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研究

2023-03-23 02:01居蓓蕾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英語翻譯原文譯文

居蓓蕾,周 巖

(上海商學院商務外語學院,上海 201400)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來臨,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得到了更廣泛而深入的應用。面對社會對英語翻譯人才的新需求,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改革工作任重而道遠。英語翻譯教學改革需要科學的翻譯理論指導,而功能翻譯理論主張翻譯的功能性,注重文本的目的性和現實性,完全契合翻譯文本功用性需求,對于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改革具有極強的引領和指導價值。為此高校翻譯教師需在充分明晰功能翻譯理論優勢的基礎上,重視翻譯教學的流暢性、連貫性與整體性,進一步培養學生感知翻譯文章的敏銳度,提升翻譯教學的社會適應性。通過不斷優化翻譯模式,引導學生養成規范翻譯的好習慣,繼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英語翻譯人才。

1 功能翻譯理論概述

1.1 內涵

語言傳播離不開翻譯,通過翻譯可以構建作者與讀者交流的平臺。好的翻譯應該飽含人文情懷,翻譯學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各種翻譯理論層出不窮。功能翻譯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誕生于德國,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凱瑟林娜·賴斯(Kantharina Reiss)、漢斯·費米爾(HansVermeer)、賈斯塔·赫茲·曼塔利(JustaHolz Manta)、克里斯蒂安·諾德(Christiane Nord)。功能派翻譯理論強調與目的論相結合,側重翻譯的功能性、主觀性、創造性和現實性,主張有意圖的跨文化翻譯活動。功能翻譯有效打破了陳規,將目標語視為中心,因此對等不再是翻譯的傳統標準?;诜g者自身的語言基礎,即翻譯出來的譯本需具備功能性;譯本與原文要保持密切關聯,同時考慮文章所處的現實情境,而如何協調好這種關聯,則受既定目標或者譯本實現的功能所影響,當然并不一定體現翻譯者自身的意圖;翻譯要求能夠解決制約語言和文化交流的障礙,最大限度保留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內涵[1]。

1.2 翻譯原則

1.2.1 目的原則 該原則要求在語言翻譯過程中突出目的性,包括譯者的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以及通過采取特殊的翻譯手段所要實現的預期目的。要求翻譯者能夠根據自身的翻譯能力,同時結合譯文的人文內涵、歷史背景以及讀者的需求,準確把握作者的用意及思想,力求與原文一致從而展現語言翻譯的魅力。比如,如果讀者對翻譯語句與語法十分重視,就需要采取逐字逐句的方法;如果讀者側重譯文進行溝通與交流,最好采取通俗易懂的翻譯方式,以滿足讀者的針對性需求。

1.2.2 連貫原則 該原則要求譯文要凸顯連貫性,也就是讓讀者能夠有效接受和理解,確保譯文在交際環境下具有較強的價值。要求翻譯者需要充分結合原文的內容,結合自身的深入理解,確定好翻譯功能之后,在明確目的引領下進行翻譯,實現翻譯內容的流暢性、現實性,以此提升翻譯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在關于商務英語談判的翻譯中,譯者需要根據不同場景與雙方文化差異,對相關信息進行加工,由此提升翻譯的連貫性與意圖性,實現高效的交流與互動。

1.2.3 忠誠原則 該原則要求譯文應該忠實于原文,在貼合原文思想表達的基礎上,依據目的性原則,實現原文與譯文的連貫一致,確保譯文產生真實性與完整性的效果。要求譯者在實際翻譯過程中,需要充分研磨原文內涵及詞匯與寫作手法特點,竭力協調好各方關系。在實際翻譯中,由于譯者母語與目標語種存在諸多差異,要想實現譯文與原作完全相同是很困難的。此時依托忠實性原則可解決這一問題,確保譯文整體結構不被破壞,實現譯文與原文的最大限度貼合。

1.2.4 協調原則 該原則是將原作者、譯者、讀者按照需求統一架構,增強翻譯的協調性及價值性。要求譯者秉承嚴謹的態度,結合讀者的需求對原著進行藝術加工,在遵循翻譯目的不受破壞的基礎上,達到彼此間的協調,以展現譯文的價值和影響力。例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針對內容進行靈活調整和創新方法應用,保持語言的連貫性及藝術價值,凸顯原作的文化內涵。

