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書創作成為書法統考必考科目對高校篆書教學的影響

2023-03-24 20:53丁成東
大學書法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字學篆書書法

⊙ 丁成東

引言

近年來,教育部為了建立藝術人才全面發展的選拔評價體系,一直在大力推進省級統考的改革,并于2021 年9 月24 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的總體目標中明確指出:“從2021 年開始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到2024 年,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省級專業考試為主體,依據高考文化成績,專業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盵1]換而言之,2024 年將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6 個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的大改之年,其中在書法類省級統考中的“篆書創作”成為必考科目,引起了教育界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篆書在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它的發展與古文字的發展緊密相連,是研究我國古代文明,追溯歷史的重大課題。同時,篆書是其他書體的基礎,對書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篆書,尤其是對甲骨文、金文等大篆的學習,能夠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書體的要領和特點,打下扎實的書法基礎,同時也能彌補一部分學生在書法史中所不能解決的缺乏文字學知識的問題。

統考的“篆書必創”,表面上突顯的是對考生藝術創造力的考查,但其實質是考查考生的文字學基礎與綜合素養,同時也是為了扭轉藝考歷來“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這一改變不但在當下的書法藝考培訓市場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而且對高校書法學科的建設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前高校書法專業的篆書教學,對如何培養出既符合傳統又適應時代需求的書法合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對書法學科的發展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

筆者認為,針對省級統考的“篆書必創”這一改變,高校應對書法專業篆書教學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等做出相應的改革與調整。

一、“篆書必創”凸顯篆書在書法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篆書是高等書法教學專業課程設置中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之一,是五體之首,是隸、楷、行、草書的源頭,對書體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篆書在文字的實用性方面已經退出主導地位,但伴隨著文字學研究成果的不斷深入,篆書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力并沒有因現代社會的進步而退出歷史的舞臺,反而給書法的發展和創作帶來巨大的藝術表現空間。由于篆書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和規范性,對篆書的學習不但有助于學生了解漢字的發展演變過程、漢字的結構特征與造型原理,而且在書法的用筆上,篆書相較于楷書、隸書、行書具有更加簡潔,更易入門的特點,對于學生的基礎訓練,尤其是在把握中鋒用筆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正如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所云:“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盵2]此外,篆書也是篆刻藝術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可以給篆刻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若治印者不善篆書,不諳篆法,則很難正確地運用篆文,篆刻藝術的創作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今文字入印除外)。故而明人甘旸曾在《印章集說》中指出:“印之所貴者文,文之不正,雖刻龍鐫鳳,無為貴矣?!盵3]言簡意賅地道出了篆書對篆刻藝術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書法的學科化教育雖然經歷了50 多年的發展,但其學科體系仍需進一步地建立與完善。省級統考是藝術教育的“指揮棒”,既要滿足大學對藝術人才選拔的需求,又要對基礎教育產生正向的引導。篆書成為書法統考的必考科目,不但使篆書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顯,提升了篆書在書法教學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而且通過加強篆書教學,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書法基本功和文字學素養,提高高校書法專業教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同時,這一舉措也進一步表明國家對書法人才的培養、書法學科的建設以及對篆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二、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增強篆書課程的專業特色

目前,全國各高校對篆書的課程設置及教材的使用并無統一的標準和要求,且在教學上多重“技”而輕“道”,教學內容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化,大篆的教學顯得相對薄弱,比重失衡,因而在“篆書必創”藝考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亟需根據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對現有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機制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更新。具體而言,高??筛鶕囵B目標和學生需求,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等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安排,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鼓勵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反轉課堂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與綜合文化素養。以增強篆書課程的專業特色,提高和鞏固篆書課程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目前各高校的篆書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困境和瓶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各高校間存在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部分高校篆書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在篆書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專業素養不足、專業背景錯位以及自身文字學知識匱乏的問題,無法給予學生有效地指導,故而難以在更高的維度上滿足篆書(尤其是商周甲骨文、兩周金文、六國古文等)的教學需求。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引進優質師資、增加教學資源投入和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外,還可以鼓勵各高校的教師進行跨校、跨地區的交流合作,分享教學心得、探討教學方法,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此外,各高??梢越⒆瓡虒W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定期收集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形成各自的篆書課程教學特色。

