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教育-資源”三維立體式現代產業學院運行機理及模式創新對策研究

2023-04-18 17:18陳春曉馬繼明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應用型學院

王 慧 陳春曉 馬繼明

(1.泰山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2.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產業學院”起源于英國2000年成立的“產業大學”,實質上屬于網絡學習平臺。我國最早的產業學院出現在2006年,是由浙江經濟職業學院與浙江物產集團、浙江元通集團先后共建的物流產業學院和汽車售后服務產業學院。2015年10月,《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發布;2020年7月,《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頒布;2021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開展首批現代產業學院申報與建設工作,更是加快了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步伐?,F代產業學院如何建設、模式如何創新、運行機制如何展開等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

1 建設現代產業學院的意義

1.1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有利于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育,與當前中國高質量經濟發展要求對等

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需要對接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倒逼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提升與建設。德國等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發展的成功實踐一再表明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育關乎“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現。

1.2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已成為新時代培育中國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依托點

構建產業學院運營機制可優化整合校企資源,打造校企利益共同體,促進價值增長,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已成為新時代培育中國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依托點?,F代產業學院以高校理論知識為依托,以社會行業、產業發展為引擎點,以精準對接社會發展訴求為起點,以精準培育學習能力及適應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心的新時代高水平應用型、終身學習型人才為目標的現代教育模式,成為新時代提升中國應用型人才素養的主要依托點。

1.3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已成為新時代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中央一直非常重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2021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示首批50個現代產業學院,遍布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9所高校。各省市也在積極發展現代產業學院。2021年12月25日,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2021年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遴選工作,最終確定30個產業學院為首批建設的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

2 國內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2.1 國內關于現代產業學院的界定研究

教學基地說:基于管理學視角,許文靜、徐秋兒認為,產業學院作為實體組織,通過資源共享方式,由學校、企業、政府等多方共建,實現共享利益、共擔風險、聯合創新[1,2];辦學機構說:李寶銀等、蔡瑞林等認為,產業學院是基于培養專門行業人才、強化員工培訓、共同研發、傳承文化等共同目標,由高校、企業、社會行業組織、地方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建構的,并將行業、企業元素深度融入教學全過程的二級學院,或者以二級學院機制運作的辦學機構[3,4];整體屬性說:邵慶祥、胡文龍、呂臣認為,產業學院精準對接產業訴求,切入創新、產業、教育“三鏈”交融處,嵌入社會資源融入辦學中,實施企業化運作機制,與行業龍頭、行業協會等協同共建,助力教育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與教育質量提升[5-7];教育平臺說:盧建坤等將產業學院界定為一個多方位的校企聯合的教育平臺,鄭慶華以西安交通大學現代產業學院為例實現創新實驗平臺、實習專業交叉融合[8],李海東、黃文偉提出后劃定邊界、夯實基礎、平臺提供、話語統一、框架完善、協同強化等界定現代產業學院[9]。

2.2 國內關于產業學院運行模式研究

國內關于產業學院運行模式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六種。①資源共享型。黃彬認為,產業學院以新課程開發為核心知識協同生產,對接企業有效訴求、先進技術知識與實踐經驗敏捷導入、協同優化過程性“增值”,實現可持續改進,強化產學系統創新[10]。②共同發展型。沈希認為,區域產業發展急需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系緊密的高校提供支持,實現若干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11]。③產業引領型。成寶芝等認為,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依托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代產業學院,更新辦學理念,做好頂層設計,積極對接產業行業需求,積極探索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培養路徑與策略[12]。④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行合作、閩臺合作四模式說[13],以及校企綜合型、校企訂單型、校行合作型、校地合作型和校會聯合型五模式說[14]等。⑤吳帆、王歆妙和陳孫延提出深化共識、領導機制、雙向認同、產教融合、機制保障等實現產教融合轉變[15]。⑥張兵、鄒一琴和蔣惠鳳基于共生理論視角,提出共生網絡、共生進化的對稱互惠共生模式[16]。

2.3 國內關于產業學院建設路徑研究

國內關于產業學院建設路徑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對象聚焦在本科層次的高校,基于產業、創新、教育“三鏈融合”視角,胡文龍將產業學院界定為混合型辦學機構,強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市場化與組織制度創新實質[17];宣葵葵、王洪才從核心競爭力視角,提出產業學院應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傳統的“引企入教”模式,通過社會各界教育資源優化整合、科研拓展、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等途徑聚合產業學院核心競爭力[18];劉海明提出,以職業勝任力培養、學習成本內在引力、學生權益互助等提高現代產業學院的參與度與滿意度[19];沈潔、徐明華和徐守坤基于教育、產業、創新“三鏈融合”視角構建產學融創的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協同共建[20];周繼良從制度創新、多元共治、基礎知識、創新能力、項目制課程、融合平臺、共教共學、數據驅動、信息共享等途徑建設現代產業學院[21];黃彬提出企業需求對接、技術知識與經驗導入、過程優化與協同、“增值”關注與持續改進等融合創新途徑[22]。

