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探析:以楊凌示范區為例

2023-03-12 16:40郭雨萌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楊凌示范區城鄉

□郭雨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緊緊圍繞“科技楊凌、富裕楊凌”總體建設發展目標,強化以大統籌思路謀劃、大手筆項目建設、大力度項目開發為支撐,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健康發展,鄉村面貌已經發生巨大變化,脫貧成果顯著。接下來,需要楊凌示范區統籌規劃,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走上一條發展特色鮮明的生態脫貧和致富發展道路。

楊凌示范區是我國內地第一個綜合性國家級現代化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全國綜合自由貿易試驗區規劃中唯一入選的省級農業特色自貿示范片區,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四大國家級科技專業展會之一“農高會”的主要舉辦地?,F代農業是楊凌示范區立區之本。

近年來,楊凌農業產業示范區正以推進西部鄉村產業振興為行動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科技作為支撐,引領示范區現代農業健康發展,特色產業群體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現代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局的歷史關頭,必須鞏固好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才能有效發揮好楊凌示范區作為重點農業產業高新技術應用示范區的優勢。

1 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

1.1 鞏固脫貧成果是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前提

2018 年,楊凌示范區已全面協調完成規劃區內有關脫貧攻堅試點的各項工作,全村83 戶、117 人實現全面脫貧。從陜西省的具體情況來看,改革重點與工作難點主要落在如何促進我國農村群眾鞏固小康、實現社會共同富裕方面。農村社會有效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但并不意味著消除了城鄉差距。農村人口在教育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公共衛生服務、收入水平等方面均未充分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造成的貧富差距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制約了我國實現共同富裕。因此,要全面有效統籌銜接脫貧成果,改變鄉村面貌、振興鄉村,就要全面鞏固脫貧攻堅各項成果、著力轉化創新成果,做好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2 鞏固拓展、有效銜接是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我國正沿著加快發展、以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前進,依然存在改革內在動力發展不充分、協調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的問題。以陜西省楊凌示范區為例,其面臨著群眾脫貧基礎不穩定、小康成效發揮不顯著、城鄉差距依然存在等問題。

扎實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促進地區統籌發展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鞏固脫貧成果即要防止返貧,防止返貧就需要理論和實踐的支持,就要制定針對性的新政策,精準扶持和把控、提前預知和防范新貧、返貧情況發生。鞏固拓展的方向是有效銜接,在鞏固拓展的同時推進有效銜接,有效銜接的方向是鄉村振興[1]。有效銜接的主要目標就是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縮小脫貧區域與其他區域的發展差距。

2 推動楊凌示范區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2.1 推動農村產業振興,加快農村經濟轉型

楊凌示范區地處我國陜西省關中平原,是我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楊凌示范區內三面環水,水資源豐富,水利條件優越,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2021 年,楊凌示范區生產總值157.78 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10.65 億元,同比增長6.2%;第二產業63.57 億元,同比下降3.5%;第三產業83.56 億元,同比增長6.3%。一二三產業結構為6.7∶40.3∶53.0,全區118 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加值下降8.6%,總產值增長20.9%,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8.2%,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0.9%,營業收入下降11.8%,利潤總額下降70.6%。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鄉村振興對于楊凌示范區的重要性。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村產業振興,加快農村經濟轉型是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

既要借鑒脫貧的成功經驗,也要在實踐中積極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思路,探索出一條獨具陜西省特色的科技助力全面脫貧、精準脫貧攻堅的有效新路徑。要通過“幫產業、幫人才、幫技術、幫市場”四位一體的方式促進農村產業升級發展。

首先,“幫產業”要依托先進的農業企業,支持鼓勵發展小微農業企業,促進就業,發展農業項目,使農業項目做到進村入戶,從而增加農民收入。統籌企業管理,支持農民自主創業,政策扶持農業項目,借助扶貧政策使農民能切實從項目中獲益,打造出農業產業融合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產業集群。

其次,“幫人才”就是不僅要給農村基層輸送各種人才,更要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提高農村的內生動力。要不斷給農民灌輸科學的農業發展新理念,實行一對一幫扶,教授其高效、綠色、環保、循環的生產方式,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發展,要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農民應該干的要盡量交給農民干,政府重點做農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2]。

