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戲劇在閩南文化創新性轉化中的應用研究

2023-03-21 08:16張施珊
閩臺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閩南童謠創新性

郭 群 張施珊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實驗小學,福建漳州 363000)

閩南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和古閩越族文化不斷交融碰撞的產物,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傳統特征,又兼具地域性特點。閩南地區具有深厚且獨特的文化底蘊,體現在民俗、方言、手工、建筑等多方面。但如今閩南地區兒童生活中較少接觸閩南文化,難以欣賞閩南文化的優秀內涵,閩南文化的傳承因此出現瓶頸,面臨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守正及創新性轉化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皠撔率敲褡暹M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的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盵1]弘揚傳承閩南文化,必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內涵,也必然要求選擇具有創新性的傳承形式。

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與傳承,應從兒童教育抓起。早在2009 年7 月,漳州市便出臺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規劃(試行)》,提出分三階段保護閩南文化,其中包括在中小學開設傳統閩南民俗文化課程,鼓勵青少年學講閩南話,提倡公務員學習閩南話,聯合高校培養閩南學科方向的高層次研究人才等。[2]戲劇被認為是與兒童的精神世界最為契合的一種綜合藝術,而教育戲劇是一種將戲劇應用于學校課程教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坐針氈、動作雕塑、論壇劇場、良心巷等戲劇與劇場的技巧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使得活動參與者在溝通合作中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表達思想情感,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它重在過程而非結果。[3]因此,教育戲劇十分適用于少年兒童的學習,將教育戲劇與閩南文化相融合,豐富教育戲劇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為閩南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注入新鮮的活力,從而較好地推廣閩南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兒童對閩南文化充滿歸屬感和自豪感,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閩南文化。雖然有關閩南文化的研究成果甚多,但對于閩南文化創新性轉化的研究較少,目前尚無以“教育戲劇應用于閩南文化創新性轉化”為主題的成果發表,故本文嘗試對此展開討論,以期對閩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所助益。

一、教育戲劇應用于閩南文化創新性轉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在寓教于樂中激發學習興趣

戲劇源起于游戲,教育戲劇活動是一種有組織的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游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本能需求,是他們探索內在世界和外在環境的重要方式。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到,“沒有一些游戲活動,就不可能有正常有效的學習?!盵4]一方面,游戲是剩余精力的發泄渠道,是對兒童精神的解放,它能滿足兒童的需要;另一方面,游戲也是學習、創造的途徑,它能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少年兒童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就是游戲,游戲能讓他們在構建的世界里去嘗試自己的力量。[5]教育戲劇活動寓教于樂的特性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契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由創作和發揮的空間,創新性的方式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去構建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自發性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為他們學習閩南文化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

(二)在假定情境中體驗式學習

戲劇是講述在虛構情境中發生的事件,戲劇不僅是人類的真實行為最具體的藝術的模仿,它也是我們用以想象人的各種情況的最具體的形式。[6]閩南文化作品中的主題、思想、情感等可通過不同的戲劇情境呈現出來,相較于一般的教學方式,教育戲劇注重參與者的真實體驗與探索,可為學習者提供假定的生活情境及豐富的想象情境,戲劇借助舞臺、布景、道具等直觀顯性的物理空間與隱性的精神空間構建情境,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沖突的爆發、情節的發展讓演員、觀眾與作品角色產生精神的聯結和共鳴?!斑^程戲劇被認為要比那些風格化的和自我反思的劇場形式更加真實,更加能夠提供和生活相像的學習經驗。這種學習從學生的內在感覺、情緒和認知出發,與外在表現、學習內容相結合,是問題解決式的學習模式?!盵7]

教育戲劇是在杜威的“在戲劇實做中學習”(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和“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教育理念的啟發下產生的。杜威反對傳統課堂中教師給學生耳提面命式的灌輸,提倡學生在實踐及實際生活中習得知識技巧和經驗。[8]教育戲劇對于“做中學”理念的強調,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從做中學”的體驗式生活情境。因此,教育戲劇注重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口頭表達、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將抽象的意義具象化,學生在角色扮演和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思維的發展、意義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與表達。演員需要代入真情實感才能演繹好角色,戲劇角色的情感對于演員而言是真實的,因此他們對于文本的理解與接受不再是“隔靴搔癢”,而觀眾也會將故事及角色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發生關聯,產生共鳴,從而能更真切地去接受作品,理解閩南文化。同時,從閩南文化教育戲劇活動中習得的經驗也將融入參與者的生活,有助于他們的成長。