2 功能翻譯理論對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指導價值

在翻譯教學中,需要明確的是翻譯行為往往并不是一種自發行為,很多是受人委托。如何達到委托人的滿意標準,則是翻譯行為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功能理論提出翻譯具有目的性,包括實現譯文目的或出版譯文的動機?;诠δ芊g理論指導的高校翻譯教學,通過規范培養學生的翻譯認知和意識,使其明晰翻譯行為的目的性指向,圍繞這個目的既有助于拓展學生對翻譯內涵的理解,分析制定合理的翻譯策略,又能夠讓學生掌握翻譯職業行為的守則以及基本規范,避免被翻譯標準束縛住手腳,從而高效完成某個跨文化譯文成果[2]。

2.1 規范培養學生翻譯意識

2.2 助力學生跨越文化障礙

翻譯教學在規范培養學生翻譯意識之后,便進入到具體語篇翻譯階段。此時教師可以選取具有針對性功能的語篇,例如廣告、產品說明書、旅游手冊等材料。利用這些文本規范的材料,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既大大降低翻譯難度,強化對翻譯行為的認識,培養學生翻譯的敏感性,又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深入理解文本在交際情景中的功能,助力學生跨越文化障礙,從而更好地實現翻譯目的[3]。

2.3 激發學生翻譯學習積極性

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價值還體現在翻譯批評的可操作性,強調原文在翻譯中不再是唯一不變的中心,更為注重翻譯者的能動和目的性介入,因此翻譯行為更具包容性。功能翻譯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諾德指出:“任何詞匯或語法錯誤,只要沒有嚴重妨礙理解,都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容忍”。教師在指導學生翻譯學習的過程中,評價譯作的標尺不需局限于學生的語法錯誤,而是要從翻譯作品的整體考慮,判斷翻譯是否達到所要求的功能。因此,學生可從以往模棱兩可、自相矛盾的翻譯標準的束縛中解脫,從而拓展翻譯學習的開放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4]。

2.4 縮短學生對翻譯教學的適應過程

功能翻譯理論引入“忠誠”這一概念,解決了以往翻譯教學中常常出現的激進功能主義問題,縮短學生對翻譯教學的適應過程。功能理論強調翻譯行為需要兼顧文本范疇和人際范疇,這也是規范處理好翻譯行為的基本要素。受此影響,有助于拓展學生對翻譯教學產生全新的認知和理解,從而進一步熟悉翻譯基本行事規范,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過渡與角色轉換。

3 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實踐模式研究

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用人需求的衍變,對于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內容、模式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英語翻譯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地主動求變,在滿足翻譯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核心翻譯能力。翻譯教學的實用性轉變,功能翻譯理論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諾德早就在其著作中就有闡述,深刻揭示了功能理論與譯者培訓的關系,而且特別強調翻譯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為主,而不是單純提升學生語言的熟練程度??死锼沟侔病ぶZ德還提出,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養成對源語文本功能以及翻譯目的對比辨析的習慣,使學生學會對翻譯中潛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精準定位,以期實施最為適宜的翻譯手段[5]。

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視角出發,高校英語翻譯教學需要向學生滲透其自身的社會作用,也就是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初就要明確翻譯活動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關鍵組成。學生需要全方位領會翻譯的要領和要務,實現在原作者、委托人與讀者之間的有機協調效能。功能翻譯教學理論側重翻譯之初需要明晰譯文的文本功能,之后進行關于原語文本的分析,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新型教學理念[6]。具體而言就是在翻譯教學之前,要讓學生表述譯文在語用以及文化兩個層面的預期功能,例如譯文的文本功能、文本生成的動機等。通過構筑交際情景助力文本語言或者非語言特色的呈現。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明確掌握譯文文本的使用場合以及所需達成的目的,將是高質量譯文產出的關鍵因素。大量的實踐證實,翻譯或者翻譯教學假設脫離了翻譯初衷,或者不考慮譯文的對象和用途,即使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將是徒勞的,甚至以失敗告終[7]。

功能翻譯理論主張,翻譯活動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它絕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高校翻譯教學應以譯文的文本功能為抓手,全面深入分析翻譯過程中所相關聯的多元因素。結合當前我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教學實踐可著重從以下環節進行優化改進。

