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證書制度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2023-03-23 02:01郭佳麗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書證融通職業技能

郭佳麗

(沈陽開放大學人事處,沈陽 110003)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1+X”證書制度,并嘗試通過證書制度促進教育改革,在增強學生專業能力、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的同時,有效緩解當前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而言,落實“1+X”證書制度的關鍵,在于厘清“1”和“X”間的關系,充分發揮“X”對“1”的輔助作用。為此,需要基于“1+X”證書制度,深入探索課程體系與證書標準的有效銜接融通路徑,為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

1 “1+X”證書制度的理論探索

1.1 “1+X”證書制度的基本內涵

“1+X”證書制度即“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是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重要舉措[1]?!?+X”證書制度與傳統的“雙證書”(學歷文憑+職業資格證書)有明顯區別。

第一,學歷證書的覆蓋范圍高于學歷文憑,且獲得學歷文憑的要求高于學歷證書。第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受教育者職業技能水平的證明,按照不同行業的標準,大體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類;職業資格證書是受教育者具備從事特定行業所需知識與技能的證明,包括準入證書和水平評價證書兩類。其中,后者主要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管理,而前者的管理機制,則會依據《方案》而趨于開放化和社會化。第三,“1”與“X”,在指代方面,前者指代的是職業資格證書,后者指代的是職業技能登記證書;在單位量方面,前者對應的是某個職業,后者對應的是某幾個職業;在定、變量方面,前者屬于定量,后者屬于變量,且后者因等級變化而呈現出不確定性。

1.2 “1+X”證書制度的體系框架

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構成了“1+X”證書制度的體系框架[2]。從學歷層次上來看,“1+X”證書制度覆蓋了中職、高職和本科等多個教育層次,這與“雙證書”制度的層次劃分基本一致。但區別在于“1+X”證書制度會將每個教育層次的學歷證書細分為畢業、結業和肄業三類,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細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類,而“雙證書”制度僅有學歷文憑一種類型,且準入類資格證也缺乏明確的等級劃分。由此可見,“1+X”證書制度基本遵循“學歷層次多層遞進”的證書框架,即學歷證書框架強調受教育者學歷層次與學業水平的遞進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框架強調受教育者職業技能水平遞進[3]。

從證書類別上來看,“1+X”證書制度相較于“雙證書”制度呈現出鮮明的多元性特征。其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學歷證書分為畢業、結業和肄業三類,而非“雙證書”制度下單一的學歷文憑;二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能夠按照技能種類和技能等級進行組合分類,而非“雙證書”制度下單一的職業資格證書??梢?,“1+X”證書制度基本遵循“證書類別多元復合”的證書框架[4]。

2 財務管理專業“1+X”證書制度的書證融通

2.1 總體規劃

財務管理專業書證融通的總體規劃,需要經歷“X”證書篩選、融合模式選擇和書證融通設計三個環節[5]。

2.1.1 “X”證書篩選 與財會相關的“X”證書類別豐富,財務管理專業需要結合行業需求和區域經濟特點,選擇符合自身辦學特色的“X”證書,并面向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相關的基層崗位和管理崗位,培養擁有誠信、道德、合作、敬業等職業素養,且具有自主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掌握管理、財會、金融、法律等領域知識,具備財務分析、會計核算、財務預算、納稅管理等相關技能,能夠完成資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資管理、財務出納等具體工作。

2.1.2 融合模式選擇 推動“1+X”證書制度與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機融合,主要有兩種可供選擇的融合模式。一是“1”與“X”完全融合,也就是通過內容補充、深度挖掘、廣度拓展、課程置換等方式,將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需的知識點與能力點,完全融入現行的財會課程體系中,從而確保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課程體系、實踐課程、教學評價等同時滿足“1”和“X”的要求;二是“1”與“X”對接融合,也就是將“1”與部分課程融合,而“X”則作為“1”之外獨立的教學模塊而存在的融合模式。對接融合側重于分析“1”與“X”的交匯點和融合面,并通過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析,總結其對具體崗位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與“1”的交匯點和融合面的考核要求,進而充分發揮“1”對“X”的支撐作用[6]。