(三)在開放性中深挖閩南文化內涵

和傳統的表演性質的戲劇活動不同,教育戲劇具有更為明顯的開放性特點。

首先,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育戲劇活動內容十分豐富,閩南童玩可用于活動的暖身階段、具有故事性的閩南童謠、民間故事傳說、地方戲曲皆可作為教育戲劇的活動內容。

其次,教育戲劇習式策略的開放性。英國的教育戲劇學者喬納森·尼蘭德斯試驗出了七十余種教育戲劇習式。因主題內容及教學目標的不同,可以創設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戲劇習式,例如坐針氈、腦海中的聲音、故事地圖、墻上的角色等。這些習式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探究,有助于學習者更清晰地梳理情節、更深刻地理解閩南文化作品主題及人物心理等。其呈現環節通常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傳統的文本式戲劇活動,即根據劇本進行的演出,另一種是以創造性即興表演的方式呈現。

再次,文本解讀演繹的開放性。教育戲劇學者史萊德認為“兒童需要的是發揮的空間,而不是戲劇制作的復雜過程和技術”[9]。在教育戲劇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閩南文化作品進行再創造,對角色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表達,不同小組在集體討論及商議下,可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意義的建構,不同小組真正做到“同演一出劇,各自擅其妙”,充分挖掘文本內容及多元化主題內涵,學生也可以相對自由地轉換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個性特征、思想情感和表達。

(四)在團隊活動中拓展受眾面

教育戲劇是一種集體性的活動,參與者可以是一個小組、一個班級,也可以是全校師生。教師和學生既可以是演員也可以成為觀眾,與傳統的戲劇活動不同,除了演出性質的戲劇舞臺之外,教室講臺或者任何一個相對空曠的空間都可以成為教育戲劇活動的舞臺,而教室即為劇場。因此,從教育戲劇的活動形式上看,其形式靈活,運用廣泛,可以隨時隨地運用到閩南文化教育活動之中,有效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廣泛的參與度。英國著名戲劇家彼得·布魯克認為,“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蕩的舞臺。一個人在別人的注視之下走過這個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幕戲劇了?!盵10]

此外,也可以將閩南文化中的閩南童謠、閩南民間故事和傳說等改編為觀賞性的戲劇作品,在校園內外進行展演,擴展受眾群體。

二、教育戲劇對閩南文化內容的創新性轉化

在閩南,平凡無奇的小吃背后往往有著動人的傳說故事,如一碗貓仔粥寄托著丈夫對妻子深深的情意,鮮香的蚵仔煎承載著戰爭年代閩南人民斗智斗勇的歷史;傳統藝術則多與閩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有關,如大鼓涼傘的表演藝術,滲透著閩南人民在戚繼光將軍的帶領下抗擊倭寇勝利的喜悅和堅韌精神。這些文化都可以融入教育戲劇活動中,借助教育戲劇這一教學方式,將閩南民間故事、閩南方言、閩南童謠及諺語俗語等作為教育戲劇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傳承閩南文化的目的。

閩南民間故事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廣泛豐富,包括風情民俗、人物故事、山川風物等;將民間故事作為教育戲劇活動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體驗角色心理與行為表現。學生在對故事進行梳理理解的基礎上,運用集體的智慧及經驗,對作品進行個性化創新性解讀和再創作,甚至賦予其新的闡釋,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有利于在實踐中傳承閩南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閩南民間故事《甕仔周得月華》講述了甕仔周拜師學藝的故事,肯定了甕仔周忠厚老實、尊師重道的精神。其中的一個情節是,有一次師父讓甕仔周上街去買酒,由于街道上擁擠不堪,他一不小心打碎了酒瓶。師父平時勤儉節約,對他要求嚴格,甕仔周害怕師父怪罪,不知如何是好。在教育戲劇活動中,可以通過坐針氈、良心巷等戲劇習式,使得原本扁平化的人物形象立體豐滿起來。例如,教師或學生扮演甕仔周的角色坐在椅子上,由其他同學對其發問,或者扮演者走過由學生組成的“良心巷”,替角色說出“此時此刻”內心的所思所想,通過這些方式,使得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會因此更加曲折生動。也可以采取論壇劇場的方式,即參與者共同討論甕仔周買酒這一戲劇事件,假如甕仔周對師父說謊會產生什么后果?他該做什么選擇?討論結束后小組進行演繹;在演繹的過程中,一旦有人認為劇情偏離方向,或問題解決難以進行,可舉手示意提出建議、要求重演或取代其他表演者成為新角色。

