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教育中法律素質教育的提高路徑探析

2023-05-30 03:06裴俊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育教學思政教育

裴俊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高校學生頻發法律糾紛,且呈現類型多樣化的特征。高校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基本法律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一方面應響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這一基本國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優秀且全面的大學生,實現教育基本要求。探索高校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路徑,對于高校應對新時代新思政教育方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政教育;法律素質;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6-0074-04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與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全面分析與探索高等學校思政教育中提高法律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路徑,教會學生更好地掌握法學基礎知識和法律思維,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是保證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的現狀

1. 高校法律糾紛頻發。隨著我國各大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當前已經進入教育大眾化的階段,也意味著學生的規模與類型日益多樣化。不同類型的法律糾紛不斷的出現,使得高校教育管理的難度與復雜程度均成倍增加。自我國開始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高校出現的法律糾紛就時常進入普通民眾的視野,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糾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糾紛以及學生與社會群體發生的糾紛伴隨著頻率高、數額大、社會化等特點逐漸引起了社會和學界的廣泛關注[1]。

2. 高校法律素質教育重視度欠缺。高校的思政教育貫穿于學生的大學生涯,尤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堅持“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成為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向。但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的頂層架構、課程設計、教育方案等等,都鮮有明確法律素質的培養,其僅作為思政教育的補充部分。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僅可以通過部分法律選修課來增加法律知識,并無專業的法學教育。由此可見,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對于學生法律素質培養不夠重視。

3. 高校法律糾紛類型多樣。目前高校出現的法律糾紛可大致進行如下分類:(1)根據糾紛雙方主體的不同分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學生與社會群體之間的法律糾紛。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糾紛主要集中于日常事務管理、學位管理、學歷證書、處分、人生傷害等[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糾紛主要集中于盜竊、打架斗毆、名譽傷害等,學生與社會群體的糾紛主要集中于勞務糾紛,合同糾紛等。(2)根據糾紛的類型可分為:民事糾紛、行政糾紛、刑事案件等,類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如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相關合同糾紛,學生對于學校處分不服提起的行政訴訟,以及近年來頻發的電信網絡詐騙這一類型的刑事案件更是進一步“污染”了校園這片“凈土”。(3)根據內容可分為:人身安全糾紛、財產安全糾紛、名譽糾紛、知識產權糾紛、勞務糾紛、合同糾紛與侵權糾紛。上述高校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以及學生日常生活中易發的法律糾紛已經嚴重損害了學生的權利。如學生對于合同概念的模糊,未能理解合同相對性的原則,簽訂了于己不利的合同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又如學生未能熟悉《勞動法》有關規定,對于試用期、加班、勞動保障等方面的規定不清晰造成自身權利被侵害。又如學生因法律意識淡泊而出現打架斗毆或尋釁滋事導致他人人身傷害,因盜竊而給他人造成財產損害,因剽竊論文而造成對對方知識產權的侵害等一系列的侵權糾紛。

二、提高學生法律素質的意義

(一)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培養優秀、全面的人才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等重要使命。如何為國家培養優秀且全面的人才是每個高校的工作重點,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是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高校在重視專業教育的同時,應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的課程教育與實踐,提高學生的法律專業素養,努力補齊學生發展的短板,使其成為一名優秀且全面的大學生。

(二)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就業中遇到的法律糾紛與法律風險

學生在高校學習與生活期間,雖然高校會對其進行全方位的保護與教育,但是仍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類糾紛。如:“校生糾紛”中的學籍管理方面產生的法律糾紛;處分方面的糾紛;人身安全糾紛;財產侵害糾紛等[3]。如學生作為獨立個體在校期間,與校外個體發生的法律糾紛,又如學生畢業期間面臨工作可能遇到的勞務糾紛等。學校一方面努力培養專業人才,也要以保護學生為己任,能讓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更多更全面的保護自身權利的知識,為學生進入社會做好全面性的準備工作。

