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華留學生趨同培養的時代要求、發展誤區與推進建議*

2023-03-11 23:29楊大偉黃亞鑫薛循丹
上海教育評估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留學生育人文化

楊大偉,黃亞鑫,薛循丹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上海 200240)

趨同培養是當前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方向,是世界各國發展留學生教育的通用做法,“趨同培養,同質要求,兼容并蓄”成為當前高校提高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2020 年上海市開展的一項來華留學生教育調研數據顯示,在課程設置方面,上海來華留學生培養高校單獨為國際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數量平均值由2018 年的30 門降低至2020年的10門;在培養方案方面,95.12%的高校對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培養標準和質量要求一致。在高校全力推進中外學生“趨同培養”時,總結趨同培養發展的問題與瓶頸,探尋改革發展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趨同培養的時代要求

趨同培養不僅是一種教育管理模式,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價值選擇與融合。厘清來華留學生教育與國內高等教育兩種教育模式的辯證關系,是高校推行來華留學生教育趨同培養模式的時代要求。

1.從培養目標看,育人的教育本質相同,但不同教育形式的時代使命不同

教育價值是教育功能滿足特定時代背景下教育利益相關主體訴求的程度,隨著客觀條件以及利益相關者訴求的轉變而呈現變化性、多元性與差異化的特點。來華留學生教育與國內學生教育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礎源于教育的育人本質,其根本目的都是培養人才,其直接表現為培養目標的設定。高校中外學生教育同樣聚焦于高層次人才培養,但又體現著不同的時代教育價值和育人使命。來華留學生教育屬于國際服務貿易范疇,當代使命是培育知華友華的高層次人才,而國內高等教育是一項準公共產品,目的在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屬于一項社會福利。兩種教育模式趨同但不相同,大同小異、同中有異,在相同的育人目的下踐行著不同的時代使命。

2.從培養內容看,科學知識具有普適性,但培養目標追求多元化

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代表的是有世界普遍性的人類知識,不因學生國籍不同而有所差別,這是國際上的普遍共識和通行做法。學科專業的合格標準對中外學生保持一致,是維護教育制度嚴肅性和教育聲譽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國際社會對于來華留學人才的期望。[1]一方面,知識的普適性要求取得相同的學位需要達到同樣的合格標準。中外學生在相同的專業學習就讀,達到相應的畢業標準,并取得該專業的學位。另一方面,創新是高等教育的靈魂,高等教育的創新性體現在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差異化的培養目標上?;诓煌慕逃康脑O置不同的教育形式,因而對其質量的評價標準、培養模式也會有所差異。在培養目標和評價考核的組成要素上,二者大同小異、同多異少,同在底線要求,異在目標定位。當然,也正是這種孕育在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才讓來華留學生教育有了趨同培養的需求。

3.從培養方式看,資源需求表現差異化,但資源供給是有限的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資源的支撐。教育資源在盡量滿足教育需求的同時,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一方面,人才培養形式的多樣化直觀表現為資源需求上的差異性,不同的教育形式有著不同的教育資源支撐訴求。在發展初期,來華留學生教育對教育資源的特殊需求較大,對教育資源的依附度較高,需要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另一方面,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教育資源無法供給無限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因此,應加強對不同教育形式資源訴求的分析研究,尋找資源訴求的共性與個性,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資源,對差異化的教育資源訴求進行選擇性供給,對相同或相近的教育資源訴求實行資源共用、共享,提高教育資源使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發展的中后期,對中外學生進行趨同培養,采取統一的教育教學模式,使用相同的教育管理服務設施,同時選擇性地滿足來華留學生的特殊需求,這本身就是對教育資源的科學分配和有效利用。

4.從培養文化看,文化發展需要獨立傳承,也需要包容并蓄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育人是我國高校來華留學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高校來華留學教育的價值體現。世界范圍內,各民族、各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身份的重要標志。[2]保持獨立、傳承優秀是文化發展的立身之本,開放包容、學習互鑒是文化進步的動力之源。不同的文化之間既要保持文化的獨立傳承性,又要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中西互鑒,去糙取精,吸收外來文化的優良基因。對來華留學生趨同培養的實質是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一方面要堅持以我為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并主動影響外來文化,對來華留學生進行中華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另一方面也要通過與外來文化的互動交流,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二、趨同培養的實踐誤區

