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一個倫理分析框架

2023-03-22 13:40鄧集文唐子旺
倫理學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德性正義規模

鄧集文,唐子旺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使命。英國于18 世紀下半葉實現了千萬級人口的現代化,美國在20 世紀后完成了上億級人口的現代化。相比之下,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14 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顯然規模更大,任務更艱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保?](18)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一個政治課題,又是一個倫理話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更加注重倫理價值。

一、人民至上: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價值立場

我國自古有“重民”“愛民”“敬民”的傳統?!渡袝は臅の遄又琛吩唬骸懊裎┌畋?,本固邦寧?!笨鬃拥娜蕦W主張以庶民自治為中心,其民本思想體現為“民服、民信、民足、民敬、民善”。孟子主張以民為本,倡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國古代先賢的“重民”“愛民”“敬民”思想對維護君主統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其本質上是一種形式主義民本觀。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在實質意義上肯定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2](287)。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決定現代化事業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指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3](407)。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人民至上是我們黨一貫的政治立場,也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價值立場。政治立場是觀察、認識和處理政治問題的立足點。我們黨的政治立場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價值立場是觀察、認識和處理價值問題的立足點。我們黨的價值立場是堅持為無產階級、為絕大多數勞動人民謀利益[4](16)。由此可見,黨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立場具有一致性。堅持把人民至上作為政治立場,就必然把人民至上作為價值立場。

1.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堅守發展為了人民的初心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的主體性地位得以真正確立,這為推進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中國建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5.4 億人口中有80%的人口處于貧困狀態。城市化率僅為10.6%,與當時28.8%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遠。當時,國家通過土地制度改革、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體系、集中財政資源進行扶貧救困等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狀況。到1978 年,我國貧困人口為2.5 億,占當時總人口的26%。人均預期壽命也從新中國成立之時的35 歲提高到65.9 歲[5]。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提升。到2011 年,我國貧困人口數量下降至1.2 億人[6]。1978 年,我國城鎮化率僅為17.9%,到2011 年,我國城鎮人口為6.9 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達到51.3%,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1978 年,全民所有制職工平均工資僅為644 元。到2011 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 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 元[7]。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2020 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89%。2021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128 元,現行標準下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人口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4 億增長到2021 年的14.1 億。城鎮化率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模巨大的人口之所以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轉變,關鍵在于黨和國家堅守發展為了人民的初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2.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秉持發展依靠人民的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保?](38)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盡管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代,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正因如此,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秉持發展依靠人民的信念。其一,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智慧和首創精神,并將其正確地運用于實踐。比如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首創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于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且能夠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黨中央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在全國范圍內對其加以推廣,從而使規模巨大的農村人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其二,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1](211)。中國共產黨正是由于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夠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黨通過發動人民群眾,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至今,無論是西部大開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還是國家的各項重大工程建設,黨堅持走群眾路線不動搖,通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人民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宏偉目標。

3.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堅持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理念

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目標所在。馬克思曾指出:“社會也是由人生產的?;顒雍拖硎?,無論就其內容或就其存在方式來說,都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保?](187)馬克思從人的社會性出發,解釋了社會成員平等共享社會活動成果是正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保?](19)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所呈現的發展成果的創造者是廣大人民群眾,發展成果理應由人民共享。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就是要解決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共享發展成果充分體現出人是發展的目的,并最終保障社會成員的自由、尊嚴和價值實現。2021 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7412 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31 元。從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來看,2021 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07 元,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 元,只有城鎮居民一半左右[9]。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增強農民致富能力、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現實要求。

二、包容普惠: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指向

中國式現代化既不是少數人的現代化,也不是多數人的現代化,而是讓規模超過發達國家人口總和的14 億多人口整體進入現代化??梢哉f,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就是包容普惠的現代化,其倫理指向就是實現對全體人民的包容,實現對人民群眾利益的包容,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1.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強調主體包容

