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學生核心素養 培育“三有”時代新人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為例

2023-02-28 11:55黃敬輝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法治

黃敬輝

(云霄云陵工業開發區第一學校,福建 云霄 363306)

隨著《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的頒布,2016 年至今的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也成了“舊教材”。與2011 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相比,新課標最主要的變化是:其一,新增“核心素養內涵及其學段表現、分學段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等方面;其二,修改了培養目標,由舊課標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合格公民”精當地濃縮為新課標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在新教材啟用之前,這些新理念、新提法、新要求和新改變如何借助現行的“舊教材”進行有效滲透?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植入學生的思想?

新課標課程性質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保?]其中,“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課程的培養目標,代表國家層面對時代新人的最大共識;核心素養是課程體系的“基質”和綱領,課程的所有目標與內容均須由此推演而來。[2]據此,為了能更準確地落實新課標,處理好其與“舊教材”之間的關系,最主要的聯結點和核心點在于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以統編版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一課為例,探索新課標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過程。筆者依據新課標列出《家的意味》一課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及其表現內容。(表1)

表1 《家的意味》一課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及其表現內容

一、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健全人格,增長本領

培養健全人格要求學生形成樂于學習、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善于溝通、自理自立、熱愛勞動等積極心理品質,具備抗挫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在積極的生活學習中增長本領?!坝斜绢I”屬于能力范疇,伴隨一個人的終生過程,要求學生在認知世界、為人處世、生存發展、健康審美等領域提高能力,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和所受到的教育機會。因此,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應從家庭教育開始。

“生命的居所”是《家的意味》一課的教學重點,家是承載物質基礎與精神滋養的親屬生活共同體,筆者通過體驗式情境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家庭功能”,在感知愛中理解“家庭意義”。

體驗式情境一:筆者結合教材P72“探究與分享”,展示一組自己的家庭照片——結婚證、出生證、工資卡、“開拓進取”牌匾、青海旅游……

問題思考:家庭有何功能?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分享你的認識。

這個問題涉及家庭的內涵與外延,通過體驗式情境,化抽象為直觀,由遠及近。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暢所欲言,從照片中體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溫暖,明白家庭所具有的功能作用。這些功能涉及建立家庭、生育生產、參加工作、教育子女、休閑娛樂等諸多方面,也是一個人增長本領的過程體現。

體驗式情境二:播放視頻《時間都去哪兒了》,筆者根據視頻內容分別列出孩子與媽媽在年齡和情感方面的兩條主線(PPT 呈現表2):

表2 年齡與情感主線

結合視頻和表2,導問學生:家庭對于我們的成長有何重要意義?

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我們的整個成長過程都離不開父母的哺育與陪伴、支持與鼓勵、牽掛和期盼,他們自始至終都在默默地守候著我們,因為血液里流淌著的是割舍不斷的骨肉親情。學生在視頻體驗中深深體會到母愛的偉大,明白家的意義:家作為我們生命的棲息地和心靈的港灣,滋養著我們的生命,哺育并呵護著我們健康成長。通過教學,學生從對“家庭意義”的理解上升為對愛和責任的認識,養成熱愛生活、樂觀開朗、堅韌自強的健康心理素質。

以上兩個體驗式情境教學,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家的自豪與關愛,愛著家人、呵護親情是我們肩負的使命。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過程,也是增長本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身心正常發展,塑造健康人格,擁有積極思想品質,在認知與學習中不斷提高愛的能力,增強適應社會、應對挫折的能力。

二、在行孝善舉中增強責任意識,勇于擔當

新課標要求,培養責任意識核心素養,學生應主動承擔對自己、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具有主人翁意識和擔當精神?!坝袚敗睂儆谪熑畏懂?,要求學生做到孝親敬長,團結友愛,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能夠在尊法學法守法中弘揚法治精神,增強民主意識與法治觀念。[3]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學生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的啟蒙之地,對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擔當意識尤為重要。

(一)分享家庭美德,增強道德擔當意識

家庭美德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重要表現之一,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踐行家庭責任的道德要求,更是形成個人道德品質和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家庭美德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熔鑄在家規、家訓和家風之中。

中華文化中“孝”的內涵,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是一個學習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筆者以“孝是道德要求”為議題,把教材第74 頁“探究與分享”設計成一個接龍游戲,激活學生思維。規則如下:

導問學生:“這些家規和家訓對我們有何警示?”

