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財務”趨勢下財務管理專業改革與建設探索

2023-04-27 10:03李冠杰閆雅雯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8期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

李冠杰 閆雅雯

摘?要:隨著傳統信息技術下的財務管理向大數據和智能化轉型,應用型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高校應根據財務管理行業的人才需求導向動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重構課程教學大綱,對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統整優化,豐富教學手段,強化“智慧財務”趨勢下的實踐教學,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達成財務管理專業“數智化”轉型的實現。

關鍵詞:智慧財務;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47

隨著傳統的會計工作越來越多地被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所取代,財務人員從財務數據生產者轉化為財務及非財務信息的戰略規劃者?!爸腔圬攧铡壁厔菹碌牡胤綉眯捅究聘咝?,應適應新形勢的需求,跨界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數據搜集、加工、分析及處理能力,適應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預測、決策等能力的要求。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專業“數智化”轉型改革與建設探索。

1?“智慧財務”趨勢下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1.1?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2015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目的是培養具有綜合(崗位)職業能力,能夠勝任行政機關、工商企事業單位等財務管理、會計、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從前幾屆學生的培養情況看,還需要進一步結合行業新興需求對財務管理專業進行轉型和改革。目前的財務管理人員,除了要掌握財務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預測能力、決策能力等,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做出貢獻。為滿足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措施,結合咸陽師范學院在師范生教育領域的優勢,2021年申報并獲批了財務管理專業(職業教育師范),同年9月開始招收職教師范類學生,財務管理專業確定以“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高度融合”為教育模式,其培養目標有所調整?,F目標確定為培養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適應“智慧財務”趨勢,掌握財務管理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的教學和研究能力,能夠在職教領域從事財務會計教學、財務管理培訓、財會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職教師資,同時具備從事企事業及其他單位財務數據分析、財務管理決策、稅收籌劃等相關工作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1.2?更新人才培養的畢業要求

新技術的實踐應用從企業開始,應深入企業調研新技術對財務人員的工作環境和流程的影響,整理人才崗位變化,力求建立一套大數據、智能技術應用下的財務管理人才崗位與能力標準。據此,將人才培養要求劃分為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其中,知識要求規定學生不僅掌握會計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證券投資學等專業理論知識,同時要掌握計算機應用、大數據分析、財務機器人、專業數據庫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力要求規定學生能夠運用文獻檢索等方法,通過教師授課、原始文獻、網絡查詢等渠道搜集和獲取專業知識和數據,學習和吸收最新的前沿信息,能運用財務管理相關理論知識分析組織的投融資決策、營運資本管理,具有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結合行業前沿課題,運用智能化工具更好地為管理者提供輔助決策,具有不斷探索財務理論和實踐創新的能力;素質要求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要求學生愛黨愛國,具有誠實守信和善于合作的優秀品質,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有敏銳性和職業判斷力,能認真負責地完成工作任務。

1.3?設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建設應從全局性的角度出發,掌握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設置,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設計,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教育課程、專業創新創業能力訓練課程和職業技能訓練課程這五個部分組成。除通識教育課程由學校教務處依據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設置外,財務管理專業應對其余四個部分進行認真調研與討論,根據“智慧財務”趨勢以及產業和經濟結構變化而適時調整更新,在夯實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以新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轉型為支撐,以職能轉型(核算型—管理型)為目標,注重學科交叉、融合,轉型數據服務,并開設創新創業課程。

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經過深入企業實地調研,與同類院校相互交流,組織專業教師對課程體系進行深入研討,并邀請用友、金蝶等軟件開發企業立足其在服務企業數智轉型及院校數智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應用實踐,共同對財務管理專業原有課程體系提出了修改意見。首先是對部分原有課程進行重組整合,如將企業會計實訓課程與會計信息化原理與實務課程整合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課程名仍為會計信息化原理與實務,原課時較少,需增加實踐課時,提升學生的財務軟件實操能力;其次是增設部分智能財務或新技術的課程,如增設python基礎或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課程,32課時,在第2或第3學期開設,作為智能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基礎知識認知與鋪墊,增設RPA財務機器人、財務共享等創新模塊課程,增強學生對新技術的了解以及對新技術在財務中應用場景的認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是對部分課程進行課證融通改革,如智能財稅基礎業務訓練、ERP沙盤創業運營仿真訓練等課程,考慮加入1+X證書以及財會專業證書的考證內容;最后是對部分課程的開設順序進行調整,如統計學作為數據思維培養的課程建議前置,可放在第3學期開設,會計信息化原理與實務可調整至第4或第5學期。調整以后的課程體系更能匹配新的人才培養目標。

2?“智慧財務”趨勢下教學大綱重構

2.1?完善課程教學大綱的總體結構

財務管理的“數智化”轉型不僅僅是IT,而是對組織活動、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因此在編制教學大綱時,應將專業發展趨勢體現在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手段等方方面面。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新的教學大綱內容包括課程基本情況、課程學習目標、課程學習目標與畢業要求及其分解指標點的對應關系、課程各要素與課程學習目標的對應關系及達成度分析、課程實踐教學內容、課程學習目標與教學內容達成度矩陣圖、課程教學方法與課程學習目標的對應關系矩陣圖、課程學習目標與考核內容及考核方式的關系矩陣圖、課程考核方法、課程成績評定方法及其與課程學習目標的關系、課程學習目標與評分標準的對應關系等,教學大綱的各部分內容都體現了“智慧財務”的趨勢。

