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性思維”視野下法律方法應用能力培養的意義及路徑研究

2023-04-05 11:49徐夢醒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批判性法學法治

徐夢醒

(湖北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2)

1 “批判性思維”的引入

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可以從主體針對不同問題意識而產生多重理解。武宏志教授從諸多存在重要差異的理解中,總結出了相同的構成要素。這些不同流行定義中,均認同“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類型,適用于所有主題內容,包括反省、回顧和懸置判斷。好的批判性思維是合情理的(reasonable),包括細致考慮證據并取向做出確切的判斷。理想的‘批判性思維者’只要條件適當就批判性地思考,對批判思維者的知識、技 能、態度和性情有所要求?!盵1]不同的批判性思維也都包含著關于澄清意義、分析和評估論證與證據、判斷特定結論得出的合理性等。希臘文中kriticos就是critical的來源,意指某種提問、詮釋、辨析和判斷的能力。批判性理念基于這種預設,即日常問題包括日常語言當中的諸多信條,以及特定實踐問題的解讀、詮釋和處理,無法再獲取絕對可靠的原則和方法。起初相信是理所當然的東西,可能終究是不可靠的。因此,批判性思維通常是建立在新問題的可能解決路徑的探尋上,而不是拘泥于固有的定義和認知的約束力。對于已有認知,先前確信的態度轉變成為一種“假定為真”的探索和檢驗,對其詮釋理由和結論進行反思之后,進一步思考其對新問題的啟發意義,從而對其進行批判性地反思和運用。

法科學生的培養,力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后備力量。法學人才為法治建設的貢獻立足于法律知識的積累、法治信念的樹立、法律思維的訓練和專業能力的提升。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在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社會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找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盵2]在依法治國的總體導向之下,如何找法、如何依法、如何用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成為關鍵。在此基礎上,對法學學生的培養也應遵循上述精神,思考如何立足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語境,形成具有前瞻性、現實性和審慎性的思考,培養問題意識。這就需要切入批判性思維,力圖養成學生批判性地聆聽、閱讀、思考的能力,以及有效應用所學知識,掌握體系化能力系統,養成學生善于立足于實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幾個方面,在于使學生有一套環環相扣的問題意識、恰當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以及將該問題反饋到社會實踐當中的路徑化思考,從而使信息轉換為可以切實落實的技術、方案或者決策。

2 “批判性思維”對法律方法應用能力培養的意義

2.1 凸顯法學“經世致用”之價值

法學學科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社會實踐的復雜性決定法學學習無法簡單地因循線性推論思維?!昂唵蔚囊婪ㄞk事、根據法律進行思考的思維方式,難以應對復雜變化的社會,因而要求在整體、辯證視野中理解、解釋和運用法律……為保障法律的權威性、解決思維決策的恰當性問題,就需要在依法辦事的思維中介入批判性思維?!盵3]法律方法在法學學科體系中的地位不同于各部門法。法律方法應用領域涵蓋法學的各個方面,均立足于實踐而離不開方法論的指引。法律實踐的復雜性和法律教義學推進的法律知識譜系的積累與詮釋之間,存在著無法避免的鴻溝。這就要求法科學生在積累豐厚的學理思考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眼光流轉”,恰當詮釋法律爭議焦點及其相應的規范適用效果評估,有效分析法學理論中的利益衡量、價值剖析和關系模式。據此,批判性思維的引入將有助于法科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知識從信息轉向能力的訓練。

2.2 落實法學教育課程思政的方法論路徑

隨著法學課程思政的理論和實踐逐步發展,學界對如何將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引入法學教育展開了豐富研究。事實上,法治社會建設立足于法律的有效實施和適用,依托于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因此,法學課程思政效果的落實,體現在受到系統專業教育的法律人如何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基于合法、恰當和有效的方法做出法律決策。簡而言之,法學課程思政的效果最終落地與法治建設的實踐進程當中。因此,法律方法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效果、切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原則的實踐保障。