四個小組長代表本組交流看法,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我們今天再次深受家規和家訓的熏陶,明白了“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母慈子孝、勤儉持家、精忠報國等深刻內涵,必須把它們發揚光大,使這些家規和家訓在我們的血脈傳承中發展,在親情培育中創造,形成良好的家教和家風,為新時代的家庭建設提供豐盈的養料。

以游戲活動的方式向學生滲透家庭美德教育,從精神層面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家風的良好底蘊,增強了孝親敬長的感召力。通過內化家規和家訓,形成正確的處世準則,在行孝善舉中提高孝行判斷與選擇的能力,增強道德擔當意識。

(二)體驗盡孝典范,培養法治擔當精神

新課標指出,法治觀念核心素養要求每個公民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教材關于法治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級,七年級學生的法律認知意識相對薄弱,理解“孝是法定義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水平,必須把尊法學法放在首位,筆者通過設置“兩難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法律中體驗盡孝典范,從法律層面提高對“孝”的認識,發自內心崇尚法律、遵守法律。

視頻導入:80 歲退休老人游燦章除了組織協調兄弟輪流照看102 歲的母親外,他在家中每日早晚都會問寒問暖,母親牙齒不好,他便用破壁機把每餐吃的飯、肉、蛋、湯、青菜等打成糊,一勺一勺喂給她吃,……他說:“媽媽身體健康,就是我們大家的幸福?!?/p>

兩難問題:80 歲的游燦章,是否有義務贍養他的母親?

學生1:游燦章也是老人,應該由他的子女代替他贍養老奶奶。

學生2:游燦章雖然是老人,但他同時又扮演子女的角色,有義務贍養他的母親。

學生3:雖然年紀大了,只要有能力,游燦章仍然要贍養好他的母親。

……

學生關于“是否”兩難問題的討論,教師需要梳理引導。首先,關注生成,喚醒思考。觀點碰撞是課堂教學的動力點,是對原有知識堆積的一種理性突破,可以讓課堂在動態中發展,實現教學契機的進一步優化。教師應把關鍵問題指向學生思維的生成點,此時的游燦章有雙重身份,既是子女又是退休老人,有經濟能力,因此學生對于游燦章是否有義務贍養母親的認識,關系著學生在以后日常學習中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其次,依法釋疑,解決兩難。筆者指導學生回歸教材,閱讀教材第74 頁三部法律《憲法》《民法典》《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內容規定。這些法律條文中,解開學生困惑點的關鍵是對“成年人”概念的界定。我國法律規定,在我國成年人是指年滿18 周歲的公民,可見成年人包括老年人,游燦章老人當然有義務贍養他的母親。教學活動旨在教育學生明白孝親敬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我們要忠實履行孝親敬長的法定義務。[4]學生在明理中學習法律知識,在學習中增強法治擔當精神,養成法治觀念核心素養。

時代發展需要榜樣,教師還可以從央視公益活動“最美孝心少年”欄目中尋找孝親典范,使其轉化為每個人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讓孝親敬長成為一種可親、可敬、可學的道德要求和植根于人們心中的法治精神力量,做一個有擔當的新時代新人。

三、在家國情懷中培育政治認同,堅定理想

新課標指出,培育政治認同是新時代青年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政治信念堅定,人生才有信仰、有理想?!坝欣硐搿睂儆谛叛龇懂?,有理想的青年,能夠把愛家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緊密相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書寫青春華章,牢記青春必須奮斗的時代誓言,培育家國情懷?;诂F有的教材,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需要教師把準教學主題,教學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效滲透新時代家庭觀的深厚內涵,創設教學情境把“愛家”與“愛國”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保?]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穩步前進。課堂教學中講好黨和國家的故事、人民的故事,既可以形成積極的價值引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品質,體悟“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至善情懷。在《家的意味》一課的最后升華環節,筆者和學生一起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感人故事,設計兩個篇章。

第一篇“娘的心”。閱讀作家、詩人程冠軍的新著長詩《你從梁家河走來》,了解青年習近平的勵志故事,感悟有理想的人生。詩文例摘:

閱讀分享:請你談談,“娘的心”對青年習近平的成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詩歌中的習近平,年齡與學生接近,是學生勵志的好榜樣。閱讀結束后,學生交流心得體會,筆者向學生介紹“娘的心”的由來,青年習近平背上“娘的心”針線包,扛著父母親的囑托,秉持家國情懷的赤子之心,為了每個家庭的幸福砥礪拼搏,勇當時代弄潮兒,破浪前行?!澳锏男摹睗櫸锛殶o聲地影響著青年習近平,學生從故事中領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的言傳身教對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培養民族志向至關重要,也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民族興旺和社會穩定的前提,每個家庭創造的價值,必然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

第二篇“感恩篇”。師生一起吟誦《游子吟》。情境導入:PPT 呈現兩張照片,一張是習近平總書記牽著母親的手在公園散步的合影,另一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 年春節團拜會上做重要講話時的照片。同時播放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唐代詩人孟郊的詩句《游子吟》視頻,師生和總書記一起吟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保?]全體師生在吟誦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從“娘的心”到《游子吟》,習近平總書記把這種感恩熔鑄在讓億萬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彰顯了一位國家領袖的人民情懷和國之大者的治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黨“心系民生冷暖、情牽萬家燈火”的深厚情誼植入學生的心靈,教育學生在建設文明家庭的實踐中培育家國情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育“三有”時代新人的沃土,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基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學改革,隨著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課程改革將迎來新的實施階段,教學改革也將成為課程改革的主戰場,這必然引領并推動著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轉化,以新課標為依據,圍繞核心素養描繪立德樹人育人藍圖,充分發揮思政課培根鑄魂的育人功能,使新課標真正實現從學科到人,從知識到素養的轉型,培養一批能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法治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初探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聽力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