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研究

2023-05-10 16:56劉洪仁陳淑婷
關鍵詞:專業課程育人思政

劉洪仁 陳淑婷

[內容提要]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梳理高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育的歷史脈絡,剖析思政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在協同育人、立德樹人方面相互割裂的現狀、原因及其危害,最后提出抓好思政課程改革,促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思政課程與各類課程協同育人,需統籌把握五對關系所涵蓋的基本原則和實現路徑,立足根本,提高高校思政育人水平。

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與正確領導下,通過各地政府、教育部門、各高等學校和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得到不斷加強,思政育人的良好氛圍和成效進一步彰顯。2021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要求“牢固樹立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與思政課程同頻共振”[1]。當前,建設課程思政是落實高校教師既教書又育人職責使命、解決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課程育人“兩張皮”現象、落實“三全育人”和“五育并舉”、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有力舉措。

一、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育的歷史趨向與基本現狀

(一)思政課程的基本歷史趨向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高校思政課程的建設和教育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始終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要核心內容,并不斷做出調整和改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僅課程設置已經歷9次大的調整,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大、次數更多。

1.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建國之初全盤學習蘇聯高教模式。思政課程體系包括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三門課程。上世紀5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思政課程先后將新民主主義論改為中國革命史,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改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并增加馬列主義基礎課程。在隨后的反右、大躍進和“文革”期間,思政理論課曾一度暫停,不過政治教育始終開展。

2.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使得思政課程的設置基本恢復到文革前的狀況,并有所發展。隨后經歷了大家熟知的“85方案”及1995年國家教委正式出臺的“兩課”,即明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革命史;思想品德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文科開設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至此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列為中心內容,標志著思政課程方案設置邁出了關鍵一步。

伴隨時代發展需求,陸續出臺了思政課程改革“98方案”及以此為基礎改進的“05方案”,到2010年思政課程正式概括替代“兩課”,包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政課程的架構已較為穩定,只對部分內容適時地進行修改完善。思政課程的不斷調整,反映著社會變革和人才培養的要求,以突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各類人才的規?;囵B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保證。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思政課程圍繞教材建設、專業建設、隊伍建設、體制機制等,國家層面的系列制度文件不斷出臺,思政育人工作得到進一步重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明確提出:“高等學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程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這充分表明思政教育已不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或輔導員的職責,各門業務課的專任教師也需加入思政教育隊伍之中,將立德樹人、鑄魂育人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把思政教育融入各門業務課教學的全過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將業務知識傳授與素質培養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有機結合,真正打造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學體系[3]。

(二)課程思政的基本教育現狀

近年來,以上海市各高校為代表的整個教育界在大力加強思政課程建設的同時,圍繞建設課程思政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發揮各高等學校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掘各門專業課程內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構建形式多樣、層次遞進、相互支撐、廣泛覆蓋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相互配合的問題,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產生效應。為此優選一批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示范中心,推出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和名師,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的示范課程,建成一批課程思政的示范高校,積極拓展課程思政的建設格局[4]。課程思政建設正式列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任務,各類教育真正回歸既教書又育人的最初使命已是毋庸置疑的職責要求。

當前,各高校都在認真貫徹中央要求,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但是從全國來看,課程思政如何結合具體情況落實到位,還有較大的難度。同一門課程由于授課教師不同,教學效果有所差異,特別是不同專業課程的內容,知識差距特別大,需要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新時代我國各類專門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規律,有意識地發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主動融思政教育于專業教學之中,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課施教、教書育人。

同時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使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互協同、融為一體,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求,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人格健全、業務精湛、德才兼備的各類優秀人才。當前的課程思政建設盡管已全面鋪開,但是實際成效與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思政育人工作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兩張皮”現象與成因

針對思政教育的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研討班上強調指出,全黨上下要高度重視廣大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力度,引導教育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業的社會主義新人[5]。高校的思政育人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陣地,是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教育途徑,是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和堅守理想信念的主要理論平臺,同樣也是各類高校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專業課程育人存在的“兩張皮”現象及其原因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整個社會的加速轉型,加之國外政治文化和互聯網等各類因素的侵襲與影響,包括思政育人在內的整個教育領域的各項改革,雖然順應現代化發展要求緊緊跟進,但是重傳承、效率、精英、行為、控制和訓練等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在為社會培養大批各類專門人才的同時,另一方面越來越面臨多元開放社會的諸多不滿和各種指責。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必須靜下心來認真反思。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指出的“一手硬一手軟”問題,盡管有所緩解但是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一部分專業課教師只滿足于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不重視學生思政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學科知識在以幾何倍數的增長,呈現出高度專業化和綜合化的趨勢,同時,高校專業課程存在課時少與知識量大的矛盾,加之高校招生數額的增加,生師比持續擴大,學校內部師生感情趨向淡化,基本屬于社會學中的“半熟人”社會關系。師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學習與傳授,很少有其他感情交流的機會,長此以往廣大業務教師基本疏于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

