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對毛澤東人民觀的守正創新

2023-03-22 13:40
倫理學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群眾思想

楊 暢

群眾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標識,深刻展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觀點。黨在百年實踐探索中深刻理解把握群眾史觀的豐富內涵,把群眾史觀的理論自信轉化為鮮活的實踐智慧,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觀。從毛澤東為勞苦大眾謀解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1](1004),帶領中國人民開啟第一個百年征程,到習近平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2](250)的堅定決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3](173),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習近平繼承并創新發展了毛澤東人民觀,既是對100 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寶貴經驗的深刻總結,又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內容,給予我們重大經驗啟示,為我們做好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動搖

為人民服務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建設時期作出重大戰略判斷、形成重大戰略決策的價值起點。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從“為什么人”的角度明確提出要“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1](848)。毛澤東深刻地認識到共產黨人身上的一種特質使其能做到堅定地為人民服務,因為“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4](47)。而且毛澤東要求自己和廣大黨員干部都要從民族和人民群眾的大局出發,全心全意、盡心盡力、竭盡全力地為人民服務,絕對不能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毛澤東的一生都在為謀求人民翻身做主人、為謀求人民更大的福祉做努力,詮釋著一名共產黨的領袖為服務人民而鞠躬盡瘁的忠誠信念?!盀槭裁慈恕钡膯栴},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習近平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4),就鮮明展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立場和堅定決心。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6](53),而且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信念要求自己,在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時,在應對各種風浪挑戰中,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習近平和毛澤東都始終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人民群眾心為心,與人民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的根本立場,始終堅信權力從人民而來,號召全黨上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為民思想和根本立場,站在人民立場開展各項工作,堅定執行了執政為民的誓言;始終倡導和踐行“人民公仆”和“人民勤務員”思想,都強調我們黨的干部不管擔任什么職務,不論對人民有多大的貢獻,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堅定履行好人民公仆的職責;始終堅定為人民服務思想,都把為人民服務思想作為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價值立場,號召全黨同志始終把人民利益和訴求放在第一位,都能夠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征程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習近平發展了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根本宗旨在新時代的話語表達,進一步豐富了“為人民服務”的科學內涵,強調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種思想必須貫穿于治國理政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階段各環節各方面,是我們黨領導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基準所在?!盀槿嗣穹铡钡哪繕艘蟾吡?,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指出,“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3](134),“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7](221),人民利益的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8];強調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我們一切工作的開展都要圍繞和服從人民這個“中心”,時刻不能偏離這個“中心”。

二、從“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到“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密切聯系群眾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毛澤東把“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1](1094)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毛澤東高度重視干群關系,強調要努力培育和保持共產黨員的群眾本色,“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9](1162),要真正做到和人民結合起來,“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10](138)等,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我們才有可能實踐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斷涌現的人民群眾“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11](814-815)等感人場景就是黨密切聯系群眾最好的詮釋。毛澤東對貪污腐敗嚴懲不貸,對謝步升、劉青山等腐敗分子決不姑息,使黨風政風更加清朗。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習近平也充分認識到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中成長、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沒有人民的支持,黨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就一事無成。因此,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保?2](1024-1025)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堅持不懈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發生因脫離群眾而最終失去群眾的現象。在新時代,黨密切聯系群眾,依靠人民義無反顧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我們的黨員干部一定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只有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淳樸且深厚的感情來治國理政,才能筑牢執政根基。

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習近平和毛澤東都始終堅持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將人民群眾看作我們黨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勝利的最大政治優勢和根本政治基礎,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認同程度、密切程度不斷攀升;都始終遵循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都在執政理念中展露出對人民作用的堅信,都注重依靠人民力量取得事業成功;都堅持充分發揚民主,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主張通過調查研究盡可能搜集到豐富而真實的材料,要求修煉好調查研究這個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為在治國理政中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指引;都深刻認識到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產生寶貴經驗的不竭源泉,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從群眾中獲得源源不斷的智慧,并善于總結提煉群眾實踐中好的做法、寶貴經驗,并將其進一步上升為全國性指導意見;都強調要正確處理好黨和群眾的關系,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身垂范長抓黨內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既不脫離實際,也不空喊口號,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純潔本色。

習近平發展了毛澤東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習近平對群眾路線作出新論斷:“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保?](211)習近平把群眾路線提到黨的生命線的高度來強調,使群眾路線成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的統一,由此推動了群眾路線進入新境界,開創了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踐的新格局。聚焦密切聯系群眾主題開展教育活動,新時代以來,黨陸續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2023 年開展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旨在通過大調研活動,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推動我們各項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拓展了密切聯系群眾的新路徑,強調運用網絡新形式走好新時代網絡群眾路線,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在密切聯系群眾中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寧肯“得罪千百人”,也要“不負十四億”,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堅定擁護。

三、從“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到“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始終堅持全部工作由人民來監督評判

“人民利益標準”是人民評判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最高準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把進駐北平、完成新中國建國大業,形象地稱為進京“趕考”,“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13](470)。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其好壞必須由人民群眾來監督評判,必須是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毛澤東強調,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是人民群眾考評我們的重要維度,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10](137),絕對不能疏忽,絕對不能看輕。人民出題,共產黨人答題,“人民”認可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奮斗方向。從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要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14]到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15](28),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依靠人民,始終“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16](7)。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已經實現,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黨和人民要繼續一道奮斗,確保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2](612)。

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的“趕考”思想。習近平和毛澤東都非常注重為人民群眾謀取實惠、增進福祉,他們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以實干精神為人民群眾解難題、增福祉、促公平,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都把群眾放在第一位,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用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擁護來評判黨的一切工作成效,而不是由我們黨自己來衡量成效;都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醒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所處的崗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民謀利,并且要以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為引領,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始終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正確解決時代問題,通過艱苦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都強調黨和人民一道奮斗是走好黨的各個歷史階段趕考之路的成功密碼,各個歷史階段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發展了毛澤東的“趕考”思想?!摆s考”的目標發生了變化,新時代前十年經歷了“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7](4),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譜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絢麗的華章。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全國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趕考”。護航“趕考”需要將兩個答案結合起來,我們黨既需要人民監督的外在約束這第一個答案,也需要自我革命的內在自覺這第二個答案,凝聚人民監督與自我革命的強大合力,不僅能夠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而且能夠確保我們黨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行穩致遠;需要從強調“兩個務必”到強調“三個務必”,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更好地交出更加優異更加滿意的答卷。

猜你喜歡
群眾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思想與“劍”
多讓群眾咧嘴笑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