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詞匯語音模擬及教學探索

2023-04-20 05:53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擬聲詞元音范疇

馬 永 田

(嶺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廣東 湛江 524048)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這五種能力和學習者詞匯知識緊密相關。在一定意義上,學習者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這五種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豐富的詞匯量是學習者聽力反應迅速、閱讀準確快速、寫作表達豐富和翻譯精確流暢的保證。英語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在《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學》一書中指出:“沒有語法,人們的思想幾乎無法表達。沒有詞匯,人們的思想完全無法表達?!盵1]11因此,詞匯教學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

一、基本層次范疇和基本層次范疇詞匯

(一)基本層次范疇

傳統范疇觀認為范疇具有離散性,每個范疇都有各自的“界定特征”,符合某些“界定特征”的就成為某一范疇成員,反之則不然?!敖缍ㄌ卣鳌睘榉懂犓谐蓡T共有,范疇內部各成員地位均等,范疇邊界清晰。認知語言學原型范疇理論則認為范疇不能靠“界定特征”來劃分,而應圍繞原型組建。原型為某一范疇的典型成員,是人們對世界進行范疇化的認知參照點,所有概念的建立都以原型為中心。范疇由認知主體建立,大都具有主觀色彩。范疇與范疇之間的邊界模糊,事物只要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家族相似性),就可歸為同一范疇。一個范疇內部各成員地位并不平等,有些是原型成員,有些是非原型成員。例如,“麻雀”和“燕子”是鳥的原型成員,而“鴕鳥”和“企鵝”則是非原型成員。相對非原型成員而言,原型成員與其他成員之間享有更多共性,具有最大的范疇區分性和最多的信息量,也是人們最為熟悉、最為常見的事物。

認知語言學原型范疇觀認為世界給我們提供了具有一定結構的信息,其中具有突顯特征的基本事物呈現為自然的基本層次范疇[2]。在基本層次范疇層面上,人們的認知分類和客觀主義的自然分類最為接近,人們可以通過最小的認知努力獲得最大的信息量。處于基本層次范疇層面上的事物更容易被區分和確認。換言之,那些具有明顯區別性物理特征,最先被人們命名和記憶的事物往往屬于基本層次范疇?;緦哟畏懂犞鲜歉鼮槌橄蠛途C合的上位范疇,其下是更為詳細的下位范疇?;緦哟畏懂?、上位范疇和下位范疇組成了一個等級結構體,其中來源于基本事物的基本層次范疇尤其重要,“它們代表著自然在自身的節點被切分的感知方式”[3]96。橫向的原型范疇和縱向的基本層次范疇互相依存,共生于人類的認知機制之內,它們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原型范疇在基本層次范疇中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原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基本層次范疇的效能[4]111。

(二)基本層次范疇詞匯

認知語言學原型范疇理論認為,基本層次范疇是人們區分事物的最基本心理等級,是認知其他事物的參照點?;緦哟畏懂犑挛餅槿藗冏钤缑陀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最容易感知,也最為熟悉,表達基本層次范疇事物的詞匯為基本層次范疇詞匯。詞形上,該類詞較為簡單,音節較少,多為單音節不可分析語詞。意義上,該類詞多為本義,很少通過隱喻從其他認知域借入。用法上,該類詞使用頻率高,構詞能力強,與其他詞語的固定搭配也比較多,是日常語言交流和書面表達中的優選詞匯?;緦哟畏懂犜~匯不僅是兒童最早習得的詞匯,而且也是某一語言社團中大眾所熟悉的詞匯,受特定文化限制低,更能反映不同語言之間的共性特征。因此,基本層次范疇詞匯在詞匯教學中尤為重要。

