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語篇教學設計
——以滬教版《牛津英語》六(上)Unit 4 A noisy neighbour為例

2023-03-09 03:40畢玲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 2023年12期
關鍵詞:讀后閱讀課語篇

文 畢玲

小學英語閱讀語篇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對落實學科育人價值起著主導的作用。語篇承載表達主題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體素材(教育部,2022)。英語課堂教學是由一系列活動組成的,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并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促進多元思維,確保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教育部,2020)。

然而目前小學英語閱讀課依然存在文本學習碎片化、過分注重語言知識講解、忽視學生的思維培養和缺乏語篇主題意義的探究等現象。教師應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課程內容,優化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實效的英語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多感官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情境中,圍繞主題意義,通過感知、模仿、觀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動,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教育部,2022),讓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教育部,2022)?,F結合課例談一談如何開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課教學。

一、圍繞閱讀語篇話題,開展文本分析

語篇“A noisy neighbour”選自滬教版《牛津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此教材采用“模塊建筑式(building-blocks approach)”編寫體系,每個模塊圍繞一個主題,共三個單元,每個單元聚焦一個話題。Unit 4 Our neighbours 屬于Module 2 Relationships下的子單元,在此模塊中主要探討“關系”話題,主題為“人與社會”,主題群為人際溝通,子主題為社區環境;學會相互尊重,包容與寬容。故事展示了貓頭鷹和兔子兩種動物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性,描述了兩者之間矛盾的產生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同時,故事還涉及到動物習性等跨學科融合知識,讓讀者在閱讀中體驗跨學科學習,由淺入深地引導讀者認識環境與自身的關系,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嘗試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幫助讀者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學會尊重與包容,共同打造和諧的生活環境。文體結構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現,圖文并茂,內容通俗易懂。

二、基于閱讀語篇的活動設計

閱讀課通常分為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環節。讀前做好激趣與激活。一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激活學生相關的生活認知和語言認知;讀中關注基于語篇和超越語篇等多維度的學習、理解和應用;讀后側重語言內化、遷移和創新,讓主題意義得以凸顯和升華,讓閱讀活動的過程有內容的理解、思維的提升和文化的滲透。

1.讀前活動設計要關注其真實性和相關性。

讀前活動是閱讀課的起點,起點活動設計很重要,它確立了閱讀課的方向。所創設的活動應該能夠激活學生對語篇相關知識背景的感知,基于真實的情境和真實問題進行互動交流,通常設置1~2 個讀前活動,與語篇內容密切相關且為真實的問題。

活動1 出示教師自己與鄰居居住環境的照片和一起活動的照片,讓學生猜一猜她們之間的關系,引出故事的中心詞neighbour。具體問題為:

(1)Look at the photo. What can you see?

(2)Who are they? Are they sisters? ...

問題設計層層遞進,學生通過問題,了解到老師與她的鄰居相處關系很好,門挨門住著,還一起結伴旅游,是非常和諧的鄰里關系。

活動2 基于“鄰居”話題自由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理解生詞neighbour,同時思考自己的居住環境,對自己的鄰居有一個認知的梳理。具體問題為:

(1)Where do you live? Do you know your neighbours? Do you say Hello to your neighbours?

(2)Do you have a good neighbour?

設計意圖:讀前的兩個活動旨在引導學生聚焦語篇話題,結合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感知鄰居及鄰居的行為對個人生活的影響,為讀中活動作鋪墊,為學生學習理解語篇打下基礎。

2.讀中活動設計要凸顯其針對性和遞進性。

讀中活動是閱讀課的中心和核心,活動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語篇的理解程度。讀中要理解語篇大意、細節、邏輯等,讀中活動始于關注語篇內容,貫穿學生思維訓練,立足引導學生建構語篇主題意義。

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讀大意,快速獲取信息,比如重點讀故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其次要引導學生如何讀細節,找出關鍵語塊和關鍵句,讀出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讀出文字背后的寓意,讀出作者的態度及寫作意圖等。讀中通常設計4~5 個活動,活動要有明確的針對性,活動與活動之間難度要螺旋上升。

活動1 學生讀圖1、圖2 和圖3,并在觀察后回答問題:

(1)Who are in the story?

