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
——新時代習近平對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守正創新

2023-03-21 23:36尤世豪
現代哲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群眾

楊 暢 尤世豪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又將“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擺在了“六個必須堅持”的首位,提出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品格。毛澤東歷來強調,“要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2)《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8頁。,并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習近平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0頁。,進一步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習近平繼承并發展了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動搖,堅持樹牢群眾觀點和踐行群眾路線不動搖,堅持以人民利益作為最高評判標準不動搖三個方面,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體現了守正創新的理論品質。

一、“人民至上”: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動搖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管子·版法解》)中國共產黨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毛澤東和習近平始終強調黨員、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一)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

從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到習近平闡述“堅持人民至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心懷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深刻認識到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有服務人民、獻身使命的政治意識,這是思想覺悟先進的體現。

在毛澤東和習近平的領導實踐中,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一以貫之。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在1934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著重強調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問題,并指出:“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4)《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8頁。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反復強調國家政權的人民性,他提出:“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5)《毛澤東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5頁。新中國成立后,中南海新華門的影壁上,熠熠生輝的是毛澤東題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同樣,執政為民是習近平首要的政治品格。習近平在當選黨的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頁。,宣示了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習近平強調:“全黨同志要時刻牢記,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黨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7)習近平:《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4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解決了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一切為了人民的責任擔當。2013年11月,習近平在湖南省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2021年2月,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8)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2月26日。新冠疫情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踐行“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兌現對人民的莊嚴執政承諾。

(二)忠于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從毛澤東指出“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9)《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3頁。,到習近平提出“永遠做人民公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人民公仆”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角色定位。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這是對其本質特征的高度概括。毛澤東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10)同上,第243頁。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始終把當好人民公仆作為共產黨人的政治操守。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給自己的糧食定量只是一線普通戰士的3/4。延安時期,埃德加·斯諾這樣記載中共主要領導人的生活: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延安處處呈現“只見公仆不見官”的政治氣象。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指出一切國家機關都要“厲行廉潔的、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工作作風”(11)《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6頁。。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的子女沒有享受到任何特權;親友想進京謀事,亦被他一一勸回。毛澤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公仆意識。同樣,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黨的各級干部都是人民公仆”(12)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4頁。,“心無百姓莫為‘官’”(13)習近平:《之江新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頁。。20世紀60至70年代,習近平在陜西梁家河插隊時,為增加農田面積,寒冬農閑時節,時常赤腳站在冰水中鑿冰清理壩基,還把北京獎勵給先進知青的三輪摩托車換成手扶拖拉機等農用工具供鄉親們使用。在談及七年知青生活時,習近平說道:“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14)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3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一再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忠于“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2012年12月,習近平當選黨的總書記后首次離京視察時,就指示工作人員沿途不封路、不清場、不鋪紅毯,下車后與群眾結伴而行,入住普通酒店普通套房,吃自助餐,為踐行中央八項規定作出表率。2013年在湖南十八洞村,習近平向石爬專老人這樣作自我介紹:“我是人民的勤務員”。2017年習近平在新當選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我們要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展現出“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密切聯系群眾,堅定依靠群眾,一心一意為百姓造?!?15)《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69頁。的公仆情懷和赤子之心。

(三)牢記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

從毛澤東指出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是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16)《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頁。,到習近平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8頁。,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旗幟鮮明的政黨標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鐫刻著深深的人民印記。毛澤東將有無群眾觀點看作是共產黨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他著重指出:“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18)《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47頁。他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絕對不能“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19)《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5頁。,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主動舍棄個人利益而服從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深入論述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20)《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1096頁。的觀點。新中國成立后,他多次告誡全黨和全體干部:“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21)《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05頁。在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這一問題上,習近平與毛澤東一脈相承。習近平強調:“黨章明確規定,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2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3頁。在2021的“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習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黨同志都要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23)《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第169頁。習近平號召全體黨員要向雷鋒、郭明義、羅陽、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優秀黨員、干部學習,向獲得“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的英雄模范學習,用自覺行動踐行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總之,毛澤東和習近平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的根本立場,始終倡導和踐行“人民公仆”和“人民勤務員”的政治理念,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價值立場。習近平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思想,“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根本宗旨在新時代的創新性話語表達,進一步充實了“為人民服務”的科學內涵與價值意蘊。在新時代黨的政治話語中,人民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強調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黨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和服從人民這個“中心”展開,時刻不能偏離這個“中心”;為人民謀利益的要求更高: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利益的內涵不斷拓展,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利益的奮斗進程永無止境;執政為民的意味更強:“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表明,“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制定一切路線、方針、政策所圍繞的中心,是黨領導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基準所在。

