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大興區林場改造提升舉措與成效

2023-04-15 08:25
鄉村科技 2023年24期
關鍵詞:大興區林分林場

閆 鶴

北京市大興區林業保護站,北京 102600

1 大興區林場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大興區林場建于1962 年,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永定河畔左堤路兩側,距市區42 km,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8 km,距機場回遷區4 km,是1949 年以來北京市為加快培育森林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而陸續建立起來的一批國有生態公益型林場之一,是永定河生態帶的核心地帶,地理位置重要,生態地位較高,在治理風沙危害、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提高生態、社會效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2 資源概況

截至2022年,大興區林場面積239.97 hm2,其中森林面積226.37 hm2(公益林面積118.73 hm2),場部及其他林業基礎設施面積13.60 hm2;建有圍欄9 600 m,水井21 眼,自動化節水灌溉(滴灌)面積120.68 hm2。林場下轄4 個分區,分別為景家場分區、西麻各莊分區、劉家鋪分區和辛莊分區,主要樹種有毛白楊、白蠟樹、速生楊、刺槐、白皮松、白榆、海棠等,其他樹種有油松、三球懸鈴木、杜仲、云杉、銀杏、金葉榆、金枝國槐等。

1.3 立地條件

大興區林場主體位于永定河堤外,永定河大興區段自1980 年起河道一直全年干涸,水資源嚴重匱乏,是北京市嚴重缺水地區。林場土壤為永定河多次決口沖擊而成的通體砂,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機質含量較低。大興區林場年平均氣溫為11.6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 732 h,年平均降水量為556.4 mm。

2 存在問題

大興區林場從剛開始的在沙崗上栽植單一樹種到后來的楊樹-刺槐混交,從僅具有單一防風固沙功能到兼具景觀效果,到2010 年,相較于異齡復層混交的穩定結構,林場林分還存在諸多問題。

2.1 樹種單一

早期大興區林場的主要樹種為毛白楊、速生楊、槐、刺槐等。雖然依托當時的工程項目進行了部分更新改造,增加了油松、云杉、銀杏、金葉榆、金枝國槐和白蠟樹等樹種,但項目體量相對較小,資金投入有限,改造力度不夠,大部分地塊樹種還是以毛白楊、刺槐為主,無法徹底改變林場樹種較單一的情況。

2.2 景觀效果欠佳

大興區林場大部分林地屬于防風固沙公益林,以喬木為主,林分結構簡單,景觀效果欠佳。經過多年的生長,部分林分已生長為成林、過熟林,林木生長基本停止,部分林木已自然死亡,林相較差,林分碳匯能力顯著降低,生態效益顯著下降。

2.3 撫育難度大

大興區林場立地條件差,砂質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造成林木長勢弱,森林結構不穩定,影響林分正常生長。部分林分密度過大,有些已經郁閉,生長空間不足,樹干下部枯枝和瀕死枝條逐年增多,抗病能力弱,易發春尺蠖、美國白蛾等病蟲害。部分林分年生長量低,有的甚至出現負增長。

3 改造提升舉措及效果

鑒于林場存在上述問題,從2012年起,北京市大興區林場以建設生態防護林地、平原生態林管護示范基地為目標,以提升森林質量和優化林場功能為重點,通過實施新一輪百萬畝平原造林、異地占補恢復工程、低效林更新改造和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積極實施造林綠化、林木更新和林相改造工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豐富樹種,增加環境保護林等林種,調節林分密度,改善澆水和施肥方式,使上述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3.1 改造提升舉措

3.1.1 實施平原造林工程

2012—2022 年,大興區林場累計完成平原造林106.00 hm2,植樹6.8 萬株,造林成活率達到99%,解決了“有綠色、缺景色”的景觀單一、林相單一等問題,森林覆蓋率增加了9.65 個百分點,達到89.36%。同時,在機場周邊重點區域實施景觀生態林工程,增加白皮松、油松、華山松等常綠樹種,杜仲、欒、元寶楓、白蠟樹、金枝國槐、金葉榆等常綠、彩色適生的喬木樹種,以豐富森林景觀效果,適應“森林環抱的機場”景觀建設要求。

