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宏傣陶的活態傳承模式

2023-04-18 10:42馮云菊
關鍵詞:制陶德宏傣族

馮云菊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 芒市 678400)

一、德宏傣陶的文化保護現狀及成因

(一)缺乏制度保障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日新月異,傣陶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已不再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沒落。世界各國都存在傳統技藝瀕臨消亡的現狀,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社會存在感越來越低,造成缺乏制度保障的原因卻很大程度源于制陶人。許多傣陶生產者不愿配合政府的統一管理,經營規模小、散、弱,又不愿意與他人合作,導致對于傣陶的好壞、制作技術的精劣沒有一個確切的評定,經營主體沒法協商定制行業價格,制陶人的收益自然就得不到保障。目前,關于傣陶文化我國并沒有健全的立法,完善的監督機制,因此無法做到??顚S?。文化保護的好壞,基本取決于當地政府執行力的強弱,導致缺乏制度保障的另一個成因是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有限,資金扶持較少。所以,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況下去談保護傣陶文化是不現實的。

(二)缺乏系統性、規范化的發展

政府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了傣陶文化的發展。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構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保護體系。在芒市芒項村建立了“傣陶非遺傳承展示中心”,當地居民的非物質文化意識不斷增強。但是對于傣陶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傳統傣陶得不到系統性、規范化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對傣陶的文化宣傳上不夠,也缺少非遺的政府性活動。

(三)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太薄弱

在此次走訪中,作者對芒項村10 戶人家進行了采訪,從采訪中發現,現在的芒項村大多蓋起了樓房,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年輕人或中年人都不愿意從事傣陶生產,現在以制陶為生的幾乎沒有了,只有少數婦女在農閑時進行制陶。傣族人民對傣陶大多贊不絕口,在每個村寨的寺廟都廣泛使用,但是人們卻不愿意再以制陶為生。根據作者進村采訪,導致該問題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傣陶市場越來越商業化,小規模的制陶根本無法獲得很好的經濟收入。據作者實地考察訪談了一位年過六旬的芒項村制陶人表示,每月制陶的收入才一千元左右。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生計,所以,人們都不愿意從事傣陶制作,尤其是年輕人。其次,傣陶的制作時間過長且耗費精力過大,以制陶為生有很大的風險性。另外,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困在寨子里,希望能多讀書,去大城市發展。

由此可見,人們對于傣陶文化的保護意識薄弱,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視程度過低,這與他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密切相關,農產品種植或外出務工讓他們過上不錯的生活,舒適安逸的生活方式漸漸淡化了他們對文化保護意識,人們逐漸忙于追求物質層面的享受,卻忽視了文化的傳承保護,他們認為即便自己不從事該行業,總有人去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

(四)傳承人老齡化

目前,在芒市軒崗鄉芒項村僅存三位老人掌握著傣族傳統制陶技藝,有一位老人已年過九旬,另外兩位老人,悶葉項和葉板也都70 有余,正面臨著現實而嚴峻的傳承危機,亟待搶救和保護。為有效傳承與保護傣族傳統制陶技藝,2017年6 月至8 月,由芒市文體廣電旅游局主辦,芒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芒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傣族傳統制陶技藝項目傳承培訓”在芒項村舉行,培訓學員13 人,多數參訓學員為中年婦女。

傳承情況嚴峻,老一輩有過文化傳統經歷的人或不再經營、或不制陶,傳承青黃不接。而且傳承僅僅限于技藝傳承,作為技藝背后的文化內涵卻沒有被傳承下來,或丟棄、或遺忘。傣陶工坊不過是在做單一的生產銷售。而本地民間陶器往往會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而帶來的是劣質的模仿。再加上外來陶器風格的侵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本土窯文化、窯特色漸漸消失。據作者了解,在制陶技藝的搶救中,政府撥款給非遺傳承人個體,僅僅讓這個傳承人個體在相對較小的經濟壓力的狀態下繼續做陶,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得到款項的制陶人,也割裂了制陶群體之間的和諧關系。

(五)生產規模小

盡管芒項村傣陶制作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由于生產成本高、市場缺乏合理的銷售渠道等原因,目前僅保持著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傣陶生產。消費者主要是游客、民間藝術愛好者。同時,年輕人不愿從事傣陶技藝,這也限制了傣陶制作的傳承。但是,為提高傣陶的知名度、擴大銷售渠道和縮短制陶生產周期,芒項村的傣陶技藝開始得到政府和各界人事的關心和支持。

二、德宏傣陶的傳承模式

(一)原始工藝模式

德宏傣族土陶制作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脊虐l掘證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制作的陶器已成為了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在《明史.百夷傳》《百夷紀略》等眾多的史料中,就有了傣族制陶和用陶的記載。據作者深入實地調查,芒項村傣族制陶工藝,至少在19 世紀中葉,該村寨半數以上的人家就以制陶為生。解放以后,由于工業化產品的替代而逐步衰落。傣族傳統的原始制陶工藝,在德宏的傣族地區,目前僅有芒市軒崗鄉芒項村尚有余存。芒項村的傣族土陶制作工藝較為完整的保留了人類先民在新石器時期制陶工藝的原貌。所用的泥料取自芒巷村西面的一條小河獨有的黑色泥土,經過燒制后呈現出漂亮的淺赭紅色和米黃色。芒項村制作的土陶,主要器型有土罐、土壺、土鍋、土碗、花盤等等,多為傣族日常生活用具,具有粗獷、古樸、自然的審美特質。燒制出來的陶罐密度不夠大,質地不夠堅硬。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芒項村因其燒制傣陶產品的體積小,數量少,所以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平地堆燒制方法和階梯窯燒制方法。雖然這種傳統的燒制方法使器型顯得粗拙,但卻具有厚重古樸自然的審美特質,和較強的藝術鑒賞價值和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承和保護。

