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與實踐性: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2023-04-16 00:00歐麗賢
中國德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法治日本課程

歐麗賢 藍 曦 任 平

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實施關乎社會的長治久安,是實現全民守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然而,《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當前中小學法治教育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法治課程不受重視、法治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有限、法治教育的法律保障機制不足等。[1]

日本系統開展中小學法治教育(法教育)有30余年的歷史。世界經合組織的國民幸福度調查、英國《經濟學家》的全球安全城市報告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城市犯罪率較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該國法治教育實施的成效。剖析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有益經驗,能夠為我國法治教育的實施提供借鑒,也能為一些共性問題提供可參考的解決思路。

一、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的發展及核心理念

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隨國家民主化建設進程而發生數次變化。隨著日本法治教育目標從“培養作為和平國家和社會的建設者的國民”變化為“培養自由而公正的社會公民”,其核心理念也從早期的知識灌輸轉變為法治思維教育和社會參與式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作為戰敗國的日本重新確立憲法,決意建設民主國家,將“培養作為和平國家及社會的建設者的國民”作為教育目標寫進《教育基本法》。早期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著重于憲法教育,教育理念側重傳統的知識灌輸。20世紀末21世紀初,面臨信息化、全球化和老齡化帶來的諸多挑戰,日本開始實施一系列大規模的司法制度改革,因此中小學教育承擔起培養具備法治知識、法治素養的“自由而公正的社會公民”的責任。在法務省主導、文部科學省配合,以及司法界和教育界人士的協同下,2003年“法治教育研究會”、2005年“法治教育研究協議會”等組織機構相繼成立,為日本學校法治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不同時期的調研數據、咨詢報告等,這都為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的系統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法治教育實踐及研究的深入,日本深刻反思了以往的知識灌輸型教育,將法治教育定性為“對法律和規則背后的價值觀、司法制度的功能和意義進行思考的法治思維教育,是增強社會參與意識的社會參與式教育”[2]??梢?,其法治教育兼具兩種不同視角,分別是法治思維教育和社會參與式教育。法治思維教育旨在避免使法治教育成為讓學生記憶法律條文、規章制度的知識灌輸型教育,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洞悉法律和規則背后體現的社會價值,體悟司法制度的作用和意義。社會參與式教育主張法治教育是以尊重個人為根本價值,培養自由公正社會的中堅力量的教育,也是以法治價值為基礎,讓受教育者參與到具體場景中思考個人和社會關系的教育。[3]從21世紀初期至今,雖然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目標及核心理念并未發生本質變化,但隨著《學習指導要領》①日本中小學的《學習指導要領》相當于中國的教學大綱,每十年大規模修訂一次。日本最近一次《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是在2017—2018年。的兩次大規模修訂,其課程內容大幅增加。特別是隨著青少年法定成年年齡的降低等變化的出現,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亟待進一步完善與改進。為此,法務省聯合文部科學省,在法教育研究會等組織機構以及多方民間力量的協同下,致力于構建政府與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體系,以保障學校法治教育的有效實施,[4]這也成為法治教育走向深化的重要階段。面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日本中小學社會科教育研究者中平一義提出,應將政治、經濟及社會變化納入課程,建構“動態的法治教育”理念。[5]新理念為法治課程建設帶來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二、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經驗

日本中小學并未設置專門的法治類課程,而是以小學和初中的社會科、高中的公民科為主要實施路徑,并輔以其他學科教學滲透融合的方式實施法治教育。由于社會科和公民科均屬于綜合性課程,小學和初中階段重點教授歷史、地理、公民等學科內容,而高中階段主要涉及現代社會、政治、經濟等學科內容,個人發展和社會參與所需的法治教育可以有效融入其中。綜合分析,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堅持將解決現實法治問題作為目標導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彰顯出生活化與實踐性的特點。此外,日本政府與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建構的協同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法治教育的實施。

(一)課程內容涵蓋個人發展和社會參與相關的法律法規

為了培養自由而公正的社會公民,日本中小學主要從樹立規則、私法和消費者保護、憲法以及司法四個范疇開展法治教育,涵蓋憲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法規,與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參與息息相關。通過中小學法治教育,學生一方面需要了解日本的國家體制、國家機關架構、司法制度等基本知識,以便在社會參與中行使個人的權利與義務;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習未成年保護法、私有財產保護法、消費者保護法、勞動保護法等,熟悉個人生活、職場、社會等不同場域的相關法律法規。