以西麻各莊分區為例,2021 年該分區實施了綠化工程、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綠化工程中主要選擇鄉土植物,新植喬、灌木3 625 株(喬木3 408 株、灌木217 株),地被植物60 465.1 m2。樹種搭配方面,常綠喬木1 122 株,落葉喬木2 069 株,亞喬木217 株;苗木共27 種,其中白皮松、華山松、油松等常綠喬木占苗木總量的31%,金枝國槐、金葉榆、無刺刺槐等落葉喬木占苗木總量的57%,山楂、紫葉李、碧桃等亞喬木占苗木總量的6%,黃櫨、連翹等灌木占苗木總量的6%。配套設施方面,該分區實施了庭院工程和灌溉工程。其中,庭院工程包括2 m 寬的透水磚園路1 683 m2,混凝土道牙1 866 m 等;灌溉工程包括UPVC 管1 229 m,快速取水閥24 個,水表井3 座,過街套管43 m,電氣控制系統1 項等。

3.1.2 實施低效林改造

低效林不存在原生型,可通過調整樹種組成,促使林相完整,逐漸形成層次結構完整、功能多樣的森林群落,提高林分生態防護效益[1]。

2017 年至今,大興區林場對林相較差的69.39 hm2林分逐年進行技術改造,種植喬木種類不少于20 種,花灌木不少于30 種,采取的主要方式有補植改造、間伐改造等。

3.1.2.1 補植改造

補植改造方法往往適用于林分郁閉度較小,受到了自然災害及病蟲害的影響,林分組成單一化,對補植技術有較大依賴性的林分改造[2]。例如,在西麻各莊分區適當增加了常綠樹種、花灌木等植物,逐漸增加了小喬木及花灌木的種植比例,形成了以常綠和花灌木為特色的春季觀花植物片區。在景家場分區增加了油松、白皮松等常綠樹種的種植比例,并增加了沙地柏豐富植物層次,同時適當增加了欒、白蠟樹、金葉榆等色葉樹種,形成了秋冬季觀賞植物片區。大興區林場以不影響林木營養吸收和受光要求為原則,造林密度設定為500~600株/hm2,增加花灌木比例,構建復層林木結構,確保林相較好以上林地面積所占比例達到70%。

3.1.2.2 間伐改造

大興區林場對郁閉度在0.8 以上的林分進行間伐改造,面積21.94 hm2,間伐對象主要為劣質樹、病死木、“小老樹”、競爭木,改善了林分衛生狀況、生長空間和生長環境,增強了林分自身防病、防蟲和防火的能力[3]。林場選擇性補植榆樹、無刺刺槐等闊葉鄉土樹種,注重栽植觀葉、觀花樹種,提升了森林景觀“顏值”。

3.1.3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滴灌)

自2009 年起,大興區林場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開始開展“楊樹人工林自動化滴灌高效栽培技術”工作,并于2011 年在大興區林場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建立試驗示范基地13.33 hm2。從2016年起,研究團隊加入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楊樹工業資源材高效培育技術研究”,確立了精準灌溉制度、精細施肥制度,構建了“楊樹人工林智能精準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體系”。

通過使用楊樹人工林自動化滴灌高效栽培技術,大興區林場實現了楊樹人工林栽培可節水40%以上,灌溉施肥勞動效率可提高至80%,林木生長量可增加至50%,以10 年為運營周期的投資內部收益率提高了5%。根據大興區林場統計數據,截至2021 年,已在場區其他林地應用了此項技術,自動化節水灌溉(滴灌)面積149.03 hm2,占林區總面積的60%以上。

3.2 改造提升效果

3.2.1 豐富了樹種

林場樹種從10余種增加到31種,豐富了林場適宜種植的樹種資源。在場區大量種植松樹、柏樹、榆樹等鄉土樹種,其生命力強,易于繁殖;在靠近公路區域種植冠大、落葉遲、抗污染能力強的楊樹、柳樹等,美化環境,減少污染;在場區道路兩側種植海棠、玉蘭等觀賞樹種,提高觀賞價值,使林間環境休閑優美。植物配植滿足生態優先、自然協調原則,通過植被組合,混交度增加,維護了物種多樣性,提高了生態效益[4]。

