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家園共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2023-04-19 17:40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育家園親子

王 原

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積極互動、共同參與幼兒教育過程,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教育主要是幼兒園的責任,家庭只需要提供生活照顧。然而,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場所,幼教工作者和家長需要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以實現幼兒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幼兒教育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幼兒的發展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僅包括認知發展,還包括情感、社會、身體等方面。這就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和活動,實施家園共育,以滿足幼兒需求。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幼兒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家園共育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從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質量。但長期以來,許多幼兒園實施封閉式管理,缺乏家園共育的經驗。同時,一些幼兒家長并不重視家庭教育,更不知如何參與家園共育。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和推進家園共育的措施與策略。

一、家園共育的意義

家園共育對于幼兒成長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因此,應該更加重視和推動家園共育,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和學前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家園共育強調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參與,雙方共同關注幼兒的認知、情感、社會、身體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幼兒全面發展。

二是強化家庭教育功能。通過家園共育,可以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參與度,讓家長更加重視家庭教育,發揮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提升教育質量。家園共育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的教育過程。家長是幼兒最主要的教育者,他們的參與和支持對于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的積極參與,有利于幼兒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家園共育可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在家庭環境中,教育者更加關注幼兒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提高其學習效果和滿意度。

四是促進家校溝通與合作。家園共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讓家長和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的需求,提供更加適宜的教育環境。

五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家園共育,幼兒可以在家庭和幼兒園兩個環境中學習與人相處、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等,從而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六是增進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信任與支持。家園共育有助于增進雙方的信任與支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幼兒創造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

二、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園共育理念不一致

家長和幼教工作者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觀念,教育理念不一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會使二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標產生分歧。這種理念上的差異容易導致家庭和幼兒園產生矛盾與摩擦。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加強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增進理解和信任。家長和園所應密切合作,共同制訂教育目標和教育計劃,并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

(二)家園共育目標不統一

家長關注孩子的綜合素養和人格培養,而幼兒園則更加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這種目標上的差異導致了家園共育中的分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幼兒園應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教育的整體目標中。同時,家長也應關注孩子的知識能力,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與幼兒園共同努力,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家園共育方法存在差異

教師接受過專業學習和培訓,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識、心理知識等,明晰教育中應注重興趣培養,在實踐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在與同伴、教師的接觸中促進其社會性發展。而家庭教育往往是從成人的觀點和立場出發,依靠個人經驗培養幼兒,存在幼兒教育成人化現象,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專業性。

(四)家園共育活動缺乏創新

目前的很多家園共育活動枯燥乏味、缺乏創新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開展家校聯合的主題活動,組織親子閱讀和親子游戲等,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激發興趣,增進親子關系。

(五)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教師是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承擔著培養幼兒的責任。但是一些教師缺乏與家長有效溝通的能力,缺乏對家庭教育的了解和關注,缺少創新教育方法的應用等,其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幼兒園應增加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同時,教師應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多與家長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三、優化家園共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引導家長積極參與

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家庭和幼兒園都是教育的重要場所,雙方需要合作,以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具有互補性,各有優勢和特點,實施家園共育需要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實現教育資源的互補。家長是家園共育的重要參與者,要提高其對幼兒教育的參與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此外,還要豐富家庭教育資源,家庭應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持。

(二)構建新型家園關系

1.明確家園合作原則。明確家園合作原則是構建新型家園關系的基礎,家庭和幼兒園應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共同確定幼兒的教育方向和目標,為他們的成長提供統一的引導。通過定期的家長會和聯誼活動等形式,加強溝通交流,共同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共擔教育重任。

2.雙向交流,加強溝通。雙向交流是構建新型家園關系的關鍵。家長和教師之間應有良好的溝通渠道,以便及時了解幼兒在家和幼兒園的情況。家長與教師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交流、分享幼兒的成長經歷和問題。教師也可以定期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取得的進步。雙方的交流是平等、互相尊重和建設性的,以促進理解和信任。家庭和幼兒園真正形成緊密合作的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豐富家園共育活動

1.開設家園共育專欄。幼兒園以班級為單位開設家園共育專欄,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介紹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讓家長了解并形成共識。二是幼兒園的日?;顒雍驼n程安排,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是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教具、圖書等,為家庭教育提供參考和支持。四是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和建議,包括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等,幫助家長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

2.召開家長座談會。園所每周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教師與家長開誠布公地交流互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兒情況、園所培養目標以及家長需求,從而高效地開展家園溝通、共育活動。

3.開展親子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構建親密親子關系、加強親子互動的有效策略之一。此外,教師參與親子活動有助于了解家長與幼兒的相處模式及教育方法,針對不同家庭可以給予相應的指導。與此同時,通過親子互動與游戲形式的結合,能夠提升幼兒活動體驗、促進親子感情,有助于實現現代家園共育新模式。充分挖掘家長資源,探索適合幼兒家庭親子活動的內容。通過家長園地、講座、家長課堂等渠道向家長宣傳幼兒園豐富多彩的課程,幫助其正確認識游戲在幼兒教育及課程中的重要性。通過親子玩具制作大賽、親子游戲開放日及親子游戲課程活動等,與家長共同形成三位一體的游戲化課程模式。

4.組織幼兒學習成果展覽和匯報演出。親子活動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重要互動環節,也是家長工作的一個亮點。家長在和孩子的游戲活動中體驗親情,如,家長們積極參與“四節”活動,春之聲——快樂閱讀節、夏之炫——繽紛藝術節、秋之蘊——經典文化節、冬之搏——陽光運動節,通過親子自制圖書、親子講故事、親子同臺表演、親子時裝秀、親子童話劇表演、親子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家長在互動互促、優勢互補中共享成長之樂、教育之樂,在快樂的親子活動中促進幼兒發展。

在每學期結束時,圍繞幼兒在園的收獲與成長,開展作品展覽、匯報表演等,這既是家園溝通、合作的平臺,也有助于家長直觀地感受幼兒的成長與進步,并學習如何欣賞、評價幼兒作品等,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方法。

5.實施分層指導活動。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分層指導活動能夠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適宜的教育支持,有利于發揮幼兒的潛能,提高教育效果。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家庭背景存在差異,分層指導活動能夠充分考慮家庭教育的差異,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有效銜接。

(四)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是幼兒園的中堅力量,他們需要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以更好地施展教育才華。因此,應該加強對教師的關懷和支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培訓和發展機會。應設立專門的教師培訓基地,組織專家授課,提供教學資源和教材。同時,幼兒園還應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研究和學術交流,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學術能力,并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家園共育取得了一定的作用與效果。優化家園共育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家庭、幼兒園的共同努力,以使幼兒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長。

猜你喜歡
共育家園親子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綠家園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