(二)思政課程教學存在的“兩張皮”現象及其原因

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相割裂的“兩張皮”現象的長期存在,極大地削弱了高校思政育人的成效,直接影響著未來社會建設者的政治覺悟、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僅專業課程教育存在上述問題,而且思政課程教學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系列問題,使得高校思政育人的效果差強人意,落后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最終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內部,逐步淪為思政教師與學生思政工作者的獨角戲,只能強力支撐,勉為其難。

思政課程教育自身表現出學校重視不夠、教師數量和能力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少實踐環節等系列問題。關鍵因素在于思政課程過多強調政治使命教育,忽視活生生的有機體與德育內化規律,抹殺道德培養的主體間性,過分強調思政教育者的權威和核心地位,漠視被教育者的接受性、實際需要與情感體驗,導致思政教育的目標要求與學生思想實際偏離。思政教育的這種工具性特征使其教育本性喪失、教育功能弱化[6]。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當前復雜險惡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面對我國當前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窘境,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歷史高度,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對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抉擇,將有利于從根本上扭轉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尷尬局面,對國家培養大規模、高素質的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基本原則與實現路徑

各高校專業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已經陸續啟動,進展較為順利,有的高校還探索了較為穩定的育人模式,但是課程思政建設要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要育人”的目標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程。具體地講,教師育人觀念、教學質量考核等需要適應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課堂授課方式、講義教材內容等需要結合新時代發展加以改進,教育教學條件、教書育人規范等需要緊跟新形勢持續完善[7]。特別指出的是課程思政育人成效的真正落實,最終需要的是各門專業課程任課教師的全身心投入。走進課堂的每一位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的育人風格、處世哲學、價值趨向等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專業教師的業務素養和職業操守對課程思政建設至關重要[8]。

面對當前如此龐大規模的教師隊伍,尤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年齡跨度大、教育履歷又各有不同,如何結合本專業教學特點,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做到課程思政、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有著較大難度。因為這不僅是一個思想認識和教育理念問題,還需要老師們憑借專業知識的嫻熟,輔之以思政教育的基本素養,從而做到兩者在教學上的有機融合、在育人上的同向同行。為此《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圍繞政治引導、學理闡釋和價值塑造、大力創新思政理論課改革、開展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出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并就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體系建設、黨的領導、增強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合力和針對性等提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站在“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歷史高度,提出“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當前各高校要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新時代“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著力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具體來講,需要著力處理好下面五個關系,從而科學把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基本原則與實現路徑,持續提升思政育人的綜合效力。

(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

建設課程思政不可能脫離思政課程,并且要在不斷加強思政課程的基礎上,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逐步落實;同樣隨著課程思政的建設,思政育人的氛圍必將進一步得到強化,促進思政課程的持續改進。兩者互為前提、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有機融合。

當前國家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絕不僅是一場教育改革活動,而是一項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長期歷史任務和重大戰略部署。為此思政教育要始終以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為根本,以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導向,引領高校的大規模人才培養,應對和防范國內外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風險和考驗。尤其當前,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由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的以經貿摩擦為發端的科技封鎖、全面脫鉤、瘋狂打壓和全方位圍堵,逼迫國人必須立足自強、丟掉幻想,只有通過長期不懈的奮斗才能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作為課程思政建設首先要把握好基本定位?!罢n程”+“思政”不應是日常教學的“干擾項”,而是“加分項”,應理解為“如食鹽入水”的融洽關系,而不是“像沙粒摻入米飯”的矛盾關系。各類課程要充分挖掘專業內容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從而在持續抓好科學知識教育,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抓牢價值導向和家國情懷的引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9]。任何一個人若沒有崇高理想和良好品質,知識掌握再多也無法成為優秀人才[10]。

(二)強化意識與用心教學的關系

長期以來,各高校無論專業課程教育還是思政課程教學的正常順利開展,都為我國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做出了重要貢獻。廣大教師在日常繁忙的教育工作中實現著個人和社會價值,這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前提基礎。但是要全員、全方位推進課程思政,一改過去延續多年的教學習慣,肯定會存在不同聲音,表現出不理解或者置疑,這同樣是現實。為此各高校亟需努力構建課程思政的大育人格局,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同向同行、相得益彰。特別要在繼續鞏固思政課程教學主陣地、主渠道的基礎上,努力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廣覆蓋、高水平,賦予各門專業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雙重責任。

