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教育突破網絡圈層文化困境的路徑探析

2023-04-19 11:06王梅菊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圈內圈層教育工作者

王梅菊

(西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10)

百年黨史碩果累累、博大精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盵1]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方法,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黨史中擁有非常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發展也是促進大學生黨史學習的重要推動力。必須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增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厚度,提升青年黨史學習教育深度[2]。然而,當代青年不僅生活在線下的現實社會,也生活在線上的虛擬社會中。無論是“網絡土著”,還是“網生一代”,都形象地反映了當下青年不受時空限制的“虛實雙棲”生活狀態。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青年一代在網絡上開始出現因“圈”而分、因“趣”而聚的現象,產生了游戲圈、漢服圈、運動圈、動漫圈等各類圈層。每類圈層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話語體系和傳播方式,以此來區分此圈與彼圈。由此形成的圈層文化,對青年的思想觀念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也給黨史學習教育帶來了多重挑戰。因此,黨史學習教育應緊跟時代潮流,回應時代呼喚,注重開展線上學習教育,著力突破青年圈層文化困境,引導當代青年深入學習黨的百年艱辛歷程,增強新時代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

一、青年網絡生活“圈層化”現象

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5后”“00后”儼然已經成為創造和傳播各種新型網絡文化的主力軍,他們熱衷于在網絡上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求產生生活和情感上的共鳴,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個個虛擬的社交圈層,他們可以在圈層內自由地分享信息、發表評論、獲取個性化資訊。但網絡圈層在帶給青年交往便利的同時,也會因其自身的特點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

(一)“圈層化”概念的提出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3]因此,人們總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確認自己的身份與地位。21世紀是信息爆炸、科技迅猛發展、人類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持續更新的時代,網絡上不斷出現“圈層化”現象,以興趣、情感、文化等“趣緣”為紐帶而形成的“弱連接”正在逐漸取代以血緣、業緣、地緣為基礎的“強連接”。圈層是網絡社群的一種具體形態,是那些擁有共同特征的網絡用戶在網絡平臺上通過自主聚合而形成的一個個有層級之分的網絡圈子[4]。根據圈層親密度和黏合度的高低,網絡圈層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內生“趣緣”為紐帶的圈層;二是用資本和技術操作的圈層;三是以意見領袖為主導的圈層。每一種圈層都影響著青年的自我認同構建和他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

(二)“圈層化”背景下青年黨史學習教育特征

了解歷史才能行穩致遠,理解歷史才能知古鑒今,只有接受正確的黨史學習教育,才能具有科學的黨史觀。網絡時代,大部分青年對黨史知識的獲取來自流量影視劇、微博或微信公眾號以及各種短視頻,其中一些碎片化、庸俗化的黨史資料正在逐漸侵蝕青年一代的黨史觀,歷史虛無主義、極端民粹主義沉渣泛起。

圈層的封閉性導致黨史學習教育膚淺化。當代青年總是會選擇加入自己感興趣或認同的網絡圈層,他們或因愛好相同,或因價值取向相似,會頻繁地在圈內進行交流互動共享。身處特定圈層的青年為了彰顯個性、凸顯純粹,會有意識地與外界隔離,將自己封閉在特定圈層內而疏遠社會。如此一來,同質化的信息在圈層內來回傳播,不斷得到加強,而新的思想觀點卻無法進入圈層。這樣雖強化了青年對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了解,但最后他們卻被圍困在大量相似信息堆砌起來的圍墻之中,形成“信息孤島”。同時,網絡時代海量信息不斷生產傳播,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進行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大大壓縮了個人思考判斷的空間。近年來,一些膚淺化、表面化的庸俗史學在特定的網絡圈層流行開來,其將一些歷史事件剝離特定的歷史環境進行歪曲解讀、肆意想象。身處封閉網絡圈層的個體,因缺乏對整體歷史事件的了解和認知,用自己所接觸到的片面化、碎片化的黨史資料代替真實歷史事件全貌,大大弱化了黨百年歷程的艱辛和曲折。

