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通古今文脈的人文透鏡
——評葉梅章回體人文傳記《夢湘西——王實甫傳》的創新敘事

2023-03-22 17:14◆向
長江文藝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葉梅王實甫章回體

◆向 陽

如果卡萊爾所言“世界的歷史無非是偉人們的傳記”成立,那傳記文學就是復活靜止的歷史人文并使之鮮活地融入當代的介質。靜止的偉大歷史未必具備現實的觀照性,只有傳記文學作品才能讓無數偉大的精神通靈般植入當下閱讀者的精神并滋養力量,讓悲觀者重振,讓軟弱者奮起,讓勇敢者智慧。優秀傳記文學作品以其不容置疑的歷史真實性、人格典型性、價值清晰性、藝術感染力而成就其強大的重新審美和再度教化功能,傳記作品因其獨特的魅力而比史籍更容易將歷史代表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同時還能把歷史中的個體生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價值進行合理性和可信性示范。優秀的傳記文學不僅能使歷史偉人煥發光彩,并且能解剖歷史最精彩的人文層面,用藝術之光點亮新的歷史路徑。

中國傳記的“離騷”還在吟唱,但中國當代的傳記藝術家并不希望先賢的傳記藝術真正成為“絕唱”,他們還在探索新路。他們努力以不同于史記的風格,求證中國傳記的當代性,開創貫通古今文脈的新史學文藝,他們試圖實現“史蘊詩心”(錢鐘書)的文學境界,完成行走于當下的傳記史詩,實現歷史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相互觀照。在無數探索者和探索成果中,我們找到了一個傳主,他在作傳者的陪護下,從歷史的深處步入當代。傳主就是王實甫。作傳者葉梅以再構者的身份,讓王實甫及其族人親友從靜止的雕像的史臺上復活,讓元曲藝術的靈魂“關、鄭、白、馬”的唱腔,以及元文化蘇醒。

葉梅以平視的視角目送經由自己的思想和妙筆滋養的復活者,從易水河畔究窒村的勤公府走出,跨入定興的研究室村,腳步及處,遍地都散發著王實甫采集塘溪河水釀制的杏花酒的香味。那一群刻著元大都滄桑的痕跡,卻又洋溢著定興縣神氣的角兒,在玉金書會戲班賽簾秀、朱小小、王和卿、楊顯之、費君祥、梁靜之、張改、馬二等人的指點下,模仿著崔鶯鶯、紅娘、張生的扮相,哼著“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西廂諸宮調散曲,吃著鄭字號的糖葫蘆、山楂果、阿夫人油炸的沾著紅糖的馓子、椿樹芽炒雞蛋、豆面窩窩、渤海的海味發菜、上好的四京果、青縷、扁柏。王千拖著鄭云記的風箏線奔跑著,汝南王張柔八公子張弘略將軍的掌上明珠婉常戴著靺鞨寶與那佩戴長劍的李賽兒一路談笑風生,那徐娘半老的聽茶與那憨厚忠誠的添書抬著王狄勤和王結的大轎,那大轎上裝飾著金銀螭頭、繡帶、金幔、金玉。每一幅人物的畫像以鮮活的色彩,裹著歷史活化石的意象,從元代走了出來。

葉梅以掘佚鉤史、旁征博引的新體傳記原理,以“愛敬崇拜”“紀實傳真”“傳神寫生”“有趣味”的傳記態度,用“筆鋒常帶感情”的健筆,將王實甫從文采派的元曲奠基人,抽離出單線條的歷史性格屬性,精細地將其還原成文韜武略、智勇雙全、重情重義、才華橫溢,既忠于制度習俗,又悖逆慣性追尋真性情的立體復合屬性。一面遵守父母之命的婚姻倫常,另一面卻又強力反抗包辦婚姻的專制;不得不歸服家族的舉薦仕途,在骨子里又堅守不求聞達的清高;恪盡職守、堅定履職的同時,又質疑官僚的腐朽。血氣里崇尚梨園瀟灑自如的江湖人生,但骨子里又必須維系皇親國戚的仕宦身份。一面體恤民生豪俠仗義,但卻又因無能為力應對威權而陷入悲觀,一面執著于夫唱婦隨的家庭田園,卻又忍不住意外邂逅的相思之苦……一個率真、耿直、任性、執著、俠義、忠貞、柔情、才氣的人,既鏤刻著封建時代的印證又貼有反抗專制的標簽的傳主因此得以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這種真實而又準確的人文復活,為王實甫之于《西廂記》的創作可行性和邏輯性的對標奠定了不容置疑、密不透風的屬性閉環。也正是這種閉環,為王實甫的偉大戲曲家的終極人生落下定性標點。

傳記文學作品《夢湘西———王實甫傳》的內容表層是傳主的個體闡述式復盤。但葉梅為寫實傳主的時代意義,打通作傳者與傳主之間在精神空間維度,促成歷史人文與當代人文的閱讀性精神對話,選擇了一個極其艱難的歷史真實細節場景再現和群像引證。這是歷史人文傳記創作中的一個高難度動作,這必須建構在對宏大的敘事結構的把握與細節真實描述的邏輯銜接上,同時也考驗作傳者“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胡適)的責任能力。但葉梅以八年之久的嚴謹治學態度和執行力,對王實甫的時代歷史細節和每一個人文環扣一一捕捉印證,以作傳者充沛的創作活力、描摹歷史生活原生態和再現歷史事件的過程及人物活動的細節的掌控力,圓滿地實現了創作意圖?!秹粝嫖鳌鯇嵏鳌啡P聯傳主的群像集合為七十二人,如同七十二家房客,每一個出場的歷史房客與王實甫的形象既鮮明襯托又清晰互補。大到皇帝忽必烈、王公顯貴,小到賣炭翁、販夫走卒、丫鬟書童、獄卒捕快,遠到阿波羅,近到關漢卿及玉金書會一干梨園子弟,親到家族父母妻兒戀人兄弟,每一次交集與沖突都在真實的藝術和藝術的真實中完成對傳主的人格典型的定性。

