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2023-03-11 21:35王越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2期
關鍵詞:輿論導向新聞傳播四力

王越

【摘要】一名好記者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還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真實了解百姓的問題。本文從新媒體角度出發,對一名好的記者在媒體發展變革中面臨的問題、需要做什么、要具備什么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聞傳播;輿論導向;新聞記者;四力;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30

在每一條新聞背后,都有著一段特殊的故事。記者可以走進不同的場景,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去感受這個世界,將事件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給大眾。如何能夠通過不同角度,報道客觀真實的新聞,就需要不斷學習不同領域的領域、增長新的見識、深入調查研究,增強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1. 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記者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具有延遲性,這是因為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對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的興起是挑戰也是機遇。通過兩者對比,大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在不斷下降,要想在危機中尋求機遇,作為記者,怎樣轉型尤為重要,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1.1 新媒體記者工作角色轉變

在新媒體和短視頻的快速傳播下,甚至媒體還未介入,受眾已經通過網民發布的視頻獲得了相關信息。新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信息技術作為支持,有新媒體時代下應運而生的傳播媒介:平板、電腦、手機等等,他們的共同點為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趣味性強、互動性強,這些新的科技產品誕生的媒介,使受眾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紙媒報道方式。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國的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到了10.4億,而網民使用手機的頻率為97.4%,“視頻化”正不斷成為年輕人們之間重要的社交方式。這對于記者來說,學習新媒體的技能,或許是一次新的機遇,從之前傳統媒體縱深一步發展,利用自己專業知識,通過短視頻平臺,不斷創新報道方式,例如央視在開通自己短視頻賬號、有自己的app后,其中一些記者從電視走向短視頻,使媒體平臺和觀眾更為親近,互動性更強,大眾對于新聞的討論度也會增加。比如康輝發布vlog后,網友紛紛評論互動,這使得受眾和央視之間的心理距離更加接近。曾經只能通過新聞聯播觀看,但通過短視頻使得感覺更加親切了。

1.2 新媒體下記者工作方式轉型

在新媒體還未出現時,我們主要用文字、圖片、報紙、電視、廣播等手段和傳播媒介的一切工具來報道、反映、觀察社會,并了解世界。而如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給新聞從業者觀察世界提供了更多渠道,同時也使得受眾參與其中,豐富了觀察世界的維度和角度?,F如今,無人機拍攝、傳感器采集、VR/AR臨場化呈現、大數據抓取等新技術手段呈現出全新的視野,帶領人們看到全新的世界,這些都源自新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媒介。正如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所提到的“媒介即是人的延伸”,新聞工作者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要用多元的視角,更沉浸式的場景、更全面的事實來將其報道。

1.3 新媒體下記者傳播渠道的轉變

現在媒介的傳播形式多元化,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廣播等一系列新形式,使其內容更豐富、更具看點和觀點。這需要記者首先要有一雙能夠時刻發現新聞事件的眼睛,搶抓熱點,緊跟時事,解決百姓們最關切的問題,引導輿論向善向好向美的方向出發。其次,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以及在黨政府與人民之間有著橋梁的溝通作用的媒體人,更應該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協調、解決、溝通。最后,在信息傳遞速度飛快的同時,還需要保證信息的質量,提取關鍵信息并確保信息內容的準確性,現在主要獲取信息的通道為互聯網,但是其中也需要記者時刻保持敏銳性。

2. 新媒體時代下記者所堅守的“四力”

增強“四力”,練就過硬本領。踐行“四力”,講好中國故事。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只有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掌握群眾所思所盼,才能練就“如椽巨筆”的本領,寫出“粘著泥土”“冒著熱氣”的鮮活生動作品。