“人生而平等”是包容普惠的倫理前提。不過,我們也應該承認,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被忽視和消除。哈貝馬斯認為,雖然人生而平等,“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們作為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的絕對差異”[10](43)。艾麗斯·楊指出,社會群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政治體應當關注這些社會差異”[11](103)。只有充分包容具有差異性的各類主體,各類主體才能真正被吸納到社會建設中來。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包容具有差異性的所有主體,它是全體人民的現代化。它將各種階層、能力、年齡、民族、性別、社會經濟狀況、職業的人口納入現代化建設主體中,充分保障所有主體的權益。從應然狀態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還要求包容弱勢群體。比如隨著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推進,環境鄰避設施成為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環境鄰避風險凸顯出來,有效實施環境鄰避風險治理需要建立健全面向弱勢群體的政治吸納機制。從實然狀態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還注重包容弱勢群體。比如前些年我國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和精準幫扶,實現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偫ǘ?,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求實現對全體人民包括弱勢群體的包容,以獲致倫理價值與合法性基礎。

2.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注重利益包容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保?2](187)中國共產黨奮斗所爭取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毛澤東曾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保?3](1096)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我們就全面恢復國民經濟,為保障人民利益奠定了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將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出高層次性、差異性、動態性、多樣性、個體性的新特點。尊重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訴求,實現對人民群眾利益的包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要求。當前,人民內部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包容不同群體的利益。利益包容并不是要一一滿足人民群眾紛繁復雜的個人利益訴求,而是從社會整體出發來尋求多維利益的平衡,杜絕“私人利益優先”或“集團利益優先”現象。在馬克思看來,利益上任何厚此薄彼的理念與行為都是不合理的,應該“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14](308)。這就需要整合各階層利益訴求,凝聚“最大公約數”,最大限度兼顧14 億多人口的根本利益。

3.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堅持普惠于民

堅持普惠于民,就是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保?5](4)一方面,要通過增加社會物質財富,讓人民群眾享有高品質的物質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16](18)。我國是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民生保障壓力較大,但國家仍然大力深化民生領域改革,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從而使民生領域的情況得到持續改觀。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求國家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人口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力地支撐起人民幸福的福利大廈。截至2021 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0.3 億人,其中城鎮職工人數為4.8 億人,城鄉居民為5.5 億人。全國有13.5 億人持有社會保障卡,覆蓋95.7%的人口[17]。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6 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其中職工醫保參保人數為3.5 億人,城鄉居民參保人數為10.1 億人[18]??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絡,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富而思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道德理性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實現開拓進取、富而思進的現代化。富而思進,就是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解決現代化過程中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為此,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樹立憂患意識,發揚銳意進取的精神,增強開拓創新的勇氣,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

1.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樹立憂患意識

馬克思設想的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19](787)。鄧小平同志曾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20](64)的著名論斷。這表明,社會主義一定要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4 億多人口實現了整體脫貧,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在達成小康之“富”后,部分民眾往往會產生“知足”與“好閑”的心態,最終容易形成“小富即安”意識。然而,我們現在的“富”還只是“小康”之富,距離小康之后的“發達”之富和“寬?!敝贿€有較大距離。根據2022 年4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2021 年世界各國人均GDP 數據,雖然我國2021 年GDP 總量仍然高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 僅為12359 美元,排在世界第60 位,人均GDP 只有美國的17.85%、日本的31.42%[21]。在此情形下,如果人們一味堅持“小富即安”的保守態度,不思進取,安于現狀,就不利于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整體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保?2](18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們不能故步自封、驕傲自滿,只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既有應對和化解危機的高招,又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不斷奮勇向前,才不會被歷史潮流淘汰。