再次,“幫技術”就要讓高校的科研教學走進農村、走向農民。建立科研示范及推廣培訓基地,開展公益性農業科技推廣培訓,探索發展信息化、社會化、多元化三位一體的公益性農業科技研究示范、試驗推廣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校企民相聯合,走好科技扶貧道路。

最后,“幫市場”需要加快構建現代化高效農業產業體系、農業要素生產體系、農業規?;洜I發展體系,以推動市場高效整合發展,振興楊凌示范區農村經濟。要促進傳統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就要充分鼓勵各項社會資金進入農業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脫貧困難地區更要長期堅持改革和開放,加強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吸引社會資金,提升自身服務水平,改善投資環境,制訂合理有效的市場規范,拓寬融資渠道,使農業企業做好項目,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2.2 發展以大學為依托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鄉土人才隊伍

楊凌示范區擁有雄厚的農科教資源優勢,區內擁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是目前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現代化農科教基地。要推動楊凌示范區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就要發展以大學為依托的人才培養機制,走農業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人才興則鄉村興,鄉土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為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把培養鄉土人才隊伍作為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切入點[3]。建設好鄉土人才隊伍,有利于發揮產學結合的作用。要以深化區校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工作為著力點,發揮創新科技平臺在園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創新支撐作用,圍繞培育主導產業、突出機制創新、引進創新優勢資源,精心培育創新型產業、實施創新技術提升行動、應用創新技術推進發展,力爭取得一批國內外重要先進產業化科技成果,推動各類科技企業創新成果快速聚集孵化,推動示范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建設鄉土人才隊伍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制,基層人才的培養不能僅依靠高校的支持,同時要提高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培育本土人才,加強農村群眾的自我發展意識,防止人才流失,正確引導和教育農民。根據楊凌示范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楊凌示范區常住人口中,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2 966 人,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8 675 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0 396 人,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9 996 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中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 萬人中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9 922 人上升為32 680 人,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 685 人上升為15 234 人。分析可知,楊凌示范區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但當前楊凌示范區還存在人才和勞動力流失、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問題。要想培育好鄉土人才隊伍,就必須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發展特色產業、增強內生動力、留住年輕勞動力。

2.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鄉村旅游示范區

楊凌示范區的民俗文物、遺存資料較為全面豐富,涉農傳統文化資源相對富集,農科特色項目風格獨具,獲批建設全國首批國家級生態農業文化科普示范旅游產業開發培育示范點、全國第一家省級鄉村休閑文化旅游生態農業園區項目和第一個中國西部鄉村生態文明旅游生態休閑示范區。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的生態度假村景區立足“農耕圣地、農科高地、健康福地”這一新階段的定位,力爭實現國際生態科普旅游產品市場與發展新空間的有機融合,以全面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農業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總目標,著力集中開發并打造國際農業生態文化科普度假產品集群、世界農林生態科普觀光體驗休閑園等五大旅游精品度假服務品牌,形成并涵蓋了國際農林文化研學、度假休閑旅行、農耕民俗生活體驗、科普生態旅游休閑、體育生態養生游五大特色旅游板塊,推出和舉辦了楊凌農科城馬拉松、植物辨識大會、蘸食水面大賽等賽事及中國現代休閑有機農業生態游節等,已形成了一系列在國內相關區域內具有較大行業影響力的優質農產品、特色主題、旅游節慶相關系列活動,旅游相關產業活動也日漸演變成為楊凌示范區科學健康發展重要的助推力量。

截至目前,楊凌示范區內共有國家級各類歷史代表性文物遺跡54 處,其中隋文帝萬年行宮、泰陵遺跡、古邰國都城遺址等為第四批國家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坎家底村遺址、西農大三號分校教學樓、姜嫄遺址、白龍灣遺址公園等單位先后被列為陜西省第一批省級歷史遺跡文物保護單位。