其次,課程設置不合理、成果考評寬松。第一,部分高校存在無法為篆書教學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和支持的問題,忽視了篆書藝術的多元性和豐富性,使篆書課程的設置較為單一,甲骨文和金文等大篆的教學所占比重較低,多流于形式;第二,篆書實踐課程的課時量不足,在大學四年中,篆書教學僅有一次,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對篆書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往往停留在初級的臨摹層面,加之由于受識篆和用篆的制約,學生的篆書創作多以小篆為主;第三,學校對學生篆書的學習成果考評較為寬松,在結課階段,任課教師多以學生提交作業結合平時的課堂表現予以評價給分的形式進行結課,缺少對學習成果的反饋和指出存在問題、解決方案的引導。筆者認為,可以邀請兩至三名教師予以打分,并舉辦結課展覽和小型學術研討,以便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果,從而更好地促進篆書課程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最后,創作能力不足,取法單一。近年來,學生的篆書創作能力雖有所提高,但與其他書體相比依舊顯得薄弱,且取法單一現象也較為突出,多以清人小篆為主,對商周甲骨文、兩周金文、六國古文等大篆的涉獵不多。據筆者統計,“全國第二屆大學生書法篆刻展”共入選作品197 件,其中篆書為13 件(大篆4 件,小篆9 件),僅占約6.6%,“全國第三屆大學生書法篆刻展”共入選作品203 件,其中篆書為29件(大篆14 件,小篆15 件),雖與“二屆展”在數量上相比有了大幅提升,但占比僅為14.3%。由此可見,篆書的創作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此外,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篆書創作時大多依賴“以觀書法”等軟件進行集字式的創作,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因這些軟件是根據一定的規則自動組合而成,所以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問題進行定制和指導。值得關注的是,這些APP自身就存在著一些對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等不能識別的問題,如對“里”與“裏”、“云”與“雲”、“發”與“髮”、“余”與“餘”、“臘”與“臘”、“才”與“纔”等,在查尋時皆放于同一字頭下,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古文字知識則極易用錯,這不但不利于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而且還會產生用字上的誤導。因而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和引導,并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以便促進他們在篆書學習中的多元化發展。

三、突出課程的跨學科性,強化文字學與篆書教學的深度融合

書法學與文字學是兩個相互關聯、相互促進而又相互獨立的學科領域,兩者在研究的內容和目標上雖然有所不同,但存在緊密的跨學科聯系。書法藝術的核心是文字的書寫和藝術表達,而文字學的研究重點則在文字的音、形、義、用等方面。書法學的研究,尤其是篆書的創作離不開文字學的基礎,篆書的創作只有在深入了解文字的構造原理基礎上,才能在展現文字藝術魅力的同時正確地運用文字。因此,可以說文字學為書法學和篆書創作提供了基礎和支撐;反之,書法學在探索文字的應用和藝術表達上豐富了文字學的內涵,書法藝術的發展也為文字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因書法學和文字學的研究對象皆為漢字,所以篆書的教學必須與文字學的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才能有利于篆書的創作。甲骨文與金文等古文字創作的最大瓶頸是用字問題,據李宗焜《甲骨文字編》統計,至2010 年年底,甲骨單字計有4378 字,隸定2369 字,可釋者1682 字;據董蓮池《新金文編》統計,以2010 年為限,共收金文4637 字(不含合文),其中正編3063 字,合文105 字,附錄一838 字,附錄二736 字,可釋者2500 字左右。由此可知,這些字頭是難以滿足篆書創作需求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雖然尚無定論,但只有充分地利用現有的文字學研究成果和不斷提高文字學知識的儲備才能打破篆書創作的瓶頸。目前,書法學專業的文字學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多為文字學專業的教材,與書法學專業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并不能完全匹配,難以滿足學生篆書創作需求。所以筆者認為,文字學和書法學領域有必要共同編寫一部適合書法學專業的文字學教材,以便共同推動兩個學科的交叉與深度融合,促進高校篆書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篆書創作”成為書法類省級統考中的必考科目,其做法的利弊姑且不言,但這一改革對高校篆書教學的影響是積極的,各高校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和篆書教學,提高學生的篆書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以及書法學專業的良性發展。

猜你喜歡
文字學篆書書法
清代文字學大師段玉裁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書法欣賞
“文字學”術語的早期使用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