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江西數字經濟標準體系建設的思考

2023-03-11 06:49毛煒翔
質量探索 2023年2期
關鍵詞:江西省標準化數字化

毛煒翔

(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檢測認證技術發展研究院,南昌 330029)

“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這一名詞最早出現在20 世紀90 年代,當時并沒有統一定義,其內涵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演變和豐富。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并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治理。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1],“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毙聲r代的數字經濟發展,日益呈現技術迭代加速化、數據要素市場化、產業布局賽道化、實體融合深度化、市場培育場景化、要素支撐生態化、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發展趨勢[2]。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 研究背景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 年)》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05 年的2.6萬億元增長到2021 年的45.5 萬億元,占GDP 比重也由14.2%提升至39.8%[3]。數字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其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4]。

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江西省先后出臺《江西省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意見》《關于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的意見》《江西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開創江西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局面。不斷做優做強數字經濟,是江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和搶占未來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也是實現具有江西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

1.2 數字經濟標準化工作意義

標準化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性技術支撐,是打造數字經濟優勢的迫切需要。充分發揮數據和標準的基礎資源與創新引擎作用,聚焦數字經濟技術創新、法治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環境優化等重點,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經濟圈等方面,建立健全數字經濟標準體系,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推動新舊動能轉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有助于江西在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中走在前列。

2 存在問題

當前,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面臨很多問題,如數字產業總量規模不大,創新活力不強;產業數字化轉型效能不足,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不愿轉”“不敢轉”的困境;數據價值挖掘不夠,數字產業生態尚未形成;江西省2021 年數字經濟發展綜合指數為25.55,比全國平均指數值低了4 個指數;標準化支撐不足,尚未組建江西省數字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面對以上問題,“標準化+數字經濟”模式是建立協調統一的數字經濟治理框架和跨部門跨地區協同監管機制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標準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可助力數字經濟不斷實現創新突破,推動實現江西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3 對策和建議

3.1 健全江西數字經濟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是指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5]江西數字經濟標準體系的構建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工作:一是要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等原則;二是要聚焦數字產業化發展需求,引領數字經濟標準化工作有序開展;三是要理清標準體系整體與各個子體系的邊界和范圍;四是要全面收集數字經濟相關標準,并按照其標準化對象確定標準體系的結構關系。

圍繞新興產業(如VR)和新生業態(如直播電商),科學研判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立足江西省數字經濟方面優勢,構建數字經濟標準體系框架圖(見圖1)。在此基礎上,運用綜合標準化等科學理念和方法,加強數字經濟標準綜合體的研究,成體系、成系列推動數字經濟標準研制工作,促進數字經濟與傳統領域更好融合。

圖1 江西數字經濟標準體系框架

(1)基礎共性標準子體系:主要分為術語與定義、參考模型、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標準。其中,術語與定義用于統一數字經濟的相關概念,為其他各部分標準的制定提供支撐;參考模型用于規范數字經濟相關技術、應用及價值鏈的邏輯關系和相互作用,為開展數字經濟相關標準研制工作提供定位和方向建議;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層支撐,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感知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等。

(2)數字產業化標準子體系:數字產業化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6]該標準子體系將數字產業化分為基礎產業、新興產業兩個方向的標準。其中,基礎產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新興產業主要包括VR、“元宇宙”及數字孿生、衛星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仿真技術等。

(3)產業數字化標準子體系:產業數字化是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6]該標準子體系將產業數字化分為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數字服務三大類標準。其中,智慧農業主要包括數字化種植、自動化養殖、農產品追溯、數字鄉村等;智能制造主要包括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供應鏈、柔性制造、個性定制等;數字服務主要包括數字商貿、數字金融、數字生活、智慧物流、智慧康養等。

(4)數字化治理標準子體系:數字化治理引領生產關系新變革,是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保障,也是實現數字成果普惠共享的重要途徑。[7]該標準子體系將數字化治理分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部分標準。其中,社會管理主要包括贛政通、智慧城市、數字監管等;公共服務主要包括贛服通、智慧交通、在線教育等。