2.1 腳力是基礎

所謂“腳力”,是指“行走力”和“行動力”。新聞工作者要有堅實的腳力,才能能夠走得快、走得遠、走得實。也是指走進群眾、走進基層,走進火熱建設一線的能力?!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鰪娔_力,既要有“說走就走”的行動力,又要有腳踏實地的步伐,把腳力作為行動力的步伐。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主動到偏遠艱苦的地方,要做到“腳下有泥土”,多走鄉村路,多敲百姓門。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要“心”中有“數”察實情。近年來,許多的村莊都留下了考察調研的足跡。而我們更要立足當前、感受生活的每個細節,發現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切實了解實情,深入群眾,關注這些事情,并解決這些問題。

2.2 眼力是關鍵

眼力指的是具有觀察問題、分析、研判問題的能力。增強“眼力”,既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又要有“審時度勢”的發現力。俗話說:“獨具慧眼才能明察秋毫?!痹鰪姟把哿Α辈皇呛喓唵螁蔚囟嗫?,而是要有敏銳的眼光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亮點、直擊痛點、洞悉根本。記者對于新聞線索要有敏銳的發現力,看待問題要看到問題的深度、廣度和細微之處。應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深層次考慮問題,做問題的“透視鏡”向上看要領悟國家為民政策之根本,向下看要看到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與喜怒哀樂。例如要以小吃攤為主題報道,不能只報道小吃攤存在哪些食品安全問題需要改正,哪些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還應該去了解這些小吃經濟給小吃攤老板帶來多少收入,為當地經濟是否貢獻力量,一些小吃是否帶有當地特色所被大家熟知,在采訪前尋找百姓了解一些特色小吃為主,調查采訪報道。記者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看見的一面去了解我們看不見的問題,創作出更有深度有內容的新聞帶給大家思考,提升自己的權威性與導向性,這是人民所希望看到的。

2.3 腦力是核心

腦力指的是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尋找方法,探索路徑的能力。增強“腦力”,要有思辨力、判斷力。并且主動思考問題的原因過程。一方面應堅持問題導向,帶著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調查研究,在調研所得素材中尋找答案。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不假思索直接堆砌使用,應當結合實際掌握的情況加以思考和辨析,去偽求真,準確判斷。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思考和分析問題。特別是在遇見大是大非問題時要嚴守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另一方面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樹立大局觀念,從宏觀和全局角度分析和判斷問題,從整體上觀察分析思考某一現象、某一問題在全局中的分量以及能夠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以便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樣才能確保所寫所思問題為黨和人民更好的服務?!渡钲谔貐^報》記者陳錫添1992年發表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就是善于從全局、整體和宏觀角度思考與判斷問題的典范。調查研究應當求真務實,不能脫離群眾去調研。先入為主進行調查研究實乃本末倒置,如果把調查研究變成結論的預設,調而不研、研而不透,那么這樣的“調查研究”也將失去了意義。只有真正把情況摸清,問題查實,癥結找準,這樣才真正具有“生命力”。記者還要不斷轉變自己的定位,在保障新聞質量的同時,對于新聞的傳播方式以及傳播渠道進行更新和創新,增加用戶體驗,保持其良性發展。

2.4 筆力是落點

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能講的能力,還需要動筆去寫出來。在當今社會中,記者是連接新聞事件與百姓生活的重要橋梁,特別是在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下,信息傳播方式更廣、傳播渠道更多,新聞記者的所肩負的任務也將越來越重,除了要挖掘具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還需要以最快的語言進行描述,新聞記者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與職業道德。這樣,我們在閱讀瀏覽觀看過程中就會感受到文學修養較高的記者在報道事件時帶給大眾的一些新思考,這樣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體現出新聞的廣度與深度,帶給人們更多的啟迪。不僅要加強新聞從業者對新媒體的使用操作能力,提升全媒體傳播能力,打造一支創新型全能型的媒體記者隊伍;同時也要培養新聞從業者新聞采寫的語言功底,堅決不能在新聞采寫報道中假大空,語言要樸素有深度、平實有溫度,做到言之有物、準確客觀。

3. 新媒體時代下記者爭做“三好”