此外法律發現、法律解釋、法律推理和法律論證在裁判思維中遵循相對穩定的邏輯模式,具有鮮明的客觀性、審慎性和體系性,圍繞法治思維,立足問題意識,依據思維模型而展開,同時也需要有立足大局、謹遵導向和因循規范的政治覺悟,尤其是要圍繞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和世界觀發掘法律適用場景的具體語境,領會被感知的公平正義在程序和實體公正基礎上得以落實的智慧空間。在此基礎上講好法律方法論及其適用的“中國故事”,進而增強中國法律方法理論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這種鮮明的開放性和復雜性決定了法律方法課程思政的建設,必須以鮮明的價值導向為引領,否則就會因為缺少主流標桿和旗幟鮮明的價值立場,面臨被宰制甚至濫用的風險。

3 “批判性思維”視野下法律方法應用能力培養的有效路徑

3.1 學科融合:立足課程思政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案

首先,法學本身與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而衍生出來許多新興交叉學科。除卻傳統的法律社會學、法律經濟學、法律史學、法律哲學等等,法律心理學甚至數字法學的研究也愈發深入。就其原因,主要是“當今中國,重大領域的社會經濟問題愈加呈現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動態性特征,法學學科系統分工精細化與法律現象復雜化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以問題為中心的整合性、多維度和一體化的研究范式愈加獲得重視?!盵4]據此,法學教育跟進該趨勢的重要路徑之一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研究興趣,以引導、激勵和研討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多學科視域,將受限于學科的眼光提高到立足于問題的眼光。因此長時間課堂理論講授的傳統模式應當逐步走向更靈活、更多元、更有針對性的研討性模式。法學專業培養方案據此應適當壓縮必修總學分,結合學業導師制度以相對靈活的方式拓展學生自主掌控的空;其次,法律方法教育切入課程思政的合理方案是融入嚴謹、審慎、客觀中立的專業品格。法學課程思政要立足于法治思維的訓練培養法治精神和規范意識,德法兼修的重要面向之一是養成審慎、冷靜地適用法律的態度和有效平衡情理法的專業水準?;诹忌频脑瓌t融入規范性以及倫理考量,因而人文社會科學以人為本,以追求真善美的良善價值為導向的探索需要通過人們的思辨、探索與對話得以生成;第三,法律方法研習涉及邏輯學、倫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甚至一些理工學科,為此有必要設置涉及經管法乃至前沿性領域的學科交叉課程體系,使法律方法應用與人文教育相得益彰,在整合公共課、通識課資源的基礎上,以專題討論或講座等方式使學生靈活運用多學科維度解決法律問題。

3.2 實務引領:融入司法實踐教學資源展開學理化反思

法學的問題意識源自實踐,凝練于思考,如何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是在法律方法中融入批判性思維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校企、校地、校所合作,發揮政府、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企業等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盵6]把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的最新經驗融入法學教育的全過程,尤其是立足于實操性和方法論,將這種經驗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歸納、整合和總結,形成符合中國法治實踐的學理性知識,再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實習實踐、學科競賽或者學術活動中予以有效地檢驗和應用。據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導師的作用。借助協同育人機制提取司法實務領域成功和經典的論證素材,將其作為學習對象。邀請司法實務領域的專業人士與學生交流法律方法應用的體驗。其次,引導學生基于個案裁判就判決法理依據進行溯源。法官裁判原因的依據除了明確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解釋性文件等單行法律文件以外,還要訴諸相應的非正式法源。實踐教學圍繞案例展開,而“案例教學乃是連通法學理論與職業實踐的橋梁,法律方法乃是案例分析的工具與規則。在案例教學中,應該以法律方法的運用為抓手,轉變案例教學方式,突出案例教學對學生法律發現、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論證以及法律修辭能力的培養?!盵5]學生需要思考法官平衡和裁斷的價值考量,探索其背后的道德倫理、社會評價和哲學詮釋等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整理法律人需要拓展的多學科學理體系的外延;最后,完善實踐類教學體系的考核機制。從以教師打分為準的傳統模式,逐步走向多部門甚至法律實務界參與評估、從理論教學和實踐課程涇渭分明,逐步走向實踐教學融入理論講授的平時成績考核環節,從認定實踐教學為狹義的司法實踐的狹義視野,走向立法、執法和司法協同拓展的思路;社會治理法治化的結構性實踐,以及理論應用的多元化教學活動展開的廣義實踐課堂。

