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平臺對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對策研究

2023-03-15 03:05呂中國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網絡平臺教育資源維度

呂中國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文理科學系, 合肥 230051)

深入探究大學獲得感提升的內涵,關注學生的需求、探究學生期望、關注、需求,能夠為思政教育工作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指引與支持。在信息網絡蓬勃發展的視域下,網絡平臺逐漸成為思政教師拓寬教學維度、學生國際性視野以及豐富教學內容的契機,成為滿足學生精神訴求的抓手。而以網絡平臺為抓手,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思政教育獲得感,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的科學內涵

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主要指學生在思政教育中有所收獲,從而形成積極心理體驗或良好的心理狀態的過程。通常來講,獲得感的前提是“獲得”,大學生獲得感是對“獲得”的一種感悟、感知、感受,是一種自我愉悅感、成就感以及滿足感,是一種對獲得的正當評價與自我肯定。所以獲得感與“獲得”擁有鮮明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只有“獲得”,才能形成獲得感,只有“獲得”的不斷提升,才能產生更強烈、更豐富、更鮮明的獲得感。然而獲得感與“獲得”并不成正比。獲得感是主觀感知與客觀獲取相互融合所形成的體驗。思政教育獲得感依托于思政教育載體及過程,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層面。首先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思政教育獲得感是有關學生對教育評價、認知的積極心態及感知活動,不僅離不開思政教育的實用性與有用性,也離不開教學客體對“有用性”所形成的主觀意識與自我感受。因此獲得感通常表現在學生對思政教育帶來收益的內在感受上,是客觀與主觀相互統一的過程。其次是相對與絕對的統一。獲得能否轉化為獲得感,取決于學生的感受能力與心理狀態。由于獲得感是某種主觀感受,存在顯著的差異性,要求實現個體需求與客觀供給的相互融合、相互匹配。換言之,促進“獲得”向“獲得感”的轉換,不僅要以“獲得”作為絕對支撐,還要因人而異,注重認知差異的相對性?!跋嗷テヅ洹迸c“相互融合”,是指思政教育方法手段、內容 形式、語言方式、理念思想等是否擁有實效性、時代性,能否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思政教育規律,是否滿足學生的期望與需求。只有做到相互匹配與相互融合,才能充分提升學生的獲得感。最后是意義與獲得的統一。思政教育是種精神交往與實踐的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品性、政治素質、思想品質,幫助學生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優秀人才。思政教育獲得感應以“知識獲得”與“實際獲得”為前提,以精神獲得為旨歸,讓學生獲得道德、政治、心理、精神及價值層面的良好感受。所以思政教育獲得感要將“精神感悟”的獲得作為抓手,讓學生將實際獲得與未來發展、終極價值、個人意義結合起來,推動學生發展的持續性、穩定性、連續性。因此思政教育獲得感,體現了意義與獲得的相互統一。

二、網絡時代思政教育獲得感的系統結構

在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從傳統媒介轉向網絡平臺?;ヂ摼W所充斥的負面言論、西方思潮等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思維理念與行為,沖擊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權威性與影響力,弱化了思政教育獲得感的提升與增強。為此為應對網絡時代所帶來的沖擊,必須明確思政教育獲得感的橫向、縱向、深向的結構。

(一) 橫向維度

“思政教育獲得感提升”的橫向維度主要指思政教育內容?!蛾P于改進和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思政教育應以理想信念培育為抓手,全面開展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教育;以愛國教育為媒介,培育并弘揚民族精神;以道德規范為前提,推行道德教育;以全面發展為引領,深化素質教育。該《意見》明確了思政教育的基本內容,即理想信念教育、愛國教育、道德教育。所以,在新時代視域下,思政教育工作應關照學生、圍繞學生、服務學生,形成以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為主的教育內容,其中文化教育是前提、道德教育是關鍵、政治教育是靈魂、思想教育是基礎,多種教育內容的相互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文化、道德、政治、思想上得到提升、獲得感悟,提升自身的獲得感。此外在思政教育內容上,還需要明確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發展的特征,形成全新的、與時俱進的、契合黨中央教育方針的思政教育內容,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獲得感。

(二) 縱向維度

“提升大學生獲得感”的縱向維度是“生成過程”。在信息網絡時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動范式、認知特點發生了深刻地轉變,傳統的思政教育過程、方法、體系、模式已經難以發揮真正的價值。此外,大學生獲得感的形成過程還受到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所以,在獲得感生成的過程中,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其一是把握學生的期待與需求。其二是學生需求有被滿足的事實。其三學生應有科學的、合適的、較高的感知能力。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否則便會影響到獲得感生成的實效性。通常來講,獲得感是大學生自覺參與的過程,取決于學生對思政工作的感知、體驗、接受。所以在獲得感提升中,教師應明確學生的精神期待與思想需求,通過思政教育內容、人格魅力、載體平臺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引領學生形成觀念體系與知識體系,使其能夠在體驗、接受、感悟思政教育中,提升自身的政治洞察力與鑒別力。簡而言之,教師要明確學生的期待與期許,要遵循工作規律、教育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合理的方法、形式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情感勸導、理論疏導,使思政教育內容轉化為學生的行為和思想。