二、“拜人民為師”:新時代新征程堅持樹牢群眾觀點和踐行群眾路線不動搖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從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總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將群眾路線提升至“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2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23頁。的高度,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依靠人民力量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一)指出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

從毛澤東把“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25)《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頁。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到習近平提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2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第698頁。的重要論述,密切聯系群眾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毛澤東高度重視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強調要保持共產黨員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政治本色,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才有可能正確地執行任務、政策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他在黨的七大上指出:“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系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27)《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5頁。毛澤東還強調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廉潔作風,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他對貪污腐敗嚴懲不貸,1932年依規處決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1940年支持陜甘寧邊區政府對肖玉璧死刑的判決,1951年親自督辦劉青山、張子善案件。這一系列舉措使人民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與貪污腐敗現象、貪污腐敗分子作斗爭的堅強決心,使黨風政風更加清朗,保持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深刻認識到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強調“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2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5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先后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集中教育活動,以引導廣大黨員做到始終密切聯系群眾。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面”傾聽民情民意,“點對點”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成為常態,廣大群眾的獲得感更加明顯、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同時,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取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使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

(二)強調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從毛澤東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29)《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790頁。,到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3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9頁。,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信人民群眾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根本性力量。

依靠人民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成功的奧秘所在。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黨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進而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31)《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頁。毛澤東深刻認識到只有依靠人民,積極引導人民群眾投身革命,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大地上涌現出人民群眾“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3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814-815頁。的感人場景,黨依靠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人民萬歲”??梢哉f,共和國的巍峨大廈是人民群眾用一磚一瓦砌起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成就也是靠人民群眾奮斗出來的。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關于人民力量的觀點,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33)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8頁。。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緬懷革命英烈,講述人民英雄事跡,向人民英雄致敬。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磨難而不斷發展壯大,主要是因為在大災大難面前有千千萬萬人民群眾挺身而出、勇毅前行,不論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還是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災害和一些安全事故,人民群眾總是在其中發揮著根本性的作用,他們毫無疑問是真正的英雄?!扒斑M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34)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求是》2022年第22期。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于治國理政”(35)《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73頁。。只有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才能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從毛澤東指出“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6)《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99頁。,到習近平提出“時代變化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37)《團結動員億萬職工積極建功新時代 開創我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人民日報》2018年10月30日。的重要論斷,調查研究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制定方針政策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最好的工作方法之一。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只有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各項決策才能從根本上得到群眾認可和貫徹執行。而只有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路線方針政策?!皼]有調查,沒有發言權”(38)《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09頁。。毛澤東曾多次深入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中進行調研,形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重要的調查研究成果,“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等具有中國特點的正確革命道路與革命觀點相繼提出。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民經濟出現的嚴峻形勢,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專門就經濟建設問題聽取國務院34個部門和國家計委的匯報,在對經濟建設問題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論十大關系》報告,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國實際的方針政策。習近平充分繼承了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每到一個地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入調研。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懂得或不堅持這樣做,沒有這樣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干部”(39)習近平:《擺脫貧困》,第14頁。;要“拜人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4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06頁。。習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間走遍所有鄉村,在寧德工作期間提出“四下基層”,在浙江工作期間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首要規定就是要改進和加強調查研究。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為更好地掌握基層實際情況,進而制定科學正確的扶貧戰略,習近平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后深入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等24個貧困村考察調研,直接聽取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意見。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成為新時代領導干部運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在網絡平臺開展工作的新要求。2022年,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854.2萬條(41)《善于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人民日報》2022年6月27日。。習近平就研究吸收網民對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要總結這次活動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勢下的群眾路線,善于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做得更好?!?42)同上。2023年黨中央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體現了調查研究這個黨的傳家寶與群眾路線這個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的充分結合。