圈層的娛樂性導致黨史學習教育流量化。娛樂性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特征,正如游戲愛好者有“電競圈”,他們會在圈內討論游戲角色技能強弱、裝備配置方案以提高玩家能力,進而獲得成就感。在如今“流量至上”的時代,在資本與媒體的雙重作用下,一些歷史現場變成了“流量劇場”,抗日劇變成了偶像劇,歷史劇變成了宮斗劇。圈層的過度娛樂化突破了歷史紅線,將黨史娛樂化,熱衷于傳播人民英雄的軼事,用輕松愉快的野史代替嚴肅權威的正史。甚至有一些平臺為了博人眼球、吸取流量,割裂乃至顛覆黨史,將資本主義社會描繪為“烏托邦”,將社會主義社會描繪為爾虞我詐的世界,嚴重削弱了黨百年歷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5]。

圈層的排他性導致黨史學習教育競爭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網絡社會發展的新動向和新特點,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青年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內容,亦不可被忽視。網絡圈層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性,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脫序的話語表達使無法準確掌握圈內話語“密鑰”的人被攔在圈層外。如此一來,排他性強的圈層內個體的社會交往面就會越來越窄,這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提供了可能,對青年黨史學習教育構成了巨大威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盵6]西方國家從未放棄對我國實施意識形態滲透,一直利用他們的政治強權、信息霸權推行“和平演變”政策,在網絡圈層中抹黑我國的民族英雄,夸大黨史中的曲折與失誤,同時販賣焦慮,放大現階段我國社會所面臨的矛盾,企圖迷惑我國青年網民,這些都極大地削弱了青年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二、網絡圈層文化給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困境

圈層文化作為一種典型的青年亞文化,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其對社會生活的深度浸染,正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圈層化交往以其多樣的交往形式、獨特的內容表達、微弱的時空限制備受當代青年追捧,無論是主動加入還是被動參與,圈層文化都會對青年的認知模式、思維方式、價值判斷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也勢必會給青年黨史學習教育帶來挑戰。

(一)網絡圈層文化易導致黨史學習教育主體失語

對青年一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需要。黨史蘊含著黨自身建設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和內容都十分明確。傳統意義上的黨史學習教育多數在線下課堂中進行,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力和資源,是知識的提供者、活動的策劃者,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當代青年的自主性提高,黨史學習教育已不再局限于線下課堂,線上圈層也成為個人重要的學習場域。傳統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的話語主導地位正逐漸被瓦解,主客體之間也出現了“類主體”現象。同時,網絡圈層的形成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區隔化、排他性的過程,擁有相同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相近的網絡成員會在圈內話語推動下進一步強化其群體黏性,從而不斷擴大與圈外的話語鴻溝,致使黨史學習教育主體在網絡圈層內失語,造成黨史學習教育受阻。一方面,圈層之間相區隔,生成交往壁壘。當圈內成員認同感不斷增強以推動圈內層級結構穩定時,也勢必會造成圈層間的區隔化程度加深。也就是說,圈內成員為了維護圈內的純潔性和獨特性,會不斷強化與圈層外部的話語交往壁壘。在這種情況下,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作為“圈外人”,很難進入圈內與其他成員產生知識和情感共鳴,從而形成了一道無形的話語“阻隔墻”,導致黨史學習教育主導權旁落?,F下,青年喜歡在網絡上通過評論、轉發黨史相關內容來表達意見與建議,表達自我情感和彰顯個性,這些反映青年真實想法的內容正是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該著重關注的內容,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卻常常因為找不到入圈“切入口”而被隔離在外,陷入“想入圈卻入不了、想說話卻說不了”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圈層內部相區隔,造成話語差序格局。雖然網絡圈層中的話語權受現實因素影響較小,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自由平等,圈層內依然會依據成員所掌握的話語資源和資本而劃分圈內階層。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指出:為了避免被群體孤立、排斥,人們會在所持觀點鮮有支持或遭受其他成員反對時保持沉默,進而對相對優勢的意見加以聲援,最終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話語差序局面[7]。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若能順利進入特定圈層內,在剛開始時也只能是一個小人物,并不處于話語核心層,若圈層內出現偏離黨史學習正確路線、背離黨史學習教育宗旨的現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由于話語權不夠,就很可能面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無法及時糾偏,最終造成教育主體失語。

