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高等院校體育課程育人模式研究

2023-04-20 02:20謝權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體育風尚 2023年24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體育

謝權 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體育課程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體育健康知識、體育專項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和體育精神,增強大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更是高校體育育人的核心和重要的育人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贝髮W生通過體育課堂學習和課外體育鍛煉既可以學習技能、增強體質,也可以塑造品格、陶冶情操、養成精神。很多人只是將體育運動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實際上,體育的育人功能非常重要、不容忽視。特別是學校體育。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說,“夫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體育教育教學研究,體育強身健體的作用,更要努力發掘體育的育人功能,弘揚體育精神。

綜上所述,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而且還可以培育學生堅韌、頑強、拼搏的意志,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規則意識。從體育運動中獲得的這些優秀品質和精神將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說,學校體育對于培養學生努力拼搏向上意志品質具有獨特功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助于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因此,我們應在加強體育教學上下大力氣,科學設計體育課程的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同時可以開展地域性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真正實現體育知識、體育專項技能與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鑒于此,本課題對包頭市高等院校體育課程育人模式進行研究,為地區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提供理論依據,促進包頭地區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通過資料顯示和實地調研,很多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時還是重視學生技能掌握情況、身體素質的提高狀況。卻忽視體育精神的融入,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體育精神理念和思想內容的傳遞不夠。通過課題研究,構建體育課程育人模式,真正實現體育知識、體育專項技能與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包頭市高等院校體育課程育人模式為為研究對象,對調查對象體育課程開展現狀進行分析,將大學體育課程的育人元素充分挖掘,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構建包頭高校體育課程育人模式。為地區高校實現“全面育人”目標提供理論支撐。

1.研究對象:

以包頭高等院校體育課程育人模式為研究對象。以包頭師范學院、內蒙古科技大學等6 所高校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期刊、碩士畢業論文和國內外會議論文,對研究結論和觀點進行總結歸納,為本文的寫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2.2 咨詢訪談法

通過對調查對象的體育教師進行實地訪談,了解各高校體育課程開展現狀。對馬克思學院教師關于課程思政理念進行咨詢,并對訪談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為本文的完成提供理論支撐。

2.3 分析統計法

統計處理所收集的數據,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與歸納,推理得出研究的結論。

二、包頭高等院校體育課程開展現狀。

通過調查交流發現,包頭高校體育教學通過不斷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存以下共性問題: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出勤、課堂表現和期末達標,重視學生對學習的技術動作掌握和提高情況,忽略了體育育人的價值,沒有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理念,教學中很少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各個環節。

2.重視實踐教學,輕視理論教學。重視專項技能的教授,不重視技能的理論知識,大學體育育人的功能沒有發揮。同時也影響了育人成效。具體表現為:

(1)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教學環節中,教學目標執行不完全。高校大學公共體育課程都為年年必修,并且取得相應的學分才視為合格。通過調研,現在部分學生在體育課程選擇時,會選擇運動量小,得分容易的體育項目,只是為了獲取學分而進行體育學習,主動性較差。其次,大多數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意識較為被動,主動進行鍛煉男生要優于女生。評價機制單調,雖然有些學校實行的是過程性的評價,但具體落實不夠。還是通過體育成績,對其進行評價。沒有重視對學生的體育知識認知、思想品德發展等進行評價,出現分數很高但能力一般的情況。

(2)體育課程模式缺乏創新,結合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項目較少。教學過于千篇一律,教學方法也是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得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不明顯。沒有統籌好教學與育人之間的關系。

三、包頭高等院校體育課程育人模式構建

1.更新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首先,教師是體育課堂的組織者與管理者,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過程中,學校相關部門應組織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比賽等形式,加強體育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整個課堂過程。只有體育教師理解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認可并有意愿參與“課程思政”的改革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才能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于體育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

“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大會上提出的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樣,體育教學是通過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掌握技能、鍛煉意志的課程。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個環節當中,讓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培養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積極向上、正確看待成敗等的品質。是我們高校體育教師新的課題和挑戰。

2.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

完整的大學體育課程內容包括體育專項技能、體育理論知識、體育文化的相關知識掌握。如果學生只局限于學習技能化的知識,就很難通過體育文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拼搏、團結合作等精神。

