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驅動橋殼的工藝優化方法

2023-03-27 04:59田健趙春強康海軍喻朋朋
商用汽車 2023年6期
關鍵詞:精益生產工序

田健 趙春強 康海軍 喻朋朋

摘要:驅動橋殼是汽車上行駛系的土要組成部分,支承并保護土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同時還與前橋‘起承受汽車的質量,使左右驅動車輪的軸向相對位置固定,在汽車行駛時,承受驅動輪傳來的各向反力、彎矩和制動時的力矩,并通過懸架傳給車架。本文通過精益生產ECRS理念,對種驅動橋殼各工序進行統計分析,在未投資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工藝技術改進,達到提升產能的目的。

關鍵詞:驅動橋殼;工序;節拍;產能;精益生產

中圖分類號:U463 DOI:10.20042/j.cnki.1009-4903.2023.06.005

0 引言

驅動橋是各類重卡不可或缺的重要總成件之,其般由主減速器、差速器、車輪傳動裝置和驅動橋殼等組成。它的作用是將發動機裝置傳來的動力轉換為90。,改變力的傳遞方向,并由主減速器降低轉速,增大轉矩后,經差速器分配給左右半軸和驅動輪。驅動橋處于動力傳動和行駛系的末端,可實現降速增大轉矩。

驅動橋殼是汽車行駛系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筆者所在公司現有的驅動橋殼生產線產能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人、機、料、法、環、測是阻礙生產產能提升的六大要素。通過運用精益生產理論知識,先對生產線現有產能進行核算,然后對要達到的目標產出進行計算,比較現有產能和目標產能之間的差距,得出要改善的目標,進而圍繞該目標進行一系列的工作。本文主要結合精益生產知識,從工藝技術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影響改善產能目標的些因素進行分析,得出驅動橋殼產能提升的措施。應用證明,通過對這些措施的采用,能有效地提升公司驅動橋殼的生產產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盈利水平。

1 現狀描述

種驅動橋殼的生產線主要生產某平臺的中橋殼和后橋殼,其產能為80輛份/天,即中、后橋殼共計160件/天。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公司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要求其產能提升到100輛份/天,即中、后橋殼合計200件/天。

2 工序節拍分析

一種驅動橋殼的機加工藝流程主要為10工序(車削)→20工序(磨削)→30工序(鉆孔)→40工序(復合加工)→50工序(鉆孔、攻絲)→60工序(滾花鍵)。

該驅動橋殼產能目前為80輛份/天,即中、后橋殼共計160件/天。此生產線既要加工中橋殼,又要加工后橋殼,2種零件在整車使用時需要配對裝配,所以在生產線中也要進行配對生產。而中橋殼與后橋殼的不同之處在于,中橋殼在后蓋側僅多增加了貫通軸的安裝軸承座孔,其余均相同,故從結構上中橋殼的加工節拍比后橋殼要長,所以本文按照中橋殼的工序節拍來進行統計和分析,其改善只要滿足中橋殼的產能,后橋殼自然也就滿足了。

按照精益生產的要求,生產線每天的加工周期不能滿負荷運行,運行負荷率可按照85%進行核算,所以生產線每天有效時間按照204h來組織生產。中橋殼的產能為80輛份/天,單件加工節拍為459s。通過計算,該驅動橋殼產能由160件/天提升至200件/天,僅需要將其各工序節拍由459s優化至367.2s以內即可。中橋殼各工序的節拍及產能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10工序(車削)、40工序(復合加工)、50工序(鉆孔,攻絲)、60工序(滾花鍵)產能超過了200件,均能滿足目標要求,僅需要對20工序(磨削)和30工序(鉆孔)產能進行提升,將其節拍459s優化至367.2s以內即可滿足需求。

3 改善實施

基于上述,本文從工藝技術上人手分析,對該橋殼的加工工藝流程:20工序(磨削)和30工序(鉆孔)進行優化和改進。通過采用精益生產ECRS理念,對該工藝流程進行取消(E)、合并(C)、重排(R)和簡化(S),在保證加工質量和精度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其加工效率。

3.1 20工序(磨削)分析

該工序主要為磨削驅動橋殼軸頭處尺寸,磨削部位為多個外圓尺寸及端面,精度要求高。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采用專門定制的異性砂輪進行磨削,可以實現同步磨削多個外國。

從表1可以看出,該工序產能為181件/天,其節拍為405s,需要優化至367.2s以內,與目標差距最少為378s。通過對該工序進行分析,得知制約該工序效率的主要因素為砂輪磨損后修磨次數多。為了保證其軸頭外圓磨削精度,在磨削過程中每磨削3件驅動橋殼就必須要修磨次砂輪。若能減少砂輪的修磨次數,將會有效提高其節拍。

通過分析,影響砂輪修磨次數多的因素主要有砂輪材質、磨削量和磨削進給量。砂輪材質經過前期多次改善,已達到最佳狀態。故本次主要從磨削量及磨削進給量進行重點分析與驗證。