國內部分初級中學采用人教版英語教材,該套教材包含約1 600個英語詞匯,相當于英語本土國家小學初級階段英語程度。這些詞匯大都屬于基本層次范疇詞匯,意義豐富,搭配較多,最能滿足人們的交際需要,也是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詞匯的基礎?;緦哟畏懂犜~匯雖然重要,但國內初中生由于沒有本族語者那樣的學習環境,再加上該類詞容易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形成中介語,對他們而言不容易掌握:首先,這類詞不能像派生詞一樣根據詞根和詞綴疊加組合記憶,只能靠死記硬背。另外,由于缺乏語境和足夠的練習,初中生很難在心理上建立該類詞匯形式和意義之間的關聯。普遍困擾他們的問題是記憶和遺忘并存,形式和意義不能共現。本文以詞匯語音模擬為視角,探討初中英語詞匯的擬聲表征,以期為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二、初中英語詞匯語音模擬表征

語言起源于擬聲,這一觀點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圖,他在《對話集》中提出人類一般語言活動起源于擬聲的觀點。持同樣看法的還有萊布尼茲,他認為人類的原始語言是根據擬聲原則創造出來的。英語屬于表音文字,是一種使用少量字母記錄語言中的語音,從而記錄語言的文字[5]。大部分初中英語詞匯屬于基本層次范疇詞,該類詞的語音和意義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語音模擬,這種模擬在語言中主要表現為顯性擬聲詞、隱性擬聲詞和隱喻擬聲詞。

(一) 顯性擬聲詞

在一定意義上,語言創造之初,詞匯和客觀世界之間存在著聲音模擬。語言中通過直接模擬客觀世界的各種聲音而構建的詞匯叫做顯性擬聲詞,該類詞的音響形象通過人們的聽覺認知鏡像與客觀世界的聲音直接對應,詞義則是與該聲音相關的事件、動作或行為。換言之,某些詞匯的語音如同留聲機般記錄下客觀世界中的各種聲音,該類詞和所表征外界聲音之間的關系猶如象形文字和所表征的事物外形一樣,是一種簡單的、一元的模擬。按照模擬對象的不同,顯性擬聲詞可進一步分為以下六種:

其一,模擬人口腔發出的各種聲音,如ah(啊)、aha(啊哈)、ahem(呃哼)、eek(咦)、giggle(咯咯的笑聲)、gurgle(嬰兒咯咯聲)、hey(嘿)、hush(噓)、mmm(嗯)、oh(哦)、ouch(哎喲)、tut-tut(嘖嘖)、wow(哇)。

其二,模擬各種動物的叫聲,如bleat(羊咩咩叫)、buzz(蜜蜂嗡嗡聲)、cheep(雛雞吱吱叫)、chirp(鳥啁啾聲)、coo(鴿子咕咕叫)、croak(青蛙呱呱叫)、crow(公雞喔喔啼)、growl(狗咆哮聲)、hiss(蛇嘶嘶聲)、howl(狼嚎)、moo(牛哞哞叫)、miaow/mew(貓喵喵叫)、neigh(馬嘶鳴)、quack(鴨子嘎嘎聲)。

其三,模擬自然界各種事物發出的聲音,如rumble(雷隆隆聲)、rustle(樹葉沙沙聲)、splash/splosh(水濺潑聲)、whisper(微風颯颯聲)。

其四,模擬人類社會各種事物發出的聲音,如bang(砰砰關門聲)、rattle(咯咯窗戶響聲)、tick(嘀嗒鐘表走聲)、toot/hoot(嘟嘟汽笛聲)、vroom(嗚嗚轎車加速聲)、whirr(呼呼螺旋槳轉動聲)。

其五,模擬金屬或其他事物的撞擊聲,如clank(當啷聲)、clatter(馬蹄嗒嗒聲)、 clash(鏗鏘聲)、crash(嘩啦傾倒聲)、pit-a-pat(算盤珠子噼啪聲)、knock(敲打聲)。

其六,模擬人行為動作發出的聲音,如bend(彎曲)是模擬樹枝被折斷時發出的“喯噠”聲,click(點擊)是模擬人們點擊鼠標時的“咔噠”聲,cut(切割)是模擬人們用刀切東西的“咔嗒”聲,leap(跳躍)是模擬人們跳起和落地的“噼啪”聲,put(放)是模擬人們置放事物的“撲通”聲,wheeze(喘息)是模擬人們急速喘息時發出的“呼哧”聲,sigh(嘆氣)是模擬人們嘆氣時發出的“哎”聲。