(二)網絡圈層文化易導致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失衡

網絡時代,每一位網絡用戶不僅是知識信息的搬運者,更是生產者?;ヂ摼W每天產生無限的知識信息,然而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因此在無限信息與有限精力之間就產生了差距,形成了矛盾。粗略瀏覽代替了精細閱讀,囫圇吞棗也代替了細嚼慢咽。一方面,在海量信息中難以獲取黨史內容。圈層作為社會注意力的抓取者,也會因為個人注意力有限而竭盡所能地吸引青年注意力,以此保持圈層的活躍度。因此,在“注意力爭奪大賽”中,“標題黨”等粗鄙傳播方式成為圈層傳播的“必殺技”。當代青年過著“虛實雙棲”生活,當他們在現實社會遭遇壓力和焦慮時,多數會選擇進入網絡社會尋找輕松歡愉,也更傾向于關注娛樂八卦等輕松資訊,而對黨史學習這種嚴肅話題避而遠之,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忽略。并且在智能算法的助推下,網絡圈層也會減少對不吸引用戶的黨史內容的推送,以此實現流量最大化。另一方面,碎片化信息難以形成邏輯?;ヂ摼W在打破時空限制的同時,也將青年的整體性、邏輯性學習切割成了碎片化的形態。碎片化主要是指完整信息被分解為零散的、瑣碎的信息,呈現出間斷性的特征,相比于系統表達,更不容易被人理解、記憶??觳褪?、碎片化閱讀已成為當下流行趨勢。在網絡圈層中,青年很難獲得系統化、完整性的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即便特別關注一個“網絡大V”講黨史,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信息鏈編制,才能了解其中內在邏輯。同時,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具有高度開放性特征,信息無論正確與否,都可以被隨意發布于網絡。而青年正處于知識儲備不足、價值判斷水平需提升的重要階段,若長期接觸不正確的黨史信息,就極易受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影響。因此,由于缺乏正確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料,網絡圈層極易導致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失衡,劣質信息驅逐優質內容。

(三)網絡圈層文化易導致黨史學習教育信息失真

虛實共生是青年網絡圈層形成的特點,多數網絡圈層是基于現實生活關系建構而成的,但也有不少圈層是完全基于陌生關系而建立的。為滿足多樣化的社交需求,青年組建了各式各樣的網絡圈層,同時一個人又可以加入不同的網絡圈層,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面,虛擬化、符號化的身份使得教育對象的真實信息難以被獲取。在網絡空間中,人的社會屬性并沒有改變,人的社交需求依然存在,但與現實生活具有真實性、具體性、直接性不同,網絡社會更多呈現虛構性,個體的全部或者部分身份標識被改寫、淡化甚至重組,創造出一個異于“現實自我”的“虛擬自我”,并且通過符號化的互動過程對個體本身進行重新定義、再造。同時,在人工智能的“全景監獄”視野下,青年為了保護自我隱私、逃避大數據監視,往往會傾向于隱藏自我真實目的和需求,故意偽裝“人設”。因此,若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根據青年在網絡上展現出來的行為進行思想動態“畫像”,“畫像”精準程度就會不夠高,長此以往就會造成黨史學習教育信息輸送失準、失真,偏離青年的歷史興趣點。另一方面,信息編碼、脫序表達使得青年思想難以被精準捕捉。網絡圈層話語表達形式是青年進入某一圈層的“通行證”,鮮明體現了圈層內部交流互動的話語風格。具體來看,圈層話語的表達形式既有符碼的再編,也有脫序表達的再創。圈層“黑話”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為其獨特的表達方式跳出了傳統話語秩序和話語框架,并且以自身的文本編輯規則和信息加密方式簡化了曾經煩瑣的表達,實現了原本指稱關系上的再建構。如Cosplay圈的“C服”(Cosplay服裝)、社交圈的“emo”(郁悶了)、游戲圈的“CD”(技能的冷卻時間)等,這些數不勝數的信息編碼、脫序表達在維護青年私密性、滿足青年個性化需求、提高青年圈內價值認同感的同時,也給黨史學習教育增加了難度,影響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在上述背景下,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難以完全掌握圈層內正確話語信息,對網絡意見難以做到有效篩選和過濾,更難以對網絡青年思想動態進行精準跟蹤。一旦青年在自己所處的圈層內出現錯誤的歷史觀傾向并形成共識,矯正工作必然事倍功半。

