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國出口形勢展望與應對

2023-05-07 06:30羅志恒方堃
中國經濟評論 2023年2期
關鍵詞:外貿貿易出口

羅志恒 方堃

近期,社會各界對中國出口形勢的討論較多。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出口快速轉向兩位數負增長,港口貨運和出口訂單迅速萎縮,市場主體擔憂外貿寒冬的到來。今年一季度,伴隨國內穩增長政策實施,疫情對生產的制約緩解,同時穩外貿持續推進尤其是向“一帶一路”經濟體出口較好,出口同比由負轉正,外貿的悲觀預期有所改觀。中國出口大幅波動的過程中不乏結構性亮點,這反映出中國的競爭優勢依然明顯、較具韌性。

展望全年,在全球性、周期性因素的帶動下,未來歐美經濟仍存在衰退風險,疊加美國對華仍試圖采取斷鏈脫鉤的做法,中國出口形勢仍錯綜復雜,大概率弱于疫情期間增速,必須未雨綢繆、通盤考慮。從政策角度,未來穩外貿措施重點要放在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方向,從改善企業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同時積極推動核心關鍵領域重點攻關,避免供應鏈風險對生產的沖擊,進一步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一、當前中國出口形勢:總量反彈,結構分化

過去三年出口高增,對穩定國民經濟運行、保障居民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各部委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穩外貿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積極效果。

自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出口逐漸步入負增長;今年一季度得益于國內供應鏈復蘇、企業搶訂單熱潮,出口超預期由負轉正。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美元計價外貿數據,去年12月出口同比兩位數負增長,而今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為-6.8%,3月出口同比增速為14.8%,隨著國內供應鏈有序恢復,出口實現了超預期的反彈。環比數據反映的出口反彈力度更大,3月出口金額較1~2月均值增長了24.7%,與2020年3月復工復產時期出口環比的26.4%十分接近。但從一季度整體來看,出口金額合計同比增長僅0.5%。

中國出口總量承壓的背后,結構上有亮點。近期不同出口市場、不同產品、不同市場主體、不同地域方面冷熱不均,出口結構呈現“四降四升”的特征。

分出口市場看,對美出口大幅下降,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出口攀升。美國國內加息仍在持續,抑制經濟增長,美國居民商品消費需求萎縮,導致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大幅下降。一季度對美出口同比增速為-17.0%,較去年四季度增速進一步下滑,拖累全部出口同比2.9個百分點。一季度對歐盟、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7.2%、-2.7%,顯示發達市場外貿需求普遍疲軟。與歐美市場大降不同,一季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同比大幅增長25.3%。尤其是中國對東南亞出口韌性較強,一季度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17.9%,拉動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6個百分點。RCEP貿易協定深化落實,東南亞航線擴容,集裝箱運價回落等因素都支撐了對東盟出口增長。此外,隨著中俄深化合作關系,中國對俄商品出口維持高增長,3月份對俄羅斯出口同比大增136%,一季度合計拉動出口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

分產品類型看,電子類消費品出口下降,而具備生產優勢的汽車、化工、鋼鐵出口高增長。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弱,在出口遇冷時首當其沖,一季度相關產品出口波動劇烈。1~2月服裝、鞋靴、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增速為-14.9%、-11.9%、-10.2%,但3月同比大幅反彈至31.9%、32.3%、26.6%,走勢不確定性較高。電子消費品出口需求持續低迷,一季度自動化處理設備(-30.0%)、集成電路(-17.9%)、手機(-9.8%)出口同比均大幅負增長,合計拖累出口整體增速3.5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新優勢產品出口表現十分亮眼,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一季度合計出口同比增長66.9%,拉高了出口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受益于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一季度中國汽車和底盤出口同比增長81.6%。此外,受益于國內保供穩價帶來的成本優勢,國際國內價差驅動出口,一季度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長7 7 . 1 %,鋼材出口同比增長35.3%,拉高了出口整體增速1.6個百分點。

分企業主體看,外資企業出口份額下降,而民營企業積極搶訂單、出口份額上升。去年全年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出口份額分別為8.0%、60.2%、31.7%。今年1~2月,外資企業出口同比增速為-17.8%,降幅高于私營企業出口同比的-1.9%,導致外資企業的出口份額下降至30.7%,民營企業出口份額上升至60.9%。外資企業對全球經濟周期更加敏感,在海外經濟下行背景下主動收縮生產、減少用工,外企出口快速下降;而民營企業信心仍處于復蘇階段,今年年初出現了一波企業出海搶訂單熱潮,目的地覆蓋歐美、南亞、非洲多個市場,促成了民企出口份額上升。