(二)隱性擬聲詞

隱性擬聲詞涉及詞匯的音響特征和其表征語義。該類詞的音響和其表征意義之間的模擬關系較為隱晦,需要付出一定的認知加工才能感知。具體而言,隱性擬聲詞主要表現為詞匯的語音特征模仿動作狀況或事物狀態,體現了詞匯的音響形象和概念之間的一種間接的、二元的對應。例如,yawn(哈欠)的發音[j:n]和人們打哈欠時發出的聲音之間不存在直接對應,但其發音口形卻模仿了人們打哈欠時的口形特征。隱性擬聲詞主要涉及高音和低音模擬構詞、快音和慢音模擬構詞、輕音和重音模擬構詞、暢音和阻音模擬構詞、吞音和吐音模擬構詞、摩擦音模擬構詞等六種情形。

1.高音和低音

聲音的高低與口腔開合程度和發聲力量大小有關。一般而言,張大嘴巴用力發出的聲音為高音,反之則是低音。聲音的高低語音模擬反映在英語中,表現為意義為“高”的詞匯如high的發音中的[a:]為開口后元音,發音時口腔張大,牙床全開,雙唇收圓,喉頭肌肉緊張,較為費力,而意義為“低”的詞匯如low發音中的[u]為合口雙元音,發音時牙床由半開到合,喉頭肌肉松弛,用力較少。同理,laugh(笑)、shout(呼喊)等詞匯中的元音[ɑ:]和[au]的發音之所以口腔幾乎全部張開,也是模擬人們大笑、大聲呼喊時張大嘴巴的緣故。相反,murmur(低語)、whisper(耳語)中的元音[:]和[]為中元音,發音時牙床半開,嘴唇呈扁平狀,也是模擬人們小聲說話時盡量合攏嘴巴。

聲音的高低即聲音的大小。聲音的大小語音模擬在英語中表現在表示“大”“小”意義的詞匯元音發音特點上。具體而言,英語字母i或y常發前元音[I],發[I]音時嘴唇微動,聲音短而輕,是英語發音用力最小的音標之一。因此,意義為“小”的詞匯常含有字母i或y,如 bit(很小的)、little(小的)、mini(微小的)、tiny(微小的)、tip(小費;小建議)、chip(切成小片)、inn(小旅館)、minute(微小的)、trivial(瑣碎的)、kid(小孩)、kitten(小貓)、chicken(小雞)。相反,當字母a發后元音[ɑ∶]或前元音[?]時,口腔幾乎全部張開,用力較大。因此,表示“大”的意義的詞匯往往包含字母a,相關詞匯包括large(大的)、vast(巨大的)、maximum(最大限度)、magnify(放大)。

2.快音和慢音

聲音有舒緩急促之分,人們吵架和談戀愛所采用的語速截然不同。演奏樂器時,慢慢撫弄琴弦(鍵)和快速撥弄所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聲音的快慢語音模擬反映在英語中,表現為slow(緩慢的)發音中的雙元音[u]讀起來悠揚綿長,由[]向[u]緩緩滑動,而quick、rapid、hurry等具有“迅捷”意義的詞匯中的元音[I]、[?]和[?]均為單元音,其發音急速短促。其他具有“舒緩”“拖延”意義的詞匯中的元音也大多為發音持續時間較長的雙元音或長元音,如ease(緩和)、idle(懶惰的)、lazy(慢吞吞的)、loosen(放松)、soothe(撫慰)等。

聲音的快慢語音模擬在各種動作詞匯發音中也有所體現。一般而言,指示慢速動作或動作持續時間較長的詞匯常含有發音較長的雙元音或長元音,如bath(洗澡)、climb(攀登)、feel(摸索)、read(閱讀)、sleep(睡覺)、snore(打鼾)、talk(談話)、walk(步行)、wait(等候)、write(寫作)等。相反,表示快速或者持續時間較短的動作詞匯中的元音常為發音急促的短元音,如cut(切)、hit(打)、jump(跳)、kick(踢)、knock(敲)、lick(舔)、pat(輕拍)、sip(抿)等。

