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路徑研究

2023-03-15 21:27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齊 佳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1],再次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傳承與教育提出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其獨特時代標識和鮮明特征展現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為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提供豐富資源和精神滋養,兩者相互融通。 因此,探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的當代價值與現實境遇,探索其融入的實踐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2021 年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概念;2021 年9 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46 個偉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從時間序列審視,涵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地理區域審視,包含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從人物模范審視,則包含董存瑞精神、黃繼光精神、白求恩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從重大歷史事件和特定領域審視,則包含長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紅旗渠精神、塞罕壩精神、右玉精神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盵2]貫穿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始終是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精神品格。2021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并指出“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3],由此可見,“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邏輯起點,內含于精神譜系中,并且引領與指導其他偉大精神發生,兩者呈現由“點”及“面”再到“點”的特征。 中國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相輔相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中國精神導航,并在中國精神中汲取養料;中國精神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提供滋養,增強時代感。

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的當代價值與現實境遇

(一)當代價值

1.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4]等工作要求,為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育提供了實踐方法。 “德技并修”要求在培養職業院校學生技術和技能的同時,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達到“潤德于練技中”的效果,這進一步強調“德”“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德”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是保證職業教育人才質量的根本。 由于職業教育生源多樣和質量參差,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薄弱,更應注重對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等素養方面的培育,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黨的百年艱苦奮斗為依托,承載著幾代共產黨人自強不息、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和創業品格,如“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等,若將這些精神融入職業院校學生技術和技能培養中,能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升學生責任擔當和時代使命感養成,實現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

2.拓展“大思政課”建設資源。 在《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將偉大建黨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偉大精神,生動鮮活的實踐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等引入課堂”[5],由此可見,“大思政課”建設在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和教學載體上離不開黨的百年歷史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注入“營養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6]。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精神標識勾勒出百年黨史不同時期歷史任務和人民群眾、優秀人物的畫像,以鮮活且感人至深的事跡呈現不同歷史時期英雄模范的道德品格,以獨有的特質展現出黨的百年奮斗的偉大事業和光輝成就,在不斷豐富“大思政課”資源的同時,拓展“大思政課”教學教育話語體系,使學生受到價值引領,增進政治認同,更易于縱深把握黨的百年奮斗歷程。

3.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7]。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培養師生正確的黨史觀。當前社會和網絡媒體上,存在夸大黨史上的失誤與曲折、歪曲抹黑黨的歷史、全盤否定與攻擊黨的領導等錯誤思想和行為,更有甚至用低俗和娛樂化方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來解讀黨史,廣大師生應十分警惕這一現象。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融入正是抵制這些錯誤行為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想的重要法寶,它不僅客觀反映了黨的百年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還能基于歷史事實客觀評價重大事件、重要會議、歷史人物等,讓廣大師生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中繼承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增強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

(二)現實境遇

課題組聚焦“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笏颊n’建設”這一主題,圍繞學生認知、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情況、思政課教師、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入效果欠佳原因等方面,開展調查問卷和教師深度訪談。 其中調查問卷設計單選、多選和開放性題型,利用網絡采用無記名方式,面向廣東省5 所高職院校(含民辦院校)學生發放問卷1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1300 份,有效問卷1218 份;組織10 名思政課教師進行深度訪談。 本次調查訪談結果如下。

1.學生熟知度高但認知深度欠佳。 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熟知度高,體現在他們對其了解程度和主動了解意愿上。 調查問卷中“你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否了解?”這一問題上,選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總占比為61%;學生在回答“你是否愿意主動了解學習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問題上,選“非常愿意”和“比較愿意”總占比為89.6%。 學生雖有較高的主動了解意愿和熟知度,但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認知不夠全面,深度欠佳,未成為交談中主流話語。 如在“在官方公布的46 個偉大精神選10個你認為最重要的精神”這一問題上,學生選擇較多的是產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偉大建黨精神”(87.2%)、“井岡山精神”(76.1%)、“長征精神”(86.1%);產生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54. 8%)、“‘兩彈一星’”精神”(55.3%);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產生的偉大精神僅限“改革開放精神”(38.4%)、“脫貧攻堅精神”(36.6%)、“抗疫精神”(34.6%)選擇較多。 “你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偉大精神的?”這一問題中,24.9%的學生是通過“和他人交流中了解”。