分地域出口看,東部外貿大省出口下降明顯,而中西部省份出口持續高增。出口規模上,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上海依舊位列前五,前2個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17.2%、-13.7%、-12.8%、-1.4%、-12.1%,合計拖累全國出口同比9個百分點。中部省份承接國內產業轉移,湖南、江西、河南前兩個月出口同比高增58.7%、43.8%、20.1%,對全國出口同比分別拉動0.8、0.9、0.5個百分點。西部省份加快建設陸海新通道,對一帶一路沿線貿易快速增長,新疆、廣西前兩個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76.1%、41.1%。然而,由于中西部省份外貿基數較低,出口增長尚不足以對沖東部出口大省的下滑。

二、未來中國出口總體承壓出口結構仍有亮點

今年中國出口面臨的形勢仍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是結構性和區域性的,但挑戰是周期性和全球性的。中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與區域分工協作是出口競爭力的支撐,而國際經濟周期下行和全球貿易需求萎縮則是出口承壓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中國一季度出口開局平穩、逐月向好,市場預期改善,這是國內廣大外貿企業發揮活力、主動作為的體現,也是國內產業鏈供應鏈較具韌性的體現。盡管如此,外需不振和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將對今年我國的出口帶來重大挑戰,在全球貿易總量下行的背景下,中國保住當前出口份額已殊為不易。

展望全年,出口總體上承壓,全年出口仍將經受寒冬考驗,但出口結構仍有亮點。接下來,海外需求疲軟、國際金融風險蔓延、價格貢獻因素減弱、產業轉移加劇四重壓力疊加,將使得今年中國出口仍處于下行趨勢。若今年出口月環比采用過去十年的平均數預測,年度出口預計將負增長6%左右。我國經濟韌性強、政策空間大、企業活力足,實際出口表現可能強于預期。節奏上,今年出口同比會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國內生產修復的紅利以及去年3~4月疫情干擾帶來的低基數,預計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速表現會偏強;三季度伴隨歐美需求走向衰退,中國出口壓力顯現;而去年四季度基數相對較低,出口同比或將再度反彈,即全年呈現出N型走勢。

其一,全球經濟低迷引起貿易總量萎縮、出口訂單不足。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競爭更趨激烈,韓國、越南、中國臺灣地區年初出口都出現大幅負增長,電子消費品與勞動密集型產品拖累出口。2023年一季度,韓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滑12.6%,制造業商業景氣預期指數處于歷史低位;一季度越南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滑11.9%,越南紡織品、塑料制品、手機及零配件等多個品種出口同比下滑超15%,只有交通工具及零配件出口同比正增長。一季度中國臺灣地區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滑19.2%,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出口同比下滑超20%,對中國大陸出口和進口都同比下滑17%,這顯示出電子類外貿需求壓力持續加大。中國PMI出口新訂單指數回升至榮枯線以上,主要是由于疫情對供給壓制的消退,以及外貿企業出海搶訂單的貢獻。往后看,隨著供給側階段性利好因素消退,而外需逆風持續,企業搶訂單難度將加大。

其二,美聯儲加息衍生金融風險,加大對美出口下行壓力。當前美國居民商品消費已經大幅走弱,消費品出口普遍承壓,而美國企業端生產相關的通用設備出口需求相對較好。但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融資端和金融端流動性收緊,企業資本開支意愿也將趨于保守,由此引發生產設備、生產原料和中間產品的需求或將萎縮。今年3月歐美銀行爆發流動性危機之后,企業端和金融端壓力加大,可能進一步向居民消費端傳導。企業經營為了減少開支可能導致裁員,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下降。今年美聯儲加息對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需求的抑制作用將更加顯著,金融風險的傳導或將進一步壓制外需,中國對美出口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其三,全球高通脹趨于緩和,價格因素對出口的貢獻減弱。去年高通脹抬高生產成本,出口產品漲價效應對出口金額增長起到了支撐作用。對海關總署編制的貿易指數作量價拆分,去年8月以來,出口數量就對整體出口增速起著負向拖累作用。今年除了出口數量的萎縮之外,還需要關注出口價格效應的弱化。今年2月份出口價格指數同比增長6.3%,已經降至2021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未來幾個月出口價格或將進一步下行。中國出口特別是化工等中間產品的出口表現與成本競爭力密切相關。若下半年海外宏觀政策維持高利率,國際高通脹持續緩解,下行速度快于國內價格下行速度,國際國內價差收窄,中國出口工業品的價格優勢將減弱。