英語中一些近義動詞的區分也可以從聲音快慢語音模擬中找到依據。例如,含有短元音[u]的put和on搭配后表示短暫的穿戴動作,而含有雙元音[e]的wear則指較長時間內的穿戴狀態。又如,表示短暫性動作的動詞look和listen中的元音[u]和[I]均為短元音,而它們表示動作結果、隱含整個動作過程的近義詞see和hear中的元音分別為長元音[i:]和雙元音[I]。再如,表示停止的stop和cease的區別也在于含有長元音[i:]的cease隱含一種慢慢停止或永久停止的意味,而含有短元音[]的stop沒有此種含義。同理,表示打擊意義的hit和beat的區別也在于含有短元音[I]的hit強調快速有力地打擊對方某一點,而含有長元音[i:]的beat則突出用手或器械連續不斷地長時間打擊。

3.輕音和重音

聲音有輕重之分。聲音輕重與口腔開合程度及發音力量大小有關,同時涉及聲帶是否震動。發音時聲帶不震動的清輔音屬于輕音,而聲帶震動的濁輔音則歸于重音。聲音的輕重語音模擬反映在英語中,表現為soft(輕柔的)的發音[s?ft]中的[s]、[f]和[t]均為聲帶不振動的清輔音。相反,loud(響亮的)的發音[laud]中僅含有濁輔音。輕重語音模擬在另一對表示“輕重”的反義詞light和heavy中也有體現:heavy(重)的發音[′hevi]基本都是濁輔音和元音,而light(輕)的發音[lait]中除了含有清輔音[t]外,字母組合gh的發音也脫落消失。

輕和快相輔相成。因此,表示“迅速的”的swift的發音[swift]和表示“快的”fast的發音[fɑ:st]中的輔音大都為清輔音。同樣,flick(輕擊;迅速地移動)的讀音[flIk]中不僅包含清輔音[f]和[k],其元音[I]的發音也是既短又輕。和flick意義相近的另三個動詞flip、flap和flutter的讀音[flIp]、[fl?p]和[fl?t]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此外,drift(飄移)、float(漂浮)、waft(飄蕩)和glide(滑移)等表示輕快移動的詞匯的發音也體現了輕重語音模擬:drift、float和waft發音中的[f]和[t]均為清輔音,傳達了一種輕飄飄的意味。在語言中使用時,drift(飄移)除了表示浮云或雪花的飄動外,也隱含一種不易察覺的狀態變化;float(漂浮)除了指人輕盈行走外,還常用于音樂、氣味在空中的浮動以及木頭、塑料在水面的漂動;waft(飄蕩)常指氣味或聲音從空中輕輕飄過。相對而言,glide(滑移)雖然也表示一種順暢的移動,但由于其發音[glaId]中的輔音均為濁輔音,因此沒有drift、float和waft所隱含的那種風輕輕以吹衣的意味,而是用來表示鳥和飛機等在空中滑翔,或者人和動物在冰面移動。

4.暢音和阻音

聲音有流暢和阻塞之分。有些音發起來流暢省力,另一些音卻受到一定阻塞,發起來較為費力。聲音的流暢語音模擬反映在英語中,表現為fluent(流暢的)、fluency(流利)和smooth(順利的)等表示“流暢”意義的詞匯的發音均包含后元音[u:],其發音特點為雙唇略成圓形,牙床近于半合,舌尖不接觸下齒,自然流暢,由此構成了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模擬。此外,字母l的發音[l]為流音或暢音,字母l和字母s的組合sl的發音[sl]和漢語“呲溜”相似,表示事物“快速滑行”所發出的聲音,相關詞匯有slide(滑動)、slither(滑行)、sly(狡猾的)、sledge(雪橇)、sleek(光滑的)、slippery(濕滑的)、slip(滑倒)、slipper(拖鞋)和slope(斜坡)。