鄉村旅游的益貧特性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目標相契合,特色田園鄉村的產業發展是鄉村旅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載體[4]。發展鄉村觀光旅游產業是加快鄉村文化振興實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要堅持發展美好鄉村旅游經濟,不能僅基于鄉村自然風光特色和鄉村農家風情文化這些基礎資源,應挖掘鄉村的文化價值,發揮當地鄉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以文化資源價值來提升自身競爭力,賦予鄉村新活力,從而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5]。鄉村文化價值是一種鄉村智慧,鄉村智慧隱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結合村史挖掘出鄉村特色,從而發展不同的鄉村特色旅游。例如在崔西溝村,逐漸形成以進農家門、住農家屋、吃農家飯、采農家果、娛農家樂等為主要內容的民俗生態旅游項目,深受游客歡迎。

2.4 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鄉協同發展

楊凌示范區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個綜合性的國家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自被批準注冊成立以來,就被上級主管部門、農業部專家組高度重視。推進縣域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要統籌好、組織好、規劃好城鄉一體布局,根本原則是要繼續堅持各級黨組織的領導,發揮好黨的領導優勢,在黨的領導下制定完善的體系和政策,建立健全有效銜接機制,加強城鄉統籌。在加快城鄉區域一體化規劃布局問題上一定要始終堅持科學引領,強化城鄉規劃頂層統籌設計,堅持遵循黨和國家的基本方針政策,堅持把握馬克思主義城市規劃理論中國化理念,根據當今時代發展的特點、發展戰略階段、規律、實際要求去規劃,不斷地優化調整,夯實總體布局[6]。

要改善基本民生,建立美好新農村,讓楊凌示范區群眾共享新城鄉的一體化創建成果。要以推動“三農”城鄉融合工作為新切入點,在深化統籌區域城鄉改革發展、推動城鄉統籌一體化進程方面,繼續積極研究探索新模式路子。

首先,要加快統籌小城鎮發展建設改革步伐。要進一步按照統籌建設全國農民群眾幸福小家園標準和現代城市社區模式內容與實施標準,加快實現重點小城鎮示范建設鎮人口轉移聚集,提升服務城鎮功能,增強區域重點鎮示范鎮的經濟綜合輻射承載轉移能力。

其次,要加快全面推進優質農戶進城就業落戶。制定好城中村拆遷改造有關政策文件和新農民遷進當地農村居住安置管理政策辦法,通過完善政策扶持引導機制和加大再就業扶持力度,促進城鄉農民生活居住秩序和轉移就業相統一,逐步推動形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再次,要加快建設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新農村。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斷完善社區建設管理機制和內容,逐步確立服務功能齊全、服務質量高、管理水平好的社區服務。

最后,要加大教育等社會事業投入比例。促進基礎教育和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將義務教育落到實處,促進教育水平均衡發展。深化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統一管理農村衛生院,提高農村衛生院服務水平和規范化運行,推進社區醫院建設。積極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政府加強投入,促進社會化養老機制建設,讓城鄉居民家門口養老不是夢。要促進城鄉一體化,就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規劃建設要突出各方優勢,加強基礎設施配齊配好,社會保障服務要城鄉一致、社會保險全覆蓋,落實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3 結束語

當前,楊凌示范區在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上仍需解決諸多問題?;诖?,為加快鞏固并拓展農業脫貧攻堅階段性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落實有效銜接各項政策,文章提出了要全面推進農業產業脫貧攻堅戰略,促進鄉村振興,實施有效政策,做好銜接工作。要加快現代農村產業創新發展,以區域產業整體振興模式驅動區域鄉村經濟振興,加快促進農村經濟升級轉型創新;通過實行更為科學、有效、靈活的新型人才資源培育規劃和選拔儲備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型鄉土人才隊伍,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快銜接進程,加快示范區的現代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楊凌示范區實現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發展助力,為推動中國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穩步推進我國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規劃建設美好新農村,穩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猜你喜歡
楊凌示范區城鄉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楊凌推出穩農助農“定心丸”
解碼楊凌:不老的農業
楊凌深耕服務“田園”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城鄉涌動創業潮
陜西青年作家采風團走進陜西楊凌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