2.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發揚銳意進取的精神

“小富即安”是小農經濟時代的產物,其“知足”與“好閑”的心態容易導致人們產生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想法。進入新時代,人民已經不再將擁有“小富”作為美好生活的衡量標準,而是尋求更加“充?!焙汀懊篮谩钡奈镔|與精神生活,這就需要發揮銳意進取的倫理精神?!靶「患窗病敝械摹鞍病贝碇J氐膽B度,意味著在行動上放棄對物質財富的持續追求?!颁J意進取”有利于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是由于其對“小富即安”中的保守觀念進行剝離,有效嵌入“進”的因素,有效提升民眾的理性,并最終推動“富而思進”的邏輯生成?!颁J意”,代表著以堅定的決心和意志力積極朝著進步方向前進的一種狀態;“進取”,意味著在原有的狀態中更進一步,以達成更高的目標。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銳意進取精神中的“進”具有二重含義:其一,“進”代表著在原有“小富”的基礎上尋求“發達”之富和“寬?!敝?;其二,“進”代表著精神生活更加豐富,過自己想要的自主閑暇生活。亞里士多德指出:“閑暇自有其內在的愉悅與快樂和人生的幸福境界?!保?3](410)人們在閑暇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解放自己??梢哉J為,“閑暇是更高級的思考和文化的源泉”[24](194)。閑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人的更全面、更高級的發展??傊?,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拋棄“小富即安”的意識,發揚銳意進取的精神,使人民能夠在“小富”的基礎上追求物質財富更加充裕,精神層面更加自主閑暇的生活。

3.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增強開拓創新的勇氣

經過改革開放40 多年的發展,我國14 億多人口整體進入小康社會,這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取得的偉大歷史成就。然而,我們不能抱著過去的成功和原有的經驗不放而陷入因循守舊和無所作為的境地。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要做到富而思進,就必須具有開拓創新的勇氣,為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開拓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具體表現為開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前提,開拓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靈魂,開拓創新可以提高工作績效,開拓創新有利于增強競爭力,開拓創新能夠締造人生幸福。開拓創新需要樹立科學理性精神,善于積累新經驗、學習新知識,破除傳統發展觀念,從既有經驗和知識中解放出來。如果我們不思進取、因循守舊,拒絕新情況、新事物和新知識,或固守既得利益而害怕新事物對既得利益形成沖擊,或抱著現在已經不再適用的老經驗和固化思維不放,就會錯過發展良機。勇于開拓創新,超越自我,否定自我,包括超越自己的知識經驗、超越既得利益、超越自己的思維定式,是做到富而思進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保?5](55)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要富而思進,開拓創新,培育出強大的生存、競爭和發展能力,將現代化事業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傳下去,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維護正義: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維護正義既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合法性基礎,也是其價值追求。西方的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尋求利潤的最大化,中國的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則以人民為中心,將維護正義作為價值追求。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維護正義上具體表現為注重更合理的正義理念,維護具有人性價值的正義,維護具有德性價值的正義。

1.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注重更合理的正義理念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蘊含著一定的價值理念,彰顯了維護正義的政治美德。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正義理念是對西方古典和近現代正義觀的揚棄。柏拉圖認為正義是“自身內的各種品質在自身內各起各的作用”[26](169)。亞里士多德主張“正義以公共利益為依歸”[23](148)。格勞秀斯、霍布斯、洛克、盧梭等思想家將正義與理性、自由、民主、平等聯系起來,這些正義觀念屬于實質正義的范疇。羅爾斯和諾齊克對正義論的主題進行了轉換,開啟了程序正義的題域。羅爾斯認為人的平等、自由和尊嚴是“最基本的善”。為了實現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調諧,羅爾斯提出正義的兩個原則,認為“兩個原則的民主解釋將不會導致一個英才統治的社會”[27](101)。在羅爾斯看來,第二個正義原則中的差別原則使社會中處境最不利的成員獲得最大的利益,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的統一。諾齊克對羅爾斯的正義觀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并賦予“權利”以至高無上的地位。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繼承古典和近現代正義觀的同時,強調基于差異性的平等,從而真正實現了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的有機統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承認人在現代化中的差異,并將差異與平等進行統合。比如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并不是每個人同步實現共同富裕,而是在承認差異的前提下,一部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雖然這種差異與平等的統合與羅爾斯自由與平等的調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實質意義上的平等即共同富裕,這與羅爾斯的正義觀截然不同。此外,與諾齊克過于注重程序正義、忽視邊緣人群和弱勢群體的正義觀相比,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正義觀,在承認差異性、強調程序正義的基礎上,對人的實質正義給予充分的關注。

