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視域下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研究

2023-03-15 03:05閆政芹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親和力思政內容

閆政芹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 300000)

全媒體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機遇。高校應以深化思政教育工作實踐為主體,將提升教育親和力作為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進一步運用全媒體教育資源,構建協同育人的教育服務機制,強化思政課教育內容的教育滲透,將思政教育工作與大學生所處的現實環境進行密切聯系,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親和力,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水平發展奠定良好根基。

一、全媒體視域下增強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重要性

(一) 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效能

全媒體平臺提供了多種形式的媒體內容表達,基于圖文、音頻、視頻等內容的傳播,可以結合課程教學需求拓展內容滲透路徑,增強課程教學內容的滲透。高校思政教育能基于全媒體的平臺優勢,采用制作微課短視頻、思政博客、在線講座等形式進行教育內容設計,將思政教育內容更生動地傳達給學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親和力,充分滿足學生多元化內容學習需求,提升各個階段思政課教學實踐銜接能力,使高校思政教育不再依賴單一的課程教材內容,而是能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訴求,將網絡課程教學進行有效整合,并應用于思政課教學實踐。因此,全媒體視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增強,將借助全媒體發展的平臺優勢提升教育滲透能力,改變高校以往單一化的教育工作模式,有效彌補傳統思政教育的內容缺失及內容不足,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長效化與系統化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二) 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應根據新時代教育環境及教育發展需求的變化,不斷在課程教學實踐方面推陳出新,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與時俱進。全媒體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實踐提供多種教學資源,高校應基于課程教學親和力的強化,將部分學生能理解的語言內容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并基于新媒體話語體系構建思政課教學實踐機制,通過強化話語溝通及話語內容前瞻性,保持思政教育工作的前瞻思維,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創新。另外,高校能基于新媒體技術及互聯網技術,推進思政課教學實踐改革,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開展課程教育實踐,充分運用全媒體教育戰略,構建服務型思政教育實踐機制,幫助學生充分融入基于全媒體發展的思政教育實踐新環境。以此,提升學生多方面的學習實踐水平,有效利用學以致用課程思維搭建思政課教學實訓平臺,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水平開展。

(三)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近年來,學生個體化差異對于育人培養教育工作的影響逐漸凸顯,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及個性化發展,則成為解決學生個體化差異問題的有效策略。為此,高校在全媒體發展背景下,將新媒體資源及信息媒體資源導入育人培養教育平臺,結合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優勢、學習特點及學習不足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思政課教學實踐預案,并在有效滿足學生課程學習需求的前提下,基于全媒體平臺的運用提升課程教學內容親和力,促使高校能以適應教育發展新環境為載體,逐步完善思政教育育人培養協同機制。因此,基于學生個性鮮明的基礎特點,從強化教育溝通、情感紐帶及內容聯系等視角提升教育親和力,則是強化思政教育工作適應性的關鍵,對于高校更好提高全媒體背景下教育成果轉化能力有著促進作用,有助于更好提升思政課課程教學實踐的針對性、系統性及科學性,為 高校思政教育的長效化推進指明新的方向。

二、全媒體視域下增強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主要依托

(一) 新媒體教育平臺

依托新媒體教育平臺構建高校思政教育體系,對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有著重要意義。新媒體教育平臺的課程教學資源相對豐富,基于新媒體教育平臺的思政教育實踐,能在提升課程教學內容趣味性的同時,強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引導,增強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的學習互動能力,幫助高校教師與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對話窗口,使高校思政教育實踐工作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相較于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基于新媒體教育平臺開展服務對接,將在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教育關系及增強學習互動能力等層面發揮優勢。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應在提升教育親和力的重心放置于推進新媒體教育平臺建設,根據高校思政課教學要求及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做好線上的課程教學實踐對接,幫助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中提升學習表現能力及學習認識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政知識學習意識,發揮新媒體教育平臺在提升教學親和力方面的教育引領作用。此外,新媒體教育平臺的建設,應重點做好對各類不同課程教學資源的挖掘,通過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及完善課程教學實踐機制,深化思政課的內容融合,幫助學生在融合發展體系下強化學習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意識,以便進一步基于新媒體教育平臺的運用,為思政教育親和力的提升提供教育實踐保障。

(二) 網絡思政教育機制

近年來,網絡思政教育概念逐漸在高校思政教育實踐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網絡思政教育主要借助網絡平臺開展課程教學實踐。但與線上課程教學實踐不同的是,網絡思政教育的課程教育內容嚴肅性相對較高,對于學生課程知識學習具有更高要求,高校學生必須具備良好思政課知識儲備的基礎,方能在網絡思政學習實踐中保持學習優勢。所以,高校在全媒體視域下的思政教育親和力提升,應將網絡思政教育機制建設作為重要一環,通過強化網絡思政教育的服務保障,為學生提供多個不同層面的教育實踐支持,幫助學生逐漸融入網絡思政教育學習環境,增強網絡思政教育成果轉化,將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展作為提升思政教育內容親和力的重要切入點。因此,高校對于全媒體視角下的思政教育親和力提升,不應盲目結合教育規劃進行教育內容設計,而是要在保證教學成果產出、教學質量及教育成果轉化的基礎上,逐漸將提升教育親和力作為推進教育改革及提升教育質量的科學方法。以此,形成多位一體育人體系,實現對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全面強化。另外,網絡思政教育機制的建設,應考慮各個階段思政課課程教學需求的不同,根據思政課教學方向及教學目標變化做好對教學布局及教育規劃的調整。以此圍繞網絡思政教育機制建設,為提升全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做好教學鋪墊。

