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童作品在英語世界的譯介

2023-04-02 15:36張云丹許宗瑞
關鍵詞:英譯本蘇童譯介

張云丹,許宗瑞

(1.安徽師范大學 合肥高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文學是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濃縮,也是深度認識其他民族的捷徑[1]。中國文學尤其是當代文學作品是構建中國文化在海外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2]。蘇童是我國先鋒派作家的代表,也是當代文學 “走出去” 的典范,其作品給海內外讀者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蘇童的代表作品有《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碧奴》《河岸》《黃雀記》等。國內關于蘇童的研究一直熱度不減。中國知網數據顯示,目前以 “蘇童” 為主題的論文已近3千篇,這足以說明蘇童及蘇童作品研究在學界占有的重要位置。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針對蘇童作品的對外譯介研究寥寥無幾。文獻梳理情況顯示,2010年至今相關研究先后只有蘇童小說法譯本研究、蘇童在德國的譯介與翻譯、蘇童作品在日本的譯介與傳播、譯介學視角下蘇童小說越譯研究等。此類論文數量屈指可數,且譯本研究范圍有限。有的只針對蘇童的一兩部小說,有的并未關注蘇童作品的英譯本,而英譯本在其 “走出去” 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鑒于此,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梳理蘇童小說在英語世界的譯介情況和接受效果,剖析影響接受效果的深層次原因,以期為蘇童作品的對外譯介研究及中國當代文學 “走出去” 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啟示。

一、蘇童作品在英語世界的譯介概況

文學作品的譯介為各國文明交流架起了橋梁,也為西方民眾認識和了解中國社會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2]。蘇童作品的英譯之旅源于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大放異彩。這部電影由張藝謀執導,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電影帶來的熱度使得西方開始關注蘇童這位中國新生代作家。小說最早的英譯本由杜邁克(Michael S.Duke)1993年翻譯,莫洛(William Marrow)出版社出版,是作品集《大紅燈籠高高掛:三部小說》(Raise the Red Lantern:Three Novellas)之一,另外兩部為《1943年的逃亡》《罌粟之家》。1995年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譯、莫洛出版社出版的《米》(Rice),則是蘇童作品在英語世界的首個英譯單行本。

2000年以來,葛浩文又陸續翻譯了蘇童的多部長篇小說,包括《我的帝王生涯》(My Life as Emperor)、《碧奴》(Binu and the Great Wall)和《河岸》(The Boat to Redemption),分別于2004、2007 和2009年由阿歇特出版社(Hachette Books)、坎農格特出版社(Canongate)以及環球出版社(Transworld Publishers)出版。2010 年,莫文亞細亞出版社(Merwin Asia)出版《刺青:三部小說》(Tattoo:Three Novellas),其中收錄了《園藝》《離婚指南》《刺青時代》,譯者均為加拿大漢學家石峻山(Josh Stenberg)。

之后2011年,紐約眺望出版社(The Overlook Press)再版了葛浩文翻譯的《河岸》。同年,環球出版社出版了蘇童的《儀式的完成》(How the Ceremony Ends)和《水鬼》(The Water Demon)兩篇小說選集。2016年,譯林出版社和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Simon and Schuster)合作出版了電子書《另一種婦女生活》《三盞燈》(Another Life for Women and Three Lamps)。2018 年,企 鵝 出 版 社(Penguin ebooks)出版了蘇童的長篇小說《紅粉》(Pentulia’s Rouge Tin)。2020年,東書坊(Sinoist Books)出版了詹姆斯·特拉普(James Trapp)翻譯的《黃雀記》(Shadow of the Hunter)。除此之外,1993 年至今蘇童大量短篇小說還以文選的形式被翻譯和收錄在各種刊物上,這些刊物有些由中國創辦,有些由中外合辦。另外,蘇童的多部文學作品也以電子書的形式重新出版,包括《大氣壓力》(Atmospheric Pressure)、《巨嬰》(The Giant Baby)、《八月日記》(The Diary for August)等。

二、蘇童作品在英語世界的接受情況

以上按時間順序梳理了蘇童作品的英譯情況,作品譯本包含了蘇童各個創作階段的主要作品,內容豐富,數量眾多。然而,譯出去并不意味著就能夠 “走進去” ,經過翻譯和出版之后的文學作品能否在目的語國家被讀者接受,是衡量譯介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3]。對文學作品在目的語國家接受效果的考察,一直以來都是文學譯介研究的重點。目前通常的考察方法包括查詢圖書銷量、檢索圖書館館藏、分析各大平臺讀者反饋、開展問卷調查等。