3.2.2 增加了林種

在平原造林等工程項目的推動下,大興區林場林種從防護林、經濟林和少量用材林逐步調整為以環境保護林為主,包括防護林、經濟林和用材林的林種構成。環境保護林注重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做到了喬灌木樹種、地被植物豐富,形成了“復層、異齡、混交”的近自然地帶性植物群落,與地區發展相適應,建設出新舊相容、結構自然、系統穩定的林相結構。

3.2.3 提升了森林景觀效果

大興區林場西麻各莊分區緊鄰永定河和左堤路,分區面積占林場總面積的52.18%。2021 年平原造林工程實施后,與原有平原生態林相互交錯,集中連片,突出了機場入口形象,與原有林地形成大尺度森林景觀。在低效林改造中,通過增加花灌木比例,構建復層林木結構,提高林相較好以上林地面積所占比例,合理配植喬木與花灌木,使林木季相豐富,形成了近自然的森林群落,打造林下景觀空間。新鋪設道路穿插林間,營造出一種幽靜、生態、綠色的林地景觀,為周邊居民走進森林、體驗森林、享受森林提供方便。

3.2.4 提高了林分生長量

一是實施平原造林工程以來,平原生態林管護面積增加37.93 hm2,林場林分幾乎都變成了平原生態林,有灌溉系統和較為充足的養護經費,林分生長旺盛,生長量較以前明顯增大。地被植物鋪設于裸露平地及林空地,不僅提升了觀賞價值,同時有效減少了揚塵。二是低效林改造解決了林分密度過大的問題,合理間伐改造調整了樹種組成和林分結構,調節了林木個體間矛盾,林內通風透光良好,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長,穩定林分結構,充分發揮林分的生態防護效益。三是在砂地和灘地等立地條件較差的區域推廣應用滴灌技術,單位面積用水量下降,節約了水資源,灌溉用水和生物肥使用效率提高,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林分生長量提高。

4 進一步改造提升的對策建議

4.1 按照規劃要求,實施科學的森林經營措施

大興區林場應按照《北京市大興區林場森林經營方案(2021—2030)》的要求,堅持“以保為主,生態優先,分類經營,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方針,在森林經營方式上突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林場可結合近幾年實施的新一輪百萬畝平原造林、異地占補恢復和低效林更新等工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力度,合理調度養護費使用,與區域社會發展規劃和重點林業工程相銜接,逐步將林場建設為護佑首都國門的生態防護林地,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和生物多樣性水平。

4.2 改變意識,促使綠色產品惠及周邊居民

在保持國有林場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大興區林場應以生態文化建設為主,展示永定河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大興區林場幾代人努力將荒灘變森林的林場文化,完善自然科普教育設施,開展類型多樣的森林節日主題活動,宣傳展示文化成果,強化公眾參與。

4.3 探索開發建設森林體驗、森林療養等項目

大興區林場具有安靜、舒適、遠離喧囂的特點,未來可探索建立以體現禪意為主,經營森林度假、森林療養項目為輔的發展模式,適當設置森林露營、森林瑜伽、森林療養場地,滿足市民度假需求,提升林場發展活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4.4 服務新機場

大興區林場應堅持自然而然的原則,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5]。在機場可視范圍內,盡量多展示平原造林地域性景觀,營建喬灌木混交型景觀林,豐富地被植物,構建復層、異齡、混交的近自然、多綠量的植物群落,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改善空氣質量,突出機場門戶區和綠廊形象,持續形成森林環抱、氣勢宏大、四季常青的景觀效果。

5 結束語

根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發展要求,大興區林場通過森林資源改造提升,推動了整體可持續發展。大興區林場通過實施平原造林、低效林改造和更新造林,增加樹種,豐富林相,提升景觀水平,有效解決了林分密度過大、林木生長不良的問題,減少低效林,提升了森林景觀效果。但受林木生長速度限制和氣候條件制約,林場改造成果需要逐年觀測。后期,林場需要加強管理,鞏固成果。

猜你喜歡
大興區林分林場
大興區各級工會搭建職企“連心橋”
慰問送關懷,大興區各級工會做好職工貼心人
劉瑋玉藝術作品
山西省兩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撫育間伐對油松林下灌木多樣性的影響
八步沙林場人的新愿望
4種人工林的土壤化學性質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種闊葉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林場住宅
北京市大興區語言文字工作導覽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