2.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維護具有人性價值的正義

維護正義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一種倫理品質。進一步說,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維護具有人性價值的正義。人性與正義有著天然聯系。出于善良的意志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即人性。正義屬于人類價值領域和生活意義問題,本質上是人的倫理觀念。人追求正義,并非僅僅基于對功利、權利和社會規范的考量,還出于人對其自身本質的追求。崇尚真、善、美,是人追求正義的人性依據。正義包含著人類發展與完善的價值真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高準則與公理、人追求自身本質的最高理想。人對于權利、功利的追求,只有在符合人對自身本質的追求時才是正義的。正義根源于人性,符合人性要求,因而它是一種具有人性價值的事物。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主體是人,人是有人性的。由于正義合乎人性,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把維護具有人性價值的正義作為價值追求。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以維護具有人性價值的正義為價值追求,灌注著對人性價值的追求。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實質上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本質上是人性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除了要在物質層面滿足人的需要之外,更要在精神層面實現人性價值。人的正義追求具有人性價值。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關注人性價值,它既要實現公平正義的政治理想,也要注重理想人格塑造。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所強調的正義并非抽象的、形式上的正義,而是能在實踐中體現人的本質、實現人的價值以及促進人的發展的正義。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的正義觀念表達著人的信念與追求,蘊涵著人類所追求的最高價值和意義,其實質就是對人性價值的追求。

3.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維護具有德性價值的正義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承載著德性價值的追求。德性倫理學認為過好生活所必需的意志或品質可視為德性的力量。我國的德性思想最早要追溯到夏朝時期,夏朝視德性為“神的命令”。夏朝之后,“家國同構”的宗法社會將“忠”“孝”作為德性的特征。西周時期出現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政治倫理觀。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了“克己復禮為仁”的德性觀,此后,儒家注重的仁禮結合成為我國古代主流德性思想。西方的德性傳統可以追溯到荷馬時代。古希臘時期,智慧、節制、勇敢、公正被視為“四主德”。亞里士多德認為“智慧、理解和明智是理智德性,慷慨與節制是道德德性”[28](34)。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將三種神學德性與古希臘“四主德”結合起來,形成中世紀的“七主德”??档抡J為:“德性就是人在遵循自己的義務時準則的力量?!保?9](178)在康德看來,正義與美德的形而上根據是同源的,正義與德性作為兩個核心價值并存,正義是一種“有美德的正義”。麥金太爾認為,“德性是一種獲得性人類品質”[30](241),他注重德性對正義的價值,并反思了當代西方分配正義理論??梢?,正義具有德性價值。具有德性價值的正義對人們的優良生活來說不可或缺,因而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維護它。事實上,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維護具有德性價值的正義。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只有維護正義,才能獲得德性。與一般意義上的德性主體不同,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所指向的德性主體是具有公共人格的國家和政府。新時代,黨和國家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一奮斗目標的實現要求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維護具有德性價值的正義。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維護具有德性價值的正義,其中一個突出方面是保證改革與發展的成果能為人民群眾平等共享,這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應有的德性。

五、全面發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旨歸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隨著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人們能夠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認識到自由全面發展的主體和目的都是自己。因此,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不再局限于物質生產力層面的提升,其最終目標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

