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愿景與途徑

2023-05-30 10:48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課題組
國際展望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外交中國式現代化全球治理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課題組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全球伙伴關系??中國外交??全球治理??全球化

【作者簡介】??課題組長:陳東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課題組成員:張沛、牛海彬、趙隆、王玉柱、孫海泳、張建、于宏源、李忻(排名不分先后)(上海??郵編:200233)

【中圖分類號】?D6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68-(2023)03-0001-14

【DOI編號】?10.13851/j.cnki.gjzw.202303001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本質特征、發展路徑進行了系統和全面闡述,使之成為中國發展的指針,同時對國際社會與中國的互動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中國式現代化是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的中國抉擇,是針對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歷史之問的解決方案,國際社會應更準確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的中國抉擇

人類社會的發展處于十字路口,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也作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主要內容的抉擇,展現了中國愿意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精神。中國式現代化既是對中國道路的全面概括,也蘊含著中國處理與世界關系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愿景的理念,是指導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重要理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實現有賴于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和共同努力。

基于對中國與世界互動關系的認識,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在此過程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發展。這是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關系。從中國近代史來看,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直到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中國才得以實現快速發展并成長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重要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助于推動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進入新境界,中國將有能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第一,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不僅體現在互利共贏的經濟層面,而且體現在價值觀等精神層面,這是一種基于胸懷天下及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全方位交流互動。中國不僅繼續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且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并同各國友好合作,提出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第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對處理國與國的關系始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發展國家間關系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基礎。以新時代的大國關系為例,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要堅持和平共處之道,這是中國對新形勢下大國關系復雜性與互動規律的重要認知。推進大國關系的協調與良性互動符合國際關系發展的需要,大國協調的質量決定了國際秩序轉型的和平性與穩定性。當前,人類社會的發展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美國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突出渲染大國關系中敵對和競爭的一面,而在烏克蘭危機持續的背景下,國際形勢和時代變化呼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回歸。

第三,中國倡導的正確義利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及全人類共同價值,有助于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西方一些理論固守自身道德觀和價值優越論,缺乏對多樣化世界及不同文明和平共處的包容性。受此影響,一些國家缺乏與非西方國家開展平等與友好合作的意愿,甚至謀求通過武力或“顏色革命”推動政權更迭。與此不同,中國認為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中國提出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兼具中國特色與國際共性。中國倡導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決定了中國將堅持自主發展、和平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和共同發展。對人類先進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鑒和創新使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提供了新的選擇,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此外,中國式現代化倡導共同富裕、生態良好與和平發展,這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時代價值。除了持續推動自身發展之外,中國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攜手構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與清潔美麗的新世界。

二、中國式現代化與構建全球伙伴關系新格局的內在聯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囯利益的匯合點?!?/p>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引領者,更多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得到世界的認同。但是,一些西方國家仍按照冷戰思維視中國為所謂“霸權挑戰者”,將“競贏”(outcompete)中國作為決定未來秩序的關鍵,不加掩飾地制造對立,并拉攏所謂“志同道合”(like-minded)國家拼湊小圈子遏制中國。如何跳出國強必霸的邏輯,打破大國必戰的歷史宿命,通過深化全球伙伴關系實現和平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之一。

第一,中國的全球伙伴關系追求和平與合作,而不是遏制與對抗。從歷史脈絡看,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而和平、和睦、和諧則是中華民族一貫追求和傳承的理念。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從未挑起戰爭或侵占他國領土,從未主動制造或介入沖突,而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友好合作。在面對各類國際沖突時,中國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立場和政策,強調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公平正義,堅持勸和促談,而不是利用伙伴關系遏制和削弱對手,或放任危機延宕以從中謀取私利??梢哉f,全球伙伴關系是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支撐,而和平發展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中國的全球伙伴關系強調自主平等,而不是結盟附庸。在傳統的同盟政治框架下,伙伴關系的建立基于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強調同盟利益的優先性和獨享性,追求權力的等級制劃分以及責任和義務的分攤機制。與此不同,中國構筑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具有高度自主性、靈活性和普惠性。由于不存在傳統同盟政治中的利益交換和主從關系,中國在發展各類伙伴關系時不需要遵循非友即敵式的二元對立邏輯,或“自我”“他者”的身份認同標準,不需要制造假想敵或劃定勢力范圍。目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總數已增至182個,中國已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伙伴關系,建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其中不存在主次排序或優劣之分,更不存在針對特定國家的“小圈子”。

