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首次”讓精算工作在摸索中成長壯大

2023-03-14 03:20胡勁松
中國社會保障 2023年12期
關鍵詞:經辦養老保險年度

■文/胡勁松

精算是社會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提高管理和決策科學性的重要手段。世紀之交,世界銀行主導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改革成本、養老保險制度債務問題高度關注;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老齡化壓力逐步顯現,東北三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試點如火如荼地開展,客觀上對政府主管部門引入精算方法、提升制度運行評估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04 年年初,在時任部社保中心主任胡曉義的大力推動和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部社保中心精算處應運而生。聶明雋同志作為時任基金處處長兼任精算處處長,任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后又分管精算處工作。我于2004 年5 月從社會化服務處到精算處任副處長,耿樹艷、劉凱同志在2005 年也先后來到處里工作。

精算工作專業技術性強,如何盡快邁上正軌?在2004 年6 月15 日上報給時任社保中心副主任張壽琪的報告中,我們推進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是:近期收集數據,建立精算基礎數據庫;中期引進或合作建立精算模型,提交精算分析預測報告;長期形成社會保險精算業務核心競爭力,建立定期精算報告制度。在部領導和部社保中心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全系統的密切配合下,我們的工作設想一點點變成現實?,F在回想起來,當時推進工作中的“三個首次”——開發首款精算模型、撰寫首份精算報告、舉辦首期全國精算專業培訓,具有標志性意義。

開發經辦機構首款養老保險精算模型

精算模型是開展精算工作的基本工具,開發模型是推進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精算處成立后,在業務上屬于白手起家,最缺的是精算模型。當時抽調到國務院完善城鎮社保體系試點辦工作的耿樹艷,帶回一款世界銀行開發的養老保險精算模型“PROST”(全稱是“養老金改革方案模擬工具包——Pension Reform Option Simulation Tool-Kit”)。精算處成立之初用“PROST”模型作為基金收支測算的工具,但這款模型主要用于支持“三支柱”改革,對養老金計發辦法的細節設計缺乏靈活性,難以精準模擬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運行情況。

精算處開展集中攻關,先是設法對“PROST”模型進行修修補補,做些局部優化以應對不斷增加的測算工作需求。后來又在學習借鑒世行模型建構思路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實際,用VB 語言自主編程,于2006 年7月開發了部社保中心的首款養老保險精算模型——“PFA”模型。為便于模型維護、完善和推廣,我們沒有依賴計算機公司,而是立足長遠,完全自主設計和編程。劉凱同志剛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到精算處工作,就承擔了全部編程任務,鍥而不舍壘起7000 多行密密麻麻的代碼,設計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算模型。自主編程使處里牢牢把握了精算模型設計的主動權,能根據業務需求隨時對模型進行優化,僅養老保險精算模型就先后開發出15 個版本。次年,又自主開發了醫療保險精算模型,考慮到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精算理論基礎不同——養老保險精算主要依據生命表和財務理論,而醫療保險精算是建立在概率論和損失模型基礎之上,這也算得上是經辦機構的一個創舉。

就這樣,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們邁出了從應用、優化世行精算模型到重構新模型的“三步走”,推動精算處的工作逐步實現從匡算向精算的蝶變,也使2006 年成為精算處業務發展史上的實質性突破之年?!癙FA”模型僅輸入的數據就達9800 多個,與過去測算工作的精細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語。有了精算模型的支撐,“精算讓未來變得可以預見”“精算可以解釋更多的東西”,精算技術的核心優勢和獨特價值真正得以體現。

撰寫首份基本養老保險年度精算報告

從國際經驗看,定期提交精算報告是精算業務部門的核心業務和主要成果展現形式。當時國內還沒有見到公開發布的社會保險精算報告,為了起草相對專業規范的精算報告,我托朋友找到幾本美國社會保障署的老遺殘基金年度精算報告,處里一邊翻譯,一邊研究,確定了開展養老保險年度精算分析的主要指標和年度精算報告的基本框架。

有了合用的精算模型,2006 年下半年,精算處嘗試開展75 年期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年度精算分析。首次年度分析以2005 年為起始年,利用新開發的模型對2006 年至2080 年的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開展了精算分析。為了提高預測分析的客觀性,在測算中設計了中性、悲觀和樂觀3 套假設方案;對短期和長期預測還采用了不同的評估指標,即短期分析以絕對數為主,長期分析重在反映比例關系。事后將2006 年的基金年報數與當時的預測結果對比表明,中性方案下年度精算分析對征繳收入的預測誤差不到0.4%。

2006 年10 月,精算處以上述基金收支預測分析為基礎,撰寫了首份年度精算報告——《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現狀與前景》。部領導對首份年度精算報告給予充分肯定。隨后,各省份的養老保險年度精算分析工作也逐步啟動,從2007 年起都開展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長期收支測算,初步建立起年度精算報告制度。

舉辦經辦機構首期全國精算專業培訓

部社保中心有了量身定制的精算模型和相對成熟規范的精算報告,在全系統開展精算專業培訓、建設專業隊伍就提上了日程。部領導高度重視,指示將首期全國精算專業培訓納入中歐社會保障能力建設項目給予支持。

為了保證培訓效果,精算處先后與來自中歐項目辦、國際勞工局、英國政府精算署、中國人民大學精算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國內外精算專家和培訓專家進行多次會談和交流,并反復征求地方測算工作人員的意見,據此起草了培訓方案。受邀授課的專家主要包括:時任國際勞工局社會保障司統計精算部負責人安妮·卓琳,中國人民大學風險管理與精算研究中心主任王曉軍,中國精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精算研究中心主任李秀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黃榮清等。培訓時間為1 個月,每周安排1 門課程:第一周為精算概論,第二周為養老保險精算數學基礎,第三周為養老保險精算實務,第四周為養老保險精算業務實習。

2007 年3 月26 日,被各省經辦機構學員們稱為社會保險精算領域“黃埔一期”的首期精算業務培訓班在部能力建設中心正式開班,時任分管副部長劉永富同志親自出席開班式并與學員合影。各省份社保經辦機構共58 名同志成為第一期學員。這些同志基本沒有精算知識背景,不少是基金財務管理人員,啃精算理論知識要費不少勁,但他們以趕考的狀態咬牙堅持,圓滿完成培訓任務。學員們不僅初步掌握了養老保險精算的基本理論常識和業務技能,還自主整理本地相關數據,開展30 年期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測算,成為社保經辦系統的精算業務骨干和地方精算工作的開拓者。

此次培訓結束后不久,精算班培訓教材被納入全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培訓教材系列。2008 年,精算處與中國人民大學精算研究中心合作編寫的《養老保險精算理論與實務》出版,這是部社保中心在精算領域初步探索的成果。

溫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來者?;厥咨鐣kU精算工作起步的幾年,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在不斷摸索中前行,逐步邁上正軌。這是一段在波瀾不驚中披荊斬棘、夯基壘臺的歷程。在探索前行中,國際交流合作的開放、共享精神,對我們提高精算專業能力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世行的精算軟件作參考,我們可能也會自主開發出精算模型,但進程會艱難得多。如果沒有中歐項目、國際勞工局等方面的支持,我們的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可能難以跟上制度改革的步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始終堅持“胸懷天下”,善于借鑒吸收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先進專業技術方法,在交流互鑒中勇立潮頭?!?/p>

猜你喜歡
經辦養老保險年度
年度新銳之星
年度創意之星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年度
推進社保經辦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年度采購盛典
互聯網+社保經辦: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醫保經辦管理期待創新
退休后可以從職工養老保險轉為居民養老保險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