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學習心理影響因素研究

2023-03-07 00:01齊錦卉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學習心理家庭環境心理健康

齊錦卉

摘? ?要:家庭環境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相關研究表明,家長的教養方式、父母關系、親子關系、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和父母期望等家庭環境因素對小學生學習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父母應當選擇科學的教養方式,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關注家庭結構,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建立合理期望,完善家庭教育功能,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進而改善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家庭環境;小學生;學習心理;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7.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6-0024-03

隨著經濟、文化和社會的不斷演進,教育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各種教育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環境,更是一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成長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對孩子起到引導和滋養作用。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究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以此更好地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一、家庭環境的內涵及分類

關于家庭環境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界定,Vennon最早提出有關家庭環境的概念,他認為,家庭環境是指為保障子女獲得良好的成長、學習和生活條件,家長所配備的基礎生活設施、生活保障,打造的良好的學習場所等。其他學者還有諸多不同的認識與見解,但圍繞家庭環境的概念均離不開以下幾個要素:物質生活條件、家庭成員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谏鲜鲆?,家庭環境的構成有以下分類(見下表)。

二、基于家庭因素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

(一)價值觀問題

每個學生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家庭,每個家庭的家長都會給孩子傳遞不同的價值觀念?,F如今,孩子一出生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家庭各種資源向下一代傾斜,使得有些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過度自信,這類學生一旦遇到挫折將會備受打擊,而后將內心封鎖起來,難以積極面對日后的學習與生活。而有些家長不重視教育問題,使得孩子對學習也是持有敷衍了事的心態。

(二)性格問題

在心理學領域,人的氣質并無優劣之分?,F如今,我國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因此,在兒童性格形成的過程中,他們容易出現依賴性較強、責任感較弱、合作意識較差、抗壓能力較弱等問題,在學習上遇到挫折也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況。而有些家庭關系不和諧,或者家長缺少對子女的陪伴,使得部分學生出現自卑、自閉等問題。

(三)主動性問題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會對自己持有不同的期望值。對自己期望值較高的學生自主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較強,學習意識較強,而對自己期望值不高的學生則學習興趣較弱,甚至會產生學習上的逆反心理,進而沉迷與學習無關的其他事項。

(四)成績導向問題

當前,仍然有部分家庭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以此來評判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學習好、成績優異就能受到家長表揚,而成績不好就會受到責難、批評。如此極易引起孩子在學習上的自卑心理,無法激發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學習心理。

三、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因素

(一)教養方式

心理學家菲利普斯和亞當斯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對優秀生和學困生進行對比發現,成績優異的孩子,父母往往會對其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并為其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鼓勵其持之以恒地學習并實現;成績較差的孩子,父母往往對其沒有具體而細致的要求,也沒有為其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在精神層面的鼓勵和支持也遠遠不夠。這說明,孩子的成長成才與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環境有關,父母良好管理與教育、溫馨的家庭氛圍,能使孩子變得日益優秀。

(二)父母關系

在家庭關系中,父母關系(夫妻關系)是最根本的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和諧的父母關系可以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反之,家庭關系復雜、父母關系不和諧等會使孩子產生厭學、逆反等不良心理。

(三)親子關系與親子溝通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為孩子成長打好底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力助益。因此,家長要營造平等的家庭氛圍,和孩子深入溝通并交流想法,以學習者和傾聽者的姿態了解孩子,全力助推孩子的學習與發展。

(四)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美國教育社會學家科爾曼及其同事調查了69萬名學生的情況,并對其父母的文化水平、家中孩子的數量、對教育的投入、學生的校內成績及校外綜合評價發表了教育理論。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求知興趣。

(五)家庭結構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學家茲·瑪羅娃在《家庭關系與子女教育》一書中研究了不同的家庭結構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收養家庭、身體不健全的家庭等。這些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更多表現為缺乏安全感等。

(六)父母期望

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家長的期望相關。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學習期望,孩子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父母的期望會鼓勵孩子在學習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四、建立對小學生積極學習心理影響的對策

(一)選擇科學的教養方式,培養積極的學習心理品質

父母要利用好在家庭中的多重角色,如家長、教師和朋友,采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家長要充分尊重、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在面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時,要多鼓勵,少批評,加強心理疏導,教會孩子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和挑戰。

(二)建立和諧的父母關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父母之間的關系更能讓孩子直觀感受到家庭是否美滿和諧。父母關系冷漠,會使孩子內心焦慮、缺失安全感,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心理,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要建立和諧的父母關系,夫妻之間要學會互相尊重、理解、溝通,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三)有效親子溝通,構建和諧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孩子一出生就與家長一同建立了這個持續時間最長的社會關系,這個關系的質量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質量。平等民主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心理,在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家長要掌握一定的親子溝通技巧,增進親子感情,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

(四)與孩子成為學習共同體,努力做學習型父母

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理念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文化程度較高、持有先進教育理念的父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成才,這就要求父母要不斷學習,爭做學習型父母。建立家長與孩子融為一體的學習共同體,在共同的學習目標愿景上一起學習,秉承優良傳統,同時也要注意學習新方法、新觀念。

(五)關注家庭結構,減少負面因素影響

單親家庭、重組家庭、收養家庭等家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的教育與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這樣家庭結構中,家長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給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愛,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

(六)家長建立合理期望,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持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但每個孩子都有他們不同的成長軌跡。過高的期望容易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學習壓力過大,反而使孩子產生學習逆反心理;過低的期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進而產生消極被動的不良心理。因此,家長要建立合理的期望,促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焦秋月.家庭環境對小學一年級新生學習適應性影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7.

[3]蔣彩霞.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心理問題探究[J].學周刊,2019,(10).

[4]葉姜白.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與家庭環境的相關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5]張軍民,花多順.家庭、社會環境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J].甘肅教育,2019,(19).

[6]黃愛玲,宋艷麗.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中小學生學習心理機制及有效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06).

猜你喜歡
學習心理家庭環境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職業高中生數學學習心理研究與對策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長
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
公開課與常態課學生學習心理和行為的表現分析
關于職業院校技師層次學生學習心理狀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