2.融入意識強但困難挑戰不少。 在調查訪談中,大部分思政課教師能有意識的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相關內容,融入意識強。 如在“你在哪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接觸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問題中,學生選擇“《思想道德與法治》”(84. 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71.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67.4%)等課程居多。 “老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講授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頻率如何?”問題中,學生選擇“經?!?60. 1%)、“偶爾”(36.5%)較多。 同時,在調查訪談中也發現,要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中,困難與挑戰也不少。 如訪談中,教師表示各門思政課有其自身教學內容,授課學時有限,無法針對精神譜系專門設計專題內容,否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 加之高職學生黨史知識儲備有限,將黨史知識與精神譜系緊密結合進行系統講授難度大,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低等。在“您認為大學生中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偉大精神缺乏了解的原因有哪些?”問題中,選擇“社會宣傳氛圍不夠,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多”、“相關的宣傳與教育方式比較單一、傳統,缺乏新穎、趣味的形式”分別占比為58.5%、63.3%。

3.融入形式多樣但供需匹配失衡。 調查訪談顯示,絕大部分高校能在思政課堂、實踐教學中以各種形式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如“您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哪些教學環節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一問題中,學生選擇“知識點講解”、“課前學習資料”、“新課導入”、“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占比分別為64.7%、49.4%、49.1%、39.6%、38.7%。 “您所在學校是否有圍繞學習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組織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問題中,73.3%的學生選擇“有”。 但在調查中發現學生需求遠大于學校供給,導致出現供需匹配失衡。 如38.3%的學生選擇“學校組織紅色社會實踐活動覆蓋面和機會有限”,認為是“大學生中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偉大精神缺乏了解的原因”之一;57. 6%、48.2%和39.6%的學生期望分別通過“紅色文化遺址”、“紅色家書”和“紅色老物件”等載體,在思政課中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44. 6%和36.5%的學生希望“VR 體驗”、“線上觀看重大會議、活動、慶典直播等”能成為紅色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形式。

4.融入效果明顯但持續動力不足。 師生調查訪談顯示,在思政課各環節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能使師生雙方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尤其能夠促進師生都主動“學”。 如“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中學習中國共產人精神譜系的效果是?”這一問題中,35.9%和55.4%的學生分別選擇“非常滿意,很有收獲”、“滿意,有收獲”。 但在教師訪談中,教師們紛紛表示學校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并落實于評優評先、職稱評審等環節中,將能使融入工作更好延續。 在調查中,學生認為自身知識積累、教師教學方法、網絡不良思想等都將影響融入效果和持久性。 如“您認為學習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這一問題中,學生選擇“自身歷史知識薄弱”、“自身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網絡不良思想侵害”等占比分別為51.4%、53.4%、49.5%、26.7%。

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的實踐路徑

黨的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關鍵要在“做”即實踐上做文章,在分析其當代價值和現實境遇后,以“大格局”協同育人、以“大先生”教師提質、以“大課程”教學增效、以“大資源”平臺優化,系統開展探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能不斷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實現學生入腦入心。

(一)以“大格局”為抓手協同育人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應構建校內協同、家校社會協同、大中小學不同學段協同育人“大格局”“大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8],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大思政課”建設中要求高職院校黨委當好“把關人”,建立黨委直接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配合的工作格局,從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 此外,學校通過統籌“精神譜系”類社會資源,豐富課堂內外內容和形式;家庭主動協同學校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社會配合學校和家庭教育,經常性開展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論指導,推進社會資源開放共享,不斷凈化網絡育人環境,由此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共育格局。 要實現“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育人格局,還離不開聯合各級學校,貫通各個學段,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需要循序漸進,遵循各學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合理設定教學目標和安排教學內容,在保持高銜接度的基礎上,做好教學設計。