(5)數據價值化標準子體系:數據價值化盤活數字經濟核心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和活力源泉。[7]該標準子體系將數據價值化分為數據采集與統計、數據評估與交易、數據安全與保護等標準,主要涵蓋數據采集、數據確權、數據標注、數據定價、數據流通、數據共享、數據利用、數據安全,以及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數字經濟效益測算等。

(6)數字生態圈標準子體系:主要分為數字生態文明、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平臺體系、數字產業發展、數字人才培育等標準。其中,數字生態文明包括綠智融合、數字降碳、數字環保等;數字技術創新包括產學研、知識產權、創新能力等;數字平臺體系是指基于數字技術形成的各類數字平臺,如“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平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VR 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分中心、數字經濟標準平臺等;數字產業發展包括ESG、營商環境、成果轉化等;數字人才培育包括引進與培養、評價與激勵、服務與保障等。

3.2 研制江西數字經濟系列標準

以江西省數字經濟的現實需求為導向,以江西數字經濟標準體系為牽引,推動全省數字經濟標準化建設工作,開展數字經濟系列標準研制。標準研制工作應立足于現實需求,通過文獻研究、數據挖掘、專家咨詢、實地走訪、現場調研、專題訪談、意見征集等方式,深入分析江西省數字經濟相關的全產業鏈要素及其發展現狀、未來趨勢、標準需求等。在此基礎上,結合標準體系規劃及明細表設定,明確“當前有哪些標準,需要哪些標準,哪些標準亟需制定,什么時候完成制定”等問題,高效有序推進重點領域標準研制工作。與此同時,在某些特定標準的研制過程中,還需針對標準名稱、范圍、核心技術要素等內容,開展調查、研究、試驗和論證,確定標準技術指標和要求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具體而言,應結合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特色及未來發展趨勢,圍繞兩化融合、VR、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明確國際、國家、行業、地方等各級數字經濟標準的研制方向,并聚焦數字經濟相關前沿技術、科技成果等,著力將其轉化為具有引領性、競爭力的市場標準(包括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1)開展農村電商、農業物聯網、直播帶貨、農產品追溯等標準研制,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深化“贛溯源”運用,提升“江西綠色生態”“贛鄱正品”等品牌影響力。2)開展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供應鏈等標準研制,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推動傳統制造邁向數字制造,以數實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3)開展智慧家居、智慧會展、數字文娛、數字金融等標準研制,強化服務業提質增效支撐保障,培育壯大服務業新動能。4)開展數字能源、零碳智慧園區、數字降碳工具等標準研制,加強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江西綠色生態)及分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省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技術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碳達峰碳中和管理體系。5)開展數字政府、智慧政務、智能監管、在線教育等標準研制,支撐“贛政通”“贛服通”服務體系迭代升級,增強數字治理標準化能力。6)開展數據采集、數據確權、數據共享、數據價值評估、數據資產交易等標準研制,培育數字經濟標準創新主體,搭建數字經濟區域標準合作平臺,助力數據要素價值化發展。

3.3 優化江西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在江西數字經濟標準體系構建、標準研制與應用的基礎上,兼顧數據的可獲得性與指標的相關度,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江西省數字經濟的發展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探索構建江西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指數體系(見圖2)。該指數體系可對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科學測量和評價,客觀描述數字經濟建設的現實條件和真實水平,并為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實際依據。

圖2 江西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指數體系框架

3.4 強化江西數字經濟標準化保障措施

充分發揮江西省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作用,加強數字經濟標準化工作統籌與協調,及時研究解決推動數字經濟標準化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推動完善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標準化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各方協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面。[8]采用“揭榜掛帥”等形式支持各類創新主體開展數字經濟領域標準研究和應用重點研發。加強政策與資金保障,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企業、社會團體和教育、科研機構等參與數字經濟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和干事創業活力。[8]聚焦數字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積極謀篇布局,圍繞專業芯片、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照明、智能終端、信創等傳統基礎設施,5G、VR、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云數據中心、無人機等新型基礎設施,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數字商貿、數字社會等融合基礎設施,以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基地、數字經濟眾創空間等創新基礎設施,開展標準化前沿研究與應用實踐,推動相關標準先行先試、落實落地,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

猜你喜歡
江西省標準化數字化
模擬成真
標準化簡述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江西省志?審計志》順利通過驗收
考了個大的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數字化制勝
論汽車維修診斷標準化(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