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創新概念的多維闡釋

2023-03-22 03:10劉紅玉竇鑫宇
創造 2023年1期
關鍵詞:生產力理論科技

◆ 劉紅玉 竇鑫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從本質看,創新是現實的人面對新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從事一種前人未曾從事過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從外延看,創新具體表現為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實踐創新等形式。只有準確把握好創新概念的豐富內涵,提高各類創新活動的協調耦合度,才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效果的最優化。

一、創新的本質

從辭源學考察,在中國“創新”一詞出現較早,意為創造新的事物,如《魏書》中的“革弊創新”、《周書》中的“創新改舊”?!冬F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創新”的釋義為:動詞詞性,意為“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名詞詞性,意為“創造性;新意”。在西方,創新(innovation)源自拉丁文(innovate),包括更新、創造新的事物、改變等含義。從經濟學專屬概念看,創新源于熊彼特的數學式表達——創新就是生產函數的變動,是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創造性組合,并且能夠有效嵌入生產體系并推動經濟發展。經典作家從歷史唯物主義和實踐角度闡述“創新”,認為:創新本質上是現實的人面對新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從事一種前人未曾從事過的創造性實踐活動。通過這種創造性實踐活動,人們揚棄了舊有的一切理論和觀念,破除其中不符合客觀事物的部分,繼承和發展其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新屬性、聯系和規律,在此基礎上創造各類產品,以滿足人類的生存、享受、發展需要,從而確證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東西方語境中的創新含義,豐富和發展了創新的概念。早在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就指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存在著“創造性的”和“教條式的”兩種不同形式。為避免“刻舟求劍”的錯誤,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并指出:“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桓憧茖W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0世紀70年代,鄧小平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闡明了具體國情下“創新”的關鍵在于促進生產力發展,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20世紀末,江澤民指出:“二十一世紀科技創新將進一步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毙率兰o初,胡錦濤強調:“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边M入新時代,習近平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二、創新的具體表現形式

創新具有豐富的外延,涵蓋了理論、科技、制度、文化、實踐等五個方面。

理論創新是人們通過思維創造出反映客觀實際的新原理、新觀念、新范疇等,以解放思想,開拓實踐新領域。馬克思指出,“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率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理論是人類在對事物表象的感性認知基礎上,通過理性抽象出的現實本質與規律。首先,任何理論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現實下產生的,當社會現實發生變化時,理論隨之調整,這種調整便是“創新”。只要人類仍處于不斷變化的社會歷史中,就必然會不斷根據社會現實的變化來創新理論。其次,人類依靠自身的實踐活動來適應變化著的社會現實,實踐活動本身就有其歷史性。隨著社會實踐活動不斷發展,人類不再局限于過去的社會現實,其社會實踐的廣度和深度都發生了變化,舊理論的局限性便隨之暴露。因此,只要存在社會實踐,就必然會有理論的創新。

科技創新是指自然科學理論的新突破、新發現以及新產品、新方法、新工藝、新發明、新技術等的首次商業性應用。中世紀以前的歐洲科學是神學的婢女。哥白尼掀起天文學革命殺死“上帝”后,自然科學大踏步向前發展,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同人類的生產生活開始緊密聯系,成為推動生產力進步的重要因素。馬克思敏銳地洞察到這些變化,精辟地指出,科學創新與技術發明是由生產決定的,始終受到社會需要的推動?,F代科技革命后,科學與技術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凸顯,在社會實踐中迸發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生產力。因此,科技創新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在自然科學指導下生產的各類新產品或新工藝技術的首次商業性應用;二是指自然科學理論的創新。前者側重經濟性,強調科學技術為生產生活服務及創造財富;后者側重知識性,體現人類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的精神,進而為人解放自身提供前提和基礎。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p>

制度創新是制度的創建和革新?!爸贫取币辉~本身便有“辦事規程;行動準則;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多層次的內涵。馬克思指出“這種存在狀況(指制度)只不過是各個人之間迄今為止的交往的產物”,而“交往”本身也是在多層次上展開的,因此制度創新是一個具備多維度內涵的概念。從微觀層面看,制度創新是指社會中各類組織結構形式的創新?,F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古代社會聚族而居的“分散模式”不同,世界各地的人通過企業而納入到一個分工明確、聯系緊密的全球化社會中。這決定了企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創新是制度創新在微觀層面的核心。從中觀層面看,制度創新是法律、政策等的創新。從宏觀層面看,制度創新就是將所有制、生產關系朝著解放生產力、解放人的方向推動。綜合來看,制度創新是在宏觀上有人類整體命運視野,在中觀上有尋求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意識,在微觀上有切實可行的踐行形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文化創新不僅是創造出一種新的精神文化內容,還包含了形式、載體、傳播手段等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在廣義、中義和狹義上使用過“文化”一詞,可分別理解為人類所創造的各種成果之總和、同物質相對的精神文化、人的知識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毛澤東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由此觀之,文化本身從實踐中產生,又能對實踐的發展方向起到指引作用,為實踐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文化創新,實質上就是為非物質的精神領域注入新活力。文化創新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一方面,它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也就是說文化創新不是在隨心所欲的條件下創造的,而是要依賴物質世界、歷史傳統等因素的。另一方面,文化創新又不是對過去文化的簡單復制或“舊事重提”,而是結合實踐需要進行的。19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創辦社團、刊物、夜校,組織工友會等形式及各類文化生活活動,實現了卓有成效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創新。黨的二十大更是明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實踐創新就是在實踐中不斷檢驗過去的成果,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新事物、新現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方式、方法的創新。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既將各種早已脫離現實實踐的舊世界觀和方法論予以揚棄,又將新認識和新理論納入到知識體系之中。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以中國發展實際情況為基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因此,應自覺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同實踐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在實踐創新中尋求理論的創新,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創新的成果。

三、各類創新活動的協同互動

科技創新是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活動,推動生產力的革新與進步,生產關系也會隨之調整或變革,這個過程便是科技創新決定制度創新的過程。制度創新反過來促進科技創新,立法、經濟制度與生產關系的革新對于科技創新有重大影響,良好的制度環境能夠極大地激發科技創新,而落后的制度環境則會阻礙科技創新。理論創新與科技創新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理論創新以自然科學創新為基礎,自然科學創新離不開理論創新的指導??萍紕撔聻槲幕瘎撔聞撛旒夹g條件,文化創新反過來影響科技創新,印刷術等科技創新是精神文化發展、文化創新的工具和手段,文化創新為科技創新營造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制度創新包括所有制結構、社會制度、生產關系等在內的社會結構創新,為理論和文化的創新提供制度環境;理論和文化的創新也會反作用于制度創新,為其提供思想價值指引的功能。無論是科技、制度、文化,還是理論創新,最終都要落腳到實踐上去,一旦脫離了實踐,那么創新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充分認識到各類創新活動的協同性,并利用各類創新活動的合力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總之,馬克思主義視閾下的“創新”概念并不空泛,而是內涵豐富、外延多樣。我們應該予以深刻把握并付諸實踐,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復興偉大目標的順利實現。

猜你喜歡
生產力理論科技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我國道路貨運生產力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