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加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2023-03-12 16:40□王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集體電商

□王 洪

(元謀縣元馬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云南 楚雄 651399)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富農民、美農村、強農業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當前在農村發展過程中,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且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筑牢富民強村路,賦能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

1 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價值

集體經濟的發展實現了農村既有資源的深度挖掘,所獲取的收益可直接用于農村集體建設,而且可以全面提升農村整體經濟水平,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因此,無論是對于農村還是農民,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加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都具有較高價值。

1.1 促進農民增收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在于高效利用既有集體資源,在盤活集體資源期間,農民可獲取相應效益。例如,合理利用農村土地資源能夠加快農村建設步伐,且土地資源高質量開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資,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開發集體土地產生的收益還可用于農村集體建設。在此期間,農民作為村集體的一部分,可基于自身份額獲取紅利,繼而促進農民增收。

1.2 激發組織凝聚力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關鍵主體為基層黨組織,其負責處理農村集體事務。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為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高效發展,可引入“黨支部+”的經濟發展框架,整體性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通過集體經濟實現增收后則會更為信賴農村基層黨組織,可以使村集體組織獲取優良口碑,有效增強了組織凝聚力。

1.3 建設宜居鄉村

鄉村振興戰略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根本依據,而且鄉村振興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應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基于自然規律科學開發生態資源,保護既有自然資源,并加快生態宜居鄉村的建設步伐[1]。

2 鄉村振興背景下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加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策略

2.1 完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實力

2.1.1 促進產業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鄉村振興主題進行論述時,重點強調了現代農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力圖借助產業融合加快農村經濟建設。在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加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可基于產業融合視角升級農產品、延長農村產業鏈,通過產業融合加速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產業融合的基本原則為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資源條件挖掘特色產業,高效整合既有資源,多樣化拓寬農村集體收入渠道。在此過程中可引入新時代農村產業發展理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康養產業、智慧農業及綠色農業。例如,元馬鎮在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依托當地龍川江生態線推出生態修復與治理項目,在黃瓜園段等區域打造濱河濕地旅游區,同時推出“一鎮三圈”理念,將鄉村規劃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園,依托自身區位優勢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項目,如有機果蔬采摘、農業觀光體驗等,將農旅融合作為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的有效路徑,實現了傳統農業與觀光旅游業的有效融合,擴大了當地農村集體經濟實力[2]。

2.1.2 挖掘特色產業

各鄉村在社會條件、自然條件、文化底蘊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為切實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加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基于鄉村實際條件打造特色產業。一方面,壯大現有優勢產業。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產業同質化現象,導致出現供大于求的問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應挖掘鄉村產業資源,壯大既有優勢產業,摸清當地產業稟賦特征,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以元馬鎮為例,其氣候獨特,尤為適宜種植黃瓜,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期間,流轉土地超133.33 hm2用于種植黃瓜,突出當地在黃瓜種植方面的優勢。打造“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框架,加快發展高原特色集體經濟產業,依托土地流轉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在村集體組織牽頭下集成土地資源,形成了“企業主體經營、村社提供服務、群眾園區就業”的產業共贏模式。同時,元馬鎮壯大自身在氣候、土壤以及灌溉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基于“一村一品”理念找準產業方向,截至2022 年,當地共種植花卉76.33 hm2,產值達937 萬元。另一方面,塑造產業品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過程中,可依托現有產業結構塑造品牌,借助集體的力量拓寬產業渠道,強化外界對農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品牌的認同,通過塑造產業品牌強化市場優勢,有效提升村集體產業盈利能力。以元馬鎮為例,當地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積極打造“綠色食品牌”示范標桿,致力于構建綠色食品產業鏈,使綠色食品能夠從田間直接進入餐桌。在“綠色食品牌”產業發展中,形成了“元謀青棗”“元謀番茄”“元綠”牌洋蔥、“果然好”牌葡萄等特色產品品牌,在品牌力量推動下,當地果蔬走上了農產品出口之路,據統計,其外銷產值近40 億元,綜合產值突破120 億元。

2.2 優化基層組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2.1 組織優化增強管理實力

相較于城市區域,農村集體經濟在資金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劣勢,因此,農村為切實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需以招商建設為發展基礎吸引外部投資,完善現有基礎設施,同時健全集體經濟制度體系,降低農村居民對小農經濟的依賴。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優化農村基層組織,強化村集體組織管理能力,確保其能夠制定符合農村發展需求的招商制度及集體經濟管理制度,對各管理組織的權力與責任進行劃分,為農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夯實組織基礎。在此基礎上,農村集體組織成員需樹立服務意識,服務集體經濟產業建設、生態治理項目以及完善基礎設施,逐步在農村地區營造良好的投資及營商環境,使外部資本認識到當地集體經濟發展的價值,通過組織優化間接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3]。

結合元馬鎮實際情況來看,當地農村基層組織結構持續優化,將解決問題、矛盾作為農村基層組織運行管理的第一線。對于農村集體經濟而言,招商環境是否穩定可靠直接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當地基層組織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加強對“招商、親商、愛商”的重視,將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當地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推出“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框架,營造“清親型”政商關系,強化農村集體經濟招商引資工作[4]。經過長期努力,元馬鎮成功引進多家實力企業進行投資,在農村強有力的組織管理引導下,多家實力企業已成為當地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助力。在此基礎上,農村基層組織將集體經濟帶來的實際收益用于改善人居環境,廣泛種植灌木綠樹及各色花卉,借助集體經濟資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落實“廁所革命”,改造污水管網,增綠補綠,提升村容村貌,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以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助力鄉村建設。