具體來講,要通過廣泛地宣傳動員和引導教育,講清形勢,講明原因,既要告知廣大專業課教師為何開展課程思政,又要說明如何開展課程思政,同時加強各類專業教師與廣大思政課程教師的對接和互動。通過政治學習、教學比賽、制度考核等營造課程思政的良好氛圍,引導各類專業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德育意識和能力,研究教書育人規律,身體力行,以身示范,自覺加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行列,并努力成為行家里手。

由于專業課程教學本身面臨新科技發展的繁重教改任務,各門課程內容不但要體現時代性、前沿性,而且要在知識傳授中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引領,確保教育效果的實現確實不易。為此各專業課程教師能否真正“用心教學”,就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所在。當然不應懷疑廣大專業課教師有著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能夠踐行既教書又育人的初心使命與責任擔當,主動承擔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部分專業教師,如果重視不足,僅是簡單應付、硬性灌輸、生硬教育,其后果令人堪憂。

不斷強化廣大專業課教師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主人翁意識,真正用心用情教書育人,立足學科專業教學特點和規律,引人入勝地引導學生做人做事、知書達禮,正確理解社會歷史變遷和巨大發展成就,從而把家國情懷、集體意識自然地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方面面,實現潤物無聲的教書育人效果。

(三)全員參與和求同存異的關系

任何事情的發展總是存在不平衡性。課程思政建設無論如何重要、怎樣動員總有部分專家學者認識有先后,甚至有偏差。但是新時代推進課程思政,落實思政育人絕不是個別人的事情,而是要全員參與、全面覆蓋,落實“各門課程有思政,每位教師都育人”。

這樣就需要注意推進的方式和策略,無論學校、學院還是教學系部層面,既需面上動員,又要個別指導,針對不同門類專業學科特點,區分不同教師思想認識和教學能力的差異,本著理解和團結的原則,多傾聽老師聲音,加強正面引導、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注重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主體作用,讓黨員教師帶動、知名專家帶頭,不斷通過教師之間的互動影響,逐步將課程思政全面開展起來。

評價導向決定課程效果。由于課程思政的復雜性,必須要改變專業課程唯數量化的教學評價導向,回歸教育的本真和初心,根據課程思政實際,制定更為嚴謹、系統的評價體系,綜合采用基礎性評價、隨機性評價、行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方式,將青年學生合作、職業能力創新與認知、情感的價值導向等納入其中,體現教學評價的人文性、科學性、多元性,客觀反映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的情況,充分體現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融合程度[11]。

另外,為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高效,必須解決實施過程中的短板和瓶頸,堅持不放棄、不拋棄,注意通過手拉手、“接對子”等多種活動方式,幫助個別老師或課程專業,分析原因、克服困難,努力讓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齊頭并進,促進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最終形成,并不斷提升協同育人水平。

(四)分類指導與分層推進的關系

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不同人才各方面的素質要求日益提升,各類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亦有著不同的標準和要求。這樣就存在課程思政開展的類別問題,要注意區分不同專業的教育規格、學習環境、職業趨向及學生的整體素質等實際情況,將思政課程的根本任務劃分為黨政思想、人文精神、價值引領等內容,并針對與各類專業課程的關聯性和融合路徑,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使得課程思政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形成互補交融,從而達到兩者協同育人培養各類高素質人才的目的[12]。

當然,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做到分類指導,更要區分不同層次推進,既要有課程思政內容結合專業特點的不同層面教育,依次包括做人做事、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等;又要有專業精神和職業能力的不同培養,即通過課程思政更好地培養一批又一批支撐國家和民族事業發展的支柱人才,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高精尖人才,逐步改變我國千百年來重技術研發、輕科學理論的學術傳統,立足原始創新,勇于探索科技創新無人區。不僅解決當前基礎研究領域實力偏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而且爭取立足長遠,解答一直困擾科教界的“錢學森之問”。以期通過高效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促進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建設,最終為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五)頂層設計與自由探索的關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革開放以來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緊密結合的中介點,同樣是新時代課程思政全面建設的最大底氣。開展課程思政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頂層設計不可或缺,各高校要牢牢把握“五育并舉”和“三全育人”的價值追求,根據課程思政的建設進度不斷完善改進;同樣要積極鼓勵廣大教師自由探索,這樣不僅便于及時發現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各類問題,而且有利于總結經驗及時上升到規制層面,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全覆蓋、規范化和高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增強制度意識,要善于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各項事業”。無論頂層設計還是自由探索,都要充分發掘和拓展各門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推動專業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同時輔之以相關制度的健全[13]。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突出專業課程的改革取向和價值選擇,充分體現不同課程的專業優勢與育人特色,逐步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交叉互補的課程思政教材體系;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不斷加強廣大教師的專業培訓,引導業務教師在日常教學科研活動中,充分彰顯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強化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方法改革,讓廣大教師以其豐富的教育研究和教學科研成果反哺于課堂,最終實現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同頻共振、相得益彰,合力構建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大格局。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