當前,在高校趨同培養的實踐中存在許多誤區,部分高校對趨同培養的本質內涵和開展路徑的認識存在偏差,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辨析。

1.趨同培養不是去異求同,而是求同存異

趨同培養既是對差異化、“雙重標準”的否定,也要區別于絕對的同質化和無差異的“一刀切”?;诓煌慕逃康脑O置不同的教育形式,其培養模式和評價標準也會有所差別。趨同的目的并非一個個體或系統從形態上并入另外一個個體或系統,而是不同的個體或系統之間相互融合、取長補短,不斷統一化、標準化的動態發展過程。趨同管理并非簡單的等同管理,它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強調在將留學生充分納入我國學校管理體制的同時,尊重來華留學生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注重情緒管理與價值引導,保持“同中有異”,盡量縮小“異”的差距。[3]

2.趨同培養不是目標終點,而是過程手段

趨同培養不是追求形式相同,而是促進目的實現;不是追求高校發展模式的千篇一律,而在于促進高校發展目的百花齊放。趨同培養程度高低與來華留學質量高低沒有完全的對應關系。雖然趨同培養是提升當前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不能簡單地將趨同培養程度等同于培養質量高低。當前,趨同培養理念已經得到學界和培養高校的普遍認可,但是各高校的發展基礎及國際化水平不同、學科特點差異較大,因此各高校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合理選擇趨同培養的方式與路徑,科學規劃、有序推進。為了趨同而趨同只會導致教育形式與教育目標的貌合神離,行同意不同,最終導致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水土不服”。

3.趨同培養不是單向要求,而是雙向受益

來華留學生教育是加快教育對外開放的主力軍,也是提升高校國際化水平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趨同培養不是簡單將來華留學生教育納入國內高等教育體系的單向、單方面的目標要求,而是一個促進兩種教育模式、教育文化交流互鑒、取長補短、高度融合的動態發展過程。趨同培養不僅是對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的審視與改造,也是對國內高校教育對標國際標準的協同與助力。在趨同融合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打破來華留學生教育原有的封閉、差異化的管理培養模式,使來華留學生教育逐步入軌成熟的國內教育體系;另一方面,通過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國際性特點使國內學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最后通過兩種教育模式的不斷碰撞、不斷調整、不斷優化,最終建立一種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標準、開放包容的高等教育實踐模式。

4.趨同培養不是簡單的行政管理統一,而是深層次的培養系統融合

趨同培養雖屬教育管理的一種形式,但趨同培養并非單純的行政管理歸口統一,而是一種深層次的系統融合和培養理念認同。趨同培養的推進過程既包括教育管理上的業務趨同,也包含人才培養中的融合協同以及多文化視域下的開放包容。從管理層面講,趨同培養不是單純的業務職能再分配,而是在“業務歸口一致”和“同中有異”的原則下,對中外學生實現趨同培養管理,最大程度保證業務工作的專業化和管理服務的人性化。從培養過程講,趨同培養不是簡單地對來華留學生采取無差異的教學培養模式,而是在統一的教育標準培養模式下,學校部門、院系、導師進行高度配合、協同培養,提升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文化層面講,趨同培養的過程是來華留學生群體進行跨文化適應和國內學生群體接觸世界多樣文明的過程,是尊重多樣文明與促進不同文化交流互鑒、共同繁榮的過程。

三、趨同培養的推進建議

趨同培養是當前高校開展“提質增效”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從趨同培養的路徑來講,管理模式趨同是突破,培養過程協同是核心,文化理念認同是關鍵。只有樹立科學趨同理念、堅持“同中有異”原則、選擇合理趨同路徑,才能更好地指導培養高校開展新時期提質增效改革,從而提高來華留學生趨同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建立高質量的中外學生趨同培養、融合培養模式。