2.2.2 政策扶持提供適宜條件

從整體上看,農業發展相對落后于其他產業,存在滯后特性,在產業效益及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為確保農村集體經濟能夠實現穩定發展,應加大對區域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適當對其傾斜資源,并致力于打造復合型“三農”人才隊伍。當前農村經濟相對落后,分散化經營、小農經濟仍占絕大部分,尚未結合區域特征構建相匹配的農業產業化體系。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借助政策強化集體經濟管控,組建高質量“三農”人才隊伍,從日常經營出發配置集體資源。當地政府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扶持時,應做好實地調研,摸清農村集體經濟整體發展態勢,基于當地特色資源推出助農政策,幫助農村確定適宜發展的集體經濟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扶持,以此發揮政策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促進作用。鼓勵農村集體設立專項基金,專門用于發展集體經濟,扶持薄弱項目,將其作為有發展潛力集體經濟項目的啟動資金,或將專項基金用于貸款貼息,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推出集體經濟投資獎勵政策,如稅收抵扣等,鼓勵外界資本向農村集體經濟項目投資。制訂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評估機制,科學衡量項目潛力,對高潛力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傾斜支持性政策,予以立項補貼,繼而起到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落實土地征收及留地安置的作用,將部分土地資源作為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為集體經濟建設發展預留足夠的資源空間。

2.3 深化產權改革,盤活集體資源

產權改革是支撐農村經濟建設的基本機制。在強化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需深化產權改革,基于農村實際情況構建良性運行機制,科學配置村集體財政資金,使農民及村集體能夠按股比享收益,鼓勵其將勞動力技術、扶持資金、資產等折價入股至集體經濟中,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撐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產權制度改革期間,需全方位清算、核算農村集體資產,采用土地股權化、資產股份化的形式盤活農村既有資源,迎合新時代產業發展形勢,推出休閑康養、微電商、有機農業、田園綜合體等產業。農村地區在長期發展中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資源結構,而部分資源受干擾因素影響現已失去活力,農村強化經濟管理加速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需優化集體產業結構,推動集體經濟轉型,科學清理集體土地資源,重新配置低效、閑置集體資源,通過整合農村集體資源,盤活資源、激發經濟活力[5]。

結合元馬鎮情況來看,其在發展集體經濟期間不斷盤活既有閑置資源,逐步落實農村集體“三資”(集體資金、資源、資產)清理工作,明確農村區域內存在的閑置資產,如閑置集體土地、空地等,采用入股、出租、流轉的方式盤活閑置資產,將其“變廢為寶”,促進農村集體資產增值。2019 年元馬鎮盤活閑置土地,建設了四層雙東農貿市場,2022 年正式投入運行并整棟出租,該農貿市場集體資源盤活后,每年可創收超60 萬元,不僅為群眾生活提供了便利,還為農村集體帶來了持續性收入。

2.4 突出科技引領,打造現代鄉村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科技已在各產業領域中實現了充分應用。在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加速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應突出科技在經濟建設中的引領性作用,使現代科技融入鄉村,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打造現代化新型農村。

2.4.1 促進創新合作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可促進中小企業與當地龍頭企業的創新合作,使現代科技能夠充分應用到農村集體發展中,技術賦能集體經濟,加速農村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打造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農村經濟產品。在此期間,可鼓勵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積極引入綠色環保技術,例如,元馬鎮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依托綠色技術推動當地構建集體經濟綠色品牌。

2.4.2 促進成果轉化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國長期戰略,近幾年持續深化落實,根據農業需求研發出較多先進科技,為確保該類先進科技能夠良好地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做好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工作。例如,打造科技服務平臺(包括農業科技小院、農業創新驛站等),還可進一步結合現代科技延伸農業產業鏈,使現代科技能夠良好地融入農村集體經濟產業鏈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真正憑借現代科技的便捷性實現高速發展。

2.4.3 電商促進增收

電商產業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已逐漸成熟。在信息化時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可憑借電商模式拓展產業鏈,挖掘新型銷售渠道,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能夠通過電商模式快速流入市場,創造收益。為確保電商能夠在農村區域切實發揮作用,應注重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建設區域性電商物流園區,根據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產品特征設置電商專賣窗口,打造新型產品流通模式。結合元馬鎮情況來看,應緊抓新時代電商機遇,將電商模式融入農村集體建設中,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實力。元馬鎮基于其標志性作物(葡萄、青棗、黃瓜等)方面的經濟優勢發展“電商端”工程,健全電商物流模式,進而有效促進了農業集體經濟產品銷售,實現了農民增收。

2.4.4 光伏發電共贏

科技引領農業集體經濟不僅限于電商、科技服務平臺等,還可引入光伏技術,拓寬農業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例如,元馬鎮部分農村安裝設置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共計13 座,光伏板整齊排列至農村屋頂上,光伏發電每年可為當地農村帶來8 萬元的經濟收益。此外,光伏發電作為清潔綠色發電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效益,還可促進企業降費,減緩區域電力供應壓力,實現多方共贏。

3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要強化自身經濟管理實力,應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突破口,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農村經濟振興之路。從實踐角度來看,鄉村應擴大自身優勢,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增強農村產業實力,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優化基層組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產權改革,盤活集體資源,并積極引入現代科技,突出科技引領,打造現代鄉村。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集體電商
電商助力“種得好”也“賣得火”
我為集體獻一計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電商贏了,經濟輸了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電商鄙視鏈中的拼多多
警犬集體過生日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