(二)以“大先生”為關鍵教師提質

《禮記·曲禮》中指出:“從于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 遭先生于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大先生”即是對德業者的尊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9]。 這既是對教師表達了尊重,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政課建設關鍵在教師”[10],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關鍵也在于教師。 教師的知識儲備、專業功底、教學方法等直接影響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與弘揚實效。 因此,思政課教師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11],做好“經師”與“人師”。 為此,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首先,強化知識儲備。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內涵十分豐富,時間跨度大,這需要思政課教師掌握較為豐富黨史知識和歷史分析方法,如果教師不具備較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方法、能力,則無法在“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中向學生全面闡釋清楚精神譜系的生成邏輯、核心要義、精髓內涵等。 其次,提升綜合能力。 思政課教師要不斷通過線上線下專家講座、專題研討、實踐研修等多途徑提升理論水平和“專業自信”;通過各級各類集體備課和教學展示交流活動,提升教學水平和“講臺自信”;在洞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學術前沿和表現教學基本功中,用心、用情、用理啟潤學生。 最后,革新教學方法。 “思政課的本質就是講道理”[12],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融入需要思政課教師把道理講活、講深、講透,除了教師自身功底外,也離不開教學方法的變革。 通過采用虛擬仿真和短視頻制作技術,全方位展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演變和形成過程;通過情境展示法和思維導圖法,展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人物事跡和重大事件;通過小組研討和課堂辯論,分析總結“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通過實踐基地參觀與現場教學,“沉浸式”體驗領悟“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三)以“大課程”為核心教學增效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大課程”是核心,應著力在思政課程群、實踐教學課程、課程思政上增效。 首先,應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必修課加選修課的課程體系中合理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如在必修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中,重點突出新時代的精神,將“脫貧攻堅精神”、“三牛精神”、“抗疫精神”等貫穿于具體教學內容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精神是時代的產物”;在《思想道德與法治》中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和堅定弘揚者”部分,通過“述黨史、講故事”與學生一道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生成邏輯和時代價值,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的原因。 在“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顯著特征”部分,貫穿“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探月精神”、“絲路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在不同歷史時期,黨領導中國人民所進行的偉大創造和創新成果,及蘊含其中的精神特質等;此外,不同高職院??筛鶕赜蛱卣骱蛯W校實際,圍繞精神譜系內容,開設相關選修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所處地域精神譜系的來龍去脈,用“精神符號”、“歷史記憶”增強體驗感,縮短距離感,提升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辨識度,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其次,要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切實提高校內外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設置緊扣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和要求,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到現場參觀、志愿服務、理論宣講、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中,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信息交互技術、VR 技術等,開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現實體驗感。 如為了破解“實踐教學學生覆蓋面和機會有限”的問題,可以通過“云紀念館”、“云博物館”來進行“云參觀”;圍繞精神譜系相關內容,設計調研主題,利用“三下鄉”、支教幫扶等活動,結合奔赴地區實際,開展深度調研;最后,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讓其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 如文科類專業課中可融入“西柏坡精神”、“企業家精神”、“絲路精神”等,理工科專業課中可融入“遵義會議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等,所有專業中都應融入“遵義會議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三牛精神”等,在增強學生使命感和家國情懷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

(四)以“大資源”為載體平臺優化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要利用好思政課教學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等線上線下場域資源,擴大“大資源”載體功效,增大資源供給,滿足學生需求,達到“盤活存量”、“做優增量”的目的。 其一,教師要用好國家統編教材,并將其作為其他資源的藍本,在現有的教材體系中雖未獨立設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專門章節在任何一門必修課中(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僅為一目),但我們可以整合教學內容,運用專題式、探究式、問題式教學,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巧妙使用案例、紅色故事、短視頻、電影片段等,形成資源“存量”。 其二,要善用社會資源,用好社會大課堂。 社會是傳播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必然形成豐富的實踐、歷史、人文等資源,各級各類高職院校在常態化利用國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學?,F有的實踐教學基地的同時,應就近就便擴增紅色教育資源新基地數量,邀請勞動模范、能工巧匠、行業先鋒等進課堂講課,使學生身臨其境學先進榜樣,英雄事跡,感受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其三,要巧用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作為緩解時空、人數限制等問題的重要手段和思政課教學的輔助工具之一,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傳和教育中也是極具優勢的方式,我們可以利用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等,加大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日常引導和宣傳,在重大儀式、節日和紀念日,倡導學生們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如微視頻制作、無伴奏演唱、音樂MV、微電影等,開展多視角、全方位、形象化地用青年的視角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發聲。 在利用社會資源和網絡資源過程中,持續優化“增量”。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