1.樹立科學趨同理念,堅持“科學趨同、同中有異”的原則

來華留學生趨同培養的落實與推動,不僅僅在于對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執行和對大學國際化程度的盲目追求,更深層次的內涵是源于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科學定位以及中外融合培養的理念認同。培養高校只有明確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展定位,將來華留學生教育趨同培養納入整個高等教育的改革規劃中,才能充分發揮來華留學生教育在加速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加快“雙一流”建設和提高高校國際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來華留學生培養高校要樹立科學趨同理念,制定趨同發展規劃,形成全校趨同發展共識;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趨同路徑,打破封閉和差異化的管理模式,東西互鑒、取長補短,實現中外教育模式的高度融通,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平、開放包容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在推進趨同培養的過程中,要避免盲目趨同和“一刀切”的做法,堅持“科學趨同、同中有異”的原則,關注來華留學生在宗教信仰、文化背景、語言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性。

2.實行大平臺統籌,推進管理模式趨同

根據“業務歸口一致”的原則,推進管理服務專業化。根據“業務歸口一致”原則,對涉及來華留學教育的相關部門進行趨同培養改革,改變以往留學生學院教學、管理、服務、后勤等“一條龍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對涉及學生的具體業務工作進行中外學生相同化管理改革,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責任到人、落實到崗、措施到位。如涉及外事管理的相關工作歸國際交流處管理,涉及招生、培養過程、學籍管理、學位授予、質量評價等歸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負責,行為規范、學風建設、就業指導等歸學生處負責,餐飲住宿、保險醫療、校園建設等歸學校后勤部門管理,通過歸口管理和責任到崗最大程度保證學校業務工作的專業化。歸口管理也有利于集合學校優勢資源,加大對來華留學教育的資源支撐,倒逼學校國際化發展。

實行大平臺統籌,推進管理服務體系化?!陡叩葘W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第九條規定:“學校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建立外國留學生管理制度,并設有外國留學生事務的歸口管理機構或管理人員?!蹦壳?,我國大部分高校仍處于趨同培養的發展階段,仍然需要成立專門機構從學校層面負責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如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長為首、各相關部處長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和留學生發展中心,作為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統籌協調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全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制訂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規劃,開展來華留學教育研究以及促進留管隊伍建設等事項。除日常管理服務機構外,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成立專門的國際化指導委員會。[4]大平臺統籌模式將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由學院式集中管理轉變為全校體系化管理,確保了學校趨同培養推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加強留管隊伍建設,推進管理服務職業化。隨著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快速發展,留學生管理隊伍不斷壯大,但留管隊伍的建設依然面臨隊伍不穩定、業務不專業、管理經驗不足、職業發展不順等諸多問題。培養高校需要進一步加強留管隊伍選拔、儲備、發展、保障體系建設,建立留管人員遴選機制,加強留管人員選拔的針對性;定期開展留管人員職業培訓,提高留管人員的職業能力;為留管隊伍制訂職業發展規劃,增強留管人員職業認同感;加強跨文化管理實踐和交流,提高留管人員的跨文化管理能力,致力于建立一支個人職業素養高、跨文化管理經驗豐富、熱心國際化工作的高水平留管隊伍。

3.踐行“院為實體”,深化培養過程協同融合

踐行“院為實體”,發揮導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趨同培養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基于協同培養視角,打通國內學生培養與來華留學生培養之間的通道,構建中外學生協同培養系統。[5]推進培養過程的融合協同,最關鍵要實現兩個舉措:①充分發揮院系在人才培養和管理中的基層堡壘作用,激勵學科在學生培養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改變以往“為學校招生培養留學生”的錯誤觀念,真正實現來華留學生的“院為實體”培養;②全面落實導師是學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的要求。一方面通過培養費資助、項目經費支持、招生名額獎勵、博導資格調整等方式,鼓勵優秀導師、年輕導師參與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另一方面對于連續出現教學事故或培養學生多次出現退學、延畢、結業的導師進行限制性招生或禁止招收來華留學生。