3.3 以賽促練:圍繞實操性課題強化法律思維專門訓練

批判性思維的對象立足于分析、詮釋和論證來提供具體決策完善的思考、對話和決策是法律人在理論和實踐中的必備素養。批判性思維的實踐應用場景,更多出現在對抗性、爭議性甚至沖突性決策過程中,決策團隊形成了具體的立場分歧,需要依據相應的法律規則、社會規范、倫理文化等因素對問題進行結構、分析和回應。傳統知識傳授場景表現為符號意義的傳遞、接納和模仿。這種模式無法充分激發法科學生應對法律實踐問題的能力與潛質,因此有必要通過以賽促練的方式,在課堂當中擬制問題場景,使學生模擬在司法實踐中應對的各種情形,同時把握課堂以外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著重強化專業應用能力的提升。

根據上述討論,應從三個層次開展法律方法應用能力的競技訓練:第一、課內理論學習的訓練。法學理論兼具現實性和思辨性。抽象的公平正義價值以及其他法律哲學范式,都以高屋建瓴的宏觀視野引導著具體的法律決策。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通過競賽方式讓學生切身領會法律思辨性、邏輯性和抽象性的規范旨向。理論發源于現實,通過援引現實素材和論題思辨,結合學生之間的論辯與探討,以及學生的自主評議能夠幫助他們深度、系統和詳盡理解法學理論,甚至拓展思維和視域的邊界。此外,除了抽象的現實化修辭路徑以外,還應當將法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進行問題化呈現,從結論呈現為主的傳授,轉變為激發思考的設問。通過提問,以及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來檢驗思考的導向,激發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批判性分析的習慣;第二、實踐課程的競技訓練。湖北大學《法學院2022版法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建構了較為系統的方法論實踐課程,其中包括法律邏輯學、法學方法論等理論性課程,還設計體系化的實踐性課程,如法律診所與法律服務、模擬法庭、法律辯論與口才、法律適用研習、研究性學習實踐、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等等;第三、課外學科競賽。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要錘煉和實踐書本上的理論,同時也應當圍繞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的精神,強化多元能力體系的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法學學科培養中的具體體現,應當以內外兼修為突破口,同時把握各種學科競賽的機會和資源,尤其是模擬法庭、“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演講或者辯論等類型的賽事。課外比賽將納入社會實踐學分,從而有效推進學生將知識信息轉化為技藝和能力。

4 結語

法律人才培養并非單純是教義學意義上的制度詮釋及其學理性適用,還要圍繞國家法治建設的預期,從立德樹人出發,立足于專業思維訓練,圍繞多元化能力培養,使學生在樹立批判性、審慎性和規范性的嚴謹專業品格。據此,湖北大學法學專業以培養批判性思維訓練為主旨,以邏輯理性思維訓練為切入點,以法律解釋、法律推理和法律論證能力培養為導向,通過問題意識的提升,引導學生基于法治思維訓練理性思辨能力和法律觀點、立場及訴求論證的合法性、自洽性和有效性,審慎負責地在法律推論中進行利益衡量與價值判斷,實現自我學術人格的建構。[7]

法律方法應用能力的訓練,應結合包括批判性思維在內的各種思辨性路徑展開,切實提升學生解決法律實踐問題的能力,形成有效思考與決策的規范性路徑,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交流談判能力,以及調研、訴訟和應變技藝得以全面提升;推進法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的宏觀語境的感知,以語用路徑將情境思維引入法律解釋、法律推理和法律論證的應用;使學生形成對案例研判的獨到見解,并因循法律思維的邏輯性推進法律人思辨、審慎和冷靜氣質的養成;培養視野開放,盡快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法律人才,圍繞法律思維適用的語境展開,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兼具本土化意識。實現上述目的的關鍵在于以批判性思維訓練為主旨,以邏輯理性思維訓練為切入點,以法律解釋、法律推理和法律論證能力培養為導向,通過問題意識的提升,引導學生基于法治思維訓練理性思辨能力和法律觀點、立場及訴求論證的合法性、自洽性和有效性,審慎負責地在法律推論中進行利益衡量與價值判斷,實現自我學術人格的建構,從而培養出符合國家與地方法治建設需求的兼具專業能力與廣闊視域的法學人才。

猜你喜歡
批判性法學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探討樋口一葉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馬》為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