(三) 深向維度

“思政教育獲得感提升”的深向維度具體指“來源層次”。思政教育只有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且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大學生獲得感的深層次來源應包括行、意、情、知等維度。一是“知”。認知是大學生獲得感提升的基礎與前提,教育工作者應用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學生將國家發展與個人價值統合起來,通過將理論講活、講透、講實,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思想認識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情”。情感是從認知轉變為行為、意志的抓手。思政教育工作是某種層面上的情感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情感體驗,使其在情感上信任、注重、接近思政知識,追求、探索、接納教育內容。三是“意”。意志主要指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毅力。只有擁有不屈不撓、頑強不息的意志,才能升華情感與認知,才能為獲得感的提升提供抓手。四是行。行為是意志、情感、認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是衡量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表征,是學生文化、道德、政治、思想提升的載體,同時也是獲得感增強的來源。要通過知情意行,提升大學生獲得感;要明確認知是獲得感提升的前提、情感是內驅力,意志是保障,行為是標志,要充分理解并統籌大學生獲得感的生存過程,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三、網絡平臺對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獲得感的對策

結合大學生獲得感提升的內涵與結構,思政教師可以從思政教育內容、方法、載體等層面,靈活應對網絡時代所帶來的挑戰,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結合00后大學生的認知特點、發展規律、行為習慣,可以發現網絡平臺已經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為更有效地 提升思政教育獲得感,應利用好網絡平臺這一載體,全面推進大學生獲得感的提升。

(一) 全面整合教育資源

通常來講,全面性整合主要包括教育資源、教育隊伍、教育空間等方面的整合。首先是教育資源整合。教育資源整合主要指不同教育資源的融通、勾連、銜接,指網絡教育資源、課堂教育資源、校內教育資源、校外教育資源的融合,也指網絡教育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由于教育資源的整合是以認知為抓手的,所以應明確學生需求與期望,讓優質教育資源更有效、更全面地整合起來,使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的資源融入到理論資源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深化學生的感受。譬如將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流行元素、時事政治、社會新聞等內容滲透到思政教育內容中,可以為大學生提升獲得感提供抓手。而通過網絡平臺將校外資源,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資源呈現給學生,又能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強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感知。其次是空間融合??臻g融合主要指將學校的文化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網絡環境整合起來。即在網絡平臺中體現學校多種環境的內涵,讓網絡平臺蘊含學校環境育人的特質,使學生在網絡平臺接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魅力。此外是師資融合,即發揮思政教育、專業課教師、輔導員在網絡平臺中的育人合力,以關心學生、愛護學習、關懷學生的情感,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獲得感。

(二) 加強網絡平臺建設

聚焦性整合主要指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特定時間、場域、情景下為提升學生在道德、文化、思想、政治等層面上的“收益”及“獲得”,而集中采用某種資源或方法的形式。聚焦性整合擁有較強的集中性、針對性特征,在網絡平臺上,主要有兩種表現方式。首先是資源聚焦。要想運用網絡平臺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就需要打通橫向維度、縱向維度及深向維度的壁壘,要精準把握學生的期望與需求,強化學生在文化、道德、思想、政治上的收益。由于資源聚焦是以橫向維度為依托,以縱向維度為導向的聚焦方式,思政教師應聚焦全國、全城、校內所有思政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資源互通,強化學生在思想、道德、文化、政治上的收獲。譬如結合學生期望與教學任務,將全國、同城、校內中的相關資源,集中展示在網絡平臺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某層面上的獲得感。其次是問題聚焦。思政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問題解決”,作為一種期望或需求,通過改進、優化、創新網絡教學模式的方式,集中滿足學生的需求,提升學生的獲得感。譬如針對“孔乙己文學”問題,教師應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業指導、心理教育及情感交流等角度出發,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提升學生在社會認知上的獲得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問題聚焦必須以情感為主,通過情感強化學生對“獲得”的理解、認知、感悟能力。

(三)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

“獲得感提升”并非一陣子、短期性的工作,而是長久的、持續的工程,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知、需求及獲得感,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與“自身的成長”而發展的。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與信息化素養,從時代發展的層面出發,及時更新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形式、模式。但為全面實現持續性整合目標。首先是建構基于大學生需求的收集、鑒別、分析處理機制。譬如運用大數據技術,明確學生在網絡活動中的思想動態、行為方式、認知形式、價值取向。隨后通過大數據發掘技術或者結合思政教育經驗,整合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期望與需求,制定針對性強的策略體系。其次是整合教育方法。在網絡平臺中,教師應結合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性格差異、認知程度,豐富教育手段、模式、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體驗、強化“獲得”,提升學生的獲得感。為此教師可以從問題驅動、自我探究、合作學習、社會實踐等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獲得感。但整合教育方法,必須以明確教育方法的“運用特征”與“適用情景”,要注重對學生需求、期許的滿足。最后是完善檢驗機制。即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對學生參與思政教育的數據進行整合,檢驗思政教育內容是否契合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規律,檢驗學生的需要、想法與客觀實際的契合度,從而幫助教師增強思政教育獲得感提升工作的持續性。

猜你喜歡
網絡平臺教育資源維度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網絡平臺打開代表履職新視窗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依托網絡平臺,構建學習評價新模式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