中國的傳記文學習慣于仰視英雄。而葉梅卻選擇了傳主與作傳者之間的平行守望。作傳者聚焦歷史人文,以叩擊心靈的沖擊力給出證據。即使在嚴謹的虛構設計上,也悉心求證虛構的本真性、合理性、邏輯性。也正是基于對傳記文學的核心創作真理的敬畏,作者筆下的貌似虛構的人文橋段,如李賽兒、賽簾秀、聽茶、添書等人的凄美情感才有了動人之處。但仔細審讀可以觀察到,這種凄美實際上是作傳者給傳主人設從仰視到平視之間構筑的通道。只有平視才有可能找到傳主的低點,而在真正的傳記作品中,低點是真實必需的。

在傳記作品中,寫歷史文化名人的傳記遠比英雄歷史人物的傳記更困難,其原因就是文化名人的思想和文化非作傳者能輕易抵達。為此作傳者只有充分發揮主體意識、批判意識及平等意識,使傳主與自己在精神上產生高度共鳴,主動形成相互間的認知投射,如此才能直書無隱。葉梅的筆在王實甫的傳記中就實現了這種目標。

在《夢湘西——王實甫傳》中,葉梅在嘗試一種歷史人文傳記融文學的突破。這應該是基于王實甫元曲文采派大家的人文定位。為了打通與王實甫的元代對話語境,葉梅選擇了章回體的結構。這種選擇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真實與可行性的最大化原則。同時作為“類小說體”,因其種種文體上的便利,比如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悠久的歷史傳統、時代變遷、人物復雜的經歷、深刻細致的內心世界等。

但如同章回體的文本的還原,它需要作家有魄力、有膽識,能統觀全局,能駕馭小說的全部結構情節的變化與發展,有相當的藝術表現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作家有深厚的生活積累、深刻的思想見解,能駕輕就熟地進入歷史空間并游刃有余地解讀當時的歷史人文。

葉梅的章回體傳記解決了小說敘事技術虛構與傳記的真實對沖性困惑與困難。章回體小說由宋元長篇說話嬗變而來,是中國古代小說中與筆記、傳奇、白話短篇分途并行的一種文學樣式,體現了中國古代小說的主要成就,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意義的文體。它集合了駢散文的全部精華。但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葉梅幾乎在得心應手使用章回體小說的敘事技巧的前提下,恰到好處地融入“表、賦、柬帖、碑、議、論、說、辨、考、頌、贊、銘、原、述、讀、問答、文、書、序、記、傳、墓文、榜文、檄文、族譜文、說明文、告示、玉旨”等二十七種襲舊文體,可謂卷帙浩繁;同時沿用了海量的原創文及亞文體,巧妙地將達二十人之多的寄生詩詞曲與元散曲有機并用,使寄生詞曲有效地與小說文本敘事結構融合到渾然無間、水乳交融的境界,完整地實現了“載道”“抒情”“風格”“文法”等范疇標準,洋溢著充分的詩意審美價值,為刻畫王實甫戲曲家的人格魅力營造了一種韻味悠長的意境。

葉梅以章回體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對元大都及究窒村和傳主所到之處乃至整個元朝的天文地理、朝制典章、風俗人情、山川風物、鄉村美食、婚喪嫁娶、兵營衙道進行白描和闡釋,以作傳者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超能力,詳解一個行走貫通于古今的人物,深入地表現人物個性和內心世界。在傳記中僅記錄的美食譜系就達一百二十八種,堪稱元朝菜肴文化的集錦。

葉梅的章回體傳記以大膽的創新敘事技巧與嫻熟掌控融文學形態的能力,對王實甫傳記結構進行編排,產生了邏輯粘連效應。單線組合、單線縱貫、多線交叉、網狀交織的重疊使用使《夢湘西———王實甫傳》的歷史鏡像時空得到淋漓盡致的呈現。在人物塑造的內涵與外延功能上,完整實現作傳者自己與傳主的價值鏈接,且通過價值不同所導致的矛盾沖突及其悲劇結局,表現了作傳者對傳主的價值期望。

錢鐘書曾經寫過一副對聯“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參照這種意境評價葉梅的《夢湘西——王實甫傳》,與其說這是一部歷史人文傳記,毋寧說是被思考的真實歷史剖層的再傳播與再解讀,一面貫通古今文脈的透鏡。從此透鏡里,我們可以把脈中國戲曲的大成、文學的精神、文人的風骨,更能參透歷史與時代的根脈同頻共振之譜。傳記作品是藝術更是歷史,對藝術敬畏,對歷史尊重成就了《夢湘西——王實甫傳》的經典示范:厚積薄發,謀定后制,舉重若輕,取精用宏,含英咀華。古代文學的典雅,歷史邏輯的嚴密,詩意哲學的張力,文本文學融匯的技巧,不一而足。

最后借司馬遷的一句話總結:“述往事,思來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不僅是王實甫與葉梅的意境表示,更是傳記文學探索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歡
葉梅王實甫章回體
說梅
小學語文章回小說閱讀指導策略探究
葉梅小說中的地域文化與女性形象分析
淺談蘇州彈詞改編本《西廂記》
如母如女
《西廂記》與《牡丹亭》愛情心理描寫差異探究
愛,打了個瞌睡
20世紀以來現代章回體小說創作研究綜述
淺論《生死疲勞》對文傳統文化的傳承
《西廂記》藝術管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