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的突出特點之一在于,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各學段課程設置特點,將法治教育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以初中階段為例,以社會科(每周2~3課時)為主要途徑,在家庭與技術科、美術科和音樂科等其他學科中也融入法治教育內容。[6]一是社會科的歷史與地理領域會涉及相關內容,主要在公民道德教育領域較為集中且顯性地開展法治教育。例如,在“現代社會機制”模塊中,學生主要學習日本國憲法、三權分立等與國家體制建設相關的內容;在“國民生活與政府角色”模塊中學習憲法和司法中關于政府的職責,如政府機構的設置及承擔的角色、國民權利與義務以及民主政治、國家主權、國際社會中的角色等;在“市場活動與經濟”模塊中學習消費者保護法、私有財產保護法、勞動保護法等與經濟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其他學科隱性地滲透法治教育內容。譬如技術與家庭科,在技術領域教學中融入知識產權、信息安全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普及網絡言論自由、個人信息保護權益等知識;在家庭領域中導入消費者基本法,通過模擬消費生活中的沖突與爭執等權益受到侵害的場景,提升學生利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美術科和音樂科中,引導初中生了解美術、音樂等藝術作品創作中所需要遵守的與知識產權、肖像權等有關的法律法規。

總體而言,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并沒有開設獨立而系統的課程,而是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循序漸進地將法治教育內容滲透到不同學段的學科教學中,以與學科內容相融合的“軟著陸”方式實施法治教育。

(二)教學實施堅持問題導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通常作為學科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呈現在具體場景中,采取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運用多種策略的方式開展教學。除了教師授課外,其他常見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種。集體討論式合作教學,如民主決議、解決沖突等;場景模擬式教學,如模擬法庭、模擬議會、模擬調停、角色扮演、主題辯論等;專業人士參與教學,如邀請律師等法治工作者入校分享工作經歷、講授真實案例;體驗式活動教學,如邀請學生參觀法院等司法機構,并參與司法審判過程的旁聽等。

為系統呈現法治教育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本文選擇高中公民科的“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教學案例進行介紹。[7]本課旨在讓學生了解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學習與生產勞動相關的法律法規。第一,導入階段。教師課前讓學生以求職者的角色搜集招聘廣告并選擇最心怡的工作場所,思考選擇時關注招聘廣告的哪些內容以及選擇該工作場所的原因是什么。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在求職時所關注的勞動條件等。第二,展開階段。首先,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法,列舉一些勞動權益受侵犯與維護的具體案例,如涉及工作早退、假期加班等問題的案例。學生除了從旁觀者角度發表對案例的看法外,還要嘗試轉換角色,以當事人(勞動者)或雇傭者(企業方)的視角再次分析同一案例。其次,為案例中的當事人提出建議。該環節需建立在學生掌握一定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因此,教師需要講解與生產勞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并結合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具體的法律法規知識,分析案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并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第三,總結階段。在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之后,讓學生再次分析最初招聘廣告中涉及的勞動條件以及其他要求,引導學生思考未來求職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勞動權益問題。

可見,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并不拘泥于某一類特定的教學方法,而是綜合利用多種策略創設與學生個人成長和社會參與相關的情境,讓他們可以自然而然在情境中對可能涉及的法治問題進行思考、模擬、預演、試錯,進而形成相對系統的法治思維,提升其法治素養,促進青少年真正實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三)政府與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機制有效保障課程實施

