩作蘇軾
梁潮詩作《水里邊》·源清書法
???? ????? ??(詩作)?? ??
從善如流
定西市安定區鳳翔幼兒園
鳳翔探索“提醒制”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村“兩委”換屆“十嚴禁”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簡論梅堯臣寫實詩作的晚唐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