(四)善于總結群眾實踐經驗

從毛澤東總結推廣“楓橋經驗”到習近平強調“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從群眾實踐中總結經驗,并將其逐步推廣。

人民群眾富有無窮的創造力,正確的斗爭策略往往是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產生的。毛澤東曾專門指出要向群眾的實踐學習,強調“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43)《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33頁。。在毛澤東的指導下,通過總結人民群眾在閩西土地革命斗爭中的經驗,中共閩西一大通過了《土地問題決議案》,為根據地建設提供了“抽多補少”等方針政策。在領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過程中,毛澤東親筆批示對于“楓橋經驗”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44)《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416頁。,逐步把“楓橋經驗”推向全國。習近平同樣十分重視總結群眾實踐經驗。習近平強調:“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45)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頁。在福建任職期間,習近平六年內七訪晉江,深入調研晉江由“高產窮縣”踏上“再造新晉江”快速發展道路的成功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楓橋經驗”的創新發展給予高度關注,進一步深化新的歷史條件下“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堅持和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治理理念,成為新時代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在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習近平先后提出的“九個必須堅持”“五個堅持”“九個必須”,在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的“七個堅持”,《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概括的十條歷史經驗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五個必由之路”和“五條重大原則”,無不蘊含著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智慧。

(五)警惕脫離群眾的危害

從毛澤東提出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46)《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頁。,到習近平強調“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4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8頁。,作風建設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永恒課題。

優良作風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關鍵所在。毛澤東強調,“無論是官僚主義傾向或軍閥主義傾向,其毛病的性質都是一樣,就是脫離群眾”(48)《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34頁。。同人民群眾相結合,就必須做到反對特殊化,警惕和批判官僚主義等脫離群眾的危險行為。1939年秋,延安馬列學院專門派四人到楊家嶺接毛澤東來作報告,毛澤東嚴肅指出這樣做是要不得的,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用自己栽種的蔬菜和一只老母雞招待陳嘉庚一行,與蔣介石花800大洋宴請陳嘉庚形成鮮明對比。他嚴厲告誡黨員領導干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反對浪費,禁止貪污,自覺抵制外界不良誘惑以維護干部隊伍的純潔性。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將緊密聯系群眾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將其貫穿于黨的建設、國家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之中。習近平同樣高度警惕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危害,把提升黨群、干群關系作為長期的奮斗目標,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49)《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427頁。,“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堅持不懈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發生因脫離群眾而最終失去群眾的現象”(50)習近平:《堅持人民至上》,《求是》2022年第20期。。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出臺“八項規定”。2022年10月,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強調必須始終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新時代的前十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553名中管干部,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各級“一把手”20.7萬人。全面從嚴治黨使黨保持優良作風和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總之,毛澤東和習近平都始終堅持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始終遵循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觀點和根本要求;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這一根本原則,要求練好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都深刻認識到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產生寶貴經驗的不竭源泉;都強調要正確處理好黨和群眾的關系,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身作則長抓黨的作風建設。習近平又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思想,作出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的新論斷 ,開創了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新格局。新時代以來,以密切聯系群眾為主題的活動持續開展,從2013年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2019年開展的旨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努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再到2023年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全黨開啟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新局面,對群眾路線的學習、教育和實踐方式不斷創新并取得顯著成效。在這一過程中,習近平提出“網上群眾路線”的新概念,要求通過網上聽取民聲了解民意和線下辦實事解難題相結合,實現了群眾路線的新突破和新發展;強調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必須走好群眾路線,大興調查研究,注重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群眾基礎。

三、“人民是閱卷人”:新時代新征程堅持人民利益標準不動搖

“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5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中國共產黨是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全部活動和全部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利益。從毛澤東強調“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52)《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9頁。,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01頁。,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54)習近平:《堅持人民至上》,《求是》2022年第20期。?!叭嗣窭鏄藴省笔侨嗣裨u判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最高準繩。