(2)Where do they live?

(3)Who are the neighbours in the story?

(4)What will happen?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問題引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預測能力,同時了解故事人物、情境等。

活動2 通讀故事,回答問題:

(1)Why were the rabbits tired and angry?

(2)Was the owl a good neighbour? Why or why not?

(3)Where do many rabbits sleep today?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理解故事大意和細節信息,讀懂故事內容,獲取具體信息,理解主要內容,獲取有關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基本信息。

活動3 自讀故事,畫出故事的思維導圖或故事地圖等,旨在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為輸出作準備。

設計意圖:借助思維導圖,厘清故事脈絡,初步運用語言,同時感知社區居住環境中好鄰居的重要性。

活動4 聽讀錄音,注意語音語調、重音及意群,旨在促進語言內化。

設計意圖:語音和語義是不可分的,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其社會交際功能,讓學生通過聽,模仿,關注重音、意群等,聽出不同角色的情感態度。

3.讀后活動設計要側重其延伸性和創新性。

讀后活動是衡量語言習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讀后活動的本質是在新的語境中應用相關的語言和內容表達意義,表達思想(葛炳芳,2018)。鑒于此,讀后設計三個活動,圍繞三個層面,對故事開展說、寫和議,深度學習語篇。

活動1 小組合作,利用思維導圖,依據故事的幾個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等復述故事或表演故事。

學生語言:

In the forest, there was an owl and some rabbits. They lived close by. The owl lived in the tree and the rabbits lived under the tree. Every night, the owl made a lot of noise, because he didn’t sleep at night. However,the rabbits would sleep at night, and they couldn’t go to sleep. Then they were tired and angry. They talked to the owl,but the owl didn’t listen. Then the rabbits had an idea. They dug a hole underground and the hole was very quiet. From then on,the rabbits could sleep well.

設計意圖:通過該活動讓學生運用語言,旨在鞏固和理解文本內容,為下一層階高質量的語言輸出作準備。

活動2 小組合作,續寫故事或改編故事。

學生語言:

After that, the owl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rabbits under the tree. He felt very surprised.Where did the rabbits go? He used the daytime to look for the rabbits, then he found that the rabbits moved to a place nearby and they dug a hole and lived there. The owl said sorry but they were not neighbours any longer. Is it distance that determines the beauty?

設計意圖:該活動旨在語言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讀后寫作是一個有效促進準確閱讀的過程,實踐真實語用,同時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3 思考表達“大家從故事中悟到了什么?”你希望有一個什么樣的鄰居?你身邊有沒有像貓頭鷹一樣的鄰居?如果有,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處理的?在當今高樓林立的社區中,我們應該創設一個什么樣的社區?

學生語言:

S1:We want a good neighbour.

S2: I had a neighbour like the owl. He moved around at midnight. I couldn’t sleep at night. My mother went to our neighbour and talked to him. He said sorry and moved to another room. Now I can sleep well...

T: Everybody wants to have a good neighbour.We are our neighbour’s neighbours. After learning this stor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ur own actions and be a good neighbour. Because better neighbours lead to better relationships,better communities and a better society.

設計意圖:讀后的輸出活動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深層理解,設計以思促進主題意義探究、深化和升華的活動,讓學生對故事進行分析、評價,以實現發展思維遷移創新等。

(本課例由合肥市南門小學李園園執教)

猜你喜歡
讀后閱讀課語篇
基于主題意義的“生本”高中英語閱讀課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虔誠描繪精神的富足——《張富清傳》讀后
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詞匯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知無不言,言有不盡——《“夜無故入人家”——不應忽略的那一面》讀后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對外漢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黃裳《劫飭古艷》讀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