其四,供應鏈“去中國化”延續,產業轉移加劇出口競爭壓力。在大國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國拜登政府持續推動產業鏈重構,減少對中國出口商品的依賴。今年一季度,對美出口占中國全部出口的份額僅為14.0%,是近年同期的最低水平。盡管產業轉移一定程度上是貿易分工和結構升級的結果,但需要警惕外商直接投資收縮以及高端產業鏈外遷對出口競爭力的沖擊。今年一季度,我國進料加工貿易同比增速為-12.1%,遠遠高于出口整體降幅,考慮到加工貿易由外資企業主導,這反映了產業外遷對出口的壓力。東南亞地區出口價值鏈與我國存在一定的相似度,雖部分中間產品仍依賴于中國,但消費品出口已對我國造成一定的競爭壓力。2022年美國占越南出口的30%,而中國占越南進口的33%,越南承擔了產業轉移的中轉地角色,分流了我國電子、紡織等部分產品的出口。

三、穩外貿政策的五大方向

加大力度穩外貿優結構,是穩增長和擴大內需政策的重要抓手?!肚笫恰冯s志發表的《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強調,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今年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強調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商務部、海關總署多次強調,今年貿易前景依然承壓,實現全年外貿促穩提質目標,仍需付出艱苦的努力。

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企業主體信心明顯改善,外貿商務往來更加便利,國際政企高層密集訪華調研,需要抓住關鍵機遇窗口,加大對外貿外資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支持外貿企業發掘新需求。鑒于出口結構分化加劇,穩外貿政策要揚優勢、補短板,從開拓出口市場、鞏固產業基礎、擴大吸引外資、穩住加工貿易、發展貿易新業態這五大方向入手,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其一,穩住對發達國家出口,擴大對新興經濟體出口。一是加大對歐日韓等發達市場的貿易促進力度,針對重點市場的重點產品組織線下實體展會,發揮進博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一系列重點展會促進貿易的作用。二是支持企業“走出去”,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發揮駐外使領館經商機構的作用,協助各地方組織企業到境外開展貿易合作。三是落實高標準經貿協定,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和標準,為外貿企業跨境商務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其二,鞏固產業基礎,推動產業和貿易協調發展。貿易是產業的國際化,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我國完備的產業體系也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面對外貿周期性下行,要繼續擴大和提升產業優勢,以產業升級帶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發揮新興產業優勢,拓展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出口,支持外貿制造企業向研發設計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落實制造業領域開放和優惠政策,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另一方面,要積極補短板,擴大先進技術和設備、關鍵零配件、能源資源產品進口,推廣醫藥、電子等特殊行業進口白名單制度,擴大進口推動國內外貿結構優化。

其三,擴大對外開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資。招商引資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在外資企業出口占比不斷下滑的趨勢中,尤其要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需要利用外資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支撐外貿高質量發展。一是擴大市場準入,發揮自貿區、各類開發區和保稅區的對外開放平臺的時點作用,不僅要以制造業為重點推動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還要繼續擴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二是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促進公平競爭。三是做好外資企業服務,重大外資項目成立專班服務組,為外商投資項目提供便利,支持經貿人員走出去進行海外招商引資。

其四,優化貿易區域布局,提升加工貿易水平。加工貿易萎縮加劇出口下行壓力,需要穩住加工貿易,合理利用生產要素,實現價值鏈提升。一方面,要加強貿易區域合作,通過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轉移,保障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的發展,支持穩外貿穩就業。另一方面,要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利用綜合保稅區的區位優勢和制度優勢,開展醫療設備等新品類的保稅維修業務,推廣汽車發動機等產品保稅再制造試點,發展高附加值、低污染排放的加工貿易。

其五,支持外貿新業態做大做強,發展數字貿易。疫情期間,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快速擴張,為中小外貿企業開展業務提供了機遇。今年要繼續促進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進一步發展,帶動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一是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完善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區服務體系,培育自主品牌。二是打造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支持企業加快重點市場的海外倉布局,完善全球服務網絡,鼓勵傳統外貿企業和物流企業參與海外倉建設,支持海外倉企業對接國內外電商平臺。三是提升外貿數字化水平。支持傳統外貿企業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品牌價值。

猜你喜歡
外貿貿易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兩棲“大拿”跑外貿
70年外貿大事記
貿易統計
一只鷹,卡在春天的出口
數字看重慶2015年前2月外貿
貿易統計
米彎彎的夢里有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