目前國內對產業學院的研究比較多,但是針對現代產業學院的定位目標、管理模式等,以及社會、學校、政府、企業、協會等多方協同機制需要進一步展開研究。特別是對企業化管理方式、現代化治理結構、市場化運行機制、綜合化功能定位等創新型辦學模式需要進一步探索。

3 國內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實踐典型模式比較研究

現代產業學院在國外已經形成以網絡學習平臺為主的英國“產業大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教學結合,培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加坡南洋現代管理學院模式;為工業文明服務的德國“烏爾姆模式”等。國內有引進全套德國人才培養模式的中德工程師學院模式、華南農業大學溫氏集團產業學院模式等??偨Y其實踐經驗,為中國建設高水平現代產業學院提供助力。

3.1 多種所有制混合兼具高度獨立性

在中國,部分現代產業學院在所有制上屬于混合制,但是在辦學與經營上具有高度的獨立性,具有代表性的為寧波萬里東軟數字產業學院;多數屬于現有高校的二級學院機構編制,在性質上屬于獨立部分,自主設置專業與培養計劃等,具有代表性的有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鹽城師范學院濕地學院;還有的屬于高校二級學院的下屬內設機構,屬于高校的三級設置機構,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樹人大學紹興黃酒學院、山嶼海商學院,金陵科技學院電子競技產業學院,泰山學院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等。

3.2 管理機制呈現多種模式并存局面,各具特色

現代產業學院管理機制呈現學校直管、校企業聯合、獨立運營、二級學院管理等多種模式并存局面,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南京工業大學2011產業學院采用學校自主創立二級學院的方式,實現教學、科研等自主管理,革新傳統管理機制。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采用校企聯合管理模式,其隸屬于高校獨立“二級學院”,學校選任院長、教學副院長,公司選派高管任副院長,兼具專門人才培養與企業員工培訓基地性質。泰山學院泰山國欣智慧文旅產業學院是泰山學院旅游學院下設的合作機構,隸屬于旅游學院管理,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外派一名員工到產業學院進行學生管理與企業文化培訓。

3.3 采用多元主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校企政合作、校政合作、校校聯合、中外合作等多元主體共同合作,構建現代產業學院“合作共同體”。泰山學院泰山國欣智慧文旅產業學院由泰山學院與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兩方聯合辦學,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由鹽城工學院、鹽城市大豐區人民政府、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聯合辦學,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由常州大學、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方聯合辦學。同時,還涉及國家、省重點實驗室聯合辦學,如江蘇省灘涂生物資源與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鹽土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灘涂生物農業協同創新中心等共建鹽城師范學院濕地學院。

3.4 師資隊伍體現理論知識與行業實踐并重特色

現代產業學院師資隊伍由高校教師與企業高管共同組成,體現理論知識與行業實踐并重特色。浙江樹人大學鋼結構行業學院師資隊伍中鋼結構行業導師17名,占比36%;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師資隊伍中行業導師27人,占比32%。但目前現代產業學院師資隊伍以傳統學院教師為主的還占有一定比例。泰山學院泰山國欣智慧文旅產業學院除了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行業導師外,還將旅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歷史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等優質力量融合在一起,培育多學科、復合型、高水平應用型產業人才。

4 構建“時間-教育-資源”三維立體式現代產業學院運行機理研究

基于以上理論與實踐研究,從目標定位、組織結構治理、管理體系、市場化運行機制、綜合化功能定位全過程,契合現代產業需求,構建“時間-教育-資源”三維立體式多方協同育人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運行機制。

4.1 貫穿于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育全過程的“時間維”

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育模式采用全過程的協同育人理念,將構建“時間維”的全程協同育人機制。從市場與行業精準訴求調研、合作雙方優質資源的合作,以及現代產業學院的辦學理念定位、辦學目標的制定、培養方案的修訂、核心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實踐平臺的建設與運行等全方位共同研討,達成共識。在實踐變革中,參與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對接行業或合作企業訴求的畢業設計、行業質量評價等與大學四年“一一對應、相互滲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式全過程協同育人機制。

4.2 貫穿職業素養和現代理論知識的“教育維”

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育模式采用精準對接社會行業訴求與“畢業即能就業”的協同育人理念,將構建“教育維”的全程協同育人機制?,F代產業學院要求學生掌握行業所需的前沿理論知識、科學方法、行業發展趨勢、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等,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終身學習理念,永遠處于“學習道路”上。同時,將職業素養、行業工匠精神、行業興趣等全方位融入現代產業學院協同育人機制中。加強項目化教學與研發,增強現代產業學院學生實踐能力與知識的應用性,強化現代產業學院學生學習與實踐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參與聯合企業試驗項目,優秀企業家做專題講座等方式,營造學生聯合企業的“主人翁”精神,形成“我是公司一員,公司與我共融”的意識。