體育教師不能只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應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把“健康第一”和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出發點,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部門應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豐富課程文化內涵,教學中通過體育教師對體育文化的講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規范行為,明確價值取向,形成內在的價值判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體育文化的梳理,將不同的體育文化思想整合,通過整合相關資源和教學經驗,積極參與體育課程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促進大學體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將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理論貫穿于教學過程,使課程內容與黨和國家的最新教育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大學體育課程作為高校通識必修課程之一,也是面向全體學生施教的一項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寓教于樂,受到老師和學生的關注。因此,大學體育課堂作為德育教育的媒介,具有獨特的育人功效。體育教學過程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一個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不斷的探索總結。

在教學手段上,將課堂與課外結合起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線下在課堂上教師在實踐中通過組織游戲、分組對抗等手段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整個教學工作中。例如觀看女排比賽、女籃沖擊奧運會比賽、體育表演、體育名人的故事、女排隊員朱婷在《開講了》里的演講。學生通過線上學習體會體育精神、體育文化、體育魅力。培養能夠吃苦、懂得珍惜感恩、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不服輸精神和愛國精神。

第一,教師始終要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把體育教學作為德育教育的核心載體,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學中,在傳授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使每一堂課都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機會。

第二,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德育元素納入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以確保在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再次,教師要不斷豐富拓展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接受的德育教育環境和切入點,還要善于總結,歸納德育教育的經驗和方法,及時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使其更加符合體育教學實際。

第三,高校體育教師要主動加強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師之間的交流,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理念,不斷開闊思路,提高育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師進行合作,共同進行關于課程思政相關研究,推動體育教師科學研究的積極性。

3.推動完善、科學的“課程思政”改革制度的建立。

(1)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和各個環節中,體育教師要承擔起德育教育的責任,言傳身教進行引導,實施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傳遞。學校還要對現有的教師管理規章制度予以完善,將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例如其中。通過不同的措施提高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

(2)創新改革教育方式,切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加大對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相關研究,以“課程思政”的中心思想發展為方向,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與此同時,對課堂教學方法措施、手段、評價等進行優化,更好的實現通過體育課程教學完成育人的理想狀態,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體育教學參與者就應該思考,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各個環節和整個教學當中,是貫徹和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具體體現。

課程思政強調專業知識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潤物無聲”。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體育理論知識學習、運動技能練習、體育競賽為主要組織形式,以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為主,進行體育項目的選擇,實現育人的目標。此外,依據體育運動的特點,按照不同的學情、性別、有無基礎、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設計。例如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可以通過教授學生內蒙古傳統體育項目、地方民俗體育項目,沒有條件的可以采用線上視頻學習,讓學生感受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高校教師有很多是國際健將,曾經參加過很多比賽,獲得過很優秀的成績,可以分享自己的訓練、比賽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大學體育課堂融入思政教學,要突出中華體育精神中為國爭光的價值追求,通過對女排精神等中華體育精神的具體講解,學習女排頑強刻苦訓練的品質和集體榮譽感。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要重點講解規則,使學生深入了解比賽規則,什么樣的對抗動作是合法的,什么樣的是犯規動作。樹立規則意識,通過分組對抗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相互對抗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有挑戰的勇氣。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能夠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重點培養學生對籃球的終身興趣和終身體育的習慣。教師應以中華體育健兒的奮斗歷程為榜樣,培養學生使命在肩的時代精神。

通過體育文化、體育禮儀的講解和滲透,例如籃球比賽開始、結束雙方隊員要相互握手、在比賽結束后集體要感謝雙方教練員和裁判員,感想在比賽中的指導和幫助。在激烈的對抗中將對手撞倒后要主動將對手扶起,同時要詢問是否受傷;足球比賽前要互換隊標,結束后互換球衣等;武術禮儀是文明禮貌的一種體現,本著和平與友誼的宗旨;體育舞蹈比賽男士要手挽女士進場,進場后向觀眾致禮,舞蹈結束后,男士在向觀眾致禮后,要面帶微笑手指女士,以示對女伴的合作的感謝。

4.構建“德技合一”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課程育人質量。

高校應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德育工作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研討、課程建設、學生學習、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評價內容。把教學過程中學生品德表現作為過程性指標進行評價,并納入期末綜合考評,通過考勤、課堂表現、品德表現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學校要充分有效發揮德育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建立相應評價激勵機制,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對思想品德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楊。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強德育教育的管理與監督,解決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德育工作有效開展。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體育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