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

2023-03-12 16:40王倩柔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江蘇省數字化數字

□王倩柔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將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發展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生產要素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一步提升各生產要素生產率,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2020 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在全國GDP 中占較大比例,預計2025 年將占據10%以上,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參考和發展方向[1]。數字經濟可以讓農村經濟發展更具活力,影響深遠,但目前而言農村經濟發展仍存在較大不足,需要相關工作者探究更加具有優勢的發展對策。

1 數字經濟概念及對農村地區發展的意義

1.1 概念

當前國內外對于數字經濟并無統一定論,多數學者認為所謂的數字經濟就是在數字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支撐下形成的新的經濟形態。2016 年,G20 峰會首次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數字化資源為要素、以網絡平臺和數字化平臺為媒介、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形成的用以提升經濟生產效率、優化經濟結構的活動[2]。

雖對于定義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各界學者都統一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經濟變革的主要形態,有利于實現經濟在新形勢下的快速發展。

1.2 數字經濟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意義

1.2.1 有利于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是鄉村發展之本,產業興旺在鄉村振興目標中占據首位,農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以產業興旺為重要前提。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加速鄉村產業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對于鄉村產業振興有重要意義。以遠程視頻、衛星遙感以及大數據、物聯網等為技術支撐的數字化技術可以進一步分析和了解農作物生長涉及的土壤、溫度、光照等諸多環境因素,也使得病蟲災害等影響農作物生產的要素可視化、數據化[3]。這對于智能分析生產經營數據有重要意義,能夠提前預知病蟲災害,并予以針對性干預,為農作物的播種施肥提供科學指導,進而提升農業發展質量,促進農業產業振興。

1.2.2 有利于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信息技術推動下,我國農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較之前有了明顯提升,但是仍存在技術利用率不足、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嚴重、生產效率較低等一系列阻礙因素。在數字經濟下,數字賦能將數字化技術作為基礎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中管理、服務、經營等產業鏈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形成覆蓋農業發展全過程的數字化產業閉環,對于實現農業發展的數字化整體管理有促進作用,且有利于形成以數據為驅動的新的發展模式,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4]。不僅如此,數字化的農業發展也能夠促使更多年輕人回歸故鄉,返鄉創業,在緩解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的同時使得新農人數量迅速提升,促使農業工作者向年輕化和高學歷方向轉型,進一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1.2.3 有助于提升農村經濟市場風險抵御能力

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推動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轉型,可以綜合考慮農業發展中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勞動力、土壤環境、資本等諸多經濟要素,通過遙感、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分析處理相關數據,根據所得結果預判市場發展趨勢,并就趨勢形成更加科學完善的農業發展機制,不僅能夠以數據為支撐了解消費者的動機,還可據此為農業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使經濟發展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趨勢,這對于規避潛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5]。另外,數字化信息技術也讓農村經濟向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且成果顯著,在形成健康經濟發展態勢、提升產業抵御風險能力方面也顯示出強大優勢。

2 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2.1 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

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品質和產量,更加有效地發揮數字經濟潛能[6]。就江蘇省而言,該省農村地區的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在全國的農村地區也位居前列。截至2020 年,我國的農村信息化發展平均水平為37.9%,而江蘇省的信息化發展水平遙遙領先,處于全國第二位;全國平均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為22.5%,江蘇省則以42.6%的信息化水平高居全國首位。

2.2 對于農村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加大

我國當前對于農村地區信息化發展的重視程度提升,政策支持及資本投入力度也顯著增大[7]。我國2020 年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投入的財政支出為341.4 億元,其中縣級財政投入較2019 年提升60%以上,足以證明我國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在此方面江蘇省位居全國前四。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資本投入顯著增加,社會資本在2020 年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投資超過了800 億元,其中江蘇省的縣均投資超過1 億元,位列全國前二。江蘇省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國家財政投入和社會資本投入均占據較大優勢,這無疑為江蘇省的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優質的物質基礎。

2.3 農村電商發展態勢良好

我國農村地區面積廣闊,既往農產品銷售渠道較為單一,會花費較大的時間、人工及運輸成本,直接降低了農業生產利潤。而隨著電商的發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得以拓寬,電商成為農產品銷售最主要的途徑,有效提升了農業發展的穩定性和經濟效益[8]。2020 年數據顯示,全國縣域農產品線上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 500 億元以上,而僅江蘇省就達到了1 138.8 億元。不僅如此,江蘇省根據自身發展特點發展出了多種新的電商模式,在電商平臺的支撐下有效提升了銷售渠道和農產品銷量,為提升農民收入提供了強大助力。江蘇省至2020 年底已建成淘寶村664 個、淘寶鎮248 個、縣級農業電商產業園80 余個,極大推動了數字經濟發展。