三、全媒體視域下增強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策略

(一) 加強全媒體網絡話語建設

加強高校在全媒體視角下對于網絡話語與網絡文化的教育應用,是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的有效手段。新時期大學生普遍對于網絡話語及網絡文化較為了解,長期開展網絡社交與網絡互動,促使大學生養成關注網絡信息內容與網絡文化發展動向的習慣。部分大學生通過掌握網絡文化內容,開展網絡社交、網絡互動及網絡娛樂。從而,強化大學生對于全媒體環境的融入能力。高校應將大學生常用的部分網絡話語與網絡文化概念融入思政課教學體系,讓學生在思政學習實踐方面能針對部分知識概念產生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全媒體課程教學的情景創設,提升學生思政知識學習的環境代入感。其中,高校應重點加強對網絡話語及網絡文化內容篩選,將具有一定教學應用價值及教學實用性的內容加入思政教學設計,充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感知能力,增強學生對于部分思政知識內容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基于熟悉的全媒體網絡環境,逐級遞進地開展思政知識內容學習,幫助學生強化對部分思政知識內容的學習理解能力。因此,科學運用網絡話語及網絡文化,可以提升全媒體視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

(二) 推進高?;谌襟w的能力導向與興趣導向教育布局

推進高?;谌襟w的能力導向與興趣導向教育布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針對性,通過開展能力導向與興趣導向教育規劃,將提升教育親和力作為一種階段性教育目標融入課程教學體系,避免高校在提升思政教學親和力方面產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而是運用能力導向與興趣導向的內容引導,實現思政教育工作實踐的穩步推進。譬如,高??梢詫W生感興趣的網絡活動融入思政課教學實踐,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及學習需求,進行思政課實踐活動的內容布置,將學生較為了解的領域與思政課程教學知識內容結合,基于強化學生學習表達欲及學習競爭能力,構建基于全媒體的思政課教學實踐體系,增強高校多方面的思政課教學實踐親和力,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統化開展。因此,推進高?;谀芰蚺c興趣導向的教育布局,將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學習競爭意識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學生能自主開展思政知識學習實踐,幫助教師拓展思政課教學實踐路徑,使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發展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 強化高校全媒體視域下的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管理者與教導者,對于學生具有相對直接的教育影響。教師的個人行為及言傳身教,均是學生自我學習及自我提升的重要模仿對象。所以,在全媒體視角下的思政教育親和力的提升,應將教師隊伍建設也納入教育改革體系,通過提升教師的教育親和力及教師課程教學創新能力,幫助教師加強對各類教學媒體工具的運用,促使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學習不足,靈活地開展多元化課程教學實踐,增強教師的課程教學實踐引導能力,實現全媒體視角下對教師教育親和力的全面強化。譬如,通過教師與學生開展課外學習溝通,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動態與興趣愛好,從興趣愛好著手面向學生課程知識學習進行探索,并將學生娛樂生活及學習生活與課程思政教育實踐進行關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溝通與教育對話,幫助教師明確學生思想動態,讓教師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有的放矢地開展課程教學實踐規劃,從而提升教師課程教學的內容親和力,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保持平等的教育姿態,進一步滿足學生在全媒體視角下的多方面學習需求。

(四) 注重全媒體視角下思政課教育內容的生活化設計

目前,全媒體發展逐漸將新媒體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高?;谌襟w視角下的教育親和力提升,應借助新媒體發展的內容渠道優勢,將思政課教學內容采用生活化設計融入大學生現實生活環境,通過強化學生的學習感知能力及拓展學生接觸思政知識內容的渠道,提升思政教育內容親和力。譬如,在思政法治教育方面,高校應將部分網絡媒體的法治教育資源融入思政教育實踐,通過將部分網絡媒體法治元素加以提取,使其能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生對于相關的內容接觸,將喚起思政教育法治教育的內容記憶,幫助高校提升對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牢固性,將法治思維深深根植于大學生腦海,采用更為扁平化的方式提升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內容親和力。因此,注重全媒體視角下的思政教育內容生活化設計,必須圍繞系統化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將思政教育內容與大學生學習生活環境進行緊密聯系,進一步營造基于思政教育的良好學習、生活氛圍,為全媒體視角下思政教育親和力的提升提供教育保障。

(五) 完善適合全媒體發展的思政教育工作評價機制

傳統模式的思政課教育評價,更多是以打擊學生學習自信為主要形式。全媒體視角下的思政教育實踐,則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的基礎邏輯進行教育布局,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評價不再是針對學生學習不足品頭論足,而是能將學生的學習缺點及學習不足轉化為學習動力。以此,提升全媒體發展視角下的教育親和力。譬如,在學生愛國思想教育方面,教師不應在教學評價方面將學生的學習問題及思想問題作為一種差異性內容加以看待,而是要在考慮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影響因素的前提下,針對學生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一對一的教育輔導,增強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的學習自信,幫助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思想內涵,增強學生對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理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猜你喜歡
親和力思政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主要內容
將親和力應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