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課堂導入“走偏”現象及其理性思考

2023-04-14 17:51詹霄霄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課堂導入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摘? 要] 研究者從一次同課異構活動談起,以“認識幾分之一”的教學為例進行分析與梳理,對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若干誤區進行理性思考及對策研究。要使“課堂導入”落到實處,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從具體學情出發,從解讀教材開始,因課而導,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課堂導入;幾分之一;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很多教師都在孜孜不倦地鉆研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尋找適合學生教學方式,從而將有效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在行動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課堂導入”又一次成為課堂教學的熱點,但是筆者從近期聽課的情況來看,課堂導入還存在著各種不足之處,尤其是課堂導入還存在著形式化的問題。

課堂導入是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恰如其分的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誘導學生的探索,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之中。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操作呢?筆者以“認識幾分之一”一課的同課異構活動為例進行分析與梳理,對“課堂導入”的若干誤區進行理性思考及開展對策研究。

一、同課異構中課堂導入“走偏”現象

(一)有名無實的“開放式”導入

師:各位同學,你們了解“分數”嗎?(學生沉默不語,片刻之后,終于有一名學生舉起手來)

師:可以大膽地說一說你對它的了解,生1說一說吧!

生1:昨天我們做了一個語文測驗,我考了97分。(其他學生在生1的啟示下有了很多想法,很多只小手舉了起來)

生2:我考了99分。

生3:我沒考好,只考了94分,下次我會努力的。

……

師:你們所說的“分數”是考試的分數,那你們可知道其他分數?(教室里又一次陷入沉寂,久久無人回應)

評析:以上案例中,教師以問題為導引設計了一個“開放式”導入,意圖觸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這時,學生腦海中對“分數”的理解只是處于“考試分數”這種生活經驗之上,讓教師提出的開放性問題變成了“雞肋”,學生一個個只能從考試分數著手說明,一旦轉換角度會立刻陷入沉默,使得教師的課堂導入十分低效,甚至可以說是無效的導入。之后,教師在百般無奈之下只能生硬引入課題,導致之后的教學出現“各種不適”,這樣的導入方式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不足。在教學設計中,倘若教師充分解讀教材和了解學情,則可以發現學生是在學習了整數知識之后接觸分數的,由于分數與整數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初次接觸分數感到困難實屬正常。顯然教師通過上述開放式的導入,只會讓學生無從思考,使順暢導入被迫“流產”,最終教師只能生硬地導入,這種有名無實的“開放性”導入顯然不可取。

(二)毫無新意的“直接式”導入

師:各位同學,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

師:1/2你們認識嗎?(部分學生點頭)

師:誰會讀?來讀一讀呢?

生1:二分之一。

師:非常好,那1/2是如何得來的呢?1/2還能表示什么?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紙片,動手試著表示出1/2。

評析:直接導入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直接導入法并不適用于每一種課型,尤其是對于本課的教學而言,直接導入法并不適用。由整數過渡到分數,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知識鋪墊,教師用這種毫無新意的直接式導入,自然不合時宜。如果以適切的教學情境鏈接好新舊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則可以讓學生憑借已有知識結構自然地向著未知的知識領域邁進。

(三)效率低下的“問題串”導入

問題1:大家看,他們在公園玩得可真開心?。。ㄕn件出示情境圖)咦,兩個小男孩準備一人一半分享這個月餅了。那么,一塊月餅分給2個人,該怎么分呢?(課件演示)

問題2:從中你能看到什么?這里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問題3:其中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數表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新課。(出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評析:教師通過“問題串”導入,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探究,雖然整個教學過程看似順利而自然,實則課堂還是處于教師全盤掌控之下,教師以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將學生思考中會遇到的困難和產生的質疑隱藏起來,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權,學生只關注結論,根本無須進行數學思考。這樣的課堂導入,課堂看似熱鬧,實則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完全背離了有效教學的宗旨。上述三位教師選擇了三種不同形式的導入方式,但從學生的情緒和思維反應中可以看出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同課異構活動中最后一位授課教師L,在課堂導入時設計的獨一無二的情境導入,讓聽課教師眼前一亮。具體導入過程如下:

師:熊大和熊二一起去郊游,他們提前準備了各種食物。到公園了,你們愿意幫他們分一分食物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這里有4個蘋果,該怎么分呢?

生1:每人2個。

師:可以再具體一些嗎?

生1: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熊大和熊二每人2個。

師:非常好!看,還有2瓶礦泉水,如何分?

生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1瓶,即每人1瓶。

師:瞧,還有一個草莓蛋糕,要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如何分呢?這里老師準備了一些圓形紙片,用它來代替草莓蛋糕,我們一起來分一分吧?。ㄓ袑W生自告奮勇上臺演示,將圓形紙片對折一次)

師:生3,你為什么要對折?

