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著力點

2023-04-16 00:00
中國德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青少年

金 釗

對于常態化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學科教學中如何開展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均有明確的規定。如何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育人效果,需要一線教師跳出學科教學,提高站位,著重在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基于思政課一體化開展法治教育、加強“大思政課”背景下的法治主題教育、開拓法治教育新維度,以及提升教師自身應對能力等方面發力。

一、對標黨的二十大全面依法治國的有關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法治”一詞出現23次。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專章論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回顧新時代十年偉大歷史變革時,概括總結了法治中國建設的五項成就: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更為堅實。[1]習近平總書記為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撰文《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文中梳理了新時代十年貫徹實施憲法“七條經驗”: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必須堅持憲法的國家根本法地位;必須堅持憲法實施與監督制度化法規化;必須堅持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憲法。[2]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全面依法治國”比喻為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對其重要性用“三個關系”予以強調,即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并進一步要求“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3]。黨的二十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寫入黨章修正案,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中,明確指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我國法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在規劃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時,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4]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今后五年全面依法治國做出具體部署,分別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5]其中,建設法治社會,要落腳在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已印發《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教育部也同步印發了《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這兩個文件都需要在法治教育實踐中有效貫徹。

黨的二十大全面依法治國的有關精神既是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上位指導和理論基礎,也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內容,需要第一時間融入思政課教學中。

二、以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本遵循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與推進。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做出重要部署。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劃了全面依法治國的藍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將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寫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把全面依法治國寫入“十四個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2018年1月,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專題研究憲法修改,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隨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主任。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專門部署。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概念,并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涵蓋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形成系統完備的科學法治理論體系。其中的核心觀點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唯一正確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使命;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迫切任務;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這“十一個堅持”,在概念上系統集成,在話語上自成一體,在邏輯上有機銜接,充分彰顯了鮮明的科學性、深刻的人民性、強烈的實踐性及巨大的創新性。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強調正確處理政治與法治、改革與法治、安全與發展、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關系等,為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指明了正確方向。

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明確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教育系統普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引導廣大干部師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6]《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課程中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明確要求,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主題教育的總領和起點。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應認真學習已公開出版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深入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并在教學中加以落實。

三、推進思政課一體化視域的法治主題教育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提出了“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大課題。2019年8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這兩個重要文件,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做出具體安排,強調實現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等方面的有效貫通,推進一體化建設?!肚嗌倌攴ㄖ谓逃缶V》則進一步對大中小學法治教育一體化做出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7]。

具體到法治主題教育,推進一體化,要從整體上把握統編教材的內在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大體分為三種情形,具體是:小學一、二年級,為前法治教育階段;小學三至五年級,為融合法治教育階段,從三年級開始,教材開始出示法律條文;小學六年級,為直接法治教育階段,體現為將六年級上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初中學段法治教育大體安排為:從七年級下冊首次出現法律內容,體現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設置“做守法的公民”,八年級下冊即為法治教育專冊;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小學六年級法治專冊與初中八年級法治專冊,知識框架總體一致,主要是開展憲法教育。高中學段,在必修課程中開設“政治與法治”,在選擇性必修課程中開設“法律與生活”,在選修課程中開設“法官與律師”。大學階段,還安排有“思想道德與法治”公共政治課??v向把握統編教材的整體框架,是開展思政課法治主題一體化教學的前提。

對于思政課一體化特別是法治主題教學一體化,一線教學做了有益的實踐探索,從現狀來看,應該說還有改進的空間。首先,一體化教學主題的確定,基于40~45分鐘課時的容量,要聚焦于“點”,而不是“面”,更不是大概其一個范圍,否則就沒有可比性;其次,一體化教學實施中有簡單化“趨同”的現象,應該是不同學段體現一致性,但不是簡單的趨同,畢竟是不同的學段,要有梯度地銜接,體現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最后,課例研究中的小學、初中、高中教學設計,要發生交集,形成基于統整思維的一份教學設計,而不是孤立的幾份學段教學設計,要“瞻前顧后”,后者在前者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切忌互不搭界,“涇渭分明”。

一體化教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進行特定學段的教學,只不過跳出本學段,立足于思政課一體化審視本學段教學,可以把一體化理解為課例研究的視角;另一類是基于特定主題,真實開展不同學段的一體化教學實踐。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主題教育一體化,在學段取舍方面,考慮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更多的還是頂層設計和學術研究,不是一線教學常態,所以要因地制宜。九年一貫制學??梢越Y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新課標,開展義務教育1~9年級法治主題一體化教學,完全中學可以開展初中高中的教學銜接。無論是大中小學法治教育一體化,還是相鄰學段法治教育一體化,都是對大中小學法治教育一體化教學的有益探索,從實效性出發,筆者更傾向于一線教學更多地進行相鄰學段一體化教學的探索,有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

四、加強“大思政課”背景下的法治主題教育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豐富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要求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8]2022年11月,《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強調注重內外協調,推進學?!靶≌n堂”、社會“大課堂”和網絡“云課堂”協同育人。

