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探索

2023-04-28 01:16楊香軍
當代農村財經 2023年4期
關鍵詞:特色產業鄉村振興

摘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構建農村現代產業體系的有效途徑。當前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主要受到用地、人才等方面的制約,現代化水平不高。針對特色農業發展問題情況,本文提出了“三個優化”“三個轉變”“三個突破”方面的對策探索。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 特色產業 產業興旺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共同富裕目標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研究”(XSP22YBC229)階段性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核心內容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產業,沒有農村產業的發展、興旺,農村農業難以得到有效發展,鄉村也難以全面振興。而農村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展特色產業,要立足本地要素資源稟賦,挖掘當地優勢特色,避免同質化發展,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這樣才能達到農村產業持續、興旺。發展特色產業對于推動產業興旺、農民富裕、農村繁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特色產業的理論邏輯

(一)發展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鄉村振興,最核心的是產業發展,產業的發展能為當地居民帶來穩定的就業,能盤活當地沉睡的各項資源,從而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在產業發展中,持續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吸引經濟能人,知識技術人才與熱愛三農人士齊聚農村,共謀經濟社會發展,從而帶動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與生態環境改善。依托當地農業基礎和特色資源優勢,將現代農業、智能科技、綠色生態、文化旅游、休閑觀光、物流運輸等產業逐步融合,將傳統農業的單一功能拓展為多種功能,形成“農業+”多種業態,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好地解決鄉村產業發展“短板”,促進鄉村振興。

(二)發展特色產業是建設鄉村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動力

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推動其產業升級、產業鏈延長。因此在構建產業的過程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培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形成各地不同“主題”的特色產業,有效帶動鄉村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

(三)發展特色產業是避免農村產業同質化的有效途徑

脫貧攻堅期間,各地積極推動產業產展,但大多數產業發展同質化嚴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盲目追求規模效應,不顧市場取向,產品滯銷。要避免如此情況,必須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和特色,發展特色產業,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產業發展的成效及困境

(一)特色產業發展成效

1.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笆濉睍r期,著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根本性突破。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再上新臺階,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豐收。以郴州市蘇仙區為例,農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形成了以棲鳳渡、五里牌、良田、坳上等鎮為主的20萬畝優質稻基地;以棲鳳渡、五里牌、許家洞等鎮為主的15萬畝油茶林基地;以飛天山、許家洞等鎮為主的10萬畝楠竹基地;以卜里坪、許家洞等地為主的2萬畝葡萄基地;以坳上、許家洞等鎮為主的2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以飛天山鎮為主的2萬畝綠化草皮、花卉苗木基地;以良田鎮為主的8000畝高山菊基地。

2.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發展。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實踐,圍繞“基在農業、惠在農村、利在農民”的內在要求,涌現出一大批“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農企融合共贏模式,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以湖南郴州蘇仙區為例,近年新發展出一大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如金朵高山菊、芝草菌業、津楚農業等發展“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水仙樓、東華農莊、貴賓農莊、菓子園農莊等發展“吃、住、玩、土、特、奇、鮮”都市休閑農莊服務鏈,白溪草皮苗木綠化合作社、馬頭嶺蔬菜基地發展“互聯網+”模式,借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水平和規模不斷提高。

3.農業特色品牌不斷壯大。農業資源要素向特色品牌要素轉化,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成為農業發展的大勢。以蘇仙區為例,金朵菊業公司的高山菊花茶葉、吳氏食品公司的東江清水魚、芝草科技公司的南嶺芝草產品、鳳楚食品公司的棲鳳渡魚粉、農夫機電公司的農機設備、鈺豐食品公司的調味品多次獲得湖南省農博會、農展會、食博會等展會金獎,成功申報湖南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白溪草皮、長沖鋪葡萄、飛天山鎮花卉苗木等農產品一直占據著郴州主體市場份額。引導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更新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品牌。鼓勵引導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各種展會平臺參會參展,提高其產品知名度,拓展銷售市場,提升企業形象。

(二)特色產業發展困境

1.農業產業用地遭遇瓶頸。近年來,雖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完善農業產業用地管理的有關規定,但農業產業用地的問題比較多,在發展中存在瓶頸:一是農業產業發展所需用地土地流轉難度大,且分布不集中、流轉周期短,加大了投入阻力;二是部分農業企業主反映其一些新穎的規劃設計難以通過規劃評審,設施農用地手續辦理較繁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民的積極性,限制了現代農業產業的升級發展;三是農業企業要發展,須建設倉儲和辦公用房等設施,但經營性用地必須辦理土地征轉手續,阻礙較大。以蘇仙區為例,目前全區流轉耕地面積僅占耕地總量30%,制約了農業適度規?;l展,如五里牌鎮盈收農機專業合作社從去年6月份至今,其設施農用地的手續仍未辦結,倉儲建設用地嚴重不足。此外,建設用地指標本身就緊張,難以達到農業企業后續發展建設用地需求。

2.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還不夠高。以蘇仙區為例,五蓋山鎮紅薯皮、良田鎮禾花魚、飛天山鎮豆腐等,基本處于散戶經營,缺乏技術含量和精深加工。全區農業龍頭企業總量少、規模小,農業企業各自為戰居多,缺乏整合優勢,以原料生產和初級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產品少,產業鏈條短,公司加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帶動農戶增收能力有限,品牌小而散的狀況未有較大改觀,缺乏市場競爭力。

