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主題意義引領下英語繪本教學策略的優化
——以《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三級“Lorna is upset”為例

2023-03-09 03:40邱晶晶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 2023年12期
關鍵詞:繪本意義文本

文 |邱晶晶

本文以我區基本功比賽教學設計《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三級“Lorna is upset”為例,探討如何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厘清教學思路與脈絡,多維度分層開展育人主題活動,優化繪本教學策略。

一、圍繞主題,設計目標素養化

以下為本課的目標:1.看懂圖表,分析數據,使用“... come to school...”描述柱狀統計圖。2.理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能與他人合作,應用該思維模式作調查。3.學會推理歸納,畫出關鍵詞,獲取有用信息、提煉語言,掌握閱讀技巧,培養英語閱讀能力。4.通過本文學習,學會選擇日常出行的最佳方式,付諸實踐,低碳環保,從日常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通過分析上述的繪本教學目標,我們發現目標圍繞主題分層遞進開展,從“看懂、分析、理解、推理、歸納、獲取、實踐”這些詞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目標1 與目標2是屬于學習理解第一層面的活動,目標3 是屬于運用實踐類活動,目標4 是屬于遷移創新類活動,教學目標的最高層面,旨在讓學生完成學習活動之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做到基于分析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到融合超越文本,滲透多元化、個性化和準確性的評價,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讓學生在繪本的學習中發展思維品質,增強學習自信,提升學習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探究主題,凸顯內容結構化

明確教學目標之后,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深入探究繪本主題意義,如閱讀繪本、繪本講解、角色扮演、問題互動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結構化知識是指經過梳理、組織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結構,這一結構使知識之間建立起了邏輯關聯(張秋會等,2016)。從分析繪本內容,提煉主題意義,明確教學主線,形成設計思路。繪本故事介紹了Matthew 跟班里來的新同學Lorna一起作調查的事情,他們的調查引發了更多同學展開關于上學交通方式的討論,并能夠倡導綠色出行。本節閱讀課引導學生們通過封面了解信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一系列由易到難的問題與創設趣味的活動引領下逐步深入文本閱讀。隨著不斷遞進的閱讀活動的體驗,學生獲取了Lorna的心情變化線 sad—happy—confident—excited,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線find the problem—analyze the problem—solve the problem 與綠色出行的情感意識線a walking bus,引導學生體驗Lorna 的內心變化,培養學生低碳環保、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

(一)信息鏈接,激活舊識中“引”主題

課伊始,通過歡快有節奏的歌曲“How do you go to school?”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五年級學生已經學過了部分交通工具類單詞與詢問如何上學的句型,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上,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教學片段1]

Step 1. Warming-up

Enjoy a song“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T: I live near the school. So I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oys and girls?

S1: I walk to school,too.

S2: I go to school by car.

S3: I go to school by bike.

...

通過欣賞歌曲后與教師談論關于如何上學的問題,較好地激活了關于主題的已知經驗,教師總結出不同的上學方式如by bus、by bike、by taxi、by car、on foot 等,引出繪本封面,重點關注人物表情,呈現課題。

Step 2. Pre-reading

1.Look and talk

T: First, 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S: I can see many cars.

I can see a boy and a girl.

I can see a lot of black smoke from these cars.

...

師生就如何上學的問題在真實語境中直奔主題進行問答,引導學生感知繪本主題,并從觀察封面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讓學生知道“Pictures can talk.”學會觀察分析圖片,獲取更多的信息,對繪本建立初步認識。

2.Look and guess

Lorna is ________. 從封面獲取信息,在問題引領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學生得出:Lorna is sad(unhappy).自然而然引出繪本名。

Step 3. While-reading

1.Read and find

T: Look at Lorna, why is she upset?

S1: Because she is a new student.

S2: Because she has no friends.

...

由題目設疑,切入文本,剖析Lorna 不開心的原因,為接下來分析Lorna 情緒的變化作鋪墊。在語境中學習及主觀積極思考的學習理解類活動過程中,促進學生在意義探究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與技能,把握文本關鍵信息與理解主題意義。

2.Read and say

Q1: Does Matthew want to help Lorna?

Q2: Does Matthew know how to help Lorna?

Q3: If you were Matthew,what would you do? What does the teacher do?

設置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在語境中體驗主人公Lorna 作為一名新同學的處境,運用讀與思換位思考的閱讀策略理解如何與新同學交往,營造一種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感知圖片中的男孩Matthew關注到了獨自一人的Lorna,想要幫助她開心起來,融入集體。所以在給出第三個問題后,考慮到學生詞匯量與表達能力有限,換成在問題鏈中判斷,如果與問題相符說Yeah,不相符的說No。學生在簡單的表達判斷中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領會同學之間友誼、師生之間情誼需如何增進。The teacher cares about Lorna. 文本背后的情感態度與主題意義的逐步形成。

3.Read and order

Q:How do they collect data?

T:Let’s put three sentences into the right order.

Make a bar chart.

Tick their own way.

Take it around the class.