應該說,各地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探索,尤其北京市教委幾年前就要求每個學科拿出不低于10%的課時建構學科實踐課程,并納入中考成績。許多地方通過家校社協同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學校設立法治圖書室(角),開辟法治宣傳欄;社會層面建有法治主題公園、法治文化街區。此外,依托新興媒介,開發學生喜愛的微視頻、微電影及教育類游戲等產品,建設“法治文化產業孵化園”,創新“互聯網+法治宣傳”青少年普法模式。筆者也在培訓項目及法治主題教學中深切體會到“大思政課”在推動法治主題教育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例如,走進中國法院博物館進行法治主題課程開發;走進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展體驗式學習,邀請法官、檢察官,不定期與教師開展面對面備課;開發“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精品課例資源;走進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開展基于真實案例的模擬法庭活動……這些活動,將真實的法治生活帶至學生眼前,法治教育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理例結合,大大提升了法治教育的實踐性與趣味性,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效果。

五、積極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維度

開展青少年法治主題教育,教師不能局限于書本教學,而是要“眼觀六路,耳聞八方”,及時捕捉最新法治教育實踐與學術動態,提升自身法治素養。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關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時代特征。要研究新時代新征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趨勢,研究黨的二十大“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特點及對策,研究網絡社會視角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等等。

其次,關注實證數據及實證類研究。如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年度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報告。2022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提請的關于人民檢察院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對當前未成年人保護新情況進行了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數量上升,低齡犯罪上升,犯罪類型集中,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續上升等。這些分析對法治教育就很有參考價值。另外,像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等主導編寫的《中國未成年人法治發展報告(1991-2021)》,也是教學的有益參考??傊?,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坐而論道,忽視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

再次,關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地域特點。這方面的成果有:陳蕾的《廣西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現實困境及改革路徑》,褚宸舸、任榮榮的《陜西省青少年法治教育調查報告》,楊晶、覃文杰、周巍的《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現狀及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武漢市調查數據的分析》,王丹的《青少年法育的思考與探索——以山東省青少年學生“法育工程”為例》,韓秀梅、李國花、那順平的《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現狀及改進路徑》,等等。關注地域特點,有助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精準化。

最后,關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國際視野。這方面的研究,研究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成果相對較多,如仇平安的《德國青少年法治教育鏡鑒》,歐陽晨曦、項彥的《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經驗考察》,吳璇、沈曉敏的《日本青少年法教育資源開發理念、原則與借鑒》,張冉的《踐行法治: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等等。通過中外比較,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念,借鑒國外有益做法為我所用。

六、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教師的應對能力

優化和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這里,筆者通過對一線課堂教學的問題癥結的思考,提幾點教學建議,供參考。

一是關于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課程名稱“道德與法治”,絕非是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簡單拼盤,而是追求二者的融合與相互滲透,正如《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的,“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在法治教育中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9],從而共同作用于培育時代新人。但也要注意,這講的是課程定位,具體到特定課時的教學,有的是純道德話題,有的是純法治話題,也有的則是融合性話題,要具體分析,并非每個45分鐘的課堂教學都要生硬地進行融合與滲透。

二是關于憲法與法律條文的準確性。以憲法為例,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憲法均進行過修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當然也可以進行新舊版本的比較分析。許多教師手中并無紙質版相關法律文件,通常從網上下載資料,筆者建議,務必從官方渠道下載,如通過學習強國平臺開設的“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下載,并養成標注出處的習慣。如對《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引用,有個別教師課上仍舊引用的是《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實際上《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已發布。所以,建議教師要隨時關注法律法規的最新修訂,教學素材使用最新版本。

三是基于法治觀念培育的教學改進。課程中的法治教育是一種公民素養教育,而非法律專業教育。法律觀念與法律態度的培養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識的學習是第二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側重法治意識、尊法守法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核心素養的“法治觀念”維度做出明確界定。教師教學中要努力實現從教學生法治知識到培育學生法治觀念的轉變。孤立的課時教學很難實現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要積極嘗試核心素養導向的“大概念”“大單元”“大任務”教學,注重單元整體教學,更多運用表現性評價,注重教—學—評一致性。

四是關于教師自身法治素養的提升?,F有學科教師多數不是法律專業背景出身,面對法治教育這一教學難題,一線教師積極“惡補”法律知識,包括相關的專題培訓,筆者發現許多培訓拋開教材和教學內容,找一些不了解學科教學的法律專業工作者逐條逐句解讀法律條文,耗時過多卻往往“食而不化”。筆者建議聯系特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適切的學習與培訓。如《民法典》共7編,1260條,其中真正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相關的還是非常有限的。教師了解《民法典》的內容,并不是要把教師培養成《民法典》方面的專家。還有,有些學校管理者和筆者探討過,是否要組織學科教師去專門進修成人法律專業學歷?學歷文憑只是開展法治教育的一個前提,并不是有了法律專業文憑,就一定能講好課。需要明確的是,課改是建立在所有教師經過努力能勝任教學任務基礎上的,而不是因為有了課改,現有教師統統不達標,都要回爐或者更新一批教師?,F實中出現的一種怪象是,由于教研的細致指導以及多頭培訓,一些教師形成“等、靠、要”的思維定勢,面對法治專冊等新任務,自身的內驅力反倒沒有調動起來。因此,破解問題的關鍵是相關培訓者和教研人員要引導學科教師提升自身的學習力、思考力、行動力和遷移力,引導教師從接受型轉變為學習型、研究型,如此,別說法治主題教育,即使未來面對其他新的主題教育,都不成問題。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法治青少年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青少年發明家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