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書記視角下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思考與建議

2023-04-28 23:52賴玉超魏菁
當代農村財經 2023年4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賴玉超 魏菁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當前鄉村振興建設如火如荼,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僅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本文從駐村第一書記的視角,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及黨的二十大報告,并結合駐村工作,思考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存在的問題,對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 脫貧地區 脫貧群眾 內生發展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事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需要我們持續地關注和研究。

一、第一書記視角下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脫貧群眾存在“依賴癥”

脫貧群眾“依賴”思想是脫貧攻堅時期面臨的重要難題,也是脫貧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間面臨的重要難題。部分脫貧群眾對于政府扶貧政策嚴重依賴,“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存在坐等幫扶慰問上門的想法,認為國家幫扶是理所當然,不愿放棄國家幫扶政策所帶來的各種補助,出現安于現狀,缺乏發展致富動力的現象。

(二)部分脫貧群眾參與熱情低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但有些脫貧地區的脫貧群眾勞動致富意愿不強,參與鄉村振興積極性不高,產生了幫扶干部“熱”,而脫貧群眾“冷”的怪象,出現了要脫貧群眾發展,而不是脫貧群眾要發展的主體錯位情況。國家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以來,隨著一系列扶貧政策的落實,對脫貧戶的優惠前所未有,部分未評上貧困戶的群眾,不能享受同等政策,心中有一些不滿情緒。

(三)部分脫貧群眾致富信心不足

脫貧群眾多集中在基礎設施不盡完善、自然環境較惡劣、生態較脆弱的地區,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由于自身的弱質性和特殊性,加之脫貧群眾自身文化素質低,獲取市場信息能力不強、對市場判斷力弱,導致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農產品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社會風險能力弱,不少脫貧群眾害怕失敗,擔心未能致富反而背上債務,產生了主要靠政府幫扶來增加家庭收入的依賴心理。

二、第一書記視角下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建議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根本

激發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根本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領導班子及村組干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發揮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傳幫帶”作用,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為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堅強戰斗堡壘。二是認真開展基層黨組織活動。農村黨員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鋒隊,黨組織以集中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教育培訓等活動為載體,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頭腦,黨員帶頭學習技術、帶頭發展產業、帶頭脫貧致富,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排頭兵。三是建立健全村級議事決策制度。推進村級議事決策制度化、民主化、規范化建設,調動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支部帶路、黨員帶頭、能人帶動、群眾參與的鄉村振興機制。

(二)扶志扶智補足精神之鈣是關鍵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防止物質返貧的同時,著力預防精神返貧。一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鄉村大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振興院壩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脫貧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脫貧攻堅精神,幫助脫貧群眾從“物質富有”到“精神富有”的轉變。二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通過選樹典型,示范帶動,講好脫貧攻堅先進典型故事,讓勤勞致富深入人心,引導脫貧群眾受教育、受啟發、受激勵,爭當致富排頭兵,調動脫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讓脫貧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三是加強脫貧群眾勞動技能培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造血式”幫扶轉變,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加強對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特色種植養殖、務工就業等方面培訓,拓寬脫貧群眾就業創業渠道,培養一批特色產業示范帶頭人、種養殖能手。

(三)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核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一是做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脫貧地區要立足本地優勢資源,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宜商則商的原則,形成本地特色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好“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為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務工機會。二是補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短板。加快完善脫貧地區智慧農業、物流流通體系、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倉儲及冷鏈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做好扶貧資產管護,確保扶貧資產持續發揮效益,鞏固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提升村集體經濟質量,加強鄉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重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意見》(中辦發〔2017〕38號)指出,新型經營主體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中堅力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可以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一是鼓勵開展適度經營規模。大力支持適度經營規模的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水平,帶動脫貧群眾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二是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重點用于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把種養農民納入產業鏈的種植、飼養、加工和運輸等環節,讓脫貧群眾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三是提高農業風險保障能力。加大農業風險保險政策支持力度,設計開發適應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需求的保險品種,降低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派駐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伶站瑤族鄉初化村第一書記廣西數廣全網融合科技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李麗君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