閩南童謠語言質樸純真,想象力豐富,題材廣泛,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保留了閩南方言的特色、語調和風俗習慣,而且反映了閩南人的思想與民俗傳統。閩南童謠來自生活,也需回歸生活,教育戲劇為學生提供了逼真的體驗式的生活情境,學生可以在體驗式的活動中感受童謠的趣味性和豐富內涵。如閩臺地區廣泛傳唱的閩南童謠《天烏烏》,描繪的是閩南人家阿公阿婆吵架的日常生活場景,富有情趣?!疤鞛鯙?,欲落雨,阿公仔舉鋤頭,欲掘芋。掘啊掘,掘著一尾旋留鼓。阿公仔欲煮咸,阿媽(奶奶)仔欲煮漸食。兩人相拍弄破鼎?!痹诮逃龖騽』顒又?,可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分組即興創編戲劇作品,在創編之前引導他們思考: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里?除了阿公、阿媽(奶奶)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人物?阿公阿媽(奶奶)之間為什么產生矛盾?沖突的結果是怎樣的?如何解決矛盾沖突。不同的小組會有不同的呈現,一個看似簡單的閩南童謠故事在不同小組的集體即興創作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此外,不同小組在探討演繹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不但能夠培養其多元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幫助他們習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當然,不同內容的童謠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改編方式。比如《蜜蜂仔·花仔肚》:“一二三四五,蜜蜂仔,花腹肚,一節黃,一節烏,飛來飛去四五路。一二三四五,蜜蜂仔,真勤勞,采花粉,造蜜庫,飛來飛去呣驚會艱苦?!边@一類具有童話性質的閩南童謠,比較適合改編為童話劇,作為低幼兒童教育戲劇活動的內容。諷刺類童謠如《一個人姓傅》:“一個人姓傅,手拿一匹布。行到雙叉路,走去找當鋪,當錢一千五,買了一擔醋。擔到山路邊,看見一只兔。趕緊放落醋,開步去追兔……”,則以旁述默劇的形式呈現更佳。

此外,閩南地區的諺語與俗語大多詼諧幽默、通俗易懂、形象直觀,彰顯閩南老百姓的智慧和淳樸,也是教育戲劇的很好素材。例如“千銀買厝,萬銀買厝邊”,在閩南語中,“厝邊”意即鄰居,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為“千銀”可買到房,好鄰居卻是“萬銀”才能買到。言下之意是金錢可買到好房子,但未必能得到好鄰居,以此喻指和睦的鄰里關系難得可貴。此類諺語俗語,若是將其從特定語境或情境中剝離出來,只是簡單地教授或者記憶,并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若將其滲透于劇本創作及戲劇活動中,則有利于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教育戲劇對閩南文化形式的創新性轉化

閩南文化可以作為教育戲劇活動的形式,教育戲劇活動重在過程而非結果,無論是活動開始前的破冰暖身互動,還是主題呈現過程,都可以借助閩南文化形式開展教育戲劇活動,既能豐富活動形式,也使得閩南文化得以在校園內傳承。

(一)借助閩南童謠、童玩等進行破冰暖身活動

教育戲劇活動流程包括破冰暖身、呈現及分享等環節。破冰環節一般用于成員彼此陌生的團隊,常通過游戲或自我介紹的方式使陌生的成員之間相互認識熟悉。暖身階段包括演出前必要的準備活動,破冰暖身是通過一些身心活動,達到使團隊成員放松身心,從而對團隊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并形成凝聚力的過程。在暖身環節中,可將閩南童謠、閩南童玩與教育戲劇的破冰暖身活動結合。