2.2?統整優化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隨著“數字經濟”“智能財務”等概念深入社會經濟領域,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內容也應適應這一變革,按照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實施全方位課程整合。首先是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的數智化更新,如將計算機財務管理與案例課程與財務管理課程融合,做理實一體化教學,可考慮利用大數據工具進行財務案例分析或預警分析,將財務報表分析改成智能財務報表分析或者大數據財務分析,引入大數據理論知識及數據分析實踐內容進行企業財報分析,包含數據可視化內容,結合財務場景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其次是相關課程統整重組,避免內容上的交叉重復或者重大遺漏,列出各門專業課程的重點內容,通過討論分析,找出不同課程中相互重疊的部分,按照課程的邏輯關系和開設順序確定歸屬,在編制教學大綱和選定教材時,避免知識點交叉重復,使得整個課程體系的聯系也更加緊密。不同課程之間的教學內容能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每一門課程的重點均有所側重,不單單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還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2.3?豐富專業課程教學手段

隨著企業財務管理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為滿足“智慧財務”趨勢對未來專業人才崗位流程和能力素質的新需求,財務管理專業相關課程應重視教學手段的提升,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選用學習通、MOOC等線上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化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創建課程獨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庫,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轉變。同時,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模擬實訓內容,使學生熟練掌握企業資金周轉的方式,提高學生運用數字技術和分析工具的能力,通過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理解金融市場的變化,預判企業未來的資金需求。

3?強化“智慧財務”趨勢下的實踐教學

3.1?產教融合成立“數智化”實踐教學中心

現有財務管理專業的實驗教學項目一般是配合傳統理論課程的驗證型實驗,理論課程基于理想化狀態的假設,驗證性實驗基于傳統財務技術手段,這種實驗不能適應最新的人才培養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發展與改進,應滿足人工智能技術運用的智能商業服務新時代需要,基于產教融合的協作創新育人,重視仿真體驗實踐環節課程設計,豐富課程內涵,提升學習者職業能力與素養,尤其是信息系統構建和數據治理能力提升。高校應順應時代要求,突出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關鍵能力的培養,應積極與財務軟件相關企業合作實施產教融合,共同探索“數智化”時代的人才培養,結合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特色進行改革與創新,成立具有先進水平的人工智能與財務管理交叉的實踐教學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云財務實踐教學,通過企業真實案例數據和資料,進行企業財務綜合業務流程實踐、財務共享實踐、模擬企業經營實踐、投融資實踐等,使學生熟悉數據采集、業務處理、資金流轉、風險控制等工作內容,充分理解商業活動的本質,提高學生應用數字化工具的能力。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已經申報獲批了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與某知名財務軟件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共建“數智化”實踐教學中心。商定將在現有實驗室的基礎上,升級校內實驗基地軟硬件設施設備,配合本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和課程改革,在承擔人才基本實訓教學要求的同時,構建能滿足實踐課程教學、師資培訓、學科競賽、職業資格鑒定等多種需求的綜合實訓基地。

3.2?多途徑促進實踐教學水平提升

財務管理專業可以參加的學科競賽比較多,既有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還有行業組織舉辦的大學生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大學生財稅技能大賽等。在創新創業類大賽中,學生均需要撰寫商業計劃書,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進行項目的財務預算與財務規劃。學生通過調研確定投資項目,擬定投資規模、融資渠道、商業模式、企業文化等,組建團隊進行行業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編制五年左右的財務預算表,對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從而論證項目的可行性,這些實踐內容可以較全面地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行業舉辦的財稅大賽更是對學生財務管理專業能力的全面考驗,有鍛煉學生統籌規劃與戰略經營能力的;有專門針對財稅能力提升的;有多角度考核財務處理和財務分析能力的;有檢驗管理會計能力和審計能力的等。高校應重視對學科競賽的組織和指導,激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賽,通過參賽,使師生接觸更多的財務軟件和競賽平臺,以競賽為依托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咸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了“學科競賽訓練營”,專門負責學科競賽的組織和培訓,有序安排專業教師對學生參賽進行針對性指導。學生通過參賽,提高了軟件操作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經營決策能力等,還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就業能力。

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進行實地調研、參與企業財務“數智化”項目建設、撰寫專業論文等,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使所學理論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為學生以后的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近幾年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部分學生參與了教師的科研項目,研究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不少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批了省級和國家級項目多項,經過項目鍛煉的學生,其調研報告和論文撰寫能力顯著提升。

4?“智慧財務”趨勢下師資隊伍建設

面對“智慧財務”的趨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高校應利用先進的“數智化”實踐教學平臺及校企產教融合的優質資源,鼓勵教師申報教育部和教育廳教學科研課題,進行金課建設、一流課程建設、一流專業建設、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建設等,鼓勵教師參與合作企業“數智化”項目建設,融通專業理論與實踐,用企業實踐豐富教學理論,用專業理論指導企業實踐,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思維,使其掌握專業前沿理論和方法,具有高水平的實踐技能。高校應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育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交叉的跨學科師資團隊,為推動財務管理“數智化”轉型而服務。咸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現有師資隊伍中,大部分教師為“雙師型”教師,經常參與企業實踐,積極了解專業的“數智化”轉型信息。學院安排幾名博士教師參加“財務大數據”“RPA財務機器人”等行業企業組織的課程培訓,安排教師輪流指導學生參加行業舉辦的“數智化”財務應用技能競賽。在新形勢下教師多途徑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從偏重傳統信息化教學向緊跟行業企業“數智化”趨勢轉型,逐漸形成了一支高層次復合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唐衍軍.新文科會計人才培養的變革路徑[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11):275278+308.

[2]杜珊,李少云.“新商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8):225226.

[3]吳華斌.“實時會計與智慧財務”在會計學專業建設機制研究[J].財經界,2019,(36):112115.

[4]年素英.創業創新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探析——以蚌埠學院為例[J].中國農業會計,2020,(02):6668.

[5]李敏.OBE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探析[J].科技風,2021,(21):155157.

猜你喜歡
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作用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探索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