(三)提高全民法律素養

黨和國家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希望全面建成法治社會,就需要在司法、執法、守法三個方面提高全民法治素養。通過法律素質教育,造就一大批具有法律素質的高層次人才進入社會各環節,其嚴格守法的素質,積極用法的態度勢必會在整個社會形成司法公平公正,執法有據、執法必嚴,全民守法的潮流。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學校重視度不夠。學校對于思政教育中的法律素質教育不夠重視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頂層重視度不夠。高校思政教育可分為課程教育與實踐教育兩大模塊,但不論哪方面的教育,法律素質的教育均處于尷尬的“附帶”位置。對于具有法學專業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法學專業的優勢,如充沛且高質量的教師資源,體系化的課程設置等,做到全校、全員法律素質教育的覆蓋。對于不具有法學專業的高校,尤其是一些以理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從分管校領導到分管學工思政工作的處室存在重專業教育輕法律教育的現象。(2)高校師生法律素養缺乏。高校的師生缺乏系統且專業的學習,尤其是針對日常管理、就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學習,缺乏基本的法律思維,部分教師難以做到依法辦事,容易忽視客觀教學規律和學生訴求。在學生日常管理中輔導員、學工行政人員等學生工作者法治思維與規矩意識不強,部分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與經驗者習慣于用道德甚至命令去規范學生,此類的“言傳身教”讓學生會輕視法定規則與程序,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維,缺少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利的覺悟。(3)缺少具有法律背景的思政教師?,F階段高校的思政課程的授課多以輔導員兼任為主,專業背景多樣但具有思政、法律等專業背景的不占多數,甚至存在一些理工科背景的輔導員教授思政課程的現象。即使也有部分高校的思政課程由思政專業老師授課,但是有法學專業背景的思政教師也是少數。而法律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法律專業授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亟須在招聘過程中重視具有法學專業背景的思政教師或輔導員。

2. 高校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單一。(1)教育內容單一。高校對于學生的規則意識的培養主要集中于剛入學的新生教育,如會集中學習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學生手冊,學習重點在日常管理、學位、課程、考試、違規違紀、綜合測評、獎學金評比等方面。通過這一時期的集中學習,可以讓學生初步具備規則意識[4]。但后期大學生活中,尤其是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學校對學生的規則意識、法律素養進行培養并無明確的課程與培養計劃。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各類社會問題也逐漸滲透于高校,如電信網絡詐騙,因網貸而產生的“高利貸”陷阱等問題,讓一部分的學生陷入心理與經濟的雙重壓力之下,更有甚者,部分學生不堪重負選擇退學或發生極端行為。種種法律風險如何規避,產生法律糾紛后如何進行有效地救濟,這方面的法律素質教育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是缺少的。(2)教育方式單一?,F階段大學授課,普遍出現授課教師上課讀PPT的現象,且授課內容多以枯燥的理論課為主,缺少與學生現實相關案例的講解,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既不能夠從總體上對學生進行實用性的法學教育,也不能結合專業特色進行教育。

3. 思政教育中的法律元素挖掘不夠。思政教師在法律素質教育課程備課時缺乏思考,缺少與其他課程的融合,僅依靠專業理論知識,出現就思政談思政的現象,未能夠積極充分地挖掘思政課程中的各類法律元素。即使能夠引入部分案例進行講解,但是深度以及廣度方面都未能達到學生的期待值。過于空洞的說教,甚至晦澀的法學教育,也使得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比如,面對部分法條背后的法理未能解析,對于部分法律概念未能進行中外法律實踐的對比,對于存在的部分法律理念未能通過法制史的講授而知其發展歷程。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中的法律元素,讓法律素質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5]。

四、提高法律素養教育途徑與方式

1. 搭建法律素質教育基礎體系,成立專門的法學教研部門。落實高校思政教育中法律素質教育,首先要積極搭建法律素質教育的體系。不同于法學專業的教育體系,對于所有專業學生的法學素質教育,應該突出全局性、實用性、基礎性等特點,針對學生群體易發糾紛進行系統性地教學,教學內容以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救濟為主。設立專門的法學教研部門,不僅在教學方面可以建成教育體系,還可以設立高校法律風險規避與咨詢部門,在法律風險形成前有效介入,將風險降至最低。

2. 加強對思政教育中法律元素的挖掘。(1)加強對學生法理教學。對學生的法理學的教習,一方面可以提高與夯實學生的法律理論基礎,形成基本的、樸素的、正確的法律觀念。通過一定時期的學習與培訓,學生能夠獨立運用法律思維去思考與看待社會問題,形成規范意識。另一方面,理論學習有助于實踐教學。對于法律教學而言,如果僅僅將部分法律或法條進行割裂式的教育,學生對于法律的基本概念、體系的不清晰,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難。而對于這類情況,探究法條背后的法理能夠幫助我們對于法律的理解與運用。(2)課程設計時要挖掘法律的價值引領作用。法律所規定的規范內容是社會最基本的現實規范,通過法律的學習與實踐,能夠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是非與善惡價值引領[6]。在日常法律素質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從法律規范本身去學習與理解規范背后所傳遞的價值觀,從而進一步加深起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理解與認知。