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念誦的童謠,如《一的炒米芳》:“一的炒米芳,二的炒韭菜,三的嗆嗆滾,四的炒米粉,五的做將軍,六的人囝孫。七的擦佛祖,八的要娶某。九的九奴才,十的押去刣?!痹谶M行熱身活動的過程中,將朗讀閩南童謠與游戲動作相結合,既能讓學生體會到念唱童謠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讀閩南語,更好地進行學習探究,也能在邊念唱邊游戲的過程中達到熱身的效果。此外,閩南童玩與教育戲劇的暖身活動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以閩南童玩“抬轎子”游戲為例,這一活動能達到活躍氣氛放松身心的目的,也能幫助學生在游戲中了解閩南地區的婚俗文化。此游戲具有角色扮演的特點,在活動開始時,各組分配好“新娘”和“轎夫”的角色。兩名“轎夫”蹲下身子,用手互搭成“井”字形“轎子”?!靶履铩边M入“轎子”,扶在“轎夫”肩膀上,“新娘”喊一聲“起轎啰”,“轎夫”同時站起,一邊抬著“新娘”一邊念唱閩南童謠:“扛新娘,過戶碇……”,把“新娘”送到“夫家”后,接著進行另一組練習,全體參與者可以進行小組比賽:閩南童玩中的諸多游戲都可運用于教育戲劇活動,比如兩人旱地龍舟、多人旱地龍舟等。

(二)以木偶戲的形式開展教育戲劇活動

木偶戲又稱為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指花戲等,是起源于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的經典戲劇之一。木偶戲角色的頭與上肢,由木頭雕刻而成,其余身體各部分用綢緞、棉麻等材質布料制作而成。演出時,演出者將手套入木偶中,以食指撐住偶頭,中指與拇指分別控制木偶的上肢,靠手指的靈活操作木偶的各種行動,并輔以個人念白和唱腔,借此講述故事、塑造人物。

將木偶劇與兒童劇、課本劇進行融合,也可以借助木偶劇的形式演繹閩南童謠故事及民間故事等,例如以木偶劇的形式演繹《天烏烏》《一個人姓傅》《阿童哥買菜》《甕仔周得月華》等作品,學生可以對作品進行集體即興創作,形成劇本,同時可參與制作木偶,在學生初步掌握木偶的一般操作形式之后,分配角色展開演繹,既能培養其創造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創造性地轉化閩南文化的傳承傳播方式。

(三)用閩南方言演繹古詩劇、兒童劇

閩南方言是中國方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之一,在國際上有著重要的影響,眾多海外福建人將閩南語傳播到世界各地,使得閩南方言成為了一種較為廣泛的國際交流工具。如今使用閩南方言進行交流的人群逐漸減少,作為重要的傳承者,青少年兒童使用閩南方言進行交流與傳承的趨勢不容樂觀。因此,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閩南方言與教育戲劇活動結合起來,比如用閩南方言朗讀古詩詞,體會另一種古詩詞的朗讀表現形式,在念唱的基礎上創編戲劇作品,創設故事對話情境,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假想自己是千百年前的詩人或者詩中人物,想象當時的意境和詩人所想表達的故事和情感,這樣與教育戲劇相結合的形式,一方面能進一步體現詩歌的情感美和韻律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也可以用閩南方言表演兒童劇,將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與閩南方言充分結合起來,創新性地轉化閩南方言的傳播形式。

綜上,教育戲劇應用于閩南文化創新性轉化具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戲劇不但能滿足少年兒童玩中學的需求,大大激發他們學習閩南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還能有效地將閩南文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更深層次地挖掘閩南文化的豐富意蘊與精神內核,使閩南文化得以創新性的傳承。

猜你喜歡
閩南童謠創新性
童謠里的童年
閩南文化傳承
快樂童謠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
流動幾何的創新性
閩南,閩南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論媒介文化的混雜性與創新性
忠實性與創新性——當代莎士比亞演出和改編批評的轉向
成公綏賦作的模式化與創新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