對于蘇童作品在英語世界的接受情況,首先僅從亞馬遜官網(amazon.com)上的讀者評分以及讀者評論便能管窺一二。蘇童作品譯本的評分基本都在3分以上,其中不乏高評分(參見表1)。部分譯本更是一版再版,甚至推出電子書的形式。有些作品的英譯本評分相當高,五星占比過半,其中《妻妾成群》英譯本五星占比高達80%。仔細分析讀者評論(參見表2),那些打出高分評論的讀者很多是被被蘇童作品中的故事吸引,欣賞蘇童的敘事方式,認為蘇童是講故事高手,或者期待從作品中了解中國歷史等內容。這也解釋了為何蘇童作品英譯本大多是《妻妾成群》《紅粉》《我的帝王生涯》《米》等 “新歷史小說” 的原因?;蛟S網站讀者評分并不能完全反映作品在目的語國家的接受效果,畢竟評分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果結合目的語國家主流媒體的評價,將更能直接反映作品的接受程度。由表3可知,英語世界各大媒體對蘇童的評價幾乎都是溢美之詞,當然這與出版商想要增加銷量、謀求利益不無關聯,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蘇童作品的肯定。這些好評大都與蘇童作品的詩學風格和故事主題有關。蘇童善用隱喻,意象豐富靈動,抒情敘事充滿詩意、 “感傷” 的格調。蘇童作品的主題通常表現出小人物人生的艱辛和精神的貧瘠、人性深層的恐懼和孤獨以及強權壓制下的苦難生存,這對于西方世界極具吸引力。

表1 亞馬遜網站蘇童作品英譯本評分

表2 亞馬遜網站蘇童作品英譯本讀者評論好評關鍵詞

表3 蘇童作品英譯本西方媒體評論關鍵詞

三、蘇童作品被英語世界讀者接受的原因及啟示

文學譯介是作品從一個文化語境到另一個文化語境的遷移、接納和融入的傳播過程,其接受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3]。蘇童小說在英語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接受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品本身的特點

蘇童作品大多從童年視角切入,如《少年血》《城北地帶》和《刺青時代》等;或從女性視角切入,如《妻妾成群》《紅粉》《茨菰》;還有新歷史小說如《我的帝王生涯》。其作品充滿先鋒特征,主題意象豐富多樣,表現為精神的還鄉和現實的逃亡,人性的暴力和溫情,以及死亡關懷和生命意識。同時,蘇童還具備出色的講述故事能力。精彩的故事是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的法寶。蘇童作品被譯介到英語世界之后,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普通讀者都對蘇童的敘事能力和手法較為贊嘆。從譯介質量和接受程度看,讀者接受效果較好的譯本大多是蘇童描寫女性和歷史的作品?!镀捩扇骸芬耘f中國封建社會下一夫多妻為背景,反映了封建倫理制度對女性的壓制?!都t粉》進一步強化了《妻妾成群》帶給讀者的印象,將蘇童塑造成一個善于用敏感細膩的筆觸刻畫女性人物的作家[4]?!睹住访枋隽?930年代后期日本入侵之前,中國一個米商家庭令人不安的故事?!逗影丁芬晕母餅楸尘?講述了一對父子的荒誕的一生。西方讀者比較喜愛這類作品,其中充滿了異域情調,滿足了他們對遙遠、陌生、落后的中國的想象。由蘇童作品擴展至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今后在選擇作品外譯時,那些容易引起西方讀者興趣、符合其閱讀習慣的作品可作為優先對外譯介的對象。先在西方讀者群體中打下堅實的地基,然后不斷建立新舊作品之間的聯系,擴大譯介種類和范圍。抑或選擇與西方經典作品主題有關聯的作品,引發西方讀者共鳴,實現閱讀文本之間的遷移。

(二)多媒介的傳播渠道

亞馬遜官網讀者對《妻妾成群》英譯本的評論最多,好評率也最高,5星好評占比甚至高達80%。仔細分析這些評論,會發現它們指向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即 “movie” (電影)。有的讀者是看了電影之后迫不及待閱讀譯本以獲得更為透徹的了解,有的則希望比較電影與文本是否存在較大差異。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電影宣傳對促進文學作品傳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莫言曾說: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張藝謀、陳凱歌的電影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最早是因為他們的電影在國際上得獎,造成了國際影響,帶動了國外讀者對中國文學的閱讀需求。各國的出版社都很敏感,他們希望出版因電影而受到關注的文學原著,我們的作品才得以迅速被譯介?!?蘇童也在訪談中指出,該作品集的英譯名借用張藝謀改編的電影名,主要是為了借電影的風頭 “揚帆遠航” ,吸引讀者,助推作品 “西行之旅”[5]?!洞蠹t燈籠高高掛》在國外獲得了許多有分量的獎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蘇童作品在西方的傳播,為西方受眾接受蘇童作品打下了基礎。其他由蘇童作品改編的多部電影后來也在國外大放異彩。受此影響,海外漢學家也開始研究蘇童作品,合力推動了作品在西方國家的進一步傳播。電影等圖像傳媒是一種更加直接的傳播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的特點,且能以一種更加輕松,容易接受的方式為人所了解。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宣傳途徑應更加多樣化,圖書宣傳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出版社。經典作品可嘗試通過電影的形式先行一步 “借帆出?!?。