第三,中國倡導的全球伙伴關系主張適度包容,不尋求地位爭奪或制度改造。從廣義上理解,國家間的競爭尤其是大國之間的競爭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可避免。受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差異的影響,各國的政治體制和外交政策取向也存在差別,從而影響國家間競爭的態勢。然而,競爭的形態和導向仍是決定國際秩序演變和全球治理成效的關鍵,如何定義大國競爭范疇的外延和底線,關乎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在個別國家看來,后冷戰時代已經被“大國競爭時代”所取代。?但是,中國倡導構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更強調大國間的多元良性互動;在發展周邊國家關系層面,強調深化互信和利益融合;在推動與發展中國家關系層面,強調維護共同利益;在政黨外交層面,則強調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構筑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不是為了爭奪主導地位或操弄“權力游戲”,而是希望超越兩大陣營對抗、兩個平行市場的冷戰格局,強化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目標的互補性競爭,更好地適應國際格局的加速演變,世界經濟重心由西向東轉移,適應動蕩變革期各種力量的分化與重組趨勢。

第四,中國的全球伙伴關系追求多贏、共贏,不謀求權力壟斷或利益獨享。與一些國家利用伙伴關系實現資源聚集和鞏固霸權不同,中國強調通過伙伴關系實現各國的共同發展。這種平等關系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別國內政,將互聯互通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合作共贏的目標,完全超越了殖民主義或霸權主義的舊有路徑。2022年6月,習近平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呼吁“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再次明確了促進共同發展這一全球伙伴關系的根本遵循。

三、中國式現代化:以更高水平開放擁抱全球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中國是全球化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支持者,正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強大動力源。中國將堅守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而且,中國將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踐行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國際經濟合作理念。

(一)中國將以更高水平開放擁抱全球化

推動全球化和深化經濟改革是中國基于40余年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經驗總結。在新時代,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自然會繼續堅持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近年來,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在新形勢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符合中國開放經濟發展的實際。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第一,中國依然是全球化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半p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對平衡內外市場關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優化。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是為了解決中國如何更好依托世界市場和實現更好發展的問題,并解決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再平衡問題。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一向致力于推動均衡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建立在外循環基礎上,這使得自身產業發展存在脆弱性。早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經典的“東亞模式”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即已顯現。由于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路徑依賴,中國需要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以保障國內產業發展安全。為此,各地行政主管部門始終將打造適宜外資企業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努力通過更大范圍和更廣領域的開放吸引國際資金和先進技術,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中國是新一輪全球化的強大動力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為了應對一些西方國家的經濟遏制,中國需要主動塑造和引領全球化,搶占全球化發展倫理制高點,通過塑造友好合作的國際空間達到增信釋疑和突破經濟遏制的目標。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經貿聯系。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過去十年,中國企業大規?!白叱鋈ァ蓖苿有纬闪耸澜绶秶鷥刃乱惠啺l展中國家產業化發展浪潮。截至2021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7?851億美元,世界排名從2012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3位。?中國成為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最堅定的支持者,成為非洲工業化最強大的推動者。中國還建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通過主動開放市場激活國際貿易發展潛能,讓中國的發展更好地惠及世界。

第三,中國將堅守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過去十年,中國始終致力于以更加開放的舉措吸引高質量外資,通過持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推動實現內外資市場主體的公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向世界展示了堅定不移的開放立場。自2013年啟動上海自貿試驗區發展戰略以來,目前國內在建自貿區達到21個。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為標志,中國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2021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目前已啟動相關談判準備工作。中國還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專業性區域合作機制。截至目前,中國已與26個國家簽署19項自由貿易協定(FTA),另有10項協定正在談判中。