生3:因為這樣才能平均分。

師:那熊大分到了多少蛋糕。

生4:一半的蛋糕。

生5:半個蛋糕。

生6:0.5個蛋糕。

生7:1/2個蛋糕。

師:你們真是小小數學家,居然能想到這么多表達的方法,尤其是生7,居然能想到用分數來表示,真是太棒了!那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吧?。ǔ鍪菊n題)

評析:L老師的導入課讓人眼前一亮,不僅精心設計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分物情境,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多感官的參與下進行數學思考和數學探究,切實體會分數的內涵,使得課堂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導入有“法”方能導之有“效”

課堂教學環境中,如果可以創設一個利于學生探究的情境,則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得以釋放,體現生命的活力??傊痪湓?,導入有“法”方能導之有“效”!

(一)從具體學情出發

了解學情對于課堂導入來說十分重要,但凡沒有深入研究和分析學情的課堂導入,往往只能淪為教師一廂情愿的表演,一切操作活動和探究活動都很難真正為學生服務。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技能、已有生活經驗、可以探索的知識、想要探索的知識、如何探索知識等五個方面著手全面分析,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地實施教學。在本節課的教學前,學生對“分數”的認識程度如何呢?筆者分別對城區、郊區和鄉鎮的三所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訪談式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

分析表格可以發現,城區的學生對“分數”的感知相對而言要多一些,他們的腦海中的分數雖然是一個不起眼的符號,但還是有些熟悉感,而對于郊區和鄉鎮的學生而言,“幾分之一”實屬陌生。本次教研活動中執教的班級都是郊區學生,那么采取開放式導入自然會引發學生諸多不適,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只有教師從具體學情出發,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設計探究活動,才能觸及學生思維,激起學生興趣,因此課堂導入需要把學情放在首位。

比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就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問題:與長方形相關的知識儲備學生具備了哪些?學生具備了哪些相關的生活經驗?關于長方體的前概念可能有哪些?……由此,教師進一步構思出如下導入策略:

首先,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形狀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導入,比如魔方、冰箱、電視機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就在身邊;其次,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面到體,從學生熟悉的一維和二維圖形到即將學習的三維圖形逐步過渡,讓學生在初步感知中有所感悟;最后,再給學生提供一些認識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讓學生通過進一步分類,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差異性。這樣一來,可以自然體現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使得新知的導入順暢而自然,促進學生新知的自主建構。

(二)從對教材的解讀開始

課堂導入只有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才能叫作好的導入,無法為后續的教學服務就是無效的導入。這就要求教師在考慮學生具體學情之后,還需解讀教材,從而更好地確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那么,解讀教材需要解讀哪些內容呢?

筆者認為,教師需要解讀編者意圖、解讀教材的整體結構、新舊知識間的鏈接、知識點的整合等,只有做好上述方面的構思和整合,才能設計出具有趣味性、目的性、針對性和科學性的導入,讓課堂教學生機盎然。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認識時、分”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深入鉆研教材,探尋各自教學資源,找尋到50多種不同的導入設計。在進一步分類研究之后,該名教師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和反思,最終敲定了“鐘面式龜兔賽跑”這一導入方式,吸引了全體學生和聽課教師的注意,得到了一致好評。

小學生是活潑的生命個體,想要激起他們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在充分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在“趣”字上多下功夫,通過獨一無二的課堂導入激趣引思,引領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

(三)因課而導是關鍵

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型眾多,導入方式也各式各樣,想要為一節課量身定制一款適切的導入方式對教師而言也是一種考驗。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內容、具體學情、教學目標出發因課而導。

在本次同課異構中L老師實現高效優質,正是因為他的教學設計是因課而導。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本節課也是分數概念的起始課,想要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概念課教學打造為一節生動活潑且富有創造性的課堂實屬不易。L老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設計情境,以分食物這個場景來鏈接新舊知識,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誘導學生自主自發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深度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綻放光彩。

當然,既然“因課而導”十分關鍵,那么這種設疑導入法并非任何課型都可適用。例如,教學“分數的認識”,如果采取設疑導入法就顯得多此一舉,還是直接導入法或談話導入法更為實用。

總之,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是活躍課堂的載體,也是激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源泉,利于學生在感知和體驗中更好地習得知識、自主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使“課堂導入”落到實處,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對數學的認識,從具體學情出發,從解讀教材開始,因課而導,讓課堂引入盤活學生知識和激活學生思維。

作者簡介:詹霄霄(1990—),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課堂導入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中職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