三、黨史學習教育突破網絡圈層文化困境的路徑

錢穆在《國史大綱》一書中寫道:“故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已往歷史有真實之了解?!盵8]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蘊含著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學智慧,包含著上下求索和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因此,欲使當代青年堅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之情感,必先使青年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歷史觀。網絡圈層內容良莠不齊,信息壁壘層層阻隔,符號術語千變萬化,對青年一代的黨史認知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響。引導青年一代完整客觀地學習歷史資料、科學地利用歷史經驗,是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一)提升教育主體綜合素質,轉變話語傳播方式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相應的教育素質和能力,使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能在線下順利開展,更能在線上迸發生機活力。首先,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扎實的理論知識。黨史學習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教育,它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導向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它所傳播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主流價值思想。所以,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立正”,防止黨史學習教育片面化、娛樂化。黨史宣講者更要具備分析、歸納與邏輯思維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講故事的層面,而是需要透過現象講本質,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深入思考。要立足當下實際和青年思想特點,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研究和講述黨史理論,使黨史精神內涵能夠觸及青年思想靈魂深處,使青年與革命先輩們產生超越時空的共鳴。其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研究青年群體,積極主動入圈。隨著“類主體”現象的出現,教育工作者應轉變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以尊重為前提,遵循民主原則與平等對話原則,以謙虛的姿態了解青年所處圈層的獨特文化和表達方式,爭取獲得進入圈層內部的“入場券”,對圈層內符合史實的文化傳播要大力支持、積極引導,對扭曲、黑化史實的文化謠言要及時糾正。同時,應主動嘗試構建以教育工作者為核心的網絡圈層,依托官方微博、微信、校園網主頁、教師網絡工作室等載體進行相互聯動,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史,吸引青年粉絲關注與互動[9]。最后,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完善表達策略,采用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話語形式。黨史學習教育是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圈層青年追求極簡化、輕松化的話語表達方式,這與政治話語的嚴肅性差別較大。若此時仍采取填鴨式灌輸,就很容易忽略青年的興趣點,錯失圈層話語權。因此,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采取當代青年喜聞樂見的“網言網語”吸引青年的注意力,將抽象生硬的理論術語變成充滿煙火味、親和力和趣味性的大眾話語[10]。由此可見,培養優秀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是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徑,是黨史學習教育突破圈層文化困境的基本方法。