4.3 貫穿于多方資源的現代產業學院協同育人的“資源維”

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育模式融合多方資源,將構建“資源維”的全程協同育人機制。堅持科教、產教、校企等多方資源融合,促進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新商科等多元學科融合發展,發揮“政企協”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產業需求的作用,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校企聯合實踐教學基地與教學平臺,研發適合行業需求的項目化課程、實踐教學案例等,有機結合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實習、企業服務科技創新,打造集“產、學、研、轉、創、用、發”于一體的、充分利用多方資源的現代產業學院協同育人機制。

5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創新對策研究

5.1 變革現代人才培養范式,構建現代產業學院“學習共同體”

第一,強化現代產業學院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注重現代產業學院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和創新、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構建技術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實現現代產業學院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皞鞯朗跇I”與師生共同“解惑”貫穿于教學始終,應構建現代產業學院的大學、企業、學院“生態圈”和學生、教師、行業導師“學習共同體”。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個性化發展。以項目為導向,發揮合作企業的優勢,讓學生真正參與企業項目。建構集理論知識,實操訓練、項目參與于一體的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范式,打造現代產業學院“學習共同體”。第二,堅持學科、專業、課程三者有機結合。課程結構體系優化與完善為專業建設提供動力源泉,學科建設為課程內容及知識體系完善與建立提供助力,課程建設成為學科專業有機體系的重要紐帶。在現代產業學院培育體系中,堅持學科、專業、課程三者有機結合。對接行業需求,提升應用型學科建設水平,為現代產業學院課程建設提供學術支撐。依托特色優勢學科,整合技術創新資源,布局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面向新產業的新興學科。遵循學科產業邏輯,構建優質課程群。聚焦現代產業共性或關鍵技術,探索多主體知識生產、應用、轉移、共享等機制,整合技術與產業前沿最新創新成果,實現全鏈條、全環節相融合。

5.2 發揮高校、企業等多元優勢,構建“校企多元命運共同體”

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實習”有機整合,推進“引企入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建設質量,開發校企合作課程,強化現代產業學院學生產業認知,提升其對社會復雜問題的發現、分析與解決能力。加大現代產業學院引進高水平應用型師資隊伍的力度,構建現代產業學院與行業、企業人才的“雙向”流動機制,推動課程理論與實踐雙向導師合作,打造“雙師雙能型”培養培訓基地。搭建現代產業學院實踐與理論深度融合的產學研服務平臺,建立“專創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實踐實訓實驗室或研發中心,在技術攻關、科技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項目孵化等方面展開利益相關方的聯合。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形成高校、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共建共管組織架構,強化人、事、財“三權”改革,建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

5.3 變革現代產業學院組建模式,向以行業產業為核心模式轉變

打破傳統模式,遵循行業發展邏輯,對接產業需求,重組相關專業。精準掌握行業、產業、企業創新發展訴求,實現企業、行業無縫對接。融入優質資源,構建多方資源共享機制?,F代產業學院既包括教室、資金、圖書館、設備、教師、技術等有形的物質性資源,也包括文化、制度、價值觀等非物質性的無形資源,同時將高校以外的社會中的優質資源,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中代表著該行業發展方向的優質資源囊括到現代產業學院教學資源范疇中。應用開放、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聚集整合涉及的一切優質資源,形成綜合型、復合型、多方位、立體式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育模式。

5.4 實行“訂單式”“定制式”“個性化”等建設模式創新政策

基于人才結構、技能要求、能力素質等訴求切實分析企業用人需求,實行“訂單式”“定制式”“個性化”等建設模式創新政策。第一,聚焦利益相關者各自優勢,釋放整體活力,積極探索產業、教育、創新“三鏈”有效銜接機制,尊重高校在教育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發揮行業、企業在現代產業學院實踐、創新、創業、市場中的引領作用,完善以市場發展、行業訴求為前提,以創新創業“雙創”為引擎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第二,面向新時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強化學生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推進“引企入教”,實施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實現課程與技術銜接、教學與生產對接、人才與產業融合。第三,有效銜接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發揮企校教育主體作用。積極引進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以及國際組織等積極參與平臺建設,拓寬國際資源引進渠道,建立專業認證體系。引進國際優秀課程,建立專業人才認證體系,制定相應人才標準,加快產業學院認證與教師認證雙體系建設。

猜你喜歡
應用型學院
初等教育學院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海盜學院(12)
應用型本科ESP教學改革探究——以CBI為依托
學院掠影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究
基于應用型的成本會計教學改革
西行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