中國對于參與和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有比其他國家更加深刻的認知。不論當下還是未來,中國都將始終堅守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從歷史維度看,中國認為曾經的落后挨打是因為閉關鎖國,以史為鑒方能行穩致遠。中國對改革開放的認知建立在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基礎上,并在開放進程中探索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領域如何通過改革打開局面。從現實層面看,在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外資企業產出占中國經濟增加值的三分之一,與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共同構成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面向未來,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踐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保持開放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始終積極致力于塑造和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實現均衡、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發展。

(二)科技創新助力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中國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并非試圖縮小中外科技產業合作的范圍,降低其合作深度,并非要顯著降低或替代發達經濟體的科技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與作用,也并非試圖構建一套自我封閉、對抗性的科技產業體系。中國正全力提升本國創新能力與科技產業發展韌性,讓自身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并與各國協作共同做大全球科技產業“蛋糕”,從而讓更多的國家與跨國企業從中國的科技創新中獲益。因此,科技自立自強與拓展國際科技產業合作、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并行不悖。具體而言,中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第一,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的國內發展,為中國經濟不斷注入新的發展動能。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實現碳達峰目標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嚴峻挑戰。因此,中國需要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特別是要通過增加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投入,開拓新的產業或升級傳統產業,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從而促進科技產業與經濟的更高質量增長。

第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應對甚囂塵上的科技霸凌主義的必然選擇。為減少和降低一些國家在前沿技術領域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造成的負面影響,中國集中力量實施科技攻關,不斷突破關鍵產業領域的技術瓶頸,為維護本國的經濟安全與增進民生福祉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通過實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為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復蘇作出貢獻,并助力國內經濟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產業的發展,產業內分工日益精細,產業鏈也變得更長。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市場空間以及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網絡的關鍵節點之一。在此形勢下,通過科技自立自強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節點中的韌性,有助于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并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第四,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來踐行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國際經濟合作理念。在此過程中,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之路可為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和融入國際科技產業合作網絡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還可通過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國際經濟合作框架助力中國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使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共享中國自主創新形成的發展紅利。

四、統籌發展與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原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統籌發展與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的重要原則。

第一,“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單純從報告詞匯統計來看,“發展”是繼“黨”和“人民”兩個關鍵詞之后提到最多的詞匯,而且貫穿始終,體現在報告的每一個章節中。在已經公布的完整的英文版報告中,提到“安全”一詞的有80處,提到“發展”一詞的有181處。而在中文版報告中,提及“安全”的有91處,提到“發展”的達240處。報告中提及“發展”遠超提及“安全”。

第二,發展是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切問題的金鑰匙。黨的二十大報告一以貫之地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增長了一倍,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翻了一番,有了大幅提升。驕人成績的取得,依靠的是發展。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表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盡管中國經濟總量很大,但人均GDP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2022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數據,中國人均GDP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們對中國未來發展道路的艱辛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進高質量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應對就業、教育、醫療、托幼、養老、住房等難題,鞏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成果并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最終都要依靠發展才能實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第三,統籌安全和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有機統一。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百年疫情,導致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區沖突和動蕩頻仍,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重視安全、強化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當然,不同的國家,其出發點或意圖并不一定相同。拜登政府新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安全”列為最優先內容,在48頁的報告中,“安全”一詞有180多處,而“發展”一詞僅提及50處。該戰略報告還將中國視為美國“最重大的地緣政治挑戰”,聲稱中國是唯一既想重塑國際秩序又具備相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能力的競爭對手,對抗、遏制中國發展之勢躍然紙上。?發展與安全深度交織,中國面臨的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赡茈S時發生,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這要求中國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對發展與安全進行統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實踐中探索出的重要經驗,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堅持的又一重要原則。