3 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省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3.1 數字經濟發展理念待更新

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撐,還需要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發展理念等的全方位助力,其中理念更新是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必須清醒認識到農村經濟發展中數字賦能的真正內涵,從信息技術、經濟管理和農民接受度等角度全面考慮發展理念的科學性和可行性[9]。但目前,江蘇省農村經濟發展中仍存在建設理念難以與經濟發展趨勢相契合的問題,部分農民對于數字經濟的了解程度并不高,遑論積極參與至數字經濟的建設和執行中,這對江蘇省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阻礙。

3.2 信息化人才建設不足

人才是實現農村產業經濟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提升農民數字素養及信息化能力成為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與其他職業相比,農民的數字素養仍然較低,無法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助力[10]。江蘇省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基礎建設較之前已經有了顯著改善,硬件條件已在全國農村范圍內占據了優勢地位,但是在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上仍略顯不足。部分農民仍無法熟練使用互聯網參與農業發展,整體信息化素養難以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這使得農村產業數字化發展面臨桎梏。

3.3 資金投入效用不足

充足的資金投入是保證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不可否認江蘇省在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社會資本和財政投入都高居全國前列,但是由于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涉及面極廣,江蘇省在資金投入效用上仍存在不足。

1)財政投入上。一方面,雖然財政投入總量增加,但是漲幅并不大,無法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充分支撐。另一方面,財政投入結構合理性不足,使得農村產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還使得原有的財政資金無法得到最有效的分配和利用,不利于農村整體經濟發展。

2)社會資本上。由于財政支撐下農村原先的基礎建設存在不足,因此社會資本即使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最關鍵的資金來源之一也無法充分發揮主要作用,區域吸引力不足,社會資本應用效果受限,農業產業運營風險性較大。

4 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省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4.1 更新經濟發展理念

科學化、現代化經濟發展理念為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思想前提,深刻理解新時代背景下的經濟發展趨勢并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成為踐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強力動能。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全面貫徹經濟新發展理念能夠進一步強化經濟發展動能,通過數字賦能實現經濟發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快捷流動。江蘇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也要順應經濟發展趨勢,更新管理者及農民的經濟發展理念并將其貫徹至鄉村經濟發展全過程,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支撐,充分利用現有數字化經濟發展基礎設備,推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4.2 培養信息化農業發展人才

我國農業農村部強調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農民積極性、創造性的激發,堅持以人為本,使農民既成為數字鄉村的建設者,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對此,江蘇省的管理者要認識到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全面推進農村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高素質新農人隊伍的建立。

首先,扎根于農村地區的新農人是實現鄉村振興、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強大動力,因此必須重視對于此部分新農人的培養,通過定期專業培訓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的傳統農業發展經驗、又具有數字發展意識和能力的高質量新農人隊伍。

其次,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從城市回鄉創業的農業工作者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與其他農業工作群體相比,此群體不僅具有鄉村情懷,且有遠見、有技術,更能夠精準把握經濟發展機遇,當地政府需要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進一步發揮此部分新農人的積極性,為鄉村發展提供助力。

再次,政府還需要積極引入具有專業素養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要求此部分人既具有數字經濟發展視野,同時又懂得農業科技,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最后,農民仍是農村建設的主體,因此政府部門也要重視其數字理念的建立,在新農人的引導和影響下積極參與至農村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

4.3 提升資金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財政資金投入對于鄉村振興有關鍵支撐作用,多數情況下財政資金集中于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雖對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重要意義,但是卻無法有效適應多層次、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另外,鄉村產業發展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收益卻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可能會對社會資本的流入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政府部門需要以財政投入為引導,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擔保,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和利用的科學性、有效性為鄉村產業前期建設提供助力,增加鄉村經濟吸引力,以此增加社會資本投入,滿足鄉村經濟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實現資本的良性循環。此外,社會資本總量較財政投入更大,能夠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資金助力,有利于鄉村發展過程中經濟困境的緩解,因此也需要重視社會資本的有效引導,使社會資本更加合理、有效地解決農村數字化發展中的資源不足問題,從而更好地整合鄉村現有資源。

5 結束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鄉村振興是民族振興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關鍵。新一輪科技革命也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世界經濟向數字經濟發展,推動傳統經濟生產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布局和措施。我國農村地區必須要認清時代發展趨勢,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數字經濟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結合,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猜你喜歡
江蘇省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江蘇省交通圖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江蘇省政區圖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江蘇省紀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