3.1 教師精選翻譯教學資源

高校英語教師要在課程開始之前,充分掌握班級學生英語水平整體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差異化特定精心選擇最為適宜的翻譯資源或素材。

3.2 教師設計并講明翻譯綱要

功能翻譯導向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質變,其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則從以往課堂傳授者向翻譯教學的發起者和委托者發生轉變,學生轉變為實際譯者。在翻譯課堂上,教師設計的翻譯綱要雖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須包括譯文的預期功能、目標讀者對象和翻譯目的。講明必要的翻譯綱要,既有助于避免翻譯教學出現盲目性,又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最為適宜的翻譯策略[8]。

3.3 師生協同研究原文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原文分析對翻譯教學指導意義極大,它可為學生提供多種決策依據。首先為翻譯任務是否具有可行性,其次為原文信息哪些與譯文功能具有關聯性,最后為實施何種翻譯策略能將譯文達成翻譯綱要??死锼沟侔病ぶZ德關于原文的論述就囊括了文外因素和文內因素。其中文外因素包括作者意圖、接受者及交際動機以及文本功能、互文因素等,而文內因素則覆蓋從詞、句、段落到主題內容等諸多領域。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原文分析需要師生協同完成。一方面,學生預讀掌握原文內容之后,教師可利用視聽法為學生直觀地介紹原文的背景,包括電影、微課、視頻等現代教學,從而讓學生清晰而生動地進一步感知原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師可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把重點轉向原文內容,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激發靈感產生思想碰撞,從而高效地解決問題[9]。

3.4 學生對翻譯問題深入分析

通過對翻譯綱要和原文分析結果的比較,很多翻譯問題隨之呈現。翻譯問題不等同于翻譯瓶頸。翻譯瓶頸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受自身語言能力、文化局限或翻譯水平差異的影響,出現個人主觀上的短暫性困難。而翻譯問題是現實存在的,一般而言,翻譯問題主要包括語用、文化、語言和文本四個方面。語用翻譯問題的出現多是受原語文本和目標語文本使用語境的差異而產生,文化翻譯問題多為原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中指導言語行為差異而引發的,翻譯語言問題一般源自原語語言和目標語語言在詞匯、句法和超句子結構上的區別,文本翻譯問題主要基于某一特殊原文本,或者是受某些修辭以及新詞義影響。針對翻譯問題的解析,在翻譯教學中需要采取學生討論為主的方式,依托集體智慧和共同研究,促進學生更加高效深入地探尋翻譯問題出現的根源。按照功能翻譯理論的思域,對待翻譯問題需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也就是在翻譯教學中需要從語用層面開始,在解決翻譯目標功能的基礎上,基于目標功能對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和區分,最后根據分析問題的目的采取與之對應的翻譯對策[10]。

3.5 學生自主進行翻譯

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導向,大學生應該熟知并記憶翻譯綱要,按照譯文的預期功能采取最為恰當的翻譯手段和策略,同時以服務目標語讀者對象特征為目標,最大限度地實現譯文與目標語讀者需求相匹配,力爭遣詞造句和翻譯效果能夠讓讀者欣然接受。

3.6 師生協力開展譯文評價

在翻譯教學的最后環節,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小組成員按照不同譯文翻譯綱要要求的程度以及對翻譯問題的實際解決情況,優選出最佳的譯文作品,在課堂將譯文進行宣讀,并安排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教師要對評價活動進行精準的指導和科學的評判,確保學生在評價譯文的過程中,力爭與翻譯理論保持一致,同時分析優選譯文中所運用的翻譯技巧,并對譯文的優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點評。

在全球一體化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功能翻譯理論以實用主義理念指導翻譯工作,基于其特有的核心應用價值,高校英語翻譯教師應將在課堂教學中突破傳統練習方式,從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價值入手,選擇適合翻譯策略,重視翻譯教學的流暢性、連貫性與整體性,進一步培養學生主體分析能力、感知翻譯文章敏銳解讀能力和文本轉化能力,以期提升翻譯教學的社會適應性以及學生翻譯作品的功用價值。

猜你喜歡
英語翻譯原文譯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翻譯轉換理論指導下的石油英語翻譯
中國諺語VS英語翻譯
評《科技英語翻譯》(書評)
譯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高中英語翻譯教學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譯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