五、保護環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p>

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宏觀上的能源轉型將與微觀層面的能源韌性建設同步推進,時間上的去碳化路線與空間上的區域產業布局相互協調,構成了“先立后破”的整體架構?!跋攘⒑笃啤币砸环N長遠視角勾畫了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可行方式,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統籌大局的獨特優勢。中國式現代化從不是、也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分階段、分重點地科學統籌、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第一,保護環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的之一。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為解決當前全球環境和氣候挑戰提供金鑰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需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體現出保護環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的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注重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的主要內涵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中國已停止在海外新建煤電項目,國內煤炭清潔化利用快速發展;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清潔發電體系、新型電力系統和能源互聯網體系,截至2021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10.63億千瓦;2016年以來,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規模超過了美國和歐盟國家的總和。

第二,保護環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內容和重要成就。中國式現代化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治國理政的宏偉藍圖,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的頂層設計和制度規劃,并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全面推進國內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和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等。中國將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經濟和社會變革,中國正不斷完善對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控制,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并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進程。

第三,保護環境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保護環境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對外交往的重要方面。中國推出了綠色行動倡議,采取了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持續參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綠色發展?!稙憸娼毓迎h境合作戰略(2018—2022)》推動共建綠色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上海合作組織推動中國—中亞—西亞的多邊綠色能源合作;綠色“一帶一路”為中東國家提供綜合性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為非洲建設“綠色長城”、低碳示范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范區。中國和發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推進了《巴黎協定》的實施和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在當下全球治理改革和經濟復蘇交織的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是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有力保障。

六、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國際體系與秩序愿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瓨嫿ㄈ祟惷\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當前,國際體系與秩序之變的緊迫性前所未有。一方面,大國競爭、地區安全、地緣政治格局持續演變,聯合國“邊緣化”、國際法“失靈論”和多邊主義“過時論”等錯誤論調甚囂塵上。另一方面,個別國家大肆推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干涉主義,單方面定義所謂“基于規則的秩序”,引發關于體系重構與秩序重塑的激烈辯論。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參與全球治理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體系和秩序之變,是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的關鍵之一。

第一,中國謀求國際體系的改革而非顛覆。2021年9月,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指出,“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雖然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及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應對全球挑戰、化解地區沖突、凝聚集體共識方面出現“乏力”甚至部分“缺位”的跡象,但其依然是絕大多數國家公認并接受的基本框架,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推動發展與合作的基石。包括中國在內的現行國際體系中的“受益者”遠超“受害者”。然而,當前國際體系中過度等級化的頑疾未除,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嚴重不足。中國不謀求將現行體系推倒重來或另起爐灶,而是希望通過改革和完善,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二,中國追求全球治理的結果導向。1995年,在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由德國社會黨國際前主席、國際發展委員會主席勃蘭特倡議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員會”(Commission?on?Global?Governance)發表《天涯成比鄰》(Our?Global?Neighborhood)報告,呼吁國際社會從全球治理的角度應對共同面對的問題。近年來,部分國家在焦慮心態的驅動下,利用“盟伴體系”對他國進行圍堵、遏制的行動逐漸增加,對現有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的行為更為明顯,筑墻設壘、脫鉤斷鏈等逆全球化的舉動更為頻繁,導致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雖然全球治理的概念誕生于西方,但中國以后來者居上的姿態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踐行者和貢獻者,以及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重要推動者。2015年,中國首次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隨后推動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全球經濟治理的新興平臺;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達成《巴黎協定》,主動宣布“雙碳”目標,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貢獻;中國積極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全球安全困境使糧食、能源危機和全球經濟乏力等問題加劇,中國先后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第三,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于實現文明共生而非沖突。在一些國家的煽動下,世界范圍內的意識形態之爭、文明沖突和民族主義對立限制了人類對共同價值的追求。如何在全球治理的“失焦”和碎片化中重新凝聚共識,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背景下回歸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軌道,是各國的共同責任和集體議程。中國共產黨不僅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目標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而且在實踐中積極推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歷史文化、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進而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指引下,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正在穩步推進。2023年3月,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鄭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孫震海]

猜你喜歡
中國外交中國式現代化全球治理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參與極地開發與治理的前景透視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中國外交語篇中的概念隱喻分析
全球治理下跨國公司社會責任監管模式轉變
中國外交的戰略構想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