3. 提高思政教師隊伍的法律素質。(1)思政教師應提高自身法律素養。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接觸最多的人群就是輔導員等思政教師,通過定期法律知識的培訓與學習,提高整體思政教師的法律素養,養成法律思維,一方面保證教職工在日常管理中自覺運用法律法規規范管理工作,避免法律糾紛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學會守法、用法[7]。(2)加強政策支持。提高思政教師的整體法律素養離不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的政策扶持。一方面,高校在進行思政教師招聘時,應將具備法律專業背景的思政教師作為法律素質培養課程體系的儲備力量進行重要培養,給予專業、資源、培訓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制定詳實、完備的法律知識培訓計劃,提高思政教師的法律素養。另一方面,加大對思政教師進行相關法律學習與進行的經費支持,提供培訓機會與渠道,對于相關法律素質考試給予支持,同時可將思政教師法律素養進行量化考核,增強思政教師在專業與職業上的獲得感,進一步強化思政教師法學素養的提升動力。

4. 改進法律素質教育教學。(1)完善法律素質教育課程教材體系,規劃課程目標。以貼近師生思想實際為統籌,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高校法律素質培養工作,調整、創新法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推進課程內容建設。重視互聯網等載體的建設,比如開拓學生互動社區、制作專業學術網站、利用兩微一端等平臺進行法律素養教育等[8]。(2)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真實案例的講授,直播法院審判過程以及邀請具備諸多實務經驗的律師、單位行政人事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講座與討論等形式進行法律實踐,提高學生法律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3)加強與完善教師評聘和考評機制。對于進行法律素質培養的思政教師要進行科學、嚴格的評聘與考核機制。從課程設計、考試制度、學生實踐以及學生評價等多方面、多維度來進行考核,以提高法律素質教育課程的質量這一目標。

五、積極探索與運用多樣教學方法

1. 積極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對案例中提現的情景進行分析與討論,具備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教學的生動性、凸顯實現知識的實用性等特點。在法律素質教育過程中,通過一個個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法律案例的講解與討論,培育學生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重視案例的來源,以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現實生活為基礎,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過于復雜。通過提高教師案例教學能力,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表現,提高學習水平。

2. 善于運用比較教學方法。在法律教育過程中,思政教師應當充分運用比較教學法,通過將相反或相近的觀點進行對比,既能提高學生對于法律的學習興趣,也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法律概念的認知,強化思政觀念的輸入。如為何中國大陸的律師、法官不同于香港的律師、法官需要戴假發?為何中國的律師在法庭審判時與對方律師辯論不如美國律師之間辯論的激烈?這些不同,需要教師通過運用比較教學法,將中國大陸的羅馬法系與香港、美國的英美法系進行比較,進一步闡明。

六、結語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思政工作時要具備全面性思維,發揮“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思政優勢,提高思政教育中的法律素質教育地位,積極探索與開拓法律素質教育途徑,德法兼修,培養學生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以及基本的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 宋潔. 高校學生管理法律糾紛解決途徑多樣化研究[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02):33-36.

[2] 王佩佩. 高等學校教育管理中常見法律糾紛的特點與防治[J]. 法制博覽,2020(34):113-114.

[3] 黃明慧. 依法治國背景下普通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及其對策研究[J].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3(01):43-47.

[4] 錢菊平. 輔導員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法治化的現狀與新思路[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2):83-84.

[5] 彭光明,季聰聰. 縱向貫通:思政教育與法律職業倫理教育融合建設[J].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22(06):70-76.

[6] 袁泉,胡海春. 應用型高校法學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J]. 大學,2022(12):164-167.

[7] 陳俊源,施彥軍. 依法治校視域下當代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及其化解對策[J]. 學術探索,2020(10):55-61.

[8] 周儒. 高校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09):78-80.

(薦稿人:金自如,南京工程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猜你喜歡
教育教學思政教育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