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職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

2023-04-19 20:14福建省永安職業中專學校陳永銘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關鍵詞:思政中職傳統

■福建省永安職業中專學校 陳永銘

當前“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成為中職思政課程設計與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中職思政課程教師,要挖掘多方資源,通過多元路徑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貴資源,將其與中職思政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認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讓學生樹立起繼承并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感。本文圍繞“中職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這一主題,詳細論述了其意義和優勢、實踐原則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讓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職思政課程深度融合,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中推動中職學生思想與品德的突破性發展。

一、思政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的中職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圍繞教材展開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單一且程式化,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傳統文化對中華兒女的一言一行有著指導作用,學生的成長過程也是汲取傳統文化營養的過程,將傳統文化作為優秀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思政課程知識的認知。中職思政教材對傳統文化的內容有所涉及,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既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也要充分利用教材之外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可以更好地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在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氛圍內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學生從身邊熟悉的客家移民的面食文化——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的事例,感受到沙縣人民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精神,對辛勤勞動有更深的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精神,使其明白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能做出不平凡業績的道理。

中華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程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彼此作用的關系,思政課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傳統文化又能夠對思政教學起到引導作用,輔助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學生認知水平。

2.培養愛國情懷。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思政課程教學的關鍵內容?!吨械嚷殬I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 年版)》明確規定,思政課程需要“自覺弘揚和實踐愛國主義精神,樹立遠大志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币虼?,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愛國情懷是每一位中職思政教師應該關注的話題,融入傳統文化,學生能夠通過歷史故事、名人名言等方式感受到愛國情懷在中華民族代代相傳、亙古不息,通過歷史事件深切地感受愛國主義的熏陶,激發愛國情懷,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努力提高自身職業水平,秉承職業道德,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僅如此,將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思政課程還能夠讓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消除刻板印象,樹立起文化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做出努力。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逐步建立,容易受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在復雜的環境中面臨多樣化的選擇,思政課程教師要及時負擔起責任,讓青年學子始終接受正確的觀念。在此背景下,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程既能滿足學生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需要,又能順應當前的教育理念,思政教師要運用豐富的教育素材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落實在教學與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在人生之路上始終堅持本我,做出正確選擇。

二、思政課程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在中職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對傳統文化有著基本認識,但是不夠深入,特別是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存在抵觸情緒,如果教師開門見山、平鋪直敘地展開傳統文化教育,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傳統文化相關的小故事開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由淺入深地了解傳統文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保證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當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正確認識,教師就可以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在教學實踐中。

2.模式多元化原則。受傳統教育理念的思想桎梏,“講學練”模式在中職思政課堂頗為盛行,“一言堂”和“填鴨式”教學更是屢見不鮮,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單調刻板,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了所學知識,卻并沒有真正內化于心?;诖?,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模式多元化原則,通過多樣性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思政課程學習從“習以為?!钡健俺錆M期待”。不僅如此,模式多元化原則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傳統文化和課程內容的具體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盡可能使教學成效最大化,幫助學生在學習思政課程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三、思政課程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路徑

1.立足教材內容,強化傳統文化。要想讓中職思政課程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設計取得理想的成果,教師需要深度把握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教育兩者之間的關聯,避免二者孤立存在,否則不僅會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而且可能會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佳?;诖?,教師需要立足教材內容,深入分析其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并進行整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相關知識點的掌握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在相輔相成中互相促進,讓傳統文化的強化適時、適量、適度,達到高效、高質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三課《道德是人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道德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傳承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引入傳統文化,如《左傳》中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詩經·大雅·烝民》中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這些名言都揭示了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不僅如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有關傳統文化故事的視頻和圖片資料,供學生欣賞,讓學生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如“六尺巷”的典故中“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本徒沂玖肃徖镏g需要相互謙讓的道理。這樣的課堂設計融合度高、趣味性較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傳統文化的滲透潛移默化,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2.創設教學情境,走近傳統文化。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與實踐價值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甚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理解與接受上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開門見山地講授教學內容,學生不僅吸收效果不好,還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知識,沉浸在教學情境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活動中運用信息科技手段,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圖像、聲音、動漫等形式融入思政課程,讓學生沉浸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體驗場景、角色扮演、視頻感受等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為后續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以《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四課《職業道德是職業成功的必要保證》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搜集我國歷史上諸多具有職業操守的歷史人物,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好思想鋪墊,幫助學生感受到未來走入社會承擔責任、恪盡職守的重要性。又如,在《職業生涯規劃》第五單元第二課《調整規劃,適應發展條件變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所說的“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說法,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思想在歷史成長中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結合當前的社會現狀及時調整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

3.創設多元活動,深化認知理解。中職思政課程中傳統文化的教學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少教師習慣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視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效率不佳。因此,教師需要深入了解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推陳出新地組織多元活動,引導學生在思政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將傳統文化內化于心,使傳統文化豐富的社會生活外延得以展現。教師需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驗傳統文化的感染力,讓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目標落在實處,從而加強對思政教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在《哲學與人生》第十三課《人的本質與利己利他》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完成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涉及的不同觀點展開辯論,發表自己對“忠恕之道”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如果所有人都堅持寬容對待他人,共同創造和諧相處的人文環境,那么這個世界將會充滿愛、到處是一片平靜祥和。然而,有的學生持有不同意見,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所欲所達的或許并不是我所欲所達的,而你所不欲的可能恰好是我所欲。如“共享經濟”就是基于人與人之間對資源需求的不同而得以發展的,如果始終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共享經濟”將絕無發展的可能性?;诖?,學生可以意識到傳統文化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指導與行為滋養,在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層面對人們的道德認知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通過這樣的課堂討論,學生還能認識到學習傳統文化不能追求形而上學的理解,更不能教條化地對待,而應當堅持理解其精髓,發現其靈魂,結合實際運用,使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得以發展,在發展中真正繼承。再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傳統文化大比拼”活動,用游戲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4.鼓勵課后拓展,促進內化和應用。為了在中職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該從興趣培養、思維訓練、學習方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傳統文化,同時開展相關傳統文化系列活動,適當為學生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在課后拓展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內容的運用水平。

例如,在《哲學與人生》第二課《物質運動與人生行動》教學中,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認識到了物質與運動的哲學關系,教師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搜集表明物質與運動關系的古詩文,并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學生能夠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等古詩詞說明自然界、人類社會及整個世界都處在運動變化過程中。又如,在《職業生涯規劃》第二單元第二課《發展職業生涯要立足本人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整理古代名人對成功的不同理解,并結合當前時代背景進行解讀,為教學活動做好思維鋪墊。學生能夠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古人強烈的愛國情懷聯系到我國正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實際,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中職生,應該將自己的理想與中國夢緊密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的價值。

在中職思政課程的教學中,完成教學內容與任務并不是教學的終點。實踐才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關鍵,也是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吸收、理解所學知識,還要讓這些知識真正內化成為學生言行舉止的具體行動,既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知識,又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引導實踐活動。因此,思政課程應成為學生成長的“向導”,并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育人功能。

思政課程本身就有著較強的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內涵的同時,不斷進行突破與創新,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但要讓教學符合學生當前的發展需求,而且要讓教學形式順應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尤其是要讓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符合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四、結語

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職思政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無論是對教學還是對學生的成長而言都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和模式多元化原則,立足教材內容引入傳統文化,創設教學情境,讓傳統文化真正在思政課程教學中落地生根,為學生的發展積蓄力量。

猜你喜歡
思政中職傳統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