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大學生“三農”情懷培育路徑探究

2023-04-19 17:40宋成鑫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三農情懷培育

宋成鑫 鄭 博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希望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2021 年4 月29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充分體現了鄉村振興戰略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當前,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立足新的發展階段,鄉村作為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的作用愈加凸顯,鄉村振興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被提到新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戰線開啟了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征程。高校承擔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重要責任,大學生肩負著時代使命,要成為“有本領、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三農”情懷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愛國情感、勇擔時代責任具有重要意義;對大學生自身發展、實現高校教育目標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十分獨特的戰略價值,高校培育大學生“三農”情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

一、大學生“三農”情懷培育需明確基本要求

高校要拓展專業知識與“三農”融合深度,強化學生的“三農”情懷,加大服務“三農”的行動力度,提高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精度;以大歷史觀看待“三農”問題,積極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國家、民族,為學生打下情感和知識基礎。大學生是“三農”情懷培養的主體,其培育目標并非要求所有學生都投身鄉村建設,不同院系、學科方向對培育“三農”情懷的要求也不能“一刀切”,而是根據實際需要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所有學科專業的大學生要樹立對“三農”的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三農”情懷,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農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大學畢業生作為勞動資源流入社會,不論是流向農村還是城市,都必須厚植“三農”情懷。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國家民族的文化根基,增強文化自信。第二個層面,對于涉農、涉林專業重點領域和院校大學生,既要著眼于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又要注重大國“三農”情懷的培育,引導學生“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

高校既要抓住“三農”情懷培育覆蓋全部學科的大方向,又要注重梳理各學科之間的差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三農”情懷的內涵要求,高校各學科在培育方向上各有側重,在“三農”情感培育層次上有所差別。一方面,高校要加強鄉村振興相關研究,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以培育學生“三農”情懷為切入點培養家國情懷和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高校大力扶持農學相關專業和交叉學科,涉農涉林高校要加快新農科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用現代科技手段賦能農業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學術支撐,引導學生在“愛農民、愛農村”的基礎上實現“懂農業”,愿意扎根農村、建設農村。同時,在培育大學生“三農”情懷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深入農村、投身實踐,理論結合實際對于學生學習“三農”知識、塑造“三農”情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產業上,高??梢耘c地方政府開展鄉村建設的合作項目,促進學校與農村交流合作,改善鄉村就業環境,提高鄉村就業質量。

二、大學生“三農”情懷培育需完善“三全育人”教育體系

“三農”情懷培育要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叭巳擞?,時時育人,處處育人”體現了高校育人系統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形成“三層三段三課堂”的培育體系?!叭龑印笔恰叭r”情懷培育主體的三個層面,以農林學科和專業為首要、高校教師為關鍵,覆蓋全員的培育體系,形成學科、教師和學生的培養層次;“三段”是理論學習、勞動實踐、匯報總結,形成一套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關系及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培育流程,按照認識的線性發展規律引導學生“三農”情懷的養成;“三課堂”是思政課堂、專業課堂(課程思政)和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志愿活動、考察實習等)的梯度培育,拓展育人場景。高校通過構建完整的“三農”情懷培養體系,深入融合“三全育人”理念,一方面延伸了“三全育人”的內涵,另一方面深化了“三農”情懷的培育力度。

培育“三農”情懷要注重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化到高?!叭恕钡母黝I域、各方面、各環節。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目標一致,形式互補。顯性教育以最直接的方式傳承,使對象得到有形的教育,是培育“三農”情懷的主渠道。不論理論學習還是實踐養成,都離不開顯性教育的主力輸出作用,強化顯性教育是“三農”情懷培育效果的保障。用“三農”知識打動學生,用“五史”教育感化學生,讓學生感受宏大敘事的歷史厚重感,隱性教育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使對象間接內隱地受到影響?!叭r”情懷培育不僅是知識學習,更是情感培育,隱性教育具有針對性、愉悅性、靈活性等特點,成為“三農”情懷培育的重要方式,應在課堂任務、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結合,確定統一的“三農”情懷培育方向,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人格的涵養。

三、大學生“三農”情懷培育需融入“大思政”理念

高校要強化“大思政”理念,將“三農”情懷培育貫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鄉村振興戰略對大學生“三農”情懷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在“三農”知識的學習和情感培育上,要充分認識鄉村振興背景下“三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以此為基礎發展對“三農”、對人民、對國家的深厚感情,與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相銜接;在服務“三農”的就業導向上,學生實習、社會實踐、就業要傾向“三農”領域,農林專業學生要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投身農村建設。鄉村全面振興同樣需要教育、醫療、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人才,需要多領域、寬口徑人才用實際行動建設鄉村、建設中國。大學生“三農”情懷培育客體的廣泛性需要借助“大思政”理念。首先,要加強思政課中學生主體性建設。不同專業、教育背景的學生差異性較大,要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必須加強學生主體性,運用啟發式教學,根據“三農”領域設置問題鏈,引發學生思考,培育學生“三農”情懷的同時不失學理性。其次,在思政課與課程思政中融入“三農”情懷培育,拓寬思政課與課程思政的領域。在思政課程中善用歷史資源、文化資源和國際比較,[3]可以開設線上、線下或混合式的通識課、選修課,結合“五史”講授農業政策變遷的歷史背景、鄉村發展建設的經驗、鄉村振興的重要性、鄉土文化等。在課程思政中深入挖掘“三農”元素和思政元素,做到二者相互促進。最后,將“三農”情懷培育拓展到網絡思政、文化思政。網絡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同時,大學生對網絡內容的選擇性較強,因此,網絡思政建設要加強針對性、時效性、引導性、趣味性,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等形式深化“三農”情懷培育。文化思政要與實際相結合,一方面深挖校本文化,根植大學生精神家園;另一方面發掘鄉土文化,這是“三農”情懷的文化根基。讓“三農”情懷的培育成為黏合劑,加固高校立德樹人體系。

四、大學生“三農”情懷培育需與“三農”實踐相結合

開辟鄉土課堂,落實實踐育人。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中,實踐是勞動實踐,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勞動絕不僅僅是維持人生存的手段,勞動創造人,更是人的“類本質”。從實踐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看,物質資料的生產,即勞動實踐,是人類歷史中首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有在勞動實踐中,作為勞動主體的人才能能動地探尋自己的現實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強調理論學習,還需要深化實踐教育,落腳基層,開辟“第二課堂”,在勞動實踐中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團結協作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體性推進。[4]高??梢蚤_通參與性廣、吸引力強的大學生駐村實習的“三下鄉”渠道,從社會視角體現學生主體性。不僅是農林學科的學生,要盡量覆蓋全體學生,使他們在下鄉實踐中既服務農村,又鍛煉自身。比如師范生,有條件的可以深入村鎮學校進行“三下鄉”活動和教學實習。大學生下鄉,服務鄉村振興,既幫助了鄉村建設,又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對鄉村建設和學生自身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結合家國情懷,教師在實踐中要加強理論引導。大學生的實踐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支撐,夯實理論基礎,在實踐過程中注重觀察,積累直接經驗,認真總結,理論聯系實際,以親身經歷深化對“三農”問題的理解,增強對世情、國情、黨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以此為依托加強“三農”情懷、家國情懷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培育。正是在“三農”情懷的培育過程中,學生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強化了德育;提升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考能力,強化了智育;勞動實踐增強了身體素質,強化了體育;形成了服務“三農”的文學藝術產品,強化了美育;鞏固了實踐基礎,強化了勞動教育,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三農情懷培育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贛鄱情懷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