聲音的阻礙語音模擬反映在英語中,表現為stop(停止;阻攔)的發音[st?p]中的[t]和[p]的發音特征和stop的意義之間存在模擬關聯:[t]和[p]分別屬于“破裂音”和“塞音”,發[t]時先使舌尖緊貼上齒齦形成阻塞,然后舌尖突然松開氣流沖出發出聲音,而發[p]時先緊閉雙唇形成阻塞,然后雙唇突然張開氣流沖出發出聲音。由此,通過模擬[t]和[p]的發音特征,stop獲得了“阻止”“阻礙”的意義。此外,發[k]和[g]時也是先將舌后部隆起緊貼上顎軟腭,使氣流通道完全阻塞,然后舌后部迅速降低,抵住軟腭的舌離開軟腭,氣流突然沖出口腔。因此,表示“阻止”“阻塞”意義的詞匯多含有字母k和g以及字母組合ck,相關詞匯包括block(阻礙)、blockage(堵塞)、choke(窒息)、clog(阻塞)、lock(鎖上;卡住)、plug(堵塞;插頭)、stuck(卡住)。

5. 吞音和吐音

聲音有吞音和吐音之分。字母組合dr的發音[dr]的發音特點涉及氣流的吸入,或者說發音時舌頭有一個內縮動作,氣流被吞入口腔,我們稱之為吞音。鑒于吞音語音模擬,一些包含dr的詞匯具有“拖”“拉”“引”的意義,如draw(畫;拖;拉)、drawer(抽屜)、withdraw(撤回;收回;取錢)、drag(拖;拉;拽;扯)、dragon(龍:拖著長長的身體的動物)、drink(喝;飲)、draught(穿堂風;飲)。和[dr]對應的清輔音[tr]也含有“拖”“拉”“引”的意義,相關詞匯有tractor(拖拉機;牽引機)、trail(痕跡;拖沓地走)、track(小道;蹤跡)、straw(麥稈;吸管)、retreat(撤退;后退)、train(火車;隊列)、attract(吸引;招引)、attractive(吸引人的;誘人的)、attraction(吸引)。

字母p的發音[p]和字母b的發音[b]的發音特點均是雙唇緊閉憋住氣流,然后突然分開雙唇,氣流從口腔中噴出。我們把[p]和[b]稱為吐音,其中[p]是清輔音,發音時只送氣,聲帶不震動。鑒于吐音語音模擬,一些以p開頭的詞匯含有“吐出”“噴出”的意義,如put(放;說)、pour(傾倒;倒出)、puff(噴出;喘粗氣)、post(郵寄;派駐;發帖子)、pump(抽出;抽水機)、punch(拳打;打孔)、pull(拉;抽出)、publish(出版;發行)、publication(出版;發行)、poll(投票)、pout(噘嘴)。

字母s的發音[s]常起加強作用,因此字母組合sp的發音[sp]也表示“吐出”“噴出”的意思,相關詞匯有spring(泉水;春天;彈簧)、spray(噴出;噴漆;噴藥)、spurt(噴出;冒出;沖刺)、spout/squirt(噴射)、speak(講話;發言)、spill(灑出;潑出;溢出;涌出)、spit(吐;唾)、spider(蜘蛛:吐絲的昆蟲)、sponsor(贊助;捐款)、sprout(發芽)。

一些以字母b開頭的詞匯也隱含“吐出”“噴出”的意義,如blurt(脫口而出)、blow(吹;刮)、bleed(流血;出血)、branch(樹枝;分支)、breathe(呼吸)、breathless(喘不過氣的)、breathlessly(氣喘地)、breathlessness(呼吸急促)、breathtaking(驚嘆的)、bring(引出;拿來)。

6. 摩擦音

字母組合sh的發音[?]屬于摩擦音。在英語語音發展史上,sh由sk/sc的發音顎化而來,例如fish(魚)最初拼寫為fisk/fisc,后來才變成fish,這在Pisces(雙魚座)和piscatorial(漁業的;漁民的;捕魚的)仍有體現。此外,ship(船)最初拼寫為skip,這在單詞skiff(小艇;小船)和skipper(船長)仍有保留。同理,shriek(尖叫)也是由screech(尖叫)變化而來?;谀Σ琳Z音模擬,sk/sc含有“摩擦”的意義,相關詞匯有scrape(刮擦)、scrap(碎片:摩擦之后剩余物)、scratch(撓;搔:手指擦著皮膚)、scrub(擦洗;刷洗)、scan(掃描;瀏覽:眼睛擦著表面)、skate(滑冰:擦著冰面)、ski(滑雪:擦著雪面)、skirt(裙子:擦著地面)、skip(跳繩:擦著腳底)、skid(打滑:擦著泥面)、scribe(寫下:筆擦過紙面)、scream(尖叫:聲音擦過喉嚨)。