2.1.3 書證融通設計 財務管理專業“1+X”證書制度的書證融通設計,可以采取免修、修補、強化、轉化、新增五種方式,通過證書遴選和模式選擇環節,逐條、逐句地對比“X”與現行課程體系,進而根據需求選擇融通設計方法。其中,免修適用于現行課程體系完全覆蓋“X”及崗位實踐所需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情況;修補適用于現行課程體系不完全覆蓋“X”及崗位實踐所需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情況,需要對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補充;強化適用于“1”的知識點與能力點基本覆蓋“X”,但要求更高于“X”的情況,需要從教學內容到成果考核的全過程,對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強化處理;轉化適用于“1”的知識點基本覆蓋“X”,但能力和技能標準低于“X”的情況,需要通過對“1”的教育目標、實踐條件和教學方法改革,從而實現知識向能力技能的轉換;新增適用于“1”的現行課程體系無法覆蓋“X”的情況,需要針對空白內容增設相關課程,以滿足“X”考試的要求。

2.2 實施步驟

財務管理專業書證融通的實施步驟,包括確定融通方法、優化教學內容、重構課程體系和改進教育方案四個階段[7]。

2.2.1 確定融通方法 需要逐條對比不同等級“X”證書與現行課程體系在受教育者知識、技能、素養等維度的要求,進而針對性選擇符合條件的書證融通設計方法。具體而言,財務管理專業需要牽頭建立由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培訓機構三方組成的課程小組,系統性剖析“X”證書擬定的職業技能標準,并據此確定課程融通方法。

2.2.2 優化教學內容 在確定融通方法后,需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現行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梳理,總結關鍵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并開展對照性融通。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內容的優化需要重點增加過渡性、鋪墊性和銜接性的知識,從而在確保課程內容完整性的同時,兼顧并融合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職業取向、高等取向、任務取向和技術取向,如在財務基礎課程中增設管理學理論、貨幣時間價值等知識點,能更有效幫助學生奠定理論基礎、掌握專業知識。

2.2.3 重構課程體系 基于“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堅持以“1”為主、以“X”為輔的核心思想,建立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其中,公共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課兩種,以必修課為主體、以選修課為補充,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專業課程分為必修課和拓展課兩種,必修課包括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等基礎性課程,選修課則根據“X”證書的篩選結果,提供細分方向的拓展課程;社會實踐課包括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類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需要貫穿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始終。

2.2.4 改進教育方案 財務管理專業需要組織骨干教師與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合作,共同確定培養方向、擬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標準,并結合“1+X”證書制度的整體要求改進教育方案,完善配套措施,緊抓畢業要求,真正推動“1+X”證書制度的落地實施。教育方案的改進有兩點注意事項:一是課程進度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課時安排和學期劃分,強化課程間的銜接;二是課程安排應具有梯度性,且盡量集中在同一學年完成關聯課程的授課,以確保學生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連貫性。

3 “1+X”證書制度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3.1 指導思想:課證融通+書證融通

目前“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課程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根據現有證書選擇性地增設若干證書課程,并將其納入專業必修課中;二是重構、整合多個證書內容,并將其補充到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之中;三是以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設證書課程,讓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選擇[8]。對上述三種途徑進行細致分析,第一種途徑要求校方準確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相關“X”證書的權威性和生命力,才能保障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的可持續性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增設課程必然會面臨總學時和總學分變化的問題,進而出現擠占其他專業課程的風險,因此在實際應用上存在一定難度。第二種途徑要求對重構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并對現行課程體系進行大幅度改革,但由于其涉及的內容更多,復雜性也更為明顯。第三種途徑的實施會受到選課人數、實訓資源等因素的影響,且對于職業生涯指導等課程的要求較高,在現階段相對難以普及。綜上所述,基于“課證融通、書證融通”的指導思想,第二種途徑相對更符合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需求。