The teacher praises them.由Lorna 與Matthew 兩人合作完成教師給出的問題并進行調查,通過使用調查問卷、柱狀統計圖等方式,搜集、觀察和分析數據,進而找出問題的癥結,體現了統計學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這是他們第一次局限于自己班的調查,通過文本情節展開推進,學生領悟到情感路線的延伸與發展過程。

4.Think and say

T: Look at the question paper. Can you describe the information about Lorna and Matthew’s survey? You can work in pairs and try to ask and answer. This sentence pattern will help you. _______ children come to school _______.

Ss: Most children come to school by car.

T: Yes, it’s very convenient to go outside by car, but most cars use petrol. Is it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Ss: No, it’s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T: Y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everyone’s res -ponsibility.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change it.

在繪本中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格顯示數據情況,給出句式讓學生合作問答討論,觀察交流、分析比較,推理總結出Lorna 另一個傷心的原因:Most children come to school by car.將繪本故事推向高潮,與此同時也引發學生的關注與對主題意義的挖掘,深入理解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對人類的危害,引發學生的環保意識。隨即學習petrol,觀看人們出行方式對環境影響的視頻,“看”不僅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傳遞信息、表達觀點的輔助工具。

5.Think and classify

T: Now let’s talk about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ways we get to school. Do you know the best way to go outside? Let’s look and classify.

羅列出各種不同的交通方式,讓學生根據對環境是否有污染來歸類the best way、good way、bad way,借助活動任務,幫助學生在從概念的認知到聯系實際生活的實踐中實現轉變。

6.Watch and find

Q: How do they work for the question?

繪本以交通工具為主題,在故事中體現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在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上融入跨學科知識。繪本中,主人公進行了兩次調查,第二次調查擴展到了其他班級。敘事詳細展示了社會調查的方法和步驟,即“調查問卷—分析—匯報—討論—結論—應用”的科學調查方式,這也是“解決問題”思維的具體表現。通過對比a question paper 和a bar chart,掌握兩種不同的調查方式利弊,從而能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

7.Think and say

T: Going on foot is a good way. So more children think they should walk to school. But is it safe to walk on this road?

Ss: No, it’s dangerous. There are many cars and motorbikes.

T: Good. 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 to solve this problem?

S1: We can walk.

We can go out by bike.

...

8.Read and choose(What’s Lorna’s idea?)

在調查中其他班的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借助句式,豐富語言,學生形成自己的觀念,通過語言的輸出,扎實掌握并運用知識,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出行方式。但是最環保的方式———步行對于未成年的學生來說也不是最佳的,看圖思考,得出:Walking on this road is not safe. 從而再次進行主題意義的深入探究,繪本中的主人公就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從能力向素養轉化。The teacher supports them.隨之Lorna的心情也逐漸轉變,由一開始的悶悶不樂到現在為解決問題想出最佳解決方法而變得自信陽光,引出A walking bus,對于這一新方式的提出學生也很好奇,利用視頻解說。學與思的結合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文本內涵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從而提升閱讀能力并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二)借助語境,互動體驗中“品”主題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盡管語言符號賦予只是一定的外在形式,形成命題或觀念,但知識只有通過學習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自主參與、互動體驗、分析評價、內化遷移才能真正建構起來。簡而言之,只有在真實的語境中善于表達自己有力的觀點才是體現知識內化的結果。

[教學片段2]

Step 4. Post-reading

1.Think and act

T: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do they say to each other?What is the idea? Please use your imagination and creation to act their dialogue. Choose one to talk.

S1: Yeah! I have an idea.We can walk to school by walking bus.

S2: Great. It’s a nice way to go green.

本環節教師要求學生站在文本主人公的角度對文本進行復述表達,輸出語言,沉浸于角色,生生互動合作,體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經歷,從而深入體會主題的含義。The teacher fulfills Lorna’s idea.在學校,從校長到同學都支持Lorna 的建議,而且校長同意將這條建議付諸實踐,Lorna 很興奮。繪本到了故事的結尾處,變得圓滿,新生Lorna 變開心了,出行方式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得到了改善。梳理Lorna 的情緒變化,思考教師的行為,發展思維深度。

2.Think and circle

T: What else can you do to live green? Let’s circle.

教學中,學生生成了豐富的語言表達,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能快速準確地對日常生活方式是否低碳做出判斷,拓寬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并對其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學科育人的目標。

(三)聯系實際,內化遷移中“升”主題

通過文本的學習,學生已經形成了本節課目標語言知識與技能,圍繞主題意義內化并進行多維度的對話,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聯系個人實際,運用所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

[教學片段3]

3.Work in groups

T: Now it’s time for us to make a proposal for green transport. Look, where is it?

S: Jiangsu Jianghai Museum.

T: Yes. How do you get there?

S: I will go there...

T: OK. Work in groups.Take out your work sheet, choose one destination and finish the proposal.

教師挑選兩處學生熟悉的出行目的地,一處是離家較近的江海博物館,另一處是路程稍遠些的南通野生動物園,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綠色出行倡議書,在合作中問答、評價、闡述自己的綠色出行觀點,落實核心素養目標,踐行綠色低碳環保。

4.Look and chant

T: Let’s say the chant together.

在最后的說唱中對主題進行升華與總結,將care、praise、support、fulfill 融入到小詩中呈現,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與表達。學會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及如何關愛他人,實現遷移創新的目標,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繪本意義文本
一件有意義的事
繪本
繪本
有意義的一天
繪本
生之意義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詩里有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