完善招生選拔評價機制,提高來華留學生生源質量。生源較差、學業基礎薄弱是當前影響來華留學生趨同培養的首要制約因素。除了文化教育模式的差異,與我國目前來華留學生的招生選拔體制不完善也有密切關系。未來,高校需要從招生宣傳、錄取流程、評價體系方面三管齊下。招生宣傳方面,除了擴大面上宣傳以外,需要進一步提高招生宣傳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加強與駐外使領館、孔子學院、外國教育主管部門、國際教育協會的交流合作,建立優質生源推薦機制,加大與世界一流大學的聯合培養;招生選拔方面,要規范和細化申請要求,通過加快信息化建設不斷優化申請流程,充分發揮導師在人才選拔中的核心作用,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試行統一的招生考試制和委員會決策制;招生評價方面,要明確優質生源目標,建立優質生源庫,由以學術評價為主的材料審核轉化為以綜合能力考察為主的綜合復試,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評價體系。

加強培養過程質控,建立國際化課程體系。加強來華留學生培養過程質控,將來華留學生納入學校的統一質量評價考核體系,定期開展質量評估;為來華留學生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重視培養各環節的督查,建立分流淘汰機制,在資格考試、開題報告、年度考核和答辯等培養過程中進行分流考核,及時分流淘汰不宜繼續培養的留學生,確保留學生培養質量;增加漢語課程數量和層次,建立漢語課程與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對應機制,提高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和語言應用能力;建立全英文課程的評估和激勵機制,將教師開設英文課程的工作量納入年度考評,加強對英文專業的課程評教,取消低質量的英文課程,開展英文授課教師的教學經驗交流,鼓勵開設對接國際前沿、滿足中外學生需求的高質量英文課程。

4.促進文化交流互鑒,增強高校文化育人能力

堅定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育人理念。文化育人是來華留學生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當前來華留學生趨同培養的要義之一。文化育人的底氣源于對于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以及對其他文化的開放、包容和尊重。多元平等、尊重理解、互動融合的文化觀應該成為高校辦學者與管理者的共識與常識,貫徹于來華留學教育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中。在推進趨同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留學生在文化傳統、生活習慣、教育基礎等方面存在的客觀差異性,尊重理解、平等對待多樣文明,加強跨文化理論交流與學習,提高跨文化管理實踐能力,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繁榮。只有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有效促進中外學生的高度融合與協同培養。

凝聚發展合力,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育人文化環境。文化育人不僅體現在學校的三尺講臺和課堂上短短的40 分鐘上,而且要從系統布局構思,從教師授課、課程設置、跨文化交流到校園環境、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營造全方位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和氛圍。一方面,豐富中國文化類課程的類別,加大中國元素課程開發,如增加中國畫、書法、中華傳統禮儀等課程,提高教師和導師的跨文化指導能力,鼓勵具有海外交流經歷的導師或外籍導師參與來華留學生培養;另一方面,加大校園國際化軟硬件環境建設,重視留學生入學教育和校園文化體驗調查,搭建中外學生學術活動交流平臺,構建以我為主、開放包容的國際化校園環境。此外,還可以統籌校內文化資源,通過與校外文化單位合作的方式,建立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促進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知華友華的高層次人才。

重視對外宣傳,匯聚利益相關主體的育人共識。當前,培養高校對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已經形成共識,將來華留學生教育作為提升高校國際化水平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社會和媒體仍然存在不同甚至反對的聲音,一方面與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階段有關,存在來華留學生生源質量差、培養高校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展理念并沒有形成全社會的發展共識,部分報道對于來華留學生教育問題過度放大,甚至曲解,也造成社會大眾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不理解。作為培養高校,一方面要正視問題、關注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重視來華留學生教育對外宣傳工作,積極報道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優秀事跡,將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改革思路、重大進展主動公開,逐步取得社會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認可,樹立來華留學生的良好形象,形成國家、社會和高校的發展共識。

猜你喜歡
留學生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誰遠誰近?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