3.1.1 磨削量及磨削進給量分析及優化

目前驅動橋殼的外圓單邊磨削量和端面磨削量均為0.25mm,磨削進給量為0.01mm,而磨削量越大,在磨削進給不變的情況下,加工節拍越長,則砂輪磨損越快,修磨次數也會越多。所以可以通過試驗驗證找出其規律,運用精益簡化(S)減少外圓及端面余量,確定合理的磨削量及磨削進給量。試驗數據詳見表2。

從表2驗證數據可以看出,當磨削量由原來的0.25mm減少到0.13mm,磨削進給為0.01和0.015mm時,驅動橋殼軸頭外圓就會出現磨不起的現象而出現不合格品,故得出最佳磨削量為0.15mm,磨削進給量為0.015mm,經過測算磨削加工節拍可提升25s(320-295s)。

3.1.2 修磨次數分析及優化

當單邊磨削量為0.25mm時,磨削過程中每磨3件就需要修磨砂輪1次;當單邊磨削量降低到0.15mm,通過測算,可實現每磨5件后對其修磨1次。

優化前每天產量按160件計算,每磨削3件修磨一次砂輪,每天需修磨52次,每次修磨時間130s,修磨時間合計6803s。優化后,每天產量按200件計算,由于磨削量減少,可實現每磨削5件修磨一次砂輪,每天需修磨39次,每次修磨時間改進后為90s(將每次砂輪修磨量均攤方式改進為遞減式),修磨時間合計3510s。優化前與優化后可減少13次修整,總修磨時間減少3293s,按照每天產量200件計算,單件可節約時間16s。

3.1.3 磨削工序優化結論

該工序優化后,節拍可提升41s(25s+16s),原節拍為405s,則優化后節拍可達到364s,按機床開動時間20.4h計算,其產能可達到202件,滿足公司產能目標要求。

通過批量驗證加工,單邊磨削量為0.15mm、磨削進給量為0.015mm時,所加工的產品質量可滿足要求。因磨削量從0.25mm減少到0.15mm,意味著10工序(車削)要多加工0.1mm,可將其直接增加至工步中,經過對10工序(車削)驗證,其節拍可保持不變。

3.2 30工序(鉆孔)分析

該工序主要加工驅動橋殼彈簧壓板1和彈簧墊板2上的孔系,彈簧壓板1與彈簧墊板2為2個平行平面,分別位于驅動橋殼橋包兩側。加工流程為:首先加工彈簧壓板1上的五孔,然后液壓工裝將工件旋轉180。,再鉆削彈簧墊板2上的?20孔并孔口倒角,如圖1所示

3.2.1 工步優化分析

該工序的影響因素主要為鉆孔加工時間、工裝的旋轉時間及換刀時間。根據ECRS精益理念,可以對其工步內容取消(E)、重排(R)。由于彈簧壓板1平面中,五孔在其相配件安裝中位置公差要求精度高,無法對其孔系進行重排,且五孔在其過程次加工完成,只需要進行換刀具,工件不需要進行旋轉。而彈簧墊板2平面中只有個孔,且孔公差要求低,相對于彈簧壓板1孔系對稱度也要求低,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對工件進行旋轉180。,故可考慮將其墊板上的?20孔工步內容取消(E),并通過重排(R),挪移至40工序(復合加工)。

3.2.2 優化驗證

通過測算并批量驗證加工,40工序(復合加工)有5臺設備進行加工,將30工序鉆彈簧墊板?20孔工步內容挪移到40工序(復合加工)加工,其5臺設備各增加加工時間52s,其均攤后合計產能從211件降低至205件,仍能滿足產能目標要求,且所加工的產品均能滿足質量要求。而30工序鉆孔節拍從415s優化至363s,減少了52s,產能提升為202件,達到了目標要求。詳見表3。

3.3 結論

經過對20工序(磨削)和30工序(鉆孔)的優化改進,驅動橋殼各工序的節拍均低于367.2s以下,其產能都超過200件/天。

4 結語

通過對一種驅動橋殼逐工序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制約其節拍的主要因素,借助于ECRS精益生產工具,對節拍不滿足的工序進行工藝技術的優化與改進,實現了公司產能的提升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國發,王龍山,張衛波.磨削過程優化及其計算機防真[J].中國機械工程,2002(06):57-61.

[2]楊豐,宋宏明.數控加工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楊叔子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邢敏.機械制造手冊[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王作函)

猜你喜歡
精益生產工序
品種鋼的工序計劃優化模式分析
120t轉爐降低工序能耗生產實踐
土建工程中關鍵工序的技術質量控制
精益生產方式下推進QC小組活動研究
日本企業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發展概述
TPS生產方式在我國汽車工業推進現狀及問題研究
以精益生產理念和整合營銷戰略 探討廣播廣告經營發展方向
精益六西格瑪在降低成本中的應用
創造精益生產流程
人機工程仿真技術在車門裝焊工序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