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已形成了政府與學校、家庭、社會多主體協同的課程保障體系,具體分工如下。政府多個部門主要負責統籌法治教育的實施:法務省負責貫徹落實國家法治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監控法治教育的基本方向;文部科學省通過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等落實法務省制定的法治教育目標。此外,日本政府還通過支持法教育研究會、法治教育研究協議會等組織機構的成立、參與,為學校課程實施提供輔助與支持;委托司法和教育領域專業人士參與法治教育調研、制定和修訂法治教育大綱、編寫法治教育教材等工作,有效保障法治教育活動的實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很多社會專業組織也積極參與法治教育,如法與教育學會、全國民主主義教育研究會定期在其雜志刊發法治教育相關文章,介紹具體的教學實施經驗;日本律師協會、日本司法書士會等組織則會定期派遣專業人士入校協助模擬法庭等課堂教學活動,也會定期為一線教師開展法治教育培訓等。[8]為促進學校與社會的協同,地方政府教育部門會結合本地青少年成長狀況,整合地方司法部門、法律人士等社會資源,制定符合本地區特征的法治教育協同育人方案。以東京都教育廳編制的《學校與法治工作者合作的案例集》為例,該案例集介紹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合作方案,例如教師向司法機關、律師協會等組織機構申請由專業人士提供法治教學建議或教學案例,也可和法治工作者合作設計法治課堂,或邀請警察、律師、檢察官、高校法律系師生分享其工作經驗及學習體驗,講解相關主題涉及的法律法規,分享涉法問題的解決方案等。[9]法治工作者的參與使得法治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也更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真實的社會生活與法治的緊密聯系。

同時,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主要通過父母身體力行地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來影響孩子,重視在生活領域中讓孩子樹立規則和守法意識,了解一些基礎的法律法規。日本政府和學校也致力于從家長入手提高家庭協助學校實施法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積極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法治學習環境。例如,組織家長教師協議委員會開展家長協作法治教育的經驗分享會、法治教育知識培訓會等活動;針對青少年網絡法治犯罪問題,日本政府委托民間非營利組織對市民志愿者開展“網絡指導員”主題培訓,后期則主要由志愿者去指導更多缺乏網絡安全知識的家長。[10]

由此可見,政府、家庭、社會的積極參與使得法治教育的實施方式更加豐富多樣,這也有效推動了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的順利實施。一方面,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可以系統傳授法治知識;另一方面,政府、家庭、社會搭建的多主體協同機制可以為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啟示

上文分析了日本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課程內容、教學策略、課程保障,可為我國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以下三點啟示。

(一)提升法治教育內容的生活化和實踐性

我國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內容應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中國社會主義法治改革進程,關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法治問題,精選與各學段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參與緊密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法治教育內容的生活化和實踐性。具體而言,首先要及時更新《道德與法治》《政治與法治》等涉及法治教育的教材及配套教輔的內容,在教材中通過豐富的真實案例創造貼近學生實際的、鮮活的、生活化的情境,增強法治教育內容與現實社會的關聯。其次,應當構建實時的法治教育動態數字資源庫,嘗試組建由司法界和教育界專業人士組成的法治教育研究團隊,開展相關實踐研究;也可向警察、律師、檢察官等法治工作者公開搜集相關的具體案例。此外,還需重視加強法治教育內容的多維度融入,包括與其他學科教學的融合、不同類型學習資源的開發等。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解決現實法治問題

為了解決中小學法治教育缺乏生活氣息等問題,我國可借鑒日本的經驗,從當代青少年面臨的校園欺凌、網絡安全等法治問題入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未來可能遇到的法治問題場景進行提前預演,或圍繞相應的法治問題設計主題式課堂活動,聯合師生及校外法治工作者共同探討解決方案;聯合當地的司法部門、律師協會等社會資源,為中小學生創造走進行政、司法、立法等機構現場觀摩庭審的機會,“零距離”對其進行法治教育。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解決現實法治問題的教學思路,一方面,能提升學生聯系自身經歷及社會現象的能力,激發其主動參與法治教學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使學生在面臨類似問題時能及時作出價值判斷,并迅速運用正確的法律手段合理合法地解決相關問題。

(三)積極構建法治教育的課程保障體系

針對當前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的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有限、法律保障機制不足的問題,借鑒相關經驗,我國中小學法治教育應當積極聯合多個部門,共同構建法治教育的課程保障體系。一方面,法治教育是國家意志的具體體現,需由政府各部門相互協調、參與統籌,以確保法治教育的實施符合國家的法治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此外,法治教育的開展需要聯合司法和教育領域專業人士開展合作研究,以確保法治教育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學校日常課程教學應充分調動地方法治工作者的積極性,凝聚高校法學專業資源,積極建設學校與社會協同的渠道,從而全面推進場景模擬式教學、專業人士參與式教學、體驗式活動教學等在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有效運用。此外,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有效實施同樣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法治啟蒙,政府和學校要為家庭教育中的法治學習提供有益的環境支持。

猜你喜歡
法治日本課程
日本元旦是新年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探尋日本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黃金時代》日本版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