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工科院校新聞傳播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2023-04-19 17:40陳彥道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工科育人思政

何 灝 陳彥道 路 毅

課程思政是新媒介生態背景下黨中央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新聞與傳播專業意識形態屬性較強,這對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新聞傳播專業應圍繞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借助學科優勢,將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宏觀格局。本文從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入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具有地方工科院校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一、地方工科院校新聞傳播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工科類院校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高等教育的各個專業、各門課程中,推動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同向同行,共同擔負育人職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目前,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蓬勃發展,這對于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大數據、云計算、VR、5G 等被廣泛應用于新聞行業,學生需要了解其現狀、發展趨勢及相關的道德、法律等問題,為從事新聞傳播領域的工作做好準備。另一方面,短視頻行業風起云涌,教師應通過課程思政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為其指引正確的方向。

一些工科院校對新聞與傳播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還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這已經成為工科院校專業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二、地方工科院校新聞傳播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教師隊伍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然而,在地方工科院校中,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參差不齊。雖然各學科教師都在其領域內具備專業技能,但他們對推行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存在差異。一些教師未能恰當處理教學和育人的關系,導致二者脫節。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由思政課教師負責,不需要在專業課教學中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

(二)缺乏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的課程思政體系

課程建設是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點。目前,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主要表現在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未得到系統的建設。如許多高校的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仍以教材為主,教學內容和案例分析陳舊,對最新的新聞事件關注不足。此外,課程思政僅停留于形式,總結和分析不夠充分,也未能自然融入教學實踐,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三、地方工科院校新聞傳播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抓好兩個主體——教師與學生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新聞傳播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具有特殊的社會使命和責任,從業者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操守。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和引路人,其師德師風影響的不僅是學生的治學態度,還有教育教學質量和社會信任度。專業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育人主體,要加強自身的師德師風建設,切實提升人格魅力和品德力量,做好思想引領和行為示范,真正做到“學高”“身正”,引導和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

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六點要求: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也為新聞傳播專業教師加強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第一,要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提高課程思政育人意識,既體現了教師對課程思政育人機制的認同,也決定了他們在實踐中的作用。教師的能力水平也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要根據學校類型和學科專業進行分類,結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趨勢,實現教師教育理念上的轉變。第二,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不同的教學話語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每一種話語都適用于特定的場合和情境,因此,教師需要隨著課程思政教學的推進及時掌握和運用適當的教學話語,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更好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2.要以學生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新聞傳播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應緊密圍繞學生展開,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為其量身定制課程內容。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在課程設計中,必須考慮其體驗感受,以更好地服務于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第一,關注學生的政治素質。應注重其對國家和社會、政治和法律、黨的理論和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和認識。第二,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其思維能力的培養。應鼓勵學生開放思維,通過觀察、思考和感知來理解和表達問題。第三,注重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其自律能力。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關注社會熱點、加強文化學習,不斷提升道德修養。

(二)教好三類課: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

1.利用通識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通識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具備一定的跨學科知識和思維能力。在新聞與傳播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中,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開設文化、哲學、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通識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通識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反思和深入學習的平臺,使他們能夠對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判斷。通過反思,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理論和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同時,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培養其批判思維等,使思政內容深入學生心中。如在教學現場報道時,筆者開設了通識課專題,包括“民主與法制”“媒介與社會”“國際新聞報道”等,旨在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主制度和法律法規,了解媒體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學習國際新聞報道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理論知識,還可以在實踐中進行應用,增強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2.利用專業理論課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于新聞傳播專業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其不斷探索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指導思想。專業理論課的課程思政一是要強調社會公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教材內容和教學安排來看,學生將接觸到新聞與價值觀、傳媒倫理和職業道德等內容,著重闡述什么才是公正的新聞報道。二是教學中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新聞傳播的特點。三是強調輿論監督和新聞批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新聞媒體應是社會監督者的角色。在新聞采訪與寫作的課程設計中,要強調輿論監督和新聞批評,讓學生批判性地思考,為他們日后從事新聞工作奠定基礎。

3.專業實踐課要注重實際案例和課程思政相結合。專業實踐課是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的重要途徑。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應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新聞采訪、編輯、制作等相關技能,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如新聞采訪與寫作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課程,包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一是在課上分享中國新聞史上著名新聞記者的事跡,如邵飄萍、黃遠生,為課程注入思想價值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記者這個職業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新聞品格。二是在教學中加入案例分析。具體講解新聞工作者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引導學生了解新聞人的職業道德標準,為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編輯等新聞傳播從業人員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聞傳播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主要表達形式,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樹立高尚的道德觀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課程思政是“新工科”卓越人才培養改革中的重要環節,要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成長發展的全過程,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工科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