(二)家庭作坊模式

在傳統的傣族社會環境中,傣陶工藝傳承的主要途徑就是家庭傳承模式。目前,德宏傣陶發展主要是家庭式作坊。在家庭制陶的模式中,傣族人通常以口頭傳授經驗、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進行傣陶的學習制作,這是一種生活自然狀態下的傳承模式。在傣族的日常勞動生產中,傣陶技術主要是由女性來承擔,他們通常是在農閑的情況下制作陶器。這些家庭式作坊平時參觀者也比較多,其中大部分是外地的游客和民間藝術的愛好者,也有家長帶孩子專門去體驗傳統文化的。在這些作坊中,傣族傳統的慢輪制陶工藝,雖然還依然保留,但更多的成分是用于展示和演示。所做的陶藝產品除了有傣族傳統的水缸、水罐、儲物罐等以外,還有花盆花瓶茶具,小到煙灰缸、小碗小碟等等。甚至已經出現了沒有實用功能,強調裝飾性的陶藝作品。這也體現了傣陶從實用陶到工藝美術陶的一個發展路徑。陶藝的燒制也從原始的平地堆燒制方法發展到了磚窯。燃料使用的依然是柴火。所幸的是近幾年在地方政府相應政策和措施的推動下傣陶的學習和傳承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如傣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悶葉項和葉板,除了按照政府的安排在傣陶非遺中心制作傣陶外,還經常對那些熱衷于傣陶技藝的人們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讓傳統傣陶技藝得以傳承。

三、傣陶發展與傳承的幾點思考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生態環境的變遷以及外來商品市場的沖擊,傣陶已經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傣家人接受各種現代化塑料商品用來存水、存放食物,這種方式更為方便,不用再去繁瑣的取土制陶燒制。然而,極少數人會意識到這雖然是科技的進步,但卻是文化的消亡。傣族地區生態環境的變遷直接影響了傣陶藝術的文化與發展。由于對陶的需求量減少,掌握學習制陶技術的人就越來越少。當陶罐不在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時,做罐子的藝人也就寥寥無幾,大多數都去謀求別的發展了,做陶的藝人越來越少。傣族文化是傣族人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積累,傣陶藝術作為傣族文化的一部分,當整體文化生態遭到破壞時,局部的文化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要實現傣陶藝術的有效傳承,就必須做好傳承路徑和方法的探索與創新,不斷探索多樣化的傣陶藝術傳播渠道,擴大其文化影響力。

首先,地方政府要做好制陶藝術傳承的指導工作,加強人才培養。政府應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出臺相關保護政策,對于傣陶藝術傳承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大量引進掌握傳統傣陶工藝的人才,加大對設計、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制陶技工等各種人才的培養。開辦培訓基地、實習場所,培養制陶傳承人。值得肯定的是,當地政府正在積極開展傣陶藝術的發展規劃與資源保護開發等工作,建立了傣陶非遺文化傳習館,讓更多的人了解傣陶,參與到傣陶的傳承發展中。

其次,利用媒介宣傳傣陶,培養文化認同感。傣陶有著百年的輝煌歷史,但是對于德宏本地,尤其是城區百姓而言,它仍是個陌生的詞匯。原因在于人們對傣陶的識別度不高。對此,當地一方面可利用報紙、電視、媒體平臺、廣告等現代傳媒手段對傣陶進行宣傳,如進行相關節目制作,召開媒體研討會等,以加強傣陶文化在觀眾心目中的影響力。此外還可從培養文化認同感入手,將與傣陶有關的知識編入課本,開設文化課程、地方性課程,做普及性宣傳,以培養潛在的文化市場。

最后,發展相關旅游產業。2006 年傣陶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其在制作工藝、造型、材質等方面與原始的制陶工藝相比較都有非常完整的保留,堪稱制陶領域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這為當地發展以陶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產業提供了契機。當地應結合自身優勢,加強陶瓷制品的設計開發,從科技、文化含量上提高產品附加值??稍诠沛偦蝻L景區開發陶器燒制體驗中心,推廣陶藝制作工藝,開展陶藝設計大賽,舉辦藝術節等吸引游客,發展旅游產業。

四、結語

經過筆者的實地調研考察,傣陶制作是云南傣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宏傣陶所處的制陶生產環境困難,并且有人才斷層的情況,但這并不能削弱德宏傣陶的發展趨勢。在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傣陶技藝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德宏傣陶技藝得以較好地傳承和保護。雖然面對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沖擊,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傳統傣陶陶器的生活需求量明顯的減少,但是傣陶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出路,那就是朝著更具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工藝美術陶甚至陶藝藝術品的方向發展。從調研情況來看,這個發展方向是正確的,越來越多的人也逐步認識到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價值,傣陶在日常運用中得到了傳承和保護。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傣陶制作業有望進一步發展。

總之,文化的變遷與進步都是為人類社會而服務的。在文化生態變遷的背景下,傣陶制作具有充分的市場前景,應當充分發揮傣陶藝術文化的主體性作用,構建傣陶藝術活態傳承的良好氛圍,通過人才培養、多方位宣傳、創新來實現傣陶藝術的發展,尋找合適的生產、銷售渠道和適當的技術和設計革新,使傣陶藝術在新的時代環境中發揮積極的文化價值,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及建設增添力量。

猜你喜歡
制陶德宏傣族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德宏 生態攝影“朝圣地”
三元互動下的德宏民族語言輿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線6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德宏
共飲一江水葫蘆絲獨奏
青木木米制陶風格探析
構樹與傣族傳統造紙的保護和開發
大辛莊商代制陶工藝研究
西雙版納傣族慢輪制陶工藝初探——以景洪市曼閣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藝為例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譯對其民族發展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