(三) 隱喻擬聲詞

隱喻是人類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其本質是根據一種事物去體驗和理解另一種事物,表現為一種語義變化過程。人類有限的生命長度使其無法也不可能創造出無限多的詞匯去表征無限多的概念和意義,因此隱喻就成為詞匯生成和意義構建不可或缺的手段[4]165。英語中一些詞匯是基于隱喻語音模擬構建的,我們稱之為隱喻擬聲詞。隱喻語音模擬涉及兩種不同的事物/事態,表示這兩種事物/事態的詞匯的語音相同或相近,兩種事物/事態之間存在某種隱喻關聯,表現出一種“音相近,義相關”的情形。換言之,具有相同或相近語音的詞匯所指示的兩種不同事物/事態之間存在某個(些)方面的相似,這種相似是潛在的、隱蔽的,是構詞者基于心理或感知上的聯想建立的,學習者需要付出一定的認知努力才能夠識別。例如:glass(玻璃)和glacier(冰河;冰川)在拼寫和發音上十分相像,這是因為人們制造出glass(玻璃)后,需要給這種物質確定一個名稱?;趃lass(玻璃)和glacier(冰河;冰川)外觀上的相似聯想,英語構詞者借用glass來表示glacier(冰河;冰川)。同理,基于流動的共性,英語構詞者把currency(貨幣)比作current(水流)。因此,水flow(流動)就是cash flow(資金流通),水freeze(結冰)就是資產freeze(凍結),冰melt(融化)就是melt(換成現金),物質在水中deposit(沉積)就是deposit(資金沉積;存錢),而draw water(汲水)就是draw money(取錢)。

英語構詞者也把text(文稿)和textile(織物)進行類比,將好的text(文稿)比喻成錦繡(文章)。因此,textile(織物)的texture(質地)就是text(文稿)的texture(結構)。人的chest(胸膛)也被比作一個chest(大箱子),里面裝著各種器官?;谑挛飂reeze(結冰)時凍結和人freeze(嚇呆)時停住不動的共同反應,英語構詞者也參照fridge(冰箱)創造出fright(驚嚇)。同理,基于寒冷的天氣給人帶來身體不適和訓斥給人帶來心理不快之間的相似性,英語構詞者也借助cold(冷的)創造出scold(訓斥;責罵)。

基于隱喻語音模擬構建的詞匯還有:坐上swing(秋千)如同長了wing(翅膀);夜幕中的星星twinkle(閃爍)似乎是有人在wink(眨眼);lane(鄉間小路)猶如一條條line(直線);author(作者)常被看作是作品的father(父親);激烈的debate(辯論)如同battle(戰斗);scrawl(潦草地寫)如同一條蟲在紙上crawl(爬行);stammer(結巴)猶如舌頭被牙齒stumble(絆倒);fall(跌倒)和fail(失敗)都是遭受挫折;flow(流動)和blow(風吹)都是流;beak(鳥嘴)和peak(山峰)都是尖的形狀;waist(腰)和wrist(手腕)都是可以靈活twist(轉動)的身體部位;shelter(居所)和shield(盾牌)均如同蝸牛的shell(殼)一樣起庇護作用;正如automobile(汽車)需要motor(發動機)驅動一樣,mobilize(動員)人們做事情也需要motive(動機)。

