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雙碳”戰略亟需加強綠色創新人才培養

2023-04-16 01:13王妍李俊
中華環境 2023年12期
關鍵詞:雙碳產教育人

文|王妍 李俊

2022年,教育部相繼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面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個層次和各個領域,提高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進思政、進課堂、進頭腦,培養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適應綠色低碳社會、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新一代青年,發揮好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上的功能。這是新時代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

綠色創新人才是能夠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具備綠色低碳技能與素質,助力綠色轉型升級,為綠色發展提煉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為綠色發展謀劃新工具、新手段、新道路的新時代勞動者。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對綠色低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結構、機制、站位都提出了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本文從低碳育人情景化、標準化、項目化、國際化角度入手,分析當前“雙碳”人才培養所面臨的現實困境,歸納低碳育人的特征特質,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創新人才培養發展路徑,提出深化綠色低碳教育的建議。目前“雙碳”相關從業者僅為10萬人左右,預計2025年相關從業人員數量會增長至50萬~100萬人,“雙碳”相關職務需求異軍突起,很多知名企業(如小米、華潤、美的、吉利)等紛紛放出了“雙碳”崗位需求。在“雙碳”目標下,新能源(環保)領域對高學歷青年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期增長率為225.4%,遠高于其他傳統行業。

近年來,各地高校紛紛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改革,對碳中和綠色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積極探索,加入到“雙碳”戰略研究中,為綠色低碳人才提供平臺。但是當前我國綠色低碳人才培養仍存在薄弱環節,人才支撐不足將成為制約“雙碳”目標實施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綠色低碳育人培養目標不清。缺乏低碳育人推進動力,在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上對綠色低碳的內涵解讀不夠深刻,育人機制單一化、教條化,難以適應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培養要求。梳理教育部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以發現2021年以來本科新增氫能科學與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能源經濟等相關專業11個。然而低碳專業與當下社會職業分類碳管理、碳排放核算、碳市場交易、碳中和技術還存在銜接不緊密的情況,良好貫通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待形成。

二是綠色低碳育人創新實踐不足,綠色低碳課程與實際產業需求連接性不強,產教融合度較低。碳中和相關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不足,減污降碳技術轉化與應用難以實現,企業參與度較低。據氣候行動青年聯盟CAYA調查,碳圈從業者相關專業占比為:環境類40%,經濟金融類23%,政法和公管類、能源類12%,農林專業6%,化學化工2%。碳圈專業需求占比為:環境類54.8%,經濟金融類22.1%,政法和公管類3.8%,能源類47%,化學化工14.6%。由此可見,環境類、能源類、化學化工這三類專業人才供需相差較大。同時“雙碳”人才隊伍現狀還存在專業單一、產業鏈貫通能力不夠等問題,離應用型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三是綠色低碳育人專業程度不夠,缺乏專業低碳教學與實踐資源,學科交叉融合程度不深。由于綠色低碳人才師資的教育與培訓受限,導致能源、綠色技術、碳市場、碳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儲備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在碳中和目標實施中對各項新技能的需求。

四是綠色低碳育人全球視野脫節,在能源轉型戰略、環境政策、清潔能源技術推廣與應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較少,低碳育人內涵不具備全球化視野,全民環境意識和氣候素養有待提升,未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站位要求。

“雙碳”背景下的綠色創新人才須與國家發展相適應,需要具備掌握綠色低碳相關學科與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生態學、法律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知識與應用能力。因此綠色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學科融合、注重實踐、前瞻探索等特點。這不僅需要高校人才培養要打破學科和專業壁壘,推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啟發學生多角度看待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擴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碳中和能力與素質;更要根據綠色低碳發展中人才供需關系及技能需求變化,創新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為碳排放管理、碳資產盤查、碳交易、碳金融等工作輸送與國家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提升產教融合程度。同時,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廣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知識培訓和普及刻不容緩。高校應承擔起對低碳教育標準化體系建立的重任,規范綠色低碳教育術語、標準,將踐行綠色低碳作為教育活動重要內容,將思政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綠色低碳專業教育從教學區向校園內外拓展延伸和輻射,推動綠色低碳育人標準化,建立起綠色低碳教學相長長效支撐體系。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放在全球語境下,也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是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必須具備全球化視野和國際化眼光。綠色低碳知識與能力的實踐應用是在不同國情下展開的,因此綠色低碳教育應立足于我國國情,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智庫等的交流與合作,交流經驗做法,強化國際合作,為保護全球環境和氣候作出貢獻。

在“雙碳”戰略下,綠色低碳創新人才培養仍在不斷發展拓新,因此無論是設計出最新的綠色低碳教學內容還是提升綠色低碳教育質量都十分困難。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深化綠色低碳教育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推進。

一是科學研判,營造綠色文化氛圍。加強重點產業人才需求預測,結合新時代人才成長規律、教育教學規律、科技創新規律,加快新能源、碳金融、碳界定等緊缺人才培養。分析“雙碳”進程中“綠色技能”的需求及工作崗位變化趨勢。積極引領綠色發展價值訴求,發揮生態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式教學。培養綠色精神是綠色低碳教育的靈魂,是綠色低碳教育潛移默化的思想意識產物,通過培育綠色文化來影響學生。

二是通專結合,推動綠色教育實踐。建設一批“雙碳”領域新學科和新專業,在探索、總結經驗基礎上,引領帶動全面加強“雙碳”人才培養。廣泛開展綠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動,開設綠色低碳基礎教育跨學科課程、生態文明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課程、綠色低碳專業融合課程、綠色科技創新類課程,實現文理滲透、理工交叉、思創融合等學科多形式交叉,共同推進課程開發和教學體系建設,將“雙碳”理念深植于課程教學,增強綠色低碳文化內涵,厚植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文化根基,搭建綠色教育平臺,推動綠色社會實踐。

三是交叉出新,產教協同綠色育人。按照“明確綠色發展、夯實學科基礎、注重專業交叉、強化工程實踐、培養創新能力、履行綠色責任”的總體思路,制訂綠色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融合貫通,加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專業人才。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師資交流、資源共享、建設產教聯盟,推進產教深度協同育人。通過多行業協作、多產業覆蓋、多學校共建、多學科聯動,建立綠色低碳人才培養耦合機制。

實施“雙碳”目標需要舉國之力共建達成,需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亟待高校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綠色創新人才,助力“雙碳”目標盡早實現。

猜你喜歡
雙碳產教育人
輕量化工業機器人本體設計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