(二)增強優質內容有效供給,優化圈層內容生態

在網絡空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應堅持內容為王、技術為輔,以價值理性引導工具理性,不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真正優質的內容供給才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鳴,才能撥動青年人的心弦,才能占據青年人的活動空間?,F有的一些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主要原因在于知識內容含量較低,形式煩瑣且空泛,使青年一代感覺索然無味,毫無知識獲得感,更談不上價值引領。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能否在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滿足青年精神需求,被青年關注、轉發、評論以及再生產,取決于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包容性、感染性。因此,青年黨史學習教育優化圈層內容生態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堅持虛實結合,融合線上線下學習教育。當代青年以不同的虛擬身份活躍于不同的網絡圈層,在網絡空間開展集會、交流等實踐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青年可以完全脫離現實社會的真實身份和實踐活動。換句話說,即使青年在網絡圈層中是以數字在場、意識在場等形式取代身體在場,從而突破人的生理限制,實現環境在場,但這種在場始終忽略了人的身體在場,而線下實踐活動剛好可以彌補此缺陷[11]。因此,高??梢酝ㄟ^把握“七一”建黨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拋出議題,開展講黨課比賽、表演情景劇、參觀博物館等紅色紀念活動,把青年聚集到可控話題圈內,以線下的實踐活動突破線上的圈層窘境。第二,聚合碎片化內容,引導碎片化輿論。網絡圈層中的黨史內容碎片化,本質上只是一個形象比喻,如何將碎片化內容聚合起來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零散內容順勢而為,利用時間、地點、人物等內在線索實現串聯,使“打碎的花瓶”粘合起來,使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在網絡空間中形散而意不散,實現意義上的整體性聚合。另一方面,應因勢而導,及時關注網絡圈層熱點碎片化信息。對于關注度較高的碎片化信息,要及時發布相關內容,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方向,將思想性、邏輯性與個性化、簡便性相結合,深化青年價值認同。第三,利用官方渠道,形成紅色宣傳矩陣。要充分融合各種新型媒體,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與網絡載體的傳播優勢有機結合,形成“大宣教”格局,利用外部力量沖破圈層壁壘,實現新鮮內容輸送。

(三)加強用戶信息動態監控,關注內部表達環境

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一環,具有端正青年思想、凝聚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穩定等重要價值。多數青年用虛擬化、數字化的符號身份活躍于網絡圈層,使教育工作者難以把握其真實信息,從而削弱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且脫序化的語言表達和再建構的信息編碼使得青年思想活動表達更加變幻莫測。有效化解網絡圈層中的信息失真危機,是把握青年思想脈搏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其一,創新話語主體要素,打造圈內話語代言人。多數情況下,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被圈層青年定義為“圈外人”,他們或是進不了圈,或是在圈內話語權較小。這時,教育工作者應轉變教育思路,注重發揮朋輩效應,在圈內尋找優秀青年,打造圈內意見領袖和發言人。青年社交圈層化以同輩交往為基礎,同輩之間往往擁有共同的話語基礎和相似的學習背景,在圈層中屬于強交往關系。因此,可以利用同輩意見領袖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有效跟蹤圈內青年成員的思想動態及所求所想,收集圈內成員真實信息,為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提供基礎資料。同時,在面對圈內偏離黨史事實捏造民族英雄故事的錯誤傾向時,需引導青年意見領袖積極發聲,與錯誤思潮做抗爭。其二,關注圈層內部信息表達環境,理解圈層“黑話”邏輯內涵。每一個網絡圈層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脫離社會主流話語的意指邏輯與文本編輯規則,在這種情況下,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很難把握圈內青年所傳遞出來的真實信息內涵,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會因此產生隔膜感和疏離感。這時,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不僅要理解圈層“黑話”本身的意蘊,更要直接或間接關注圈層內部的思想信息表達環境,將其有機結合起來,在宏觀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微觀“黑話”。同時,要轉變黨史學習教育的宣傳方式,多利用情感符號和圖像敘事,打造情景交融、圖文并茂的敘事風格,構建多元化的輸入和輸出信息內容表達模式,以形象性取代抽象性、以有序性引導脫序性,增強主流話語意指邏輯與圈內話語意指邏輯的聯動,在有效研判圈層信息內容的基礎上,突破圈層阻隔,獲取真實反饋,增強情感共鳴,不斷提升圈內青年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興趣和價值認同感。

四、結語

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絡空間開展困難重重,既有圈層化本身帶來的困境,也有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帶來的挑戰。因此,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入圈”,同時鼓勵“混圈”青年走出舒適區;融合線上線下學習教育,讓青年接觸科學優質內容,深刻感受歷史的厚重感;加強青年用戶真實信息動態監控,關注內部表達環境,讓黨史學習教育在網絡空間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猜你喜歡
圈內圈層教育工作者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你不在
“打針”
No.4 圈層用戶不斷拓展,圈層經濟價值釋放
B站沖破圈層
年輕人“圈層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讓圈內新聞飛出圈層——“振興杯”宣傳的一點思考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精彩晚會掠影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風雨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