在時代的信息洪流中,有著太多魚龍混雜的信息和觀點。依舊有人在這條充滿艱辛又崎嶇的道路中堅持尋找真相,為了在重重迷霧中尋找光明,避免在錯綜復雜的信息流中迷失方向,他們選擇堅持。而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記者該如何“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個好的新聞記者需要以下幾點。

3.1 好記者需要好角度

一名好的記者需要在新聞事件報道中需要有一個好的角度?,F如今,網絡中的信息浪潮復雜多變,新聞第一線的報道人——記者,如何把好關,在新聞媒體報道中將最真實、有效的內容傳遞給觀眾,如何把握新聞真實,引導輿論走向,以不同的視角帶給觀眾思考是一名好記者的必修課。

3.2 好記者需要好吃苦

一名合格的記者,要有其能吃苦的精神,走進真實的新聞現場,探尋新聞的真相,和當事人去交談、了解事情的起源,采寫出貼近廣大老百姓的好新聞。在一線現場,在群眾當中,發現最本質、最真實的東西,寫出有血有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3.3 好記者需要好經驗

毛澤東在青年時期說道:“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能人云亦云。要對自己獲取的信息分析、論證,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做出自己的判斷與結論?!边@個判斷和結論就來源于記者長久積累的經驗。鄒韻在2018年《央視主持人大賽》中講道:“在過去的九年里,我的報道是我一條一條跑出來,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編出來,一場直播一場直播完成出來的”。而四年駐外報道的經歷,讓她更加從容不迫,從主持人大賽到《高端訪談》,再到《東方時空》,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鄒韻,而這些也離不開她自己的經驗。

4. 新媒體時代下,記者“不忘初心”

新媒體時代不再只是媒體生產信息,更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加入其中。記者也要不斷轉型、學會創新,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他們不再只是報道信息的發布者、整理人,在熱點和敏感事件的報道中,他們將成為輿論的推動者之一,更需要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

首先,傳統媒體中,記者想要擺脫困境,就需要發現新媒體的優勢,將新媒體的優勢有機融入傳統媒體之中。首先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第一時間獲取新聞,可以多瀏覽互聯網常常有關于新聞的app,保持對新聞的敏感性,去發現有價值,有報道意義的新聞,并且可以靈活運用各種設備進行新聞的拍攝與傳播。我們要注意并謹記的是,一定要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

其次,記者在面對社會熱點事件和敏感事件時,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無論是傳統媒體記者還是新媒體記者,都應該遵循媒體人的精神,報道真實可靠的新聞,不能為了流量而做出有違媒體人工作的事情,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最后,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要對百姓關注的問題多多關注,進行后續報道和輿論方向,讓人民滿意、放心。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假新聞在其中占據一半,受眾還需要提升自己對于事件正確分析判定的能力,碎片化的信息使得新聞的質量良莠不齊,記者要對此有判斷能力,敢于批判,正確引導受眾自覺過濾不良信息,有意識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為公眾提供專業、準確、客觀的報道。在面對報道熱點新聞和敏感事件時,要維護國家、社會穩定,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肩負起媒體的政治使命,正確引導輿論。

5. 結束語

本文討論了新時代下的記者該怎樣做,如何去做。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做一名好記者,寫一篇好的新聞報道,就是在回答“為了誰,我是誰,依靠誰”這個問題,只有明確了,我們才能穿越迷霧,看見事實,找到真相,告訴受眾,無愧于黨和國家與人民,無愧于自己的內心。

參考文獻:

[1]姚寶權.縣級融媒體中心內部績效考評體系構建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9(04):174-180.

[2]陳玲,雷彬.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N].廣安日報,2020-09-12(002).

[3]蘇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N].巴中日報,2020-09-15(005).

[4]蔡斐.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目標所在、框架要點與推進路徑[J].學術探索,2023(04):128-137.

[5]落桑旦巴.談新聞記者的文學素養[J].采寫編,2016(03):51-52.

猜你喜歡
輿論導向新聞傳播四力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試析新聞報道如何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堅持正面宣傳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產學對接路徑重構
論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