(一)解決人民群眾最實際的利益問題

從毛澤東指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55)《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37頁。,到習近平提出“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的重要論斷,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心系群眾的最樸實而生動的體現。

群眾事,無小事,要始終把事關群眾生活的問題當作大事、要事去辦。毛澤東強調:“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57)《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36頁。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將“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58)同上,第139頁??醋魇枪伯a黨人的兩大任務。1933年在瑞金時,為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毛澤東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勘探水源、墊沙石、鋪木炭,為群眾挖了一口被親切地稱為“紅井”的水井,也為當地群眾留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的佳話。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群眾生活問題時時牽掛在心。1953年,他收到沈鈞儒反映血吸蟲病流行的信件后,復信指出:“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59)《毛澤東年譜》第5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第171頁。他多次派人前往災區調查研究,親自領導消滅血吸蟲病的斗爭,并取得重大勝利。習近平充分繼承了毛澤東為人民解決實際利益問題的思想觀點,強調要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每到一個地方考察,習近平都要看看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過得怎樣。1991年,習近平得知平潭漁業資源枯竭,漁民打不到魚,生活困難,立即召集民政等有關部門下撥60多萬斤糧食給平潭,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關注群眾生活,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民生問題上,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6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34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6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

(二)強調人民群眾是最高評判者

從毛澤東提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62)《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6頁。,到習近平提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6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8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終是衡量中國共產黨人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

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老師,虛心向人民學習,誠懇接受群眾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包括尖銳的批評意見是每位黨員、干部都應該樹立的正確工作態度。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64)《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6頁。1942年,陜甘寧邊區老農的一句“為甚不讓雷公劈死毛澤東”,讓毛澤東高度重視。在調查后發現是由于邊區政府征收公糧過重,引起了群眾的不滿。黨中央和邊區政府立刻作出了減少公糧的決定,同時開展大生產運動,以實際行動贏取群眾擁護。同樣,習近平也將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績效的根本標準。習近平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65)《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19頁。2015年,習近平在貴州花茂村考察時指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66)習近平:《論“三農”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17-118頁。。在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習近平在湖南長沙召開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座談會,專門聽取了村支書、鄉村教師、扶貧干部、農民工、貨車司機、快遞小哥、餐館店主等基層代表的發言,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評判者。

(三)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從1949年毛澤東與周恩來關于“進京趕考”和“決不當李自成”的對談,到習近平提出的“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重要論斷,“人民滿意”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方向。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把進駐北平、完成新中國建國大業,形象地稱為“進京趕考”,并提醒全黨決不當李自成,一定要考出好成績。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將一個飽受列強欺凌和宰割、被稱為“東亞病夫”的舊中國,變成一個人民當家作主、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新中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實踐證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共產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強調要“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6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5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皶r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68)《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第151頁。。新征程上,習近平再次提醒全黨“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6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從合格到滿意,一詞之變的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勤勉敬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精益求精”(70)《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第338頁。創造出來的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指出,“一路走來,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7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612頁。

總之,毛澤東和習近平都非常注重為人民群眾謀取實惠、增進福祉;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用人民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和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來評判黨的一切工作成效,都強調要書寫讓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習近平進一步賡續和弘揚了毛澤東“進京趕考”的精神,以“三個務必”的要求提高了考評的標準,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為人民群眾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以更精準的問題意識回應了人民的訴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以突出的成績贏得了人民的信任擁護,國外機構和學者在中國所作的多次民調顯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信任度、滿意度和支持率高居世界榜首。美國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2022年發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的信任度高達91%,在受訪國家中排名第一。(72)《美國信任度調查報告: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達9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22年1月21日,網址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21/content_5669735.htm。

綜合來看,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普遍原理運用于中國實踐,形成了內涵豐富的人民觀。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是群眾史觀在中國大地上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習近平人民至上論是群眾史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延續、升華與創新,彰顯了群眾史觀的價值意蘊,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夯實了黨的領導的深厚群眾根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黨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偉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群眾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多讓群眾咧嘴笑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