3.2 課程目標:知識素養+職業技能

課程目標能夠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指引,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的形成影響深遠。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課程目標,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并根據不同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對不同課程設置差異化的課程目標?;谏鲜龅谝?、第三種融入途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的目標設置,需要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主體,綜合“X”證書的教學標準和考核范圍來制定。而基于第二種融入途徑,需要立足于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拆解、充足現行的課程模塊與“X”證書課程模塊,因此其課程目標設置不僅要滿足現行課程體系需求,還要參考“X”證書課程內容的培養目標,實現知識素養與職業技能的統一。

3.3 師資建設:專兼結合+校企合作

教師是落實“1+X”證書制度的保障,開展實踐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基于校企合作辦學構建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而言,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依賴于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和熟練實踐技能的教師。而學校教師的實踐技能,必須通過長時間參加企業崗位實踐才能得到提升。因此,財務管理專業需要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讓校方的骨干教師能利用企業資源鍛煉崗位實踐技能,從而讓教師在鍛煉中熟悉“企業員工”的身份。而具體的培訓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兩類:一是脫產模式,即教師脫產進入企業進行不少于半年的長周期實踐鍛煉。該模式所提供的鍛煉機會較少,一般會采取輪流替換的方式,在盡可能增加鍛煉機會的同時,保障教學工作的正常展開。二是在職模式,即組織教師在假期內以在職鍛煉的方式進入企業進行崗位實踐。該模式是目前許多院校的制度化舉措。這兩類培訓模式,都有助于培養教師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技能,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塑造意義重大。此外,企業也可以定期委派員工,以“準教師”的身份進駐學校授課,這種方法不僅能豐富學校的師資結構,還能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增強師資隊伍對“X”證書的適應能力。

3.4 課程改革:標準拆解+內容嵌入

按照上述三種融入途徑,第一、第三種途徑直接以增設課程的方式來實現,因此“1+X”證書制度的課程改革,著重討論第二種途徑的做法。在課程改革方面,財務管理專業需要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區域經濟發展、教育資源稟賦等因素合理篩選“X”證書,并通過教學標準與課程內容拆分充足的方式,將“X”證書融入課程教學之中,從而推動現行課程體系的全面改革。以智能財稅方向為例,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的上冊內容主要是社會共享初級代理實務,包括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申報、財稅規范性審核、稅收申報等內容,可以對接財務管理專業納稅實務、財務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等課程;中冊內容以財稅外包問題為主,包括社保外包、納稅申報外包、成本核算管理外包等,可以對接會計基礎、會計信息化實務、納稅實務等課程;下冊內容以具體實務內容為主,可以對接企業管家、財務管理、納稅實務等課程。

3.5 教學評價:多方參與+多元并舉

“1+X”證書制度的教學評價標準,更傾向于參考企業的標準和意見。在第一、第三種融入途徑下,教學評價標準需要以“X”證書,也就是企業制定的人才考核標準為核心。而在第二種融入途徑下,評價標準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實踐課程各模塊的知識、技能和素養標準,以及“X”證書的考試標準,由學校牽頭、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標準制定。在教學評價層面,可以采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評價模式,組織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多元標準共融并舉的方式進行全面評價,從而保障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準確性。

4 結語

“1+X”證書制度具有多層遞進、多元復合的框架基礎,其與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融合,需要經歷“X”證書篩選、融合模式選擇和書證融通設計的總體設計,以及確定融通方法、優化教學內容、重構課程體系和改進教學方案的實施步驟才能實現。為此,需要堅持課證融通、書證融通的指導思想,以知識素養和職業技能培育為教育目標,通過專兼結合、校企合作的師資建設,構建標準拆解、內容嵌入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多方參與、多元并舉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推動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全面改革。

猜你喜歡
書證融通職業技能
我國書證提出命令制度構造的反思與調整*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太倉市服裝定制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漢語大詞典·火部》書證斷句獻疑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銷上市?
圓滿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濃濃
《漢語大詞典》現代書證失誤及其影響——以《圍城》書證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