1.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關注人的主體性塑造

對人的主體性追問是哲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古希臘的實體主體性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在遵循實體主體中心法則的基礎上尋求普遍性的和諧、統一。近代自我意義上的認知主體性信奉“知識就是力量”,它通過其自身具有的本體性的自由意識來理性地認知世界?,F代的生命主體性從情感的角度為工具化的生活世界提供新的坐標。馬克思主義強調實踐主體性,認為創造性、能動性的實踐活動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體現。主體性的實質內容是人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塑造出來的。在人的實踐中,人實現了主體性的自覺,使得主體活動回歸人作為主體在場的狀態,人所獨有的能動創造性得到自由的發揮。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人的主體性進行塑造。通過人的主體性塑造,人自己身心愉悅地進行創造性勞動,“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31](566),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最終得以實現。通過發揮國家制度體系的保障作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使具有主體性的個人的體力和智力能夠自由地發揮,進而能夠充分彰顯自由個性;使人作為主體存在于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中,最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主體性統一。此外,主體需要依托其能動性才能進入價值關系的范疇。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需要通過創新實踐活動來發揮14 億多人口的能動性,使其成為真正的實踐主體。人要將外在世界改造為具有價值意義的屬人的世界,就要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同時,人成為自覺能動的主體,也正是通過這種創新實踐來實現的。西方現代化以“物”“利益”為目的,而中國的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通過依靠人、彰顯人、為了人的創新實踐,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的超越,并塑造著真正主體性自覺澄明的、自主活動的人[32](16)。

2.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強調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

馬克思曾指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保?](189)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社會關系、勞動能力、人的素質和自由個性全面發展的過程。人的素質的現代化是人類擺脫各種束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集中體現,具體表現為人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等的現代化。其中,人的文化素質是人的素質的核心層面,體現為人的能力和精神境界的內在品質,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個人身上的統一。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要實現“從傳統人到現代人”的轉變,就必須實現人的思想、態度、行為、心理的現代化。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是“從傳統人到現代人”的內在要求,也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新中國成立時,5.4 億人口中有80%的人是文盲,每萬人中僅有大學生2.2 人[33]。然而,到2020 年11 月,全國14.1 億人中文盲率僅為2.67%,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 萬人[34]。2021 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7 萬人,畢業生77.3 萬人,在學研究生333.2 萬人[35]。雖然我國人口文化素質較之過去有了顯著提升,但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人口整體素質仍然偏低。例如,我國大學生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5%,而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達到了45%以上。因此,只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繼續擴大大學生招生數量、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構建多方聯動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并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撐。

3.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注重“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

物質與精神的辯證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命題。馬克思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保?6](591)社會主義物質財富的充盈可以為人民享受精神生活提供物質基礎。與此同時,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精神追求也會對物質生產活動產生能動的影響。精神文明可為物質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發展方向。人的全面發展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兩者需要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既要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來提升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又要創造豐富的精神財富來實現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提升。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保?7](367)社會主義本質上要求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處理好“兩個文明”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局限于物質財富,還有對于精神財富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保?](19)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強大起來,才能避免出現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歷的物質水平提高和社會道德墮落的“二律背反”現象。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自覺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在保證14 億多中國人民過上充裕物質生活的基礎上,讓他們有充分的閑暇去追求科學、藝術和思想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極大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色,蘊含人民至上、包容普惠、富而思進、維護正義和全面發展等倫理因素。這表明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具有顯著的倫理特性。人民至上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價值立場;包容普惠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指向;富而思進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道德理性;維護正義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全面發展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旨歸。它們構成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要素結構,彰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倫理底蘊。五個倫理要素之間有著緊密聯系,人民至上是邏輯起點,全面發展是實踐落點;堅持人民至上,實現全面發展,需要做到包容普惠、富而思進、維護正義;人民至上、包容普惠、富而思進、維護正義需要落實于全面發展的人口規模巨大現代化的倫理實踐中。

埃德加·莫蘭說道,西方世界“成功在物質上,失敗在道德上”[38](120),這充分暴露出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倫理元素注入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強化了現代化的合法性基礎,提升了現代化的精神境界。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維護正義作為其價值追求,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宿,必然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德性正義規模
論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與實踐智慧
柳亞子書法
50億元!目前規模最大的鄉村振興債券發行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規模之殤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規??蛇_15BG的Veloce Strato平臺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