(三) “漢學家+目的語國家出版社” 的譯介模式

蘇童作品的主要譯者都是一些資深的海外漢學家。其中,杜邁克和石峻山是加拿大漢學家、翻譯家,葛浩文是美國著名的漢學家,莫言作品的主要英文譯者,也是有史以來翻譯中文小說最多的翻譯家。漢學家們以研究中國文學的歷史與現狀為專業,對中國文化十分了解,同時作為目的語國家專業讀者群體又非常熟悉海外讀者的閱讀習慣與心理期待,能熟練使用母語進行翻譯,擅長與海外各種出版機構、新聞媒體及學術研究界打交道,因此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理想的譯者模式[6]。以漢學家作為蘇童作品譯介的主體,從源頭上保證了譯本的質量。另外,一部文學作品經由翻譯之后能否在目的語國家順利傳播還取決于出版路徑是否順暢。出版發行是整個文學譯介過程中的關鍵一環,出版社在這個環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出版社的性質和知名度能夠反映出文學譯本的質量和文學價值,能引導讀者的閱讀選擇[7]。通過對蘇童作品英譯本的梳理,譯本出版社基本上都是英語世界具有多年出版經驗的大型出版機構。譬如,企鵝出版集團是一家建于1935年的老牌出版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圖書出版機構之一。環球出版社是蘭登書屋英國出版部門,屬于世界上最大的媒體集團貝塔斯曼旗下子公司。這些大型商業出版社本身就擁有大批受眾,有著穩固的群眾基礎,同時也能保證文本發行的質量,對譯本從封面設計到作品內容均能把關使之更符合譯本受眾的閱讀習慣。

(四)人文交流對文學譯介的助推

文學作品在目的語國家的傳播和接受離不開相應的文化土壤,而兩國間的文化往來和交流能為文學譯介提供有利于傳播的文化土壤。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活動不斷增加,先后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互辦了 “中澳文化年” “中英文化年” “中美文化年” 等各種文化交流活動。這些活動推動了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我國更是積極實施了各種中華經典圖書推廣和宣傳工程,打開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市場,拓寬了傳播渠道。中國文學要想在海外市場順利傳播終究需要普通大眾的認可,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2021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 “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 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新加坡、俄羅斯、波蘭、塞爾維亞、德國、法國、英國等十二個國家的讀者俱樂部負責人和策劃人以線上形式與會。中國作協表示將及時向各個俱樂部提供中國文學的最新資訊,推薦更多精彩作品,協助安排文學活動,并為各國讀者提供來華訪學、實地試驗等機會,讓更多讀者認識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這種 “走出去” 和 “請進來” 的并行發展策略必將為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版圖中書寫新氣象[8]。此外,作家個人積極參與譯介過程也十分重要。蘇童作品在西方英語世界的較好接受效果,也與他積極參加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和中外論壇分不開。2010年,蘇童前往澳大利亞參加 “悉尼作家節” ,在悉尼舉行了讀者交流會。2012年,中國作為倫敦書展的主賓國,包括蘇童在內的二十余名中國作家應邀參加中國項目的專題講座[9]。這些跨文化交流活動不僅對于作家的聲譽有良好的宣傳作用,同時還能擴大圖書出版機構的世界影響力。面對面的讀者交流有利于增進雙方了解,同時能開拓作者本人的文學創作思路,產生出更多具有世界性的文學作品。

四、結語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日益增強,提升與國家硬實力相匹配的文化軟實力是實施當前中國文學 “走出去” 的主要目的。然而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包括當代文學在內的中國文學的 “西行之旅” 困難重重,這就要求我們做好推動中國文學 “走出去” 的議題設置,優先選譯那些容易為譯入語文化所理解和接納的文學作品,或建立與西方經典文學作品之間的聯系。同時,以多種傳播形式為媒介,利用各種視聽資源及開發文化周邊,擔當文學作品譯介的排頭兵。此外,還要充分發揮 “漢學家+目的語國家出版社” 譯介模式的優勢,加強互通互鑒的文化交流,這樣才能化解不同文化意識形態下影響文學譯介的不利因素。蘇童作品在西方英語世界的傳播正是由于各要素之間形成協調、良性的互動關系,才得以取得較好的接受效果。但也應看到,在西方英語世界本土強勢文學的沖擊下,中國文學想要長久地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雖然道阻且長,但只要理清思路,堅毅前行,中國文學 “西行之旅” 必將取得一個個堅實的碩果。

猜你喜歡
英譯本蘇童譯介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淺談蘇童小說《刺青時代》中的創傷書寫
主持人:吳義勤 陳培浩
基于語料庫中英譯本譯者主體性的對比分析——基于韓國作家韓江的《素食主義者》中英譯本平行語料庫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被冤枉
從《碧奴》看蘇童的騷性
操控理論在文學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生死疲勞》英譯本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