(四)小 結

詞匯在創造之初大都是擬聲的。然而,語言不僅受語音模擬的限制,也受經濟性、關聯性和同化性的制約,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定的腐蝕。另外,語言是以線性序列陳述的,具有一維性,而現實和思維卻是三維的。因此,用一維的語言去表述三維的現實與思維,難免會部分失真,而三維的現實和思維被投射到一維的語言中,也難免會扭曲變形。還有,語言本質上是表征性的,隨著表征手段抽象度的提高,語言符號創制時的理據慢慢被遮蔽了,詞源上的語音模擬也因時過“音”遷難現端倪。因此,用今天的語言去探究語言初創時的語音模擬緣由,就如同古人在田野里撿到一只今天的手表,他對手表為何會走動的疑惑和我們對詞匯有著怎樣語音模擬的困惑是一般道理。然而,我們不能因為找不到語音模擬理據而說語言不存在語音模擬。事實上,能指的語音模擬理據比傳統認為的要廣泛得多。英語詞匯在音義層面存在著比形義層面更多的模擬關聯,只是我們對它們習焉不察或者重視不夠,沒有發現而已。

三、初中英語詞匯語音模擬教學

認知語言學主張學習者通過習得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匹配的理據,從而理解并掌握語言[6]58。語言形式和意義匹配的理據指語言表達式的形式和意義之間的聯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有據的,是有動因可循的。綜上,一些初中英語詞匯的音響形式和其意義之間存在一定的模擬理據,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洞察性,引導他們感知并建立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理據關聯。

首先,對于顯性擬聲詞,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以體驗性活動為主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朗讀并體會這些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直接聯系。在朗讀中詞匯的音響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同時激活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關聯。對于隱性擬聲詞,教師應呈現相關語言材料,鼓勵學生探討、發現并歸納詞匯發音特征和意義之間的關聯。比如,教師可以將元音發音舒緩悠長的動詞匯成一組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歸納該組詞的意義共性,同時鼓勵他們探尋該組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關聯。通過歸納總結,學生會發現意義表示“舒緩”的動詞發音的元音多為“雙元音”或“長元音”,從而得出“音長義緩”的隱性語音模擬規則。這種自下而上、自我探索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習者參與意義建構,也是體驗語言概念化的一種方式[7]46。

對于隱喻擬聲詞,教師應采用顯性教學來提高教學效果。顯性教學指教師通過解釋語言現象或者進行對比等方式,明確指出某種語言現象背后的理據、不同語言之間或語言知識之間的異同,從而提高語言教學效率。顯性教學主要用于教學和母語差別較大的語言現象,或者完全通過自下而上進行歸納、概括的方法很難讓學習者高效習得的語言知識。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英語諺語“A fall in the pit,a gain in the wit(吃一塹長一智)”,使學生明白“摔倒即失敗(Fall Is Fail)”這一隱喻表達。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明示fall(跌倒)和fail(失敗)這兩個單詞之間的相近發音,并闡釋英語單詞“音相近,義相關”的隱喻語音模擬規則。

四、結 語

語音模擬猶如語言的基因,既實實在在又神秘莫測,它雖不顯山露水,卻決定著語言之所以為語言的根本。大部分初中英語詞匯的構造基于語音模擬,這種模擬包含顯性語音模擬、隱性語音模擬和隱喻語音模擬,表現為顯性擬聲詞、隱性擬聲詞和隱喻擬聲詞。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體驗性活動,指導初中生朗讀顯性擬聲詞來體驗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映照關系。此外,教師還應采用自下而上的探索法,鼓勵學生歸納總結隱性擬聲詞音義之間的模擬關聯。對于較難體驗和歸納的隱喻擬聲詞,教師應采用顯性教學法,直接給學生明示該類詞匯語音和意義之間的模擬規則。探討初中英語詞匯語音模擬及教學策略,不僅可以管窺英語詞匯構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追溯英語詞匯的產生始源,而且也可以減輕初中生詞匯學習記憶負擔和認知負荷,激發他們想象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探索精神的培養。

猜你喜歡
擬聲詞元音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動聽的世界
——積累AABB式擬聲詞
再說擬聲詞“”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
淺談形似、意似、神似指導下的中韓擬聲詞翻譯——以《活著》為例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Playing with “ar”
小學生時代·大嘴英語(2006年9期)2006-1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