3農村發展實用人才緊缺。一是由于城鄉差距仍然大,農村人才短缺問題依然嚴峻,尤其短缺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產品流通人才和外向型、開拓型農村經營管理人才。二是鄉村治理人才不足?,F有村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存在戰斗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思想覺悟不高等問題,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弱化,對地方發展的帶動力有限。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產業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認準方向,突出“三個優化”

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結合蘇仙區農村產業發展趨勢,切實優化經濟發展實效。

1.優化布局結構。以蘇仙區為例,根據全區全域旅游布局對農業產業布局安排,推進全區“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面統籌”,構建“一個核心+五條廊道+五個引擎項目+八個主題小鎮”全域空間體系。在良田、五蓋山等高山地區,重點發展有機蔬菜水果、高山菊、牛羊養殖等產業;在鄰近城區的坳上、許家洞等地,重點發展葡萄、草莓、蔬菜種植與城郊觀光農業;在丘陵地區鄉鎮,重點發展油茶、楠竹、生豬養殖等產業;在基礎較好的飛天山等鎮,重點發展園林園藝、花卉苗木、草皮種植等產業;在西河水生態風光帶和飛天山丹霞風光帶,重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形成梯次開發、整體推進的農業產業發展布局。

2.優化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增加市場缺、銷路好、質量高的農產品生產。以蘇仙區為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棲鳳渡魚粉、蘇仙茶油、特色水果、有機蔬菜、高山茶葉、富硒大米、花卉苗木、名優中藥材等具有蘇仙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根據市場需求,發展訂單農業,鞏固20萬畝優質稻基地、15萬畝油茶林基地、2萬畝葡萄基地、2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2萬畝花卉苗木基地、8000畝高山菊基地等一批綠色富民農產品生產基地。

3.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政策扶持,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支持發展農產品儲運加工營銷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業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農業產業轉型。以蘇仙區為例,充分利用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契機,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使農業結構更趨合理化,讓更多農民參與進來,從中受益增收。積極發展民宿經濟,在飛天山鎮和平村開展試點,鼓勵返鄉創業人員租賃農民宅基地、閑置房屋參與休閑農業發展。重點培育郴州大道—郴永大道休閑農業產業帶、西河沿線現代農業產業帶和郴州大道花卉苗木產業景觀帶,重點扶植蓮山莊園、鳳楚魚粉、芝草科技、金朵高山菊等本土企業。

(二)瞄準問題,著力“三個轉變”

近年來,很多地方出現“農產品價格低廉,堆積如山,農民虧本”的現象,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因此,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鄉村產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避免同質化產業“扎堆”,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1.由注重規模向注重質量轉變。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幫助農民和農業企業準確定位,科學安排農業生產,找準市場切入點,降低物流銷售成本。組織引導農業企業充分利用各種展會平臺、電商平臺,提高其產品知名度,拓展銷售市場,提升企業形象,讓農特產品生產、流通、消費搭上電子商務、展會的“快車”,形成跨地區產業鏈。大力實施“品牌興企,品牌強農”戰略,發展特色種植業和精細、精品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

2.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組織創新,凝聚合力。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逐步探索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漸進發展模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普及運用機械化耕種,推廣節水低耗農業,降低農業投入成本。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農業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3.由過度消耗向綠色發展轉變。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由過度消耗資源向節能減排綠色發展轉變,保證農產品優質、健康、綠色,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和生態產品供給。以蘇仙區為例,重點打造以金朵高山菊、鳳楚食品、國盛生物能源、禾花魚米、鈺豐牌風味雞油辣椒、稻香敏、金源種業、芝草菌業、瑤山農業等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品牌。充分利用蘇仙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莊園經濟,變果園為公園、變村莊為景區、變農產品為商品,讓農業在文化上有亮點、景觀上有看點、休閑上有賞點。

(三)精準發力,實現“三個突破”

深化農村改革,充分發揮農業優勢,整合力量,突破發展瓶頸。

1.在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上有新突破。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以蘇仙區為例,選擇國盛生物能源、芝草科技、金源種業、鳳楚食品、金朵高山菊、鈺豐食品、飛翔生態、瑤嶺高山生態農產品等本地具有一定帶動能力、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龍頭企業,牽頭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龍頭,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有效組織起來,共同關注政策導向,加強業內合作,信息共享、揚長避短、互通有無,做出效果、做出效益、做出品牌,推進“千家萬戶小生產”向“千變萬化大市場”有效轉變。

2.在放活土地經營權形式上有新突破。重點是探索農村上地“三權分置”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政策,銜接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認真抓好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掃尾,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在此基礎上,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廣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動土地股份合作成為土地規模經營的主流模式,推動資源變資產、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民的改革。讓各類資產資源增添活力,農民通過土地合作、就業帶動、收入分紅等形式,分享改革成果。

3.在推進農村實用人才機制上有新突破。一方面,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通過實用技術培訓,為農村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會經營、有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確保農業發展“有繼有人”;另一方面,用好的政策吸引人才,吸引農民工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充分調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以鄉情鄉愁為紐帶,探索告老還鄉制度,吸引出生于本地的在外企業家、退休人員、專家學者等人才回鄉參與建設。

參考文獻:

[1]楊香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現代化農業,2022(04):37-39.

[2]張衛.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農業“質”的轉變[J].中國食品, 2017(01):23-25.

[3]喬延春.高農業供給質量扎實推進三個轉變[N].黑龍江日報, 2017-02-14.

[4]沙從浩盧紅飚.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振興的困境及應對[J].當代農村財經,2022(06):9-13.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

責任編輯:李麗君

猜你喜歡
特色產業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產業促振興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峽縣特色產業大發展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多個特色產業在全國領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民族鄉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