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的當代價值及發展策略
——以遼寧省為例

2023-04-17 13:19賁松彬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古籍遼寧文化

賁松彬 梅 琳

(1.遼寧大學,遼寧沈陽 110036;2.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沈陽 110004)

古籍是指1912 年之前存在的,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1]。每一個文明都書寫和傳承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綿延數千年,雖歷經波折卻從未中斷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締造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形成了完整的文明體系。古籍作為中華文明的記錄者,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厚度、文明智慧和知識體系,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追求、精神特質與文明脈絡。中國古籍寄托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豐富情感,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我國古籍資源豐富,歷經10 余年全國性完整細致的調查統計與整理,登記入冊古籍270 余萬部,約3000萬冊件,數據信息已經向社會公開發布,登錄“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和查詢《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可以方便快捷進行查詢,真正實現了公共信息全時域共享。目前國務院批準認定了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3 家,《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3026 部(卷)[2]。豐富的古籍資源,系統的科學管理將使古人智慧更好地賡續綿延。當今時代,文化多樣性與信息傳遞形式的多樣化構成了文明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全球性挑戰,新發展階段要求我們具有創新性的思維。在挑戰和機遇面前,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何提交科學的答案,需要在歷史中尋找靈感,在傳承中尋找啟發,古籍的當代價值就凸顯出來。

一、古籍的當代價值

(一)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與來源

黨的十九大第一次全面明確定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文化自信的理論,并將之寫入黨章,這是對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全新拓展和深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大局中所處戰略地位的全新認識和理論升華[3];黨的二十大又進一步提出,要推動完成樹立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大任務。黨和國家把文化建設提升到國家發展體系中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不斷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多個維度推進樹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的一系列工作[4]。

“當代中國文化雖然有現代文化因素和外來文化因素,卻離不開中國文化傳統這一根本和根源?!盵5]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植根于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壤,中華文化的發展隨著王朝的更迭有過起伏或波折,但中華文明卻一直在時間和空間的交替變換中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體系中的正能量,在歷史發展中保駕護航,護佑中華文明能夠生生不息地健康發展。

古籍記載了中華文明從最初的文明初現到數千年來雖起伏跌宕但從未中斷消失的經歷,伴隨了中華文明雖歷經劫難但屹立不倒的歷程,熔鑄了無數先哲賢人的嘉言懿行,蘊含了獨具特色的哲學思想和精神追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實物資料,是最重要的物質載體。我國古籍規模巨大,儲量豐富,中華文明發展的葳蕤蓬勃,中華民族本性的開放包容,都在古籍中體現出來。例如常言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出自《禮記·大學》,儒家“平天下”的思想是社會發展最美好愿景,使社會最終達到天下均平,一個合理、平衡、公正、公平、秩序、和諧的社會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核;《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面前,優秀的人更應培養自強不息精神。文獻古籍中蘊含的超越時代的、獨具民族文化特性的文化元素,充盈著優秀的中華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彰顯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我們凝聚民心、破除迷惑的助力。昨天的古籍,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華夏兒女,今日的古籍,是樹立全民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式現代化是高度物質文明與高度精神文明有機結合、協調統一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必定是“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如何使社會發展適應和滿足已經擺脫貧困走上小康生活的中國人對美好生活不斷升級的需要,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回答這一問題應從兩個維度來看。

從文化發展來看,美好生活應該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對核心價值觀、精神信仰的追求;另一個是對教育、知識、審美與娛樂水平不斷升級的需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社會財富穩步積累,實現了基本消除貧困的世界奇跡,邁進了社會主義新發展階段。當前,我們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加速期,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人們開始面臨新的問題和困惑?!耙晕幕恕薄耙晕挠恕薄凹绎L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溫潤當代人的心靈,涵養國民整體氣質,對于塑造人們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舒緩因社會快節奏而帶來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提高審美格調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論語·雍也》中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孕育了無數愛國之士的堅貞剛毅品質。浩瀚的典籍資源中蘊含了眾多真實而又生動、穿越時空卻有著現實意義、給人們答疑解惑的同時又不流于說教、催人奮進的同時又不落于空疏的實例,推動著中國式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

從文化作為經濟增長新動能看,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生產生活模式的升級。新型消費的特點之一就是消費者表現出消費要有很強的社會美學,要有自我價值的體現。當前消費模式已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升,從物質化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從從眾型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所以,必須以創新的思路適應這種消費新業態,利用技術進步提供的手段,積極培育和創新消費新熱點、新模式。諸如利用基于互聯網的網絡消費、彰顯個人品味的定制消費、適合年輕人風格的體驗消費、體現科技進步的智能消費等,都是極具發展空間的消費新模式,有助于實現消費模式的升級迭代。而文化是文化產業的基礎,植根于豐富歷史傳統文化的事業才能有更為深遠的發展空間。近些年“國潮”概念上升為一股主流的消費熱潮和風尚,成為最重要的文化IP 和最活躍的消費經濟熱點。從《莊子·逍遙游》《封神演義》《西湖三塔記》中演繹出的《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現象級動畫影視作品,到《我在故宮修文物》《唐宮夜宴》等節目的破圈爆紅,從北京奧運會活字印刷、絲綢之路煥發的藝術光彩,到冬奧會二十四節氣開啟開幕式倒計時的深厚人文積淀,傳統文化如實傳達著中國的思想,充分體現著中國文化的自信,更見證了市場對傳統文化產品的巨大需求。

古籍是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與美學的基本認知,是創新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所必需的根基與養料,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構建文化認同的重要抓手

樹立文化自信、構建國家文化安全觀,不僅要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還要努力擴大我們的文化影響力和朋友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敝腥A文化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給世界文化發展的一份禮物。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圈的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更廣泛傳播,擴大中華文化的朋友圈,需要深入剖析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提煉符合不同國家、民族、種族的文化共識和價值觀,增強世界各國人民對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的了解與認同。推動包括古籍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出?!笔菍崿F這一偉大目標的重要手段。

其實,中國古籍流傳海外的情況早已存在。早在公元3 世紀就在東亞鄰國廣泛傳播和刊印。最典型的例子“和刻本”,就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前,1603—1866 年大批翻刻的中國漢語書籍。13 世紀《馬可·波羅游記》開啟了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馬可·波羅的故事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大國的向往,吸引了眾多歐洲人涌向中國、學習中國,中國古籍也隨之越來越多地流傳到西方。18 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狄德羅、19 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都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并且對中國文化有著高度的評價[6]。近現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中國,外族入侵巧取豪奪,大量珍貴古籍流失海外,形成了當今中國珍貴古籍在海外海量存在的現實。20 世紀,隨著改革開放,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廣泛和密切,在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西方式現代化發展卻進入瓶頸,尤其是當下西式現代化發展理念及其價值觀導致了眾多國家和地區發展面臨諸多困境時,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系統深入研究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軌跡,將探索中華傳統文化深刻內涵的思考與研究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相結合,努力找出世界問題的中國解決方案。中華民族歷來恪守著“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的價值觀,指出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謀求和睦、講求信用?!抖Y記》中的“天下大同”是中國先哲提出的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并且指出“天下大同”的基礎是“天下為公”,置于當下,在面對區域經濟發展、地區和平安全、全球氣候變化等關乎人類休戚與共的命運的挑戰時,國與國之間應該同進于大道,攜手并進方能化危為機。積極開發古籍中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蘊含的軟實力,持續含蓄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引導,消除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外部阻力,使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中華民族與人為善的品格為各國人民理解接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并提出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發展理念需要被世界認同,而在這一過程中,古籍是構建文化認同的重要抓手。

二、遼沈地區古籍現狀

從舊石器時期紅山文化點亮了區域文明的曙光,到燕秦的長城、神秘的鮮卑展現了不一樣的三燕文化;從異彩紛呈的遼金文化,到充分體現民族融合的滿清文化;從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張作霖崛起、九一八事變,到遼沈戰役揭開解放戰爭序幕的中國近現代戰爭文化;從共和國長子奠定中國現代工業基石的工業文化,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的新遼寧的河海文化,一幕幕走來,遼寧區域的文化歷史從來不缺精彩,遼寧區域內的古籍也異彩紛呈。

(一)昨天:曾經輝煌,亦有遺憾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文化傳承,歷朝歷代的先民們都有著書藏書的習慣。藏書樓是中國古代書籍收藏和閱讀的地方,相當于現代的圖書館,自漢代以來藏書樓就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國古代的藏書建筑多見于宮廷,但隨著造紙術的發展普及和印本技術的推廣,民間也有建造藏書樓。宮廷藏書樓中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清代為保存《四庫全書》而建立的七大藏書閣,歷經中國近代史上的頻繁戰亂,保存下來的只有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這四大藏書閣是中國古代書籍收藏的集大成者。其中沈陽的文溯閣始建于1782 年(乾隆四十七年),閣內同時還保存有《古今圖書集成》。文溯閣的藏書相較于其他藏書閣,是保存最為完整而散失較少的一閣,是中國古籍保存歷史中的一朵奇葩[7]。但遺憾的是,1966 年10 月,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國家為更好保存這套《四庫全書》的初衷,將其調至氣候更適宜的蘭州,由甘肅省圖書館代為保管。

(二)今天:家底雄厚,潛力無限

遼寧地區有著極為豐富的古籍文獻資源,既體現在古籍本身的收藏之豐、品級之高,也體現在古籍保護機構的數量之多、體系之完整。以遼寧省圖書館和遼寧省檔案館為代表的9 家單位成為國務院認定并由文化和旅游部頒布的中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省古籍保有量約150 萬冊,且有著鮮明的區域藏書特色。藏書單位包括社會公益性機構、大學以及宗教機構,所藏古籍不僅涵蓋了所有的類型,藏書品級也很高。遼寧省圖書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就有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圖書館,保存古籍文獻61 萬冊,其中善本書12 萬冊,珍貴的宋元版書達100 余部;遼寧省檔案館是國內首批對外開放的檔案館之一,館藏的6 件唐代檔案是我國檔案館中現存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另有諸多明、清代區域標志性檔案亦堪稱稀世珍品。浩如煙海的古籍資源是遼寧區域豐富的文化要素,進入21 世紀,在新消費模式不斷沖擊的背景下,文化生產力逐漸上升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釋放文化要素,是激發創新力,拉動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一環。古籍為遼寧的經濟社會發展引入增量,為區域創新型發展創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和發展潛力。

三、古籍之于遼沈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策略

社會主義新發展階段,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梢钥吹絿鴥冉洕l達地區圍繞挖掘區域文化要素,建立區域文化高地已經開展了大量積極而有效的嘗試,取得了以文化助力經濟發展的大量成功經驗。遼寧在利用豐富的古籍資源,挖掘區域文化資源存量,創新開發文化作為新生產力要素的工作中,有著豐富的發展空間。圍繞這一發展主題,可遵循以下策略。

(一)在明確古籍當代價值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頂層設計

樹立古籍之于社會發展的功能意識,明確古籍的社會資源二元屬性,即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圍繞古籍的社會資源屬性制定古籍傳承與發展的戰略性規劃,建立科學合理的開發機制。在深入調研遼寧區域整體發展戰略布局,充分論證古籍在遼寧區域發展整體框架內如何有效銜接的基礎上,制定圍繞古籍的遼寧區域發展政策和發展規劃,明確古籍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基本目標、建設任務、相關制度和組織落實等內容。相關部門應扎實做好對于古籍開發的頂層設計,指導古籍保護單位在廣泛調查、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廣泛聯合多方力量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讓古籍文獻信息獲得更加便利,凝聚多元創造力。為了促進遼寧古籍的健康傳承與發展,建立一整套針對遼寧古籍發展痛點的長效機制是關鍵,該機制的內容應體現三個方面:一是其基本訴求要讓古籍煥發活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二是建立的古籍發展機制要便于與實際發展場景對接;三是保障古籍資源的社會公平性,能調動社會各方面與古籍資源對接的積極性。

(二)將古籍的開發利用融入遼寧發展的整體戰略中

首先,讓古籍與工業“結合”。堅持把古籍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開展東北工業振興作出的重要講話中提到的“治病藥方”和“解題方法”,對“三字號”進行結構調整。工業是遼寧的命脈,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8]。我們擁有豐富的古籍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為遼寧振興發展出好力,就必須找到制約改革發展的痛點。曾經擁有眾多“第一”的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的自信,是遼寧最豐厚的物質技術財富,要做得與眾不同富有競爭力,我們要賦予它們感情符號,也就是烙上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特殊標簽,而這標簽必須從包括古籍在內的眾多區域文化資源里尋找靈感,讓文化特別是以古籍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和修飾遼寧的工業制造及產品,達到古籍的“古”為今用。讓“遼寧制造”的工業產品獨具區域氣質、地方審美。其次,要實現古籍的增值性開發。古籍具有公認的三大價值:學術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除此之外古籍還是多種中國文化元素的集合體,是難得的與古代精神文明交流的工具??茖W剖析古籍中精華,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的策源地和發動機,推動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具有深層次思想內涵的、輻射社會各領域的多元化“文化+”產業格局,培育壯大新商業業態、新服務模式、新發展格局,不斷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遼寧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三)從樹立東北亞文化高地的戰略角度挖掘區域內古籍的價值

遼寧地理位置獨特,位于環渤海和東北亞地區中心帶,與日、韓、朝毗鄰,背靠俄、蒙。自古以來遼東半島不僅是東北亞地區物質交流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進行文化輸出與傳播的重要通道,其在東北亞文化交流中的樞紐地位不可動搖。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遼東半島在區域協調融合發展格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仡櫄v史,在文化交流和傳播過程中,古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公元3 世紀,中國典籍就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在日本飛鳥時代,正是由于中國古籍的大量輸入,遼東半島被稱為“古籍之路”,由此古籍長期在東亞鄰國流傳、翻刻刊行。自唐代以來,中華文化就成為東北亞共同的文化基礎,包括日、韓在內的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歸屬感。時至今日,文化已成為社會組成中最活躍的基本要素。文化即政治,文化代表的國家軟實力是政治實力的背書;文化即經濟,文化生產力業已成為創新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作為東北亞發展的橋頭堡,遼寧大有可為?!坝髦h者,必浚其泉源”,幾千年的積淀是中華文化的根和魂,是任何人搶不走也偷不去的定力。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崇尚“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從古籍中尋找親切感、影響力的元素融入區域發展的實踐,積極開發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蘊含的軟實力,持續含蓄地影響、潛移默化地引導,充分挖掘曾經共同的文化基因,使東北亞成為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文明發展典范。

猜你